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2月22日,两名登山爱好者在河北省涿鹿县灵山景区登山时失踪。经北京、河北消防、公安和多支民间救援队搜救,昨天中午12点26分,两人在山间树林被发现,但均无生命迹象。救援人员表示,初步判断两人死因系冻死,但具体死因待查。 ■事件 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前天下午5点30分左右,消防部门接到求助信息,称有30多名驴友徒步门头沟区与河北涿鹿县交接的灵山时,有2人被困在灵山下马威至主峰线路。被困人员系两名男子,其中一名30岁的男子已经出现失温现象,另一人25岁,两人轻装简从,未携带饮水和食物。消防中队接报后,立即抵达现场先行上山,同时,蓝天救援队、绿野救援队也一同参与救援。救援人员表示,当时山上有积雪已经没过膝盖,被困两人发完求助信息后已无法联系。 现场消防队员称,灵山顶峰海拔2303米,事发当晚山上气温低达零下25℃,开展救援行动非常困难。
截至昨天中午12点,两人已经失踪17小时。经彻夜搜救,北京消防官兵体力透支,将搜寻工作交由河北警方处理。除政府方面派出的救援人员外,还有多支民间组织参与到救援工作中。 昨天中午12点26分,红箭救援队首先发现失踪的两名驴友。由于山上气温过低,两人已经不幸身亡。随后,救援队与当地消防部门联系,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昨天晚上9点,两人被送至山下。救援人员介绍,据初步判断两人因气温较低冻死山上,但具体死因有待调查。
■讲述 同行队员:两人想登顶未下山 据与两名身亡驴友一起参加活动的队员介绍,此次行程由“绿野”组织,共有30名成员参加。前天下午2点左右,大部队行至灵山鞍部,由于天气突变天色变暗,大部队决定下山。但25岁的副领队和另一名30岁的队友想要登到山顶五指峰,与大部队脱离。该队员称,除失踪的两人外,当时还有其他4名队员一同继续登山,但这4人前进不久后即返回,仅剩失踪的2名队员继续登顶,“那两人体力挺好的,当时真没想到他们会出事”。 前天下午5点左右,大部队接到登顶两人的电话,称自己在下山途中迷路,随身仅剩通讯设备。该队员称,当时大部队欲派出三名驴友回去营救,但天色渐黑,无奈众人只能下山求救。
搜救人员:其中一人上身裸露 据首先发现失踪者的红箭救援队队员“Volvo”介绍,由于山上积雪很深,同时还刮有6、7级的大风,救援人员中不少人员也因气温过低脚部被冻伤。“Volvo”一行搜索至中午时,已经人困马乏。有人建议大家下山休整,此时“Volvo”发现前方有一片树林,建议搜索队进入树林搜索。众人行至树林附近时,远远发现一个蓝色物体,走近后发现正是失踪者之一,但该男子俯卧在地上,已经身亡。 “Volvo”称,发现该男子时,他上半身部分裸露,背部有伤痕,可能是从高处滚落时受伤。同时,众人在十几米外发现另一名蜷缩的失踪者,但也没有了生命体征。 ■疑问 明知气温低为何还登山 由于北京大幅降温的消息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经被各大媒体公布,此次登山队强行登山导致两人身亡,引起众多旅游者质疑,为何他们在极端天气下还登山? 据登山大部队的一名队员透露,他们原本约定的登山时间是20日,由于当天下起了大雪,前天天气转好后才决定登山。红箭救援队队长杨洋表示,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多人大规模的登山活动目前还比较少见。因为在面对极端天气时,登山风险极大,组织者在登山前应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不应让队员单独行动。同时,登山者在迷路时也不应在环境恶劣、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继续前进,否则容易出现危险。
又是一起驴友遇难的消息,在悲伤惋惜的同时,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随着户外运动的宣传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探索自然、领略河山的驴友行列;上到六七十岁、下至十几岁,各种人群,男女老幼齐上阵!运动能力也各有不同,强驴的称谓在我们嘴里传成了一个挺炫的名头,俗话说:淹死会水的!在层数不穷的新驴事故同时,强驴们也在“此起彼伏”的让人惋惜,就北京驴友遇难,说一点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一、领队计划未做周全,队员脱离大部队,执意登山时未制止。
22日,队伍进入山区,下午14:00点左右登顶队伍发现天色变暗,准备下山,而2名遇难者和4名队员执意要上山,在此犯了户外出行最严重的错误,认为自己体力好,盲目登顶,脱离大部队。冬季北方太阳下山约在17:00左右,在无向导及熟悉路线的领队带领下,且大部队也离开的情况下,在3个小时的日照时间内舍弃背包轻装雪地登山(海拔2303米),说明了他们的体力不够,冒险登顶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下山迷路失去补给被困!
此外,领队过于自信,组织了30人的庞大队伍,在队员离开时也没有及时给于劝阻,只带领剩余二十多人下山,虽然在17:30分发出救援信号,但在这宝贵的三个半小时时间内也没有随时与2名登顶队员沟通联系,也未留下应急食物和水。
——小飞是副领队、出发前说的是:希望今天能登顶,能弥补遗憾。今天他带着天行队的大旗冲在最前面,轻装冲顶,够勇猛。
建议:
1、领队要有风险意识,做好行前准备计划和紧急预案,且要以大局、照顾所有人为原则,不能遗漏一个人,确保每个队员都知晓本次活动的计划、路线、紧急预案。且不准任何队员私自脱离队伍活动,以确保安全为前提!
