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21 19: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帐篷露营的特点:' L: q% P. H5 ~4 v
; ?4 t- e/ Q6 I' e5 ~# X0 h! j帐篷露营是野外旅行、登山探险等各种户外活动的主要宿营方式,也是值得积极提倡的宿营方式。
$ @1 ~, h3 b5 ?# g N% }7 f4 N4 c+ d# H9 `
它的特点:
2 z* e. u+ T% S) Q
* `+ E+ u& P4 [" z首先是最贴近自然,没有什么方式比睡帐篷更加贴近大自然了,想想你身下就是大地而不是什么席梦思、钢丝床及水泥地,打开帐门就是自然界的一切,没有任何混凝土建筑遮挡你的视线,这才是真正的回归自然;
" Z- e, U0 j& x) l" w2 K
$ e/ X F: t& D/ R' `8 A2 w/ ]其二、它是随遇而安的家,只要脚下有三平方米的平地,就可以扎下一顶足够二人而居的“家”,而一顶最轻的帐篷仅1公斤左右,只要有它在身旁,就有了遮阳、避风避雨的屋了,还可以帮躲避风雪、寒流等,它是我们野外旅行的亲密伴侣,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安心的旅行;
4 S" l1 c# u; c U( g t- q
4 c h4 x+ \" A. K其三是经济的宿营方式,在外旅行,最节省住宿费用的就是住宿帐篷,可以算一下:一顶好的帐篷应当在450元左右一顶(可住3人),爱惜的使用至少可用50次(晚)以上,那么一次的人均成本仅为3元左右,3元一晚的房费了不是很便宜吗,因而住宿帐篷既划算又卫生。
4 \7 H e" O( r9 O/ z6 a7 R% j4 [3 _' O* U6 L
当然,这些好处的代价就是要预先投资和花力气背带。
9 {4 s! @: W* w/ t/ Y1 _0 V6 A! p: i m& s5 M% i1 ~9 S j3 L9 e5 Q% O
0 z; L, _" m$ A+ n" |8 ?$ ~4 N$ h N9 Q, I6 H0 B3 G3 v
露营营地的选择:
- G# \% |9 A7 u4 u* D! e1 K* q1 L3 B3 g5 I
宿营营地的选择及其建设是关系到全部人员休息的大问题,在营地的选择很讲究,以下是注意事项:
( [3 E6 |! D# t( Y4 F4 f
( ]: b0 v! w/ S; r7 c近水:露营休息离不开水,是选择营地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选择营地时应选择靠近溪流、湖潭、河流边,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有些河流上游有发电厂,在蓄水期间河滩宽、水流小,一旦放水时将涨满河滩,包括一些溪流,平时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发大水或山洪暴发,一定要注意防范这种问题,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
% T) {' S1 h0 n( C( }4 ?: p J+ @) |+ O" `) v/ d* L6 z2 u
背风:在野外扎营,不能不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要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背风同时也是考虑用火安全与方便。 远崖:扎营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这样很危险,一旦山上刮大风时,有可能将石头等物刮下,造成伤亡事故。 YY0 C. |# s b$ X5 Z* n% T2 o# z
' ]2 S' `7 Q4 S, M9 j+ S
e- W* N) `" m近村:营地靠近村庄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没有柴禾、蔬菜、粮食等情况时就更为重要。近村的同时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队伍的行动和转移。 背阴: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应当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大树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阳,而不是夕照太阳。这样,如果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闷热。 s
8 k, r p) M5 A u5 k , V/ X$ q8 ]6 @, X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很容易招至雷击。5 e! d" n; m$ g- h+ d4 z
. x' [/ N* O0 V' i( E+ _9 W建设营地:
, t9 Z# `; h9 e" z# A: C$ H9 v
8 ~6 b0 G" a" Q0 j9 l# F9 C营地选择好后即要建设营地。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野外露营地,整个营地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骤: ~
: B3 M" Q6 e1 H' H+ S* G' B3 b& c
8 Z) R. A( u% n, d% \平整场地:将已经选择好的帐篷区打扫干净,清除石块,矮灌木等各种不平整、带刺、带尖物的任何东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如果是一块坡地,只有坡度不要大于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为露营地。
8 t" W/ q9 V. c7 J+ g, G: `! j+ m! V- S+ T5 Q T( P
场地分区:一个齐备的营地应分帐篷宿营区,用火区,就餐区,娱乐区,用水区(盥洗),卫生区等区域。见(图6-1)。
8 k+ \: k/ i! \2 ~8 l, e1 @
: x0 m, |* [' p* p \图6-1是一个常见的宿营地的分区图。用火区应在下风处,距离帐篷区应在1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烧破帐篷。就餐区应就近用火区,以便烧饭做菜及就餐。
2 a9 R) m6 s o3 s( J2 g1 R. T$ \8 N$ p: C2 |
活动及娱乐区应就餐区的下风处,以防活动的灰尘污染餐具等物,并距离帐篷区应在15~20米,以减少对早睡同伴的影响。5 b) C1 z; W. Z8 g0 e' ]" {: P$ g
/ K7 y; \% F2 `! \8 K6 @0 M- j- P
卫生区应在宿营区的下风处,与就餐区、活动区保持一定的距离。' g6 y. r% ?4 ~* O+ _0 l7 t9 F
5 J6 B; m8 y3 M" W$ J: H& k
用水区应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别上下两段,上段为食用饮水区,下段为生活用水区。
: o8 l$ x3 e" {5 g 7 t+ O6 I6 g$ d l8 ]" C. d
# ?7 o8 F( S' c
建设帐篷露营区:
1 h1 R8 Q" c: x% Y2 [1 V* t9 g8 H; E @- s6 I
如有数顶帐篷组成的帐篷营地区,在布置帐篷时,应注意:
" d8 b. r ]$ I# g. _" y' P+ I8 ]6 N1 t7 z& h2 w7 v4 d
第一,所有帐篷应是一个朝向,即帐篷门都向一个方向开、并排布置。
