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89|回复: 28

【公告】寻找残存的湖北古镇不完整篇 - 资料整理中

  [复制链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1-4 20: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羊楼洞 -  赤壁.jpg

图:羊楼洞一角

写在前面一段:

(记者欧阳春艳)在对湖北古镇进行连续3年的探访后,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院长李百浩教授近日提出:充分发掘湖北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利于改变农村“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的现状。

李百浩教授带领学生先后走访了鄂东北、鄂东南、江汉平原的15个古镇。

他们以翔实的材料揭示了这些古镇的历史特色。如赤壁羊楼洞因茶而兴,罗田屯兵堡因兵而兴,监利周老嘴因渡而兴,阳新龙港因埠而兴,监利程集因集而兴,赤壁新店因铺而兴。

这些古镇还各具独特的历史价值。

有的作为当地水陆交通中心,是闻名遐迩的客流、物流集散地,如赤壁新店镇和羊楼洞镇;有的在革命历史上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闻名于世,如红安七里坪镇、阳新龙港镇;有的集中反映湖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民族文化与传统建造技术,如鹤峰五里坪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镇的建筑富有湖北地域特色,如既通风采光又遮阳蔽雨的天斗式空间,有效提高室内亮度的亮瓦,保温隔热的灌斗墙等。

这些建筑形式在适应地理气候的同时,也满足了功能需求,充分反映了湖北人民的生活智慧,为现代节能、生态建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然而令李百浩惋惜的是,课题组在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湖北古镇都没有像样的图纸,即使有也不完整;由于保护观念不强,有些古镇建筑“昨天去还在,今天去已拆”;部分小城镇已经失去了活力。

今年起,李百浩将率课题组对鄂西北、鄂西南地区的古镇展开实地考察。

他深感湖北古镇研究是一个新兴而庞大的课题,尽管目前课题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相对于古镇保护的迫切性仍远远不够。他说:“湖北古镇需要更多研究者的关心。”

省文物局有关专家称,我省拥有历史古镇数百个,但目前保存较好的仅40多个。




.....





更多待续...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0: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兴起古镇旅游热,市面上也不断出现《中国古镇游》、《乡土中国》、《中国古镇图鉴》这类图书。

丽江、大理、凤凰、阳朔、平遥、周庄、婺源、同里……

一个个古镇鲜活地走进我们视野。

然而,湖北古村镇却令人感到陌生。

难道湖北没有古镇吗?湖北古镇没有特色吗?

这样的疑问,促使李百浩启动了相关课题;而他的调查与研究,令我们深思。

湖北古镇数目多

古语云“湖广熟,天下足”。

作为鱼米之乡和交通要冲的湖北,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诸多具有日常生活、商业、交通等功能的古镇陆续兴起。

湖北境内究竟有多少古镇?目前仍没有一个准确数据,但据省文物局研究员祝建华估算,我省古镇达数百个之多,其中保存较好的约40多处,分散于全省各地。

这些古镇以居民聚居地和草市为基础发展形成,以老街道的形式构筑小城镇的基本骨架与雏形,以店铺、民居和公共建筑构成镇的主体,包容着居住、生产、贸易、社交等丰富的生活。

它们各具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有的作为当地水陆交通中心,是闻名遐迩的客流、物流集散地,如赤壁新店镇和羊楼洞镇;有的在革命历史上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闻名于世,如红安七里坪镇、阳新龙港镇;有的集中反映湖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民族文化与传统建造技术,如鹤峰五里坪镇。

虽饱经历史沧桑,一批古村镇仍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湖北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量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井,为我省增添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众多古镇无人知

我省部分村镇已被公布为全国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去年11月,两镇一村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定保护措施。但湖北古镇的研究与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

一些古镇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却未能改变沉寂的现状。

赤壁羊楼洞的明清老街全长千余米,保留着80余处古建筑。

青石板上一寸多深的车辙印,见证着昔日的喧闹与繁华。当时,“洞茶”、“帽盒茶”、“川字茶砖”享有盛名,古街道极为繁荣,茶庄、钱庄、酒肆鳞次栉比。

可今天,有多少湖北人知道这个曾盛极一时的商埠?更遑论让它走向全国。


位于利川谋道镇的鱼木寨,文物古迹丰富,民俗风情浓郁。四周,峰峦逶迤,泉悬瀑飞;远眺,梯田层层,茶园片片;俯视,青瓦白墙,炊烟缭绕,一派田园景色,令人惊为世外桃源。但这个土家山寨在省内外名气还不大。

曾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古镇,知名度相对较高,保存也相对完好,如监利周老嘴、洪湖瞿家湾、阳新龙港等。然而,古镇在历史上缘何兴起?曾具有怎样的商贸、交通地位?

