|

楼主 |
发表于 2013-5-26 09: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资料:
武乡县,武乡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现有八路军总司令部、八路军总政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129师司令部、抗日军政大学、新华日报社、鲁迅艺术学校、百团大战关家垴主战场、朱德总司令手植红星杨等革命遗址40多处;有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反映八路军8年抗战史实的大型革命博物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有正在开发的八路军文化园、八路军游击战纪念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简称两园一剧)等反映当年八路军战斗、生活的场景。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小米指的就是武乡的小米。八路军的兵工厂也在这里。
广武城,旧广武城建于辽代,为砖石结构,周长1652.94米,城高8米,因明、清年间进行过多次维修补葺,所以成为迄今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辽城堡之一,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背靠大山,地势平旷,一座小小的城池显得有些突兀。它四周的城墙都还完整,设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其中南门还有一个小小的瓮城,如今只剩两堵十几米长的土墙。不设北门,大概是出于与北方来犯之敌作战的需要。旧广武城是雁门关下的重要关隘,历代都受到较好的保护。相传杨家将中的六郎曾在此城与辽兵大战,电视连续剧《杨家将》的部分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三座城门外侧曾有过精致的砖雕为装饰,但多已风化,城门上石匾的字迹也难以辨认,而六七米高的巨大木质门扇依然可以开合。
贝子庙,坐落于锡林郭勒盟首府,草原新城--锡林浩特市内。寺庙总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贝子庙,也称“阿日雅.章隆.班智达庙”,清廷赐名“崇善寺”。
贝子庙始建于1743年(乾隆八年),是由清代阿巴哈纳尔左翼旗第四代札萨克固山贝子班珠尔多尔济在西藏高僧、本寺第一世章隆?班智达的建议下开始修建这座寺庙。本寺的最初规模只是一座有六十根柱子的楼阁式大经堂。阿巴哈纳尔左翼旗第五代札萨克固山贝子达克丹朋苏克于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开始大规模扩建。扩建后的贝子庙有金刚殿两座,药王殿、十六罗汉殿、观音殿、菩萨殿、山门殿和僧侣住宅等建筑。此外还有十大经堂,扩建后,清廷赐名“崇善寺”。此庙达到极盛时期时,喇嘛达到1500余人,到1944年时,喇嘛仍有800余人。
五里泉:出阿尔山市不远,就是五里泉。五里泉因距阿尔山矿泉群2.5公里而得名,泉水出自侏罗系火山岩之西北与东北间断裂复合部位,日涌量1054吨。其水的温度、化学成分、水量、水位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水温常年在6.3℃-6.8℃,水位2.23米左右。水中富含偏硅酸,并含有锶、锂等人体必需的13种微量元素和全部宏量元素,据说对主动脉硬化具有软化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类风湿、神经功能紊乱、胃病有治疗作用,并有促进胃肠蠕动、利胆等功效。
锡林郭勒草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
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枣根茎禾草(针茅、羊草)温性真草原,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独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目前,区内已发现有种子植物74科、299属、658种,苔藓植物73种,大型真菌46种,其中药用植物426种,优良牧草116种。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区系特点,哺乳动物有黄羊、狼、狐等33种,鸟类有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草原雕、黄羊等21种。本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窨位置和明显的国际影响。