6 E" j5 D' m2 j: G
' }# Z5 Q4 n/ R0 Y j第二,帐篷之间应保持不少于1米的间距,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系帐篷的抗风绳,以免绊倒人。
! a3 Z1 N' S ]; j0 }) i P" j' @3 T
第三,必要时应设警戒线(沟),在山野露宿有可能会遇到威胁性的动物或者坏人的攻击,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可以在帐篷区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质围帐篷区画一道圈,这样可以防蛇等爬行动物的侵入,或者用电子报警系统等办法。 $ B6 l. p6 `6 }: @: {* D
# i& ^; V2 s2 k% ^4 L0 {建设用火就餐区: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块儿或是相近的地方,这个区域要与帐篷区有一定的距离,以防火星烧着帐篷。烧饭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来的柴禾应当堆放在区外或上风处。就餐区最好有一块大家围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块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餐椅”同样用石块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于地气对人体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垫或气枕头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烦,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布。
" K; ~/ o! L4 {. d S( S. F$ x9 j" Y
多数就餐时间已经是天黑的时候了,应当考虑照明的位置,不论是用汽灯还是其他方式照明,灯具应当放在可以照射较大范围的位置,如将灯具吊在树上、放在石台上或者做一个灯架将其吊起来。3 [, U) j" o: @- u) _% m, C; a, q4 V
& n+ z; j3 K# K% E
8 G& L6 q# _$ E9 g" o建设取水用水区:1 z! m5 U; S, h+ u! h+ f
% f+ I8 \7 c% d3 k" j5 l2 D+ U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处,盥洗用水与食用水应分开,如是流水,食用水应在上游处,盥洗生活用水在下游处。如是湖水即同样要分开地方,两种用水处应当距离10米以上。这种划分是出于卫生的需要。另外,取水要经过的河滩地带乱石灌木等物较多,没有小路可寻,故应当在白天的时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时就不方便了。 - {9 j \, y, S/ T+ m1 b
" ?( \& t3 f L/ @& q% p1 ~4 s建设卫生区:
, W/ W/ [2 j6 t2 k5 w
1 q3 k' j A3 E0 ]% v2 t/ s卫生区即是队员们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只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专门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处即可。
$ u! H4 N! Z V% M
( G5 J5 b7 u) H8 h3 j/ s+ N- O如果队员人数多或者住宿天数在两天以上,即应当挖建茅坑,临时厕所应建在树木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围帘了。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经过的地方。, M1 r' k' n% T4 l. k+ E
$ n. t5 y7 C( v/ \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将厕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两根大木头,要建平稳并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并将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会污染河流,小量的粪便会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净化。4 _: z9 c* v8 `* I* J; k
' E6 A* J z; o. S. A4 P+ ]如果已建了卫生区,大家的大小便就应该在修建的卫生区里进行,而不应满山排泄,而大煞风景。
& D6 [: ]% \2 @8 _6 Q2 e5 U
( I0 H3 c) { N# {! }; Y4 H" R建设娱乐区:
3 R' K/ N( q5 ?% t8 u4 M+ X7 M. u" s2 v/ X- }
娱乐区可以在就餐区,待就餐以后打扫出来即可,如果场地大,也可以单独划出一块地,只要场地平整即可,同时场地里绊脚、碰头(矮树)的东西要少,因而要进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游戏时应在一个划定的圈子里拉上保护绳,以免不注意发生意外事故。
% Y/ ~ ?* H3 ^* q3 A9 {. h- d& h Q# ^+ p6 d) }! U. e5 J( G1 O
帐篷露营:支搭帐篷首先要在清理好的营地上多做清理,一些不起眼的灌木根同样会影响帐篷的使用,应全部清理干净。铺垫帐篷前先垫上一些干草、干树叶、塑料布等软物,然后再铺帐篷。
- \; \" K7 Q% {! s6 S# e+ u/ @
# ], k# z, Z% N* i- b, x! i先将帐篷平铺在地上,将四角的地钩(又叫地锚)钉上,再支蓬架,盖上外套,最后再将外套固定,帐篷就支搭好了。三角型的帐篷与圆顶型的帐篷在支搭上是不同的。
! @3 U( k8 T& n6 N4 p3 O. T! y6 _& m' L* k
尤其是三角型的双层帐篷,支搭起来比较复杂,应注意阅读使用说明书。 3 |! E" h/ f, P) r7 o) ~
. R; B) n5 }! P; W3 q: ~
防雨:防雨是露营气象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判断当晚有可能下雨,应当对营地及帐篷进行必要的防雨处理,除选择好营地外,需要挖泄洪沟,加固帐篷并增强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帐篷外加盖防雨塑料布、雨衣等,将各种旅行用品放置在帐篷中等。防雨应在扎营前观察天气变化情况,经常外出旅行多观察多积累经验就会掌握是个大慨。
& l: x Q6 q" ?& d8 S" W, Y
! b& I. r1 d, E+ D; p防风:风向对应扎营比较重要,关系到帐篷门、炉灶口开向及营地各区域的整体布置问题。 J+ X+ h1 F2 `: I+ `( S! Q
1 q' J( U0 N4 {. j
这须要了解一些地形气候知识,在大湖泊边扎营,其风向是早晚相反变化,白天,地面温度上升快,风向是向陆地刮;夜晚,地面温度下降快,风向向湖区刮。故应当将帐篷门背风开,而炉灶口应向风开。在炎热干燥的山区同样有相似的情况,白天,由于山谷(谷地)气温上升慢于山坡(山顶),呈上升气流,即谷地向上刮风,而夜晚则呈下降气流,风向谷地刮。3 O0 B4 ^& d9 [/ U) T: }" Q# k
& e* S& U$ A0 B7 ?