这些历史文化内涵湮没在“红色文化”的光环下。

另一方面,我省被公布为文保单位的古镇,往往是缘于在革命史上的地位。众多历史小城镇尚未纳入保护视野。

吸引更多关注目光

“目前,古镇保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说,古镇上的老房子由于历史较长,年久失修,居住条件较差;而其产权多属私人所有,维修经费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政策是允许在老宅基地上拆除旧房子,兴建新住宅。富裕起来的居民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急于拆旧建新。

据他介绍,我省拟配合“十一五”期间即将开展的文物普查,对湖北古镇保存现状进行调查,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划和措施;与省建设厅一起报请省政府,将重要的古村镇公布为省级名村、名镇,纳入法规保护范畴;对名村、名镇加大维修,争取出台相关政策,如对私人所有的老房子,维修时政府可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要让古镇吸引更多的关注目光,还应提高社会保护古镇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发挥古镇在旅游中的独特号召力,以合理利用促进其保护。

李百浩建议,改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质量,恢复古镇活力。

在现代化的今天,乡土情结在我们心中萦绕不去,是因为古村镇以淳朴纯真的生活气息,深深打动着疲倦的心灵。

湖北古镇,能否以古老而新鲜的姿态走进人们视野?

被公布为文保单位的湖北村镇(括号内为公布名)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阳新龙港(龙港革命旧址)、监利周老嘴和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红安七里坪(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利川大水井(大水井古建筑群)。

即将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咸丰唐崖土司村(唐崖土司城遗址)、利川鱼木寨(鱼木寨)、鹤峰五里坪(五里坪革命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咸安向阳湖村(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赤壁羊楼洞和新店镇(羊楼洞、新店明清石板街)、武汉黄陂区大余湾村(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通山王名璠村(王名璠府第)、宝石村(宝石民居群)、南漳板桥村(板桥民居)、谷城老街(谷城老街古建筑群)、郧西上津镇(上津古城)。

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监利周老嘴、红安七里坪、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3

回帖

1662

积分

论坛元老

晃晃一个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6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1-4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都去晃晃就好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6

回帖

3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388
QQ
发表于 2009-11-4 21: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的古镇是藏在深闺无人问!也缺乏保护,这都是不能再生的东西。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1

主题

7587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2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4 21: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老黄搞个湖北古镇游
基本上湖北的古镇老黄都知道
2010年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湖北古镇 穿梭历史时空

来源:荆楚网    “

五一”游古镇是近几年的热点,丽江、大理、凤凰、阳朔、平遥、周庄、婺源、同里……一个个古镇鲜活地走进我们视野。

然而,湖北古村镇却令人感到陌生。

其实,湖北也有很多古镇,古风遗韵独具特色。 “五一”长假,你可以选择在湖北的一些古镇、古街游玩,穿梭历史时空,感受往日的繁华。     

黄陂区大余湾村(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   


位于武汉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共有近40幢房屋为明末清初建筑,石屋石砌,雕梁画栋,有数百年历史,是典型的明清风水建筑格局。

据村普记载,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历史辉煌。这里的民间雕匠、画匠、石匠、木匠远近闻名,特别是窑匠居多,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

大余湾村是古人遗存的恬静、淡泊的田园。村民至今仍然保持着旧时的民俗民风,身临其境,有穿越时空之感。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川大水井(大水井古建筑群)

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由“李氏宗祠” 和“李氏庄园” 两大建筑组成,祠与庄园东西相距200米。

宗饲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个、厢房4排、天井6个,共房屋69间。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砌有围井石墙与柯堂围成一体,水井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

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姐楼、帐房、仓房等。

李氏宗词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

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唐崖土司村(唐崖土司城遗址)


土司城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进行扩建,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玄武庙等寺院。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唐崖司。

现在土司城遗城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牌坊,是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修建的,正面刻着“荆南雄镇”,反面刻着“楚蜀屏翰”,两面镌有“土王出巡”、“渔南耕读”、“云吞雨雾”、“哪咤闹海”、“槐荫送子”等浮雕图案。