呼伦贝尔大草原
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她被誉为“北国碧玉”。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因为过去这两个湖盛产水獭。
当地民间有一个关于“呼伦贝尔”名称来历的优美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一个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的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的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她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女的化作湖水淹死了众妖,男的为寻找女的勇敢投湖,于是,她们双双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润草原和她的子民们的呼伦、贝尔二湖。
从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著的《内蒙访古》一书,我们知道了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敲打长城的大门,走进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
从呼和浩特驱车2000多公里、历时三天抵达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什么是“绿色净土”。呼伦贝尔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无边无际。这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生长着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室韦
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它位于中俄边境,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奥洛契村,并被考证为蒙古民族的发源地,是我们此行最美的小镇。室韦。它不仅依傍着娥娜的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邻,而且风光秀美。沟壑的山坡上郁郁葱葱,弯曲的河水穿流其中;远处白桦的栏栅、灰色的木屋,看到的人都是白俄后裔,好像置身在电影里的欧洲田园风光中,旅者都说这里的风景独好,这一天很是清闲,晚上到达莫尔道嘎,一座深山里的小镇。
草原饮食文化
在牧区,肉食是最常见也是牧民们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尤其爱吃“手扒羊肉”,吃法有多种多样。除“手扒肉”外,还有“全羊”或称“羊背子”。
全羊 这道食品的做法是:将全羊切成若干段,白水下锅,不加任何佐料,煮沸片刻即起锅。这时肉香味美,鲜嫩异常。“全羊”是蒙古族待客的上等食品,比较讲究。“全羊”是将羊背上第七根肋骨至尾部割为一段,再割四肢和头,带尾入锅煮熟,然后将全羊的各部分放在大铜盘里待客。
烤全羊 锡林草原著名传统名菜。烤全羊在蒙古习俗中,是接待尊贵客人的一道名菜。蒙古语称“昭木,浩日和
烤全羊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很远,不但制作复杂讲究,而且使用专门烤炉。烤全羊精选土种绵羊作原料,经过屠宰、烫毛、整理、添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放进炉内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表泛红色,香味扑鼻,皮酥脆适口,肉松软鲜嫩,肥而不腻。烤全羊的吃法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先将呈卧姿的羊放在盘内,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依次分解装盘,由客人品尝。现代多用剥皮整羊烧制,效果亦佳。
手扒肉 蒙古民族的传统食物中,尤以手扒肉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手扒肉的做法是:“掏心”将羊胸腔内的动脉掐断,然后剥皮,清除内脏,并将整羊切成若干段置于锅中,待水沸后放入少许盐和葱,不加其它调料,煮断血即可。食用时一手抓肉、一手持刀片肉,其特点是肉香味美,鲜嫩异常。