故在山谷中扎营时应当事前考虑这种情况。 `8 V2 g' _% k7 p/ k
0 r( A O5 T) ^& E0 L! p. p% A气温:气温对应户外旅行同样重要,我们应当学会气温管理,即掌握在什么季节、什么地区的气温变化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的装备、服装配置。学会对气温及变化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直觉判断,这就要经常携带一个气温表,经常性的对照观察、体验。
% `3 N/ g! h7 U+ H4 ~
. E$ H9 w3 r3 ] c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点为当日最高气温,为其峰值;而夜里2点~3点是最低点。0 ~2 d1 ~8 {' H% v. g v
. m9 o, v" B |这一日之间的温差叫日较差,日较差的大小与地理纬度、地形、季节、天气状况等因素相关,一般说来,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内陆比沿海地区、晴天比阴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较差大。4 s( |- z8 a& b7 d$ `: x% P& e
# q% f/ O8 x! Z8 b" I0 M4 `* d在森林中,由于森林的储存功能,日较差小,林中要比无林地气温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时森林中的湿度也较大,故在森林中露营应当注意这一问题。
% Z- S: ~: ?. U, u9 g& x3 d ; o# r, G( s3 g7 V
野外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x( n, L5 ?7 S* v
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可见人们非常清楚水对人的生存有多么重要。然而,不洁净的水中经常会带有一些致病的物质,如变虫痢疾、伤寒、血吸虫、肝蛭、霍乱等有毒的病菌,以及腐烂的值物茎叶,昆虫、飞禽、动物的尸体及粪便,有的还可能会带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等。所以当你在极度干渴之际找到水源后,最好不要急于狂饮,应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对水源进行必要的净化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传染上疾病。3 a1 @0 Q7 y( ~9 D6 |6 R
; t1 F7 ~+ p5 v, h: p4 {+ Z. G! D对寻找到的水源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有几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R- ~: E2 Y! s0 F2 m7 U. s
6 k5 `6 A' a8 K一、渗透法
2 n: m8 O7 H- O0 r! X% o2 E# y0 _( }+ w; o
当你找到的水源里有漂浮的异物或水质混浊不清时,可以在离水源3~5米处向下挖一个大约50~80厘米深,直径约1米的坑,让水从砂、石、土的缝隙中自然渗出,然后,轻轻地将已渗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搅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洁干净。
" v$ C3 b, s6 ~, h
o5 Y9 N+ i; G4 A1 H# m& }二、过滤法5 z6 D; S) Z1 C1 o" h
2 `+ G. g! u; i3 M3 u% E# j??当你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浊,有异物漂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虫及水蛭幼虫等,水源周围的环境又不适宜挖坑时,可找一个塑料袋(质量好,不容易破的)将底部刺些小眼儿,或者用棉制单手套、手帕、袜子、衣袖、裤腿等,也可用一个可乐瓶,去掉瓶底后倒置,再用小刀把瓶盖扎出几个小孔,然后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无土质干净的细砂、木炭粉、细砂、木炭粉、细砂5至7层,压紧按实,将不清洁的水慢慢倒入自制的简易过滤器中,等过滤器下面有水溢出时,即可用盆或水壶将过滤后的干净水收集起来。如果对过滤后的水质不满意,应再制一个简易过滤器将过滤后的水再次进行过滤,即可满意。
2 C9 P/ f2 ]$ o; X. V( r( g: c
2 G+ c& O2 C/ l& R三、沉淀法
% M; q' O4 D+ `& N' L; x/ \+ V# r3 i
将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壶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矾或木棉枝叶(捣烂)、仙人掌(捣烂)、榆树皮(捣烂),在水中搅匀后沉淀30分钟,轻轻舀起上层的清水,不要搅起已沉淀的浊物,这样,你便能得到较为干净的水了。
3 P4 k4 Q6 _* e# M& F5 G% T8 l* l; z! k* Y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等,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 x# k5 ^' S$ G' ^* }