牌楼正面的唐崖河畔,存有石棺、石马各两尊,石人仪态庄重肃穆。土司城前临唐崖河,后傍玄武山,地势险要,风光独具。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郧西上津古城  

又称柳州城,位于郧西县城上津镇,建于明嘉靖二至三年(1523-1524),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

现城垣完整,城内建筑大部分为原貌。面积约8万平方米,设5个城门,门内右侧有蹬道至城楼,城外有护城河。城中轴线偏西有一南北向主街,连接南北二门,从西门至主街有一小街,长60米,街道正中以青石板铺面,旁为卵石馒路,街檐设下水道。

房屋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隆脊吻檐,雕梁画栋,一进多重。近观上津古城,雄浑拙朴,古色古香;远观丽山秀水,景色宜人,心旷神怡。

景区以古城景点为主,配以明清古街、陕西会馆等人文景观和长堤柳浪、铁箍云峰等自然景观,二十余处景点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绝世画卷。

是集观光旅游、考古探险、感受历史旅游胜地。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壁羊楼洞

赤壁羊楼洞位于赤壁西南26公里处,为明清之际赤壁6大古镇之一。

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

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

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

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

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峰五里坪(五里坪革命旧址)

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鹤峰县五里乡五里坪老街中段,布局整齐,保存完好,街道全长150米。

旧址分别排列于街道两则,均系悬山式穿斗结构木房,共117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

分别有联县政府,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区苏维埃政府、合作社、会场、关押提审犯人

处、医院、驻军等旧址。

其中联县政府在五里坪老街中段南侧,共六大间,目前尚剩三大间,分上下两层。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2: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来源 中国网)


鱼木寨景区位于利川西部61公里,地处318国道线利川至万州途中的谋道境内,距重庆市万州港口50公里。

鱼木寨景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鱼木寨占地6平方公里,居住着500多户土家山民,这里有土家古堡、雄关、古墓群、古栈道、山寨卡门、瀑布等奇观富有神奇的色彩,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土家山寨,景区内城堡寨墙、古栈道保存完好,数十座古墓石雕精湛,隘关险道惊心动魄,村民生产生活用具古朴传统,民族风俗别有风味,素有"世外桃园"之美称。

相传古代马、谭土司连年争战,一次,谭土司困守该寨,马土司久攻不下。

谭土司为退敌兵,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下活鱼无数,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帐前树上。

马土司望鱼兴叹:“欲克此寨,如缘木求鱼!”遂引兵自退,鱼木寨也因此而得名。
  

鱼木寨寨楼空于万山中,悬崖三迭,关卡雄峙,形如鼗(t o)鼓(长柄的摇鼓),唯一石板古道从“鼓柄”进入寨内,小道仅宽1米,地势十分险要。

寨内现有清代墓葬10余座,大如山中之城,碑高一般都在5米以上,最大的是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成永高夫妇墓,共三门二进,占地100平方米,墓石周围刻有花鸟人物90余件,石工精细,技艺高超,气象万千,堪称艺术奇珍。

“三阳关”卡门、“亮梯子”石栈道于绝壁之上,地势险要;“鸡头沟”瀑布高达百余米,气势磅礴,飞瀑成雾。
 
鱼木寨的文化是刻在数以百计的石碑上的,这些石刻文化让土家人的历史坚硬而恒久。

寨内存有清代碑墓十座,碑高在五米以上,大都有精湛的石雕,石雕多取材自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式样丰富,人物花卉图案一应俱全。

鱼木寨保存了浓厚的土家风俗,率性纯真的土家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鱼木寨堪称土家文化的遗留中心。

1997年,鱼木寨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邑而兴的湖北古镇――钟祥石牌(原载《华中建筑》2006.2)