血肠 原料:羊小肠,将盐、葱末、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调成血浆。用羊肺从羊肠一头清洗三至四遍,洗净后,将血浆灌入羊肠,边灌边用手搓匀,上锅煮熟,拌沙葱、韭菜花等即可食用。
草原旅游注意事项
1、草原昼夜温差大,到草原旅游一定要带外套和长裤。
2、在草原上住宿,夜晚难以辨别方向,带上手电筒是必需的。
3、草原上的饮用水大多盐碱含量较高,初来乍到者有时难以适应,有必要准备一些矿泉水。多饮水。
4、草原上光照充足,紫外线较强,带上防晒霜、太阳伞、遮阳帽。
5、草原上骑马要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以免迷失方向或破坏草场。预防划伤和蚊虫。做好防晒防暑工作。
6、带好有效证件,如身份证等、软底舒适的鞋子,不要穿短衣裤、裙装
7、整理旅游用品、常用药品如晕车药、止泻药、润喉、外伤、感冒类、风油精等和防晒霜、太阳镜、相机、充电器等。草原蚊虫较多,备药品,花露水。
8、在大草原上骑马畅游要带手套及旅游鞋。草原骑马时一定要听从当地牧马人的安排和指挥,以免发生危险。骑马需注意安全。第一次骑马最好由马夫牵方能骑,不要独自骑马,更不能骑马奔跑,险路和下坡路必须下马步行。否则容易造成损伤。尽量不要在备马区奔跑嬉戏喧哗,以免吓到马。不要在马附近开自动伞,接近马是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使马受惊。不要随便给马喂食,防止被马咬伤。
9、蒙古族是十分注重礼节和禁忌比较多的一个民族,所以到蒙古草原旅游一定要详细了解蒙古族礼仪和禁忌,这样才能很好享受到草原旅游的乐趣。
10、锡林浩特市每年八月五日开始举办的那达慕盛会,会场设在锡林浩特南17公里外的207国道 路东希日塔拉度假村北端。
蒙古民族的忌讳
蒙古族在悠久历史发展中,形成各种风俗习惯,忌讳是其中之一。这都体现在人们的吃住穿戴、尊老爱幼、请客送礼、见面问候、娱乐活动、爱护自然、健康卫生、家庭礼貌、行走动态、子女教养、日常生活等很多方面。苏尼特地区忌讳习俗流传很广,从而形成传统习俗,普遍流传后代。
1、骑马或乘车人走近蒙古包时,要提前下马,牵马步行走近蒙古包或减慢车速,对主人应称呼答话而行,不能惊动人家的牲畜。如果是不进人家时,不能从家门前走过,从家后绕道行驶。
2、到人家进门时,不能带进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边,进门后男性者从右,女性者从左,年纪老者上侧,年纪小者下侧坐下。出门时不能立即骑马而行,要牵马走一段,才能骑马行驶。
3、去人家做客时,等主人端茶送到面前后,应双手接收或右手接收,先喝一口放下表示谢意,然后再拿起饮用。主人敬酒时,应起立用双手接过,喝一小口再返回敬给主人,表示谢意。
4、要尊老爱幼,见到老人时,要称呼大爷奶奶、大伯大娘、大叔阿姨、哥哥姐姐等,不称呼老人的名子。不能随意用食指或无名指指向他人,不能在别人家和长者面前说不吉利的话或高声问答话。
5、到人家时,不能卷袖赤臂进屋,要戴帽子,穿戴整齐。禁戒投倒、谎言、奸邪行为。
6、平时,不能刀刃或剪刀指向他人,将刀剪传给别人时,刀把向他人,刀刃朝下送到,枪口更不能对人。剪子或火剪不能随意张开,认为牲畜受狼害。
7、年纪小者接收长者送给的食物或礼品时,应起立用双手或右手拿,不得手心朝下或左手接收。
8、认为书本是宝贵珍品,从而不能踩踏书本,更不能用书本生火。人们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象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终身称呼“宗师”
9、平常很尊重炉火,防止火里进入水或盐,并火里烧脏物。忌讳火上烤吃黄羊内和火里烧黄羊骨头。不能让儿童玩火,不能在火上烤脚。
10、平时不能在饮食用具上面迈步而过,不能敲打碗筷子。禁戒迈过腰带,认为腰带是人的灵魂连锁。
11、忌讳在屋里吹口哨儿、早晨唱歌、夜间铰指甲等现象,禁戒在路上拉便。
12、忌讳手上粘白面,到别人家里去。磨石不能互相直接传给,等别人扔下后,才可以拿去使用,晚上或客人在家里时,不能打扫家屋。
13、家里有重病人或传染病人,而不让别人进家时,外边门上挂一片红布,以示来人不能进家之意,又称忌门。如果家里有过世之人时,盖上蒙古包顶,表示来人不能进家的心意。
14、平常女人外出走远方时,每次梳发梳出的头发,不能留在外地,必须保存好拿回家乡。平时到别人家里,遇上梳发的女人时,必须等待她梳完后才能行走。
15、井上遇到牲畜必须饮水,不能打骂牲畜。牲畜的印记不能在地上压,要用哈达包好放在家里的高处。 16、搬迁蒙古包时,不能在营盘上丢失“沙嘎”,并在搬家时,忌讳骆驼踩上蒙古包原基。不能在蒙古包门上坐人,并不能踩踏火炉。