! L) p/ z( E2 V+ Y- ?; J' u/ d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8 \& u3 k4 q3 o( Q, J' Q( j, q4 @/ Z
& r2 s( }7 e1 O* E# Z
1、将净水药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妆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2片。目前,在野外军队里都采用此法对水进行消毒。
6 o; E& [$ T! ?: K4 A
& Z9 J9 Z/ w8 Q5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已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碘酒要加倍。搅拦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 E1 n7 ]" B' ?+ x! {8 j J4 _) \0 h. k7 k, e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剂三四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儿,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H4 Q( d2 h0 F e& l
0 G3 V7 T3 v7 t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R! B. c, [, u3 p' }
! c/ @7 ?+ W. l7 w2 D; c0 H) m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25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简便实用。在平原郊游或野炊时,多采用这种方法对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进行消毒以保证饮水和做饭的需求。
( F7 e& i& |9 ~( p* F1 i
, i/ ]% r# F3 p H: x) Y8 h6、如果寻找到的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同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苦咸,即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同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8 }) I' W5 k3 w, s) S4 w- f
3 X! M- y( J6 O, `) U目前,有一种饮水净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实用,形如一只粗钢笔,经它净化的水无菌、无毒、无味、无任何杂质,不需经过沸煮即可饮用,很轻便。
+ h$ M. Q8 W* Q3 n
9 ~! A( t1 e7 o M1 q- x还有一些从国外进口的净水器,体积小效果好,能在较浑浊的液体中过滤出可饮用的纯净水。
, y- s$ {, j/ I6 L
9 [# m8 _; x; X8 m" w3 m另外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在饮水紧缺的情况下,一定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份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含大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特殊情况下的饮用水收集
" I J9 p1 j0 v : i2 ]% m( t% r! h7 ^. b
任何情况下都应留有至少一壶饮用水,这可是危险情况下的救命之源,对长途旅行出现断水的境况是危险的。
B6 f0 T( |: k" }9 k5 t在无法寻找到现成的饮用水或身处在绝境干旱之时,可以用以下办法寻找饮用水。
' J% F* R$ ?' @# F V
0 ~4 V0 `, J* ]8 m8 b9 z•溶化冰雪或接雨水,冰雪和雨水经过漂白、过滤和煮沸后可以直接饮用,可用可各种容器收集雨水,澄清后再消毒饮用。) ^# ^0 u2 {9 Y# z. c' j
3 f$ M# Y- B5 {' n8 z- u: v•地汽取水法:在潮湿的沙地上挖一个约20厘米深的碗状坑,底部放进接水的容器,再在地面上覆盖上透明的塑料布,四周用沙土压上,中间轻压一块小石头。地下水经蒸发在塑料布上遇冷会凝成水滴滴人碗中,这种方法虽然慢但绝对卫生。/ ^0 j# U0 X* y- L% d
3 C4 b9 Y5 H& q7 Y8 p•植物取水法:有些植物象竹子中间是空的,常存有水,收集起来可作饮用水。早晨起来收集植物叶上的露水或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将塑料袋套在植物的浓密嫩枝条上,扎好袋口收集,也是救急的好方法。
: D7 ] g3 O ^
- Z$ ?- T9 J; S6 m6 N( }既可使身体将喝下去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标准水壶(0-9)水量,运用正确的饮水方法,可使一个单兵在运动中坚持6~8小时,甚至更长些。
+ e' f: `, G" N9 ~8 X' G4 ]" \9 p; O$ N6 h! I8 ~" p1 I$ J
野外用火、防火与环保