因邑而兴的湖北古镇――钟祥石牌

Zhongxiang Shipai:the Historic Town in Hubei Booming from a Castle City

李百浩  Li Baihao  叶裕民  Ye Yumin

摘  要:该文结合石牌古镇“因城邑而兴,因商贸而盛”的历史背景和背山面水的自然环境,解析其与汉代古城邑、汉江形成的线形空间格局,对老镇区“十街三巷十八门”的防卫型布局、独特的节点和街巷空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天井式民居以及戏楼建筑的基本型制和建构特点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湖北古镇  钟祥市  石牌镇  历史镇区  天井式住宅
Abstract: Shipai is a historic town in Hubei with Mountains and the Hanjang River around, boomed from a castle city and prospered from the business.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Shipa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ce form which is lined up by the mountains, the city, the town and the river. It also studies the defensive layout of 10 streets, 3 lanes and 18 gates, the node and street space of the historic town area, and the regional features of the Tianjing residence in type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 Historic town in Hubei  Zhongxiang City  Shipai Town  Historic town area  Tianjing residence
1概况
石牌镇位于湖北省钟祥市西南22 km,东临汉江,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汉水中下游流域半丘陵半平原湖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图1)。境内气候冬冷夏热,雨量充沛。
石牌之得名,传说缘于明末清初此地濒临汉江,岸边有一石头牌坊,江中行船常以此为记停靠,牌坊边有茶肆店铺供过往船商食宿歇息,日久人们将石头牌坊简称石牌,沿袭至今。
石牌镇位居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钟祥市“四大古镇”①之首,历史上依托汉江水路交通优势曾一度贸易繁盛,有“小汉口”之称。现镇区内保留有汉代古城遗址、明清古街巷肌理、民居院落等历史遗存,近年来未得到妥善保护,虽有破坏,但历史格局和风貌仍清晰可见(图2,3)。
2古镇沿革
2.1渊源――从军事城镇到县邑治所
石牌古属荆州领域,三国时名荆城,蜀将关羽曾屯兵于此,为军事重地。据《三国志?魏志?文聘传》记载:“聘攻羽重辎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后为历代县邑治所,隋朝时废,名荆台县。
汉代荆城遗址尚存,位于镇西,当为今之石牌镇形成渊源所在。城呈方形,边长1500m,面积2.25km2,夯筑城垣宽10-20m,残高约1.5m,城外有护城河遗迹,现为钟祥市文物保护单位②。
2.2兴起――逐水而聚的附城草市
唐宋以来石牌名荆台,地属荆门。在今集街与西街交汇处有创建于唐代的崇果寺(又名凤台寺)遗址,说明在隋朝荆台县废除前后,县城东濒临汉江处已形成聚居点,城门外形成草市。由此可推断:随着农产品交换的扩大,该聚居点逐步发展成为附城草市,并进一步向市镇发展。可以说,因城邑而兴、逐水而居正是今之石牌镇兴起的主要缘由。
2.3繁荣――商贾云集的商贸集镇
明嘉靖十年(1531),石牌改隶钟祥县,依托汉水便利的交通条件,上通襄樊下抵汉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区域性中心商贸集镇;清乾隆十一年(1746),钟祥县丞移驻石牌,“水陆舟车,辐辏云集,一带烟火迷离,不下数千户”③(图4);清咸丰、同治年间开办汉剧科班,被誉为汉剧摇篮之一;民国初年,为钟祥县西南及荆门东一带物资集散地,成为当时以汉口为中心的湖北城镇经济网络中的重要环节。
2.4发展――保护老镇区,开发新镇区
改革开放以来,石牌镇以老镇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新区,1976年在老镇区南侧修建的听江大道成为全镇新的发展主轴,逐渐取代了集街。1990年代初,新镇区发展迅速而老镇区则逐渐走向衰败。现在石牌镇区常驻居民1.8万人,新老镇区并存,建成区3km2。目前,建设石牌旅游专业镇,保护发展石牌古镇已纳入钟祥市“十一五”旅游规划(图5)。
3古镇选址与空间格局