17、男性或小孩子不能吃前臂骨髓,多数为女人吃。病人不能吃骨髓肉和胯骨肉,小孩子不能吃脾子,认为脸色变灰。最小肋骨不能给狗吃,要放入火里烧,祝愿吉祥。
18、喝蒙古药时,将包药纸撕碎刮风而去,不能入火而烧。
19、平常忌讳三人用一盆水里洗脸,常说:“三人同用一盆水,年纪小者要冻死”,意思是要讲究卫生,经常用干净水涵义。
20、忌讳前辈老人的头上碰刀剪,年纪小者不能给老爷、舅舅等人剃头。
21、平常衣领或马鞍等用具不能朝下放,如果平放时,要朝上或朝北方向放好。平时坐立姿势要端整,不能用手顶着下颏儿坐。
22、爱护自然环境,禁戒乱杀野生动物和乱伐自然树木。一般不能说蛇、狼、黄羊等动物和山川树木名称,从而称呼蛇叫长龙,狼叫野狗、天狗或根登闹日布(藏语),黄羊叫天羊等。忌讳打死家庭养狗,认为打死养狗者,必然遇上灾难。
23、如果平常杀羊时,发现一个腰子的羊,那就从此以后忌讳杀羊。
24、晚上把幼儿送到别的屋里时,鼻尖上摸上锅灰,避免小孩子害怕。忌讳晚上给别人家送肉食,如果必要时,接收者,容器里放牛粪还给人家。
骑马注意事项
1、不要穿太长的衣服,否则飘起来可能惊吓到马,将有可能掉的物品都放下,如果从马背上掉下会使马突然朝反方向闪避将人摔下,有条件的话可以向旅游点借马靴或是绑腿,这样不仅能防止磨破腿,一旦落马也可以避免将整只脚套入马蹬。
2、上马时要听从马主人的指导,马见到生人都会紧张,不要在马的附近打闹,动作也要放缓,马的眼睛可以看到270度的范围,即使驯好的马也容易大惊和后惊,所以上马时一定要从马的前方绕过,并且尽量站在马的左边。在骑马的过程中,脚蹬要踩实防止脱蹬,但只能用前脚掌踩,脚跟向下坠挂住马蹬,这样即使摔下也不会被马蹬拖住,不能在马背上互相递物品,更不要打闹,马小跑时是最颠的,要踩实脚蹬把屁股微微抬起,身体随着马起伏的节奏上下运动,这样就不会把臀部磨破了,一旦马撒开蹄子跑起来,可以踩住脚蹬站起来,使臀部和马鞍完全脱离开,但一定要抓紧铁环防止马突然停下或变向。
3、下马时,最安全的办法是由马主人把马牵住后再下,如果要下马,一定要先调整好脚蹬的位置,脚后跟向下坠,然后一只手抓紧鞍前的铁环,另一只手把缰绳带向左边,尽量让马头向左边歪,这样即使马惊了也只能围着左边跑小圈,不会把人拖走或是踢伤了。
呼伦贝尔注意事项
1、内蒙古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以蒙古族为主,还有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所以一定要避免引起会被扩大成民族问题的事情来。
2、乘汽车在草原上游览或到牧民家访问做客,汽车行驶中路遇畜群要早些避开。如在草原遇见畜群,汽车与行人要绕道走,不要从畜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畜主的不尊重。
3、骑马去草原旅游骑马时一定要问清价格,一些游客一到草原就被当地人拉上马,说好40元/小时的费用,可当地人会拉着游客一通胡绕后再回到起点,怎么也得耗个两三个小时,对方还要牵马费,没有几百元下不来,所以,要想骑马先把价格问清了,再把线路说好。
4、乘汽车到牧民家做客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车上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免得马惊挣断缰绳跑失,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和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入坐时不挡住北面哈那上挂着的佛像,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不要坐在门槛上。
5、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6、内蒙古旅游线路较长,景点分散,乘车时间较长,比较辛苦,因此需要配备晕车药品。
7、在旅游途中需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要单独活动,不要轻易乘坐人力车,摩的等非正式交通工具。
8、草原住宿蒙古包中无备品,请自备洗漱用品。
9、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客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不愿以诚相待,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10、旅游景点上不要随意乱动地摊小贩的旅游纪念品,不与之讨价还价。
11、内蒙古草原天气干燥,要多喝水,多食水果以防上火。同时水含碱量高,水质较硬,不要喝生水,不要随意吃路边的小摊小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