' n/ H( @+ c! r) N$ x. _
! c$ C. I( ^* T5 o2 h% \5 j4 C: v在野外少不了要用火取暖、烧煮食物、娱乐等,由于野外用火不同于在家中,就必须学会一些野外用火的方法。+ }, H" y4 k4 y \5 |* y$ |7 }
# t7 d9 ~3 o# t
1.使用气化炉:气化炉多用于野外烧煮饭菜及烧水煮咖啡等。它省事,快捷,无污染,缺点是一次性烧煮的量有限,燃料也有限。目前,市场的国内外的野外用气化炉不少,要选择体积小,折叠式,普通汽瓶(可换)的汽炉。一个普通的野外用气化炉可供三人使用,一瓶标准汽瓶可供三人烧两顿饭。点火方式,多数的气炉均自带点火开关,点火时要特别注意和小心,先将气阀拎开一小点,当听到有气出时即可点火,再陆续开大。没有自带点火开关的,可以用其他东西(有一种专门的点火器)点。 FzXtM0& g2 D! Z0 X3 _ X8 G
* w: ?: R% x% W# L+ i" p$ _
2.使用柴禾:柴禾是极为常见的野外燃料,多用于烧煮饭菜、野外烧烤、烧水及举行篝火晚会、取暖、防范野兽、给同伴指示方向等广泛的用途。可用的柴禾很多,所有的干柴树枝,树叶,茅草均可,但大家要注意保护绿色植物,不要人为的砍伐活树及其灌木,在河沟、溪旁最易找到干树枝。也可以到农民家中买到。用柴禾的方法有坑烧法和平地烧法两种,坑烧又分挖土灶和垒石灶两种(在餐食篇中讲过)。/ \" F) Q( v; o/ {& x0 @2 G
% R) h. {$ E% L1 a" B
3.使用其他燃料:有一些简易的用火方式,如固体酒精、固体燃料、自燃饭盒等,固体酒精一般是罐头装,一个500克装的固体酒精可供一人烧煮三顿饭菜,干净卫生。固体燃料块分无味和有味的两种,易携带,但不好使用。有一种自燃饭盒,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但不适宜野外旅行,而只适合郊游。要警告的是,外出旅行不能带液体汽油、酒精、煤油等物,这是很危险的。
- t# c2 S; d) o5 r% p+ M' |7 G
( ?6 q# h& p! z# a2 J2 U0 g4.篝火的支搭:篝火的支搭有很多种方法,主要有井字法,山字法,星形及排架法(见图6-4)等多种,它们各有特点,根据用途及柴禾的情况而定。如果是举行气氛热烈的营火晚会,可以用山字及井字篝火,它们火势大,火焰高,气氛好,但很耗柴禾。如果是轻松型晚会(即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表演小节目,小游戏等)适用星形及排架式篝火。
& d5 {5 D" K( ^" t4 u# B* k2 Y1 Z( X* k* J( K' ]8 `
其实,支搭篝火没有一个严格的定势,完全应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5.防火注意事项:用火与防火是同样重要的问题,如果用人工的取火器具(气炉),就没有太多的要求,如是用柴禾燃火就要注意用火安全问题。首先是清理用火区域,在一些地方由于草木繁盛、落叶堆积,这些易燃之物必须进行清理,应当清理出方圆1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作为用火区,清理的办法有清扫及回烧法,回烧法是用水将划定的区域沿圈线泼水一圈,然后,在圈内点火逆风回烧,即可烧出一个安全用火的圆圈区域。其二,不应在树下烧火,时间长了会将树枝熏死。其三,用过火后及离开营地时,应及时的、彻底的灭熄任何火星,最好是用水泼熄。
0 b. x2 z/ j% w3 ?/ ]
" T5 t7 t1 n& H% g( w0 L用火及灭火的方法:
" ^( \ W: h' X' e D4 l7 }) y0 y" q7 v' L4 s
在参加野外活动时,由于吸烟、使用炉具不当,烘烤衣物或用蜡烛照明等原因,容易引燃周围的草地、树木或其它设备,而发生火灾,造成事故。0 g& U0 Z+ K4 Q* G! D$ @8 |
+ t$ _' {9 [% u8 M4 n一般发生火灾事故,大多数是因思想麻痹,用火不慎造成的。因此我们在野外用火时,必须提高用火安全意识,注意以下几点:
8 f. a/ }. U; o; f& n* O0 e& L7 S! v
: h ^7 G4 w6 l3 G3 l/ b一、在野外点篝火或用炉具野炊时,必须要随时有专人看管和负责,一旦使用完毕,要马上用水将火源彻底浇灭和用沙土盖灭。并挖土掩埋,防止死灰复燃而酿成火灾。
( `! r, u& u- ~5 `3 g
8 B, n# M5 K: U& |# ]: j" `3 I( e二、用炉具或建炉灶时,应选择避风和距水源较近地方,并准备一桶水。以防万一发生火灾时取水灭火方便。
; G0 f( I, E9 b: b9 L$ W 8 F; C9 Z* Y. v4 ~0 J' d) E4 f
三、在草木较多的地方,必须用火时,应将周围的草木清理干净,并在四周开出2米左右的防火道,以免火星飞溅出去,引然周围的草木。
* a3 T- q, I) w; m" { . H- w- O1 X6 _4 `3 G" s
四、如风力较强时,应训练在避风的沟、坎下面点火,或修建防风墙,以免强风吹散火堆,或将火苗吹出引起火灾。
8 M @7 X7 `- G" A6 a
2 y1 c3 b. N( C8 R在山区或林区吸烟时,应准备一个空罐头盒,将烟灰、烟头全部放进空罐头盒内,用水或沙土浇灭,挖坑掩埋或带走。
% j* O$ o; L8 Y" w
" S0 W6 |. _9 I: f6 x: l# G出去一旦不慎使周围的草木点燃,发生了火灾,不要慌张,如距水源较近,取水方便,迅速用水向起火处喷洒,降低温度灭火,这是最基本的灭火方法。
- i9 a ]& `! V# l0 v5 e* r z
3 V0 W! E6 x: J; W4 ~ Y7 R如周围没有可可用的水源,用麻袋、衣服和沙土等将燃烧物盖住,使燃烧物得不到氧气供应而熄灭。
/ A+ j# H; l" m5 M% }