“荆台为四镇之冠,汉水潆洄,方山耸翠…”④,石牌镇东面紧邻汉江,镇域内西、南为马良山(即内方山)环绕,其背山面水的自然环境符合我国古代关于聚落选址的风水思想(图6)。汉江既可为古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且在石牌段呈外凸状走势,便于形成码头,带来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历史上汉江及其支流王家港(今名幸福河)在石牌段的河道变迁,也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汉江河道逼近镇旁则贸易极盛,河道东移则商务稍衰而得沃土。
如前所述,从汉代古城邑的废弃到石牌镇的兴起,存在一个基址迁移过程,因此汉代古城邑是石牌选址重要的历史影响因素。古镇最初以城外人流量大的公共建筑崇果寺为中心,在古城邑和汉江双重引力作用下,自西向东垂直于汉江形成了独特的“山?邑?镇?江”的线形空间格局(图7)。
4老镇区空间特色
4.1“十街三巷十八门”的防卫型布局
老镇区现有道路骨架基本保持明清时期格局,有街道10条,巷道3条。其中以东西向的山街、上正街、集街与南北向的西街形成十字形主街,并以此为骨架作渗透式发展,形成各次街。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专业性商业街,如专营日杂百货的集街,专营粮食的山街,专营棉、布的衣街和东街(亦称布街),专营木材的杉南街等。主次街道及巷道形成一种指状城乡交错的空间形态。
街与街、街与巷交叉路口呈“T”字形或“Y”字形交叉,道路通而不畅,这也与当时军事防卫需要有密切联系。至解放前,在各街巷入口和交汇处都有供安全防卫的关卡――阊门,计有18门,到夜间或外敌侵入时关闭各门。有的阊门采用过街楼形式,楼上为守护人临时居所。整个老镇区为明显的防卫型布局,呈强烈的内向封闭性。
可以看出,区别于一般滨水城镇平行于河道轴向生长,呈开放的线性空间形态,石牌老镇区的生长轨迹是“点→线→面”的辐射式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心性。老镇区形态以十字形主街为骨架,东以望山门为头,西以汉江为尾,南北分别以来凤关和北钥门为两翼,当地居民形象的称之为“凤凰展翅”(图8)。
4.2街巷空间
4.2.1曲折变化的街巷形态
    街巷线型多曲折蜿蜒,人行其间,步移景异,视线总有可注视目标而不致消失于无限,从而形成持久的兴奋与期待(图9)。街巷宽窄常有变化,形成一系列丰富的阴角空间。相邻建筑大多共用山墙,当地称为“借墙”,这就使街道两侧得以形成连续封闭的界面,有助于围合成完整的街道空间以形成领域感。沿街建筑伸出屋面的马头墙及伸出外墙面的山墙和墀头对水平的檐口进行竖向分隔,形成参差错落的天际轮廓线,丰富了空间景观层次(图10)。
4.2.2适宜交往的空间场所
最长的集街长约450m,在适宜的步行距离范围之内,街巷宽度约2.8-4.5m,檐口高度约3-5.4m,重复连续的面宽约3m,D/H约为0.8-1.3,W/D约0.7-1,街道空间尺度舒适宜人,并有助于形成热闹的商业气氛,增加交往活动的产生。
街巷路面均以青石板敷设,与两侧店铺相接处抬高形成台阶,带阁楼的店铺在楼面标高处外挑宽约1m的披檐,在门前、檐下、台阶上形成室内外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灰空间。过去还用白布覆盖街巷上空以遮蔽日晒,街道不仅是供通过的路径,而且是可供人们驻足停留、休憩交谈的场所(图11)。因年久失修,大多数青石板已破损或陷入土下(图12)。
4.3独特的节点空间――阊门
如前所述,老镇区的阊门原为安全防卫所设,但客观上也对街巷空间塑造起很大作用。首先从其位置分布看,均设在道路入口或连接点等人流停顿或交汇处,形成一系列节点空间,加之各门都有独特的命名,极大的增强了空间意象的可识别性,使得人们行走于大街小巷中有着强烈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其次,这些阊门也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暗示了街巷空间的开始与结束,隔而不断,增加了街巷空间的层次性;同时将街道两侧建筑山墙连为一体,保持了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圆弧形的门洞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月洞门起着框景的作用,透过门洞往里看,曲径幽幽,引人入胜。
现仅存的阊门有东街与集街交汇处的阊门口和火神街与集街交汇处的狮子口(图13)。
5古镇建筑
5.1公共建筑
    石牌镇历史上曾有衙门、当铺、寺庙、书院、戏楼等公共建筑,分布数量之多和门类之全显示其已具相当完善的城市职能。现仅存关帝庙戏楼,为省级文保单位,创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六年(1714-1717),重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平面呈“凸”字形,一层原为关帝庙山门,二层分前台和后室,前后为歇山灰瓦屋顶组合,间杂有黄色琉璃瓦,明间为抬梁式构架,两山为穿斗式构架,人字形斗拱繁复精致,形式独特(图14)。
5.2传统民居
    石牌传统民居可分为纯居住式和前店后宅的街屋式,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色。
5.2.1平面型制与空间组织
    石牌传统民居以天井为核心组织空间,典型的平面型制为三开间,垂直于街道沿纵深方向伸展,沿隐性的中轴线依次布置沿街店铺、天井、厅堂、内院、杂屋、后院等,两侧对称布置厢房,由外至内形成从公共到私密的空间序列(图15)。