2、队员要跟随大部队,不要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你不尊重大自然的尊严,大自然就会不尊重你的生命!
二、脱离队伍时未携带食物、水、便携急救包。
任何户外运动都不能忘记随身携带应急包,虽然他们攀登的是一座不怎么高的雪山,从下午2点到5点,3个小时的行进时间未补水因此他们身体在出汗、呼吸中无形就损耗了1-2L左右的水分和无机盐,加上没有食物,无热量补充,在脱水的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温度。
最致命的是:两位登顶队员放在路边的包还被其他好心的队员背下山了,这也间接导致失去补给!
——“据调查,从呼吸蒸发的水份单天每人会有1至2升的量,若天气乾燥会更多,而流汗有1至2升的蒸发量,若辛勤攀岩过程会有每小时1至2升的流汗量”
——“飞翔的大鸟”参加了此次东灵山活动,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事发当天下午2点多,他和几名队友经过五指峰时,目送马云飞和“无碍”冲顶,由于风太大,他们一致同意放弃冲顶。马云飞和同伴为了冲顶,把背包留在五指峰下面,背包里面是各种装备给养。下山时,“飞翔的大鸟”他们没有动马云飞的背包,但不巧的是,另一支队伍以为是弃包,好心地带下山,以至于后来马云飞和“无碍”没有任何给养。
建议:
1、冬季出行随身携带一个长钱夹大小的应急盒(包),里面配备急救毯、巧克力、压缩饼干、100--200ML淡盐水、打火石(棒)、备用电池(头灯、GPS及生火用)。
2、无论何时随身都要带一个水壶(杯),(推荐军用套壶,既有水壶,也有水杯),在淡水饮用完的情况下,不能直接吃雪,要把雪装在水壶里,靠近贴身的位置用体温融化再饮用,因为雪能直接降低你的核心温度,带来失温!
3、要坚持户外包不离身的原则,离开你装备的支持等于放弃你自己的生命!(记得前段时间看过一个冬季事故案例,一名驴友也是雪夜迷路,为了快速找到路线,把背包放在一边去探路,最后不幸遇难,救援队发现他的时候发现他离背包就10米远,而里面装了帐篷、睡袋、食物、水……)
三、发生危险时候不冷静,在GPS电池用光的情况下四处探寻路线。
户外运动最忌讳冲动,2位驴友在确认自己发生迷路、失去补给、低温(-25°)等危险的情况下,用GPS仅剩的一点电量发完坐标后,没有就地躲避风雪,仍四处探寻下山路线:
——“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山路一边是百米深的悬崖,一边是望不见顶的山峰。救援队员一路无话,开着头灯,在雪地里,沿着被踩出的脚印前进”
——前方搜救人员反馈消息:“山上风力加大到七级以上,人站不稳,风吹起积雪什么也看不见。”山上的温度非常低,救援队员的护目镜、衣服全冻住了。
——被困人员之前曾向警方提供过GPS坐标,就在这附近。但绿野救援队队员赶到时,只看到了雪地里留下的一些脚印,但并没有看到人。“估计被困人员是往山下走了,我们的队员就在山上展开搜索。”
——“Volvo”称,发现该男子时,他上半身部分裸露,背部有伤痕,可能是从高处滚落时受伤。同时,众人在十几米外发现另一名蜷缩的失踪者,但也没有了生命体征。
建议:
1、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就地躲避等待救援、尤其在山上不要抹黑探路,极有可能因地形不清失足坠落。
2、冬季在有风雪的山地,尽可能的利用雪和地形掏一个雪窝或者利用现有的工具切割冰块、石块、或用树枝、杂草等搭建窝棚待援。
3、想办法在避风的窝棚里或山洞中生火,火一方面能够取暖,另一方面能够给于人很大的信心,此外利用火堆、火把发出求救信号。
4、在没有火、又准备探路的情况下,在出发地利用树枝、石块在雪地或崖壁上留下信号,标明所去方向,位置,方便后续救援人员的寻找。
斯人已逝,愿逝者安息,这次事故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教训,更多的是深思,这几年无论这次北京还是其他的省份,发生了很多起事故,远的不说,今年的宜昌孔雀谷不幸去世的憨厚的万哥就值得我们怀念,户外,是值得我们探索的境地,很多新驴想尝试新奇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跟对领队,不要那种夏季在河床沙滩上扎营,冬季在北风咧咧的山脊上扎营的领队还跟着玩。
希望我们驴友们平时多学学户外知识,锻炼身体、不要把大自然当玩具,尊重、敬畏大自然,更好的融入大自然,充分体会户外的乐趣……
不是睡过几次帐篷就叫玩户外的!切记!!!
附:这次出事天行队的粗心路书,引以为戒吧。
http://bbs.lvye.cn/thread-596138-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