' a! n1 i% B+ U' P! P! _0 N! ?6 ]3 M由于燃烧面积较大,小规模救火措施已无济于事时,为设法阻止火灾造成的损失过大,应顺风跑出一段距离,在大火烧到之前,除去草木等可燃物,开出一条放火隔离带,使火烧到这里后,因没有能着的东西而自动熄灭。2 t. H, b5 E, q4 E& u
! @7 _( O& Y6 M* W( g6.环保事项:0 X: X: ^1 u# @' u1 Q
]$ T# b: m; Z; y e野外宿营同野外用餐一样会给当地带来一些污染,我们同样应当尽量将污染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在野外宿营主要会产生的污染是大小便及其他生活垃圾(包括用火后的灰烬),大小便应就地掩埋,生活垃圾即应当分类处理,总之,不能给宿营地留下任何污染及痕迹。0 q4 _ W" ~7 ]) B# L1 k
( u% u: y" B D" n# G
野外安眠的方法:
, {- K/ \* ~# i$ U" E/ l1 ^0 ?- N1 z) g8 v
不论你是使用新购的睡袋是相当的膨松与舒适或是以使用很久身经百战的睡袋如何让自己睡的舒服是第一要务,牢记:睡袋不会自行加温或加热,它只是减缓或降低身体的热量释出,最好的方式是身体储存更多的热能。
0 m0 u' k; b4 R0 T
2 [# G$ X( [$ l8 Z6 M- ?9 v) J9 I( v外界环境
1 G) J* f) t4 w* C4 J
8 C& d0 U6 ? D4 p5 t; m" {, q远离不良环境,帐篷座落於舒适的位置可以增加约30度的温度,营地不要选择於溪底,因为此处是冷空气聚集处,且不要扎营於山脊棱线,选择背风面或森林处或是运用露宿袋或挖雪洞的方式。
' |: D1 z4 X/ ~2 b. x- ?9 H' d$ h4 @0 z
饱食
& o, i1 c8 s- Y8 F
! r& i" y. o# U/ u+ s食物是燃料,睡前不要空肚或称空油库,睡前吃些高热量实物,同时充足的水份是对人体的代谢功能相当重要,当你感到疲累,睡觉时被渴醒,或当你想喝水要多喝水,每天的排尿次数约四至五次,尿液最好呈透明色,若是黄色代表身体依然呈脱水状态。
6 P+ |, O4 P! \4 o r( D- o+ Q! K" p2 {7 x1 k
暖身' A3 j1 c: \( J/ A
9 M$ l/ A( e- s7 \* R9 y/ z, w
睡袋不会维持与制造热能,不要到营地就马上钻到睡袋内,太累与太冷的身体是无用的,吃好与足够的晚餐与热饮,然後在月光下漫步一阵,以不流汗为标准将身体暖和入睡才舒服不论使用何种睡袋於潮湿的环境依然会不舒服且保暖性差,不妨使用一个Gore-tex的睡袋外套,它能将身体的水蒸气向外透气,即使帐篷内凝聚少许水或住於雪洞依然舒适。/ L0 g/ P5 W$ I! {" | B
0 R( d/ r8 q( g8 ?" |; C8 H不能安眠时,放松心情,呆坐亦可。
# t" ~4 ~( [' T! Y. G8 v6 w' e3 T# \2 T; I, B! k
有人在家可以熟睡,在野外却不能安眠,这种情形很多。睡觉前,不要想任何心事,静静躺下,让身体得到充份休息,肚子饿可以喝些温和饮料或吃些小饼干,这样可以帮助入眠。如果仍无法安眠,呆坐亦可,尽量让头脑空白,不要再活动。
5 R! ^* O1 J$ v+ t1 L
7 N6 {4 a: W' K5 d2 a4 X. x充份劳动帮助睡眠
2 ~( b9 H* k# A* h. J3 J# `* W6 k; Q& S4 b) s( W, x" G0 \& U
白天尽量劳动,可以帮助晚上的睡眠。在野外露营不容易入眠的人,白天尽量劳动,睡前解开腰带,检查垫铺下是否有小树枝或石头顶住,并多加件衣服取暖,这样晚上较易入眠。
5 L: ^( _$ f- A- Q' Z2 _9 L: q: E6 q) _4 w+ I U" {
在露营地遭遇天气恶化:
( T$ Y; B1 G# C1 x) D' g- D
2 B( I# Z9 S2 q# Q1.即使在露营地,倘处于恶劣气候之中,也具有种种危险
8 U" i: ~! ^- y! a' a x( n+ E
5 Q9 n: h. B: |发现天气即将是恶化的征兆,且了解数小时后可能遭遇暴风雨等状况之时,首先必须考虑帐篷是否安全牢靠。根据恶劣天气的种类、露营地的地形等因素,其采取的应付措施也有所差异,以下依次介绍应付恶劣天气的措施。8 w! F+ A, u7 h# d+ V+ Q- F# }7 @
9 x2 m- Z( q5 x2.根据地形决定是否移动帐篷位置
% M- K$ i6 D8 X5 g0 E + x0 I( b* K$ s" G9 _
如果是露营在山脊应注意风与雷电,在山谷时应注意雨水,在岩壁附近,则应注意落石与雷电。其次,要考虑在恶劣天气之下,是否能够确保安全。倘判断原来的帐篷位置大致没有危险,则进行帐篷安全检查、加强措施等应付恶劣天气的准备工作。假使安全性不太可靠时,则有必要考虑迁移帐篷位置。
+ J1 Z6 G% w6 U5 z* K5 U
8 g' ^' e! X7 d/ T) J# h9 a" ^在山区,首先考虑在山脊架设帐篷的情形。山脊正面来风多,帐篷必承受此种风势,尤其在两座山峰之间的鞍部等位置,由于形成一股回转强风,有时很轻易地即可将帐篷拔起吹走。因此,应考虑将帐篷移往风势下方的斜面或洼地等,风力影响较小的场所。
4 F3 Z% {8 I" _" p( s( c ) \1 s: v4 Y- V3 Q8 E( Y3 v
还有,在山脊上虽不至于遭受因降雨流向溪谷而造成的水量暴涨的危险,但不可以忘记该一位置最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雷电所造成的灾害不同于风雨,凡遭雷电击中者,非死即伤。如果有所注意当可避免雷电的直接打中帐篷或人员。因此,应格外注意地将帐篷移往安全的场所。
. {$ w4 K' U3 O3 _# ^0 x # G5 a9 O) ]# w {% f8 L