    以厅堂、厢房围绕天井布置形成的“回”字形合院空间为主体,与“一”字形厅堂构成两种基本组合单元,沿纵深方向可拼接成规模庞大的院落群体,如现存的集街46号付宅有3重天井,进深达51.8m(图16)。
组合单元之间用伸出屋面的封火墙分隔,墙上开约1.2m宽的门洞,各单元空间既流畅贯通,又彼此相对独立,使得整幢建筑可顺应地形灵活布局而不必拘于方正规整,而且即使一个单元失火或者毁坏也不影响相邻单元的正常使用。
    也有两开间的住宅,盖因商业繁荣,临街地价昂贵,压缩面宽所致。如山街62号肖宅,其中有一开间宽仅2m,功能已异化为单纯供交通的过道,相应地天井也紧邻山墙一侧布置(图17)。
5.2.2建构特色
(1)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体系
石牌镇传统民居多为一层带阁楼,普遍采用这种木构架承重体系,明间为抬梁式,两山中柱落地为穿斗式,柱上承檩并有随檩枋,颇为考究,当地典型的木构架为“七柱九檩”体系(图18)。墙体为湖北民居广泛采用的灌斗墙,下打杉木梅花桩墙基,不承重,仅起分隔、维护作用,以蚂蟥攀与柱拉结增强整体刚度(图19)。也有局部墙体直接承檩的现象。
(2)抹角四方天井与斗枋
天井在石牌传统民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态及相应构造也颇具地方特色:周围为轻盈通透的木隔扇,平面呈方形或矩形,四角做45°斜向抹角;阁楼层沿天井周边均外挑1-2倍柱径的距离,上下层柱也相应错开而非上下通直,用材下大上小(图20,21);挑梁头常饰以精美木雕,当地称为“斗枋”,是结构与装饰功能完美结合的构件(图22)。
(3)天斗、亮斗、亮瓦
    同大多数其他湖北古镇,在石牌传统民居广泛使用亮瓦和亮斗来解决阁楼、厢房的采光问题,前例山街56号陆宅是现存唯一保留有亮斗的民居(图23)。天斗也曾有采用,惜今实例不存。
5.2.3外部形象
    民居外部形象依其出檐情况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利用穿枋外挑承檐檩,临街为木版门窗,形象开放,多为前店后宅式住宅,有的还在一层楼面标高处外挑披檐,形成颇具特色的重檐立面;另一种是硬山檐口,沿街白粉墙,中间为石库门,有的在入口大门上方有雨蓬,形象较封闭,多为纯居住性住宅(图24)。
6结语
以上从宏观到微观角度对石牌镇进行了研究,虽然古镇居民对世代居住的地方有着普遍的历史认同感和自豪感,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古镇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居住环境恶化、历史文脉传承断裂等问题渐渐凸现。如何更好的保护好古镇历史文化遗产并使之在新时期焕发新的活力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注:本文在调研过程中得到湖北省文化厅、钟祥市建设局、钟祥市博物馆、石牌镇政府及当地居民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注释:
① 钟祥市四大古镇为:石牌、丰乐、洋梓、臼口。湖北省钟祥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钟祥县志.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61
②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2. 397
③ 重修凤台寺前后佛殿碑记.转引自钟祥市《石牌志》编纂委员会.石牌志.钟祥:钟祥县石牌公社管理委员会,1982. 190
④ 同注③
参考文献:
1.    易伯,陈凡,刘炜.因茶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羊楼洞.华中建筑,2005(2):138-142
2.    湖北钟祥县石牌志编纂委员会.石牌志.钟祥:钟祥县石牌公社管理委员会,1982.
3.    钟祥县志(同治六年).湖北省图书馆藏,地2790.
4.    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湖北地名趣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5.    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英]克利夫?芒福汀著,张永刚,陆卫东译.街道与广场.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97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5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4 22: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额有一些老村子的PP 改天发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791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22: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古镇的历史、形态与保护研究