在山谷里架设帐篷之时,不待赘言地,首先注意溪水暴涨。几乎年年都会发生由于水量暴涨而发生有人被困住的事故。当事者大概作梦都没有想到,会因为水量剧增而被困住在帐篷内出不来吧!本来,架设帐篷的原则,即已严禁接近河边或水流附近。即使自己所在地的天气很好,由于上游下雨,也会造成河水暴涨的危险,而一旦河水暴涨,其破坏力至为惊人,因此,山谷露营应先有一番观察。 5 M0 n0 Q) J: a- s5 A& `
( Z- Q9 e- s' d
在山谷中有无适合露营的场所,只要仔细观察即可了解。仔细观察河岸岩石的消蚀状况与颜色之差异、树木与草丛的情形等,当可明白水位将涨至哪一带。位于山谷的露营地,务必充分注意再作决定。 / K: `4 v) N8 y; a
8 \3 s. }" V- S5 n, X8 e6 s
在初春与初夏之时,亦应提防积雪融化挟带大量沙石的洪水。由于雪谷或倒下的树木而被堵住的水,也会在障碍消失后一下子倾泄而出。因此这个季节处于溪谷露营之时,应更加倍注意较妥。因为其威力与水坝泄洪一样,巨大无比。
! D+ t/ I; i, z2 K0 }
5 u' i6 ^5 w6 m5 {1 j# [. T/ l) `在岩壁附近架设帐篷的情形如何呢?首行应考虑是否会由于下雨引起岩石松动,而造成落石。因落石引发的连环落石,也会形成山上雪崩,故应注意。还有如岩壁位于山脊附近,亦很容易诱发雷击,故必须格外小心。 " p& k# J: G2 Y; L! [3 y5 v
& @) [( g# ]/ q7 j* C如上所述,仔细观察自己所处地形,倘认为天气恶化而有危险时,必须考虑将帐篷移往更安全的场所。
~; W7 S+ R& s9 L. E4 G- m% e _" ~# E# k
3.帐篷的安全检查与加强措施 & p; i$ n. N9 d! M
6 e- A- c6 x0 @% D% ~; N不论是在同场所等候恶劣天气转晴、抑或转移露营地,均不可疏忽对已搭妥的帐篷,进行安全检查与加强的措施,绳子索是否确实拉紧、支柱有无问题、排水沟是否确实挖妥等,均应详加检查。倘认为仅用控制绳不太稳固时,不妨利用岩古或登山镐再加固番。如预测如风务颇为强烈时,则必须使用细麻绳或登山绳等增加控制绳的力量,以固定帐篷,防范帐篷被狂风卷走。 6 t5 C0 e2 _1 Z5 D: v! b) V/ ^, f
& k* F' @- F P! x0 k) w最容易疏忽的,是切实检查帐篷以察看有无破损。帐篷篷布上即使是有一个小洞或小缺口,在经强风吹打之时,亦将变大、或被扯裂,以至很容易遭受强风卷走,故必须多加注意。
; v: X6 D x- Q
; Z% \9 G3 T; V1 z4.帐篷内的收拾整理
l5 o( `7 t. M* j# Y1 V, ~ y" n & r( K1 M% |2 p9 }1 t
为了避免因天气恶化而惊慌失措,应先预先在帐篷内进行收拾整理工作。首先,考虑万一雨水飘入而导致淹水时,为防范衣物、登山鞋等装备受潮,应将其装入塑胶袋内,多余物品则应收入背包内。因为淹水时,往往会因慌张等原因而在混乱之中遗失物品。 , d2 ^2 j W3 b l2 B0 J$ y
; Z# P" v! N: k3 V# @' n/ U7 B此外,小刀等尖锐的物品,应注意小心收好,以免划伤帐篷,因为风力转强时,帐篷的小破损亦将被扯大,很可能导致不得不放弃帐篷的结果。
% o I& I: e4 `
! I4 T7 u* {, w- q在天气恶化之前,预先做妥饭菜也很重要。在恶劣气候之下,不仅取水困难,且在狂风中做饭也很危险。说不定会因锅子掀翻而被烫伤,甚或酿成火灾;在恶劣条件之下,实在很难顺利地进行炊事工作。 ) `7 y* g1 d3 \
0 R/ w: k) N8 c1 v; k' g( V1 C5 D
5.度过恶劣气候的方法
3 L b& ]8 y0 M / v: D) p& ?( l
已经开始下雨,风力亦转强了,这种恶劣气候将持续至何时,这时候身处其境的心中必然颇感不安。但如果应付恶劣气候的一切准备都已就绪的话,则宜定决心坚持等待到天气转晴。同时,必须守候收音机听气象报的广播,并绘制天气图,以尽力了解天气的变化。
! n9 M' M( C8 E/ r0 d2 i
8 i) U* A" v X; G9 B此外,必须经常轮班外出,控制绳子是否牢靠、有无淹水等顾虑。在外出检查时,并应顺便视察云层的变化,进行观天望景。 g- ]! M- t5 ]# i0 K2 {5 {
+ m, g) `- {' u; m( r+ f6 _
躲在帐篷内一直不动,很容易造成沉闷、无聊的气氛,而感到疲倦。所以,不妨视为难得一次休息机会,以唱歌、说故事的方式,愉快地度过这一段时间,这些方法在前面第五章已有叙述。又比如管理食粮的人,再度检查一下食物计划等自己份内的工作,亦不失为打发时光的好方法之一。
. p/ h3 m, {* ~ . {. N: G/ f% \0 n# E, X6 d
6.逃离帐篷 " a! j" h9 r# C" P3 W3 {( W2 O
+ A6 A' d8 b4 y D3 l' ~. Y7 o& B由于天气极度恶劣,也可能会面临势必放弃帐篷的情形。此时唯有尽快完成其他各项准备工作,等候该一时刻的来临。在准备之际,务必检查附近有无可供避难的山中小屋、洞穴或森林等,并先行确认路线,穿上登山鞋并全部武装起来,以完成随时可脱离现场的准备。 1 q' i: v7 R& K- [$ H
3 P- t/ ?2 F% z. P9 X t一旦宣布放弃帐篷,必然是处于极度危险的状况。应利用绳索避免队员走失,且确实注意谨慎行动,预防迷失路线。那时,也是团队精神面临最大考验的时刻。
, H9 o" @ i3 G! i! Y# A+ W. v+ W% A6 u
认识山中的紧急露宿:, i8 u4 S; n3 V4 _* a9 q; _5 `5 C6 ^
8 P5 M* y, | t3 z
发生山中紧急露宿乃在非原计划中的露宿行为,究其原因很多,有可能是人员发生意外所致,或是人为操作装备之不当,或是天灾所引起,不管如何;当发生了需要紧急露宿的行为时,你曾想过该怎么办吗?身为一个经常悠走于山林的登山者,不管你经验多丰富、装备多完善、行动队伍多坚强,当一件突发的意外发生了!使你必须多人或单独一人面临无山屋、无帐蓬的露宿行为数天,你曾想过你能撑到解除危境吗?让我们来认识它吧!