刘炜  

【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与日本神奈川大学合作项目“中日湖北古镇街道共同研究”,及武汉理工大学校基金资助项目“湖北古镇保护利用模式与方法研究”,同时也是湖北建设厅研究项目“湖北传统民居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论文以历史镇区、街道、建筑为载体,挖掘湖北古镇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价值,分析古镇空间形态、建筑地域性特色,结合现状提出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构想,以促进湖北古镇文化的传承。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阐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在回顾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第二章概括了湖北古镇形成发展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动力、社会文化以及技术水平。

第三章论述了湖北古镇的历史演变过程。确定古镇发展分期,剖析各个历史阶段湖北古镇发展的状态与特点。

第四章主要对湖北古镇的体系、功能以及类型进行讨论分析。

第五章从空间形态切入,以湖北古镇空间形态的构成元素为线索,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归纳出空间形态模式,确定了其空间形态的演化历程和演化方式。

第六章探讨了湖北古镇的街道特征。通过分析街道的结构、功能、尺度、景观,探求街道丰富多变、适宜交往的空间特性。

第七章以湖北古镇建筑的功能和空间布局为原则,确定分类和特征,着重当地气候和商业发展对古镇建筑的影响,探讨具有湖北地域特色的“天井”、“天斗”等建筑构件对建筑空间、形式的影响。

第八章总结了湖北古镇的文化特色,并论述了其价值及启示。

第九章对湖北古镇保护与利用提出构想。首先通过调研问卷分析湖北古镇现状问题和保护所面临的困难,然后针对古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保护与发展构想和实施措施。

第十章对整个湖北古镇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湖北古镇 天斗 街屋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U-87
【DOI】:CNKI:CDMD:1.2006.16908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课题的缘起与经纬9-10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11-13
  • 1.3.1 研究对象11-12
  • 1.3.2 研究内容12-13
  • 1.3.3 研究重点13
  • 1.4 研究的观点、方法与路线13-15
  • 1.4.1 研究观点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1.4.3 研究路线15
  • 1.5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述评15-22
  • 1.5.1 国外15-16
  • 1.5.2 国内16-20
  • 1.5.3 研究缺憾与趋势20-22
  • 第2章 湖北古镇的自然与人文背景22-42
  • 2.1 “山川环抱,寒暑分明”——自然条件22-26
  • 2.1.1 丰富的地形地貌22-24
  • 2.1.2 独特的气候条件24-26
  • 2.2 “物产丰盈,百货云集”——经济动力26-31
  • 2.2.1 发达的农业耕作26-28
  • 2.2.2 先进的加工产业28-30
  • 2.2.3 活跃的商品流通30-31
  • 2.3 “南北混融,东西互摄”——社会环境31-37
  • 2.3.1 悠久的历史文化31-34
  • 2.3.2 复合的社会形态34-37
  • 2.4 “因地制宜,工艺纯熟”——营造技术37-41
  • 2.4.1 乡土的建筑材料37-39
  • 2.4.2 多元的建筑样式39-40
  • 2.4.3 拙朴的工艺技术40-41
  • 2.5 小结41-42
  • 第3章 湖北古镇的形成与历史变迁42-67
  • 3.1 “屠酤成市,镇戎戍边”——源于汉唐42-44
  • 3.1.1 草市42-43
  • 3.1.2 军镇43-44
  • 3.2 “收藩罢将,市镇合一”——两宋初成44-50
  • 3.2.1 镇的嬗变45-47
  • 3.2.2 市镇的初步发展47-50
  • 3.3 “天下四聚,西则汉口”——明清繁盛50-58
  • 3.3.1 特大市镇汉口的崛起与繁荣50-52
  • 3.3.2 大型市镇宜昌与沙市52-54
  • 3.3.3 中小型市镇的发展54-58
  • 3.4 “外侵内扰,跌宕起伏”——近代分化58-64
  • 3.4.1 大型市镇的近代城市化59-60
  • 3.4.2 中小型市镇的空前扩张60-62
  • 3.4.3 根据地市镇的红色革命62-64
  • 3.5 “盛衰变迁,存古兴新”——现代转型64-66
  • 3.5.1 从传统市镇到现代小城镇64-65
  • 3.5.2 历史镇区的衰变65-66
  • 3.6 小结66-67
  • 第4章 湖北古镇的类型、功能与体系67-89
  • 4.1 “山岗水泽,各有不同”——类型划分67-73
  • 4.1.1 按地理环境划分67-69
  • 4.1.2 按民族区域划分69-70
  • 4.1.3 按经济职能划分70-72
  • 4.1.4 按保护现状划分72-73
  • 4.2 “聚商通贾,利民守田”——传统功能73-81
  • 4.2.1 商业功能73-76
  • 4.2.2 居住功能76-79
  • 4.2.3 社会功能79-81
  • 4.3 “单核多团,带状溯源”——市镇体系81-88
  • 4.3.1 区域整体结构81-84
  • 4.3.2 空间联系组合84-86
  • 4.3.3 地域分布特征86-88
  • 4.4 小结88-89
  • 第5章 湖北古镇的格局、形态与演进89-104
  • 5.1 “藏风聚气,浑然天成”——镇域格局89-93
  • 5.1.1 镇域结构89-90
  • 5.1.2 落址布局90-93
  • 5.2 “比邻相生,聚簇而立”——历史镇区93-100
  • 5.2.1 平面形态93-96
  • 5.2.2 功能结构96-97
  • 5.2.3 空间序列97-100
  • 5.3 “沿路扩展,新老并置”——镇区演进100-103
  • 5.3.1 平面形态的演进100-101
  • 5.3.2 空间形态的演化101-103
  • 5.4 小结103-104
  • 第6章 湖北古镇的街巷104-126
  • 6.1 “一街两巷,四通八达”——街巷结构104-107
  • 6.1.1 构成要素104-106
  • 6.1.2 路网结构106-107
  • 6.2 “茶棚酒肆,村歌社舞”——街道功能107-113
  • 6.2.1 交通联系功能108-109
  • 6.2.2 商业经济功能109-111
  • 6.2.3 休闲交往功能111-112
  • 6.2.4 生活辅助功能112-113
  • 6.3 “曲直相通,丰富多变”——街巷空间113-122
  • 6.3.1 街巷布局与地形关系113-115
  • 6.3.2 空间断面形式115-117
  • 6.3.3 小巧宜人的空间尺度比例117-119
  • 6.3.4 多样的节点空间119-122
  • 6.4 “就地取材,斫雕为朴”——街巷界面122-125
  • 6.4.1 街巷的侧界面——建筑123-124
  • 6.4.2 街巷的底界面——道路124-125
  • 6.5 小结125-126
  • 第7章 湖北古镇的建筑126-153
  • 7.1 “瓦屋栉比,和而不同”——建筑类型126-134
  • 7.1.1 按使用功能分126-131
  • 7.1.2 按空间布局分131-132
  • 7.1.3 按结构形式分132-134
  • 7.2 “明暗有别,井井有序”——空间布局特征134-140
  • 7.2.1 空间基本构成134-137
  • 7.2.2 空间序列组合137-140
  • 7.3 “脊翘墀飞,起伏有致”——建筑造型特征140-147
  • 7.3.1 立面140-144
  • 7.3.2 屋面144-147
  • 7.4 “以简御繁,达变从宜”——建构技术特征147-151
  • 7.4.1 建筑结构147-149
  • 7.4.2 构件特色149-151
  • 7.5 小结151-153
  • 第8章 湖北古镇的文化与价值153-173
  • 8.1 “文武才情,尽显风流”——文化内涵153-168
  • 8.1.1 文化特征153-163
  • 8.1.2 思想内涵163-168
  • 8.2 “山水有情,古风无价”——价值综述168-172
  • 8.2.1 特色综述168-170
  • 8.2.2 价值启示170-172
  • 8.3 小结172-173
  • 第9章 湖北古镇的保护173-187
  • 9.1 原则与目标173-174
  • 9.1.1 保护原则173-174
  • 9.1.2 保护目标174
  • 9.2 体系与方法174-186
  • 9.2.1 古镇保护体系174-178
  • 9.2.2 保护规划方法178-186
  • 9.3 小结186-187
  •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187-190
  • 10.1 研究总结187-188
  • 10.2 未来展望188-190
  • 附录1 论文图表来源190-195
  • 附录2 参考文献目录195-199
  • 附录3 湖北古镇一览表199-203
  • 附录4 古镇居民保护意向调查问卷203-205
  • 附录5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205-206
  • 后记206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5-14 07:22 , Processed in 0.0645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