' ]4 ]) g; L5 v s# s; N& u 7 V6 p/ A/ k, X
【一】夜晚山林的可怕:9 I/ |3 A( Z7 k" H6 |
6 [" n9 J4 {3 W9 p, A夜晚山林最令人担心就是--低温及野生动物的侵袭,前者更是尤需注意,根据人的生理现象判断;数天不吃不喝,可能还不至于致人于死,可是一旦身体中心的恒定体温短时间下降至32度以下,那可就危险了!也就是我们常听人说的『失温』(注1)现象,更让人棘手的是当一个人失温时,多半不太容易察觉,往往失去宝贵回温的时间,而且错误的回温动作将使情况更加恶化!这次我也将以事前的预防为着眼点,如想更进一部了解『失温』的信息,可参考台湾山岳第9期『高山失温』一文。
( o4 K# E$ z" c# P& k
0 ^' V' _( S0 F$ Y( M6 |至于野生动物的侵袭预防,虽也有发生之可能性,但终究是极少之例子,待有研究者再行补充。( D$ t7 o, A) f, r9 _7 o- ]
" Q/ u# ?! F( m9 k$ ^! e1 i8 q
【二】可能发生需山林露宿的原因:
) B2 M' u/ p& ^8 m# Z5 [. j
9 s5 n0 Q! n' b' ~( B( j: i4 L4 y 1、 脱队迷途:自行单独行动,脱离团体队伍的掌控。亦有可能坠入山崖、无人发现可救援,或是因体力不支而落单,无法赶上队伍而迷途。/ T- S' k/ I6 {8 G% V+ y
2.、团体的帐蓬因使用不慎而损毁无法使用。
! J. R! \% W% m 3、事前的帐蓬检查工作未落实,导致到目地的时帐蓬无法搭起使用。
1 e% v1 h6 Y |7 w2 O 4、其它
( O: \* y* p! U6 C% r$ V- W
# F2 e# ^$ l0 ?5 o* r1 Z3 |2 d就以上来说;以第一项最需注意且容易发生危险,因为只有一人发生事故时,较易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引发不幸事故,故以此为探讨重点。4 S$ ]3 |; Y8 V
. d8 E; @6 R8 D; ]% u
【三】单人落单之应变程序:
8 Z3 Z! z( p/ s$ R$ w: d1 A, ~
0 ~: j2 G+ z; ^! w1 J※冷静的判断; o* k+ ?, {, M6 q7 Y$ W6 G3 p
- y4 q( f n' Y5 q% b' `1、 保持冷静:发现自己迷途落单时,首先镇定住心情,回想来时路,看有无办法回到熟悉的路径,不要离开随身的背包,如为求机动,也请以有把握回至背包处之距离为原则,或是以背包为中心以同心圆方式寻正确路径。拿出地图对方位,判断自己可能应在的位置,对照附近地形、地物,以了解所在的位置,请不要自行乱闯开路,并取出身上的救援器具,如哨子、或大声呼喊同伴看有无响应。
+ X: n3 W8 S1 s2 h: t6 G0 c5 h5 u
, j! D5 `( y( u0 A C2、 如果无法找到正确路径或无法联络上同伴,就要有独自过夜的最坏打算:" ^1 k0 z9 a9 {
在附近明显处留下记号以利搜寻人员发现并找一个避风避雨的地方准备过夜,如果是冬季上山,保温将是最重要的,保温的基本原则:(1)保持身体干爽(3)利用保暖物保温(3)补充食物热源(4)避免无谓的耗损体力。
" {7 x" a8 }+ _% r6 ?: H0 A% T
9 v* K, i& L, H- N. n& U9 T※寻找安全遮避处- ^$ q& \! n6 u' p- U
: \/ f; b1 n( ^* k' H1、寻找露宿营地时要充份的利用天然地形、地物:如# |* H- h; w+ U; Y H+ C: l
(1) 冒密的箭竹林里:平常很讨厌钻的地方可能是你保命之地,冒密的箭竹林里有若干挡风的功效,比在空旷处更避风,不要忘了『风寒效应』(注2)的可怕。
" Y0 l2 E7 C( V5 t, i u r/ O, A0 @+ o) ^ (2) 利用天然石洞或树洞:有天然的树洞或石洞是最好的掩避物,但也请判断是否为野兽的巢穴,以免徒增危险。如天然掩避物较偏远或不易到达也请于空旷处留下能找到你的记号,如叠石或人工物品。* |0 ^7 E6 ^7 Y/ s9 \. Q& `
(3) 树林:可以有足够的枯枝可燃烧御寒,但请小心用火安全,而且树林中天然凹洞或倒下的巨木旁都可利用防风。
0 l, P0 e. D* P0 Q
) {8 G2 Q, \$ @& U; e5 s' a2、利用现有的装备:平常应养成携带紧急对象的习惯,如:
; I0 |9 f" o2 }8 R1 P& M (1) 火源:防水火柴(注3)、蜡蠋、火种
8 e3 B8 a: }" O; m! l) v (2) 坚轫的大塑料袋:可充当背包内部防水袋,在紧急时可罩于全身防风、保暖。9 M. |3 n) f# L0 t
(3) 刀具:瑞士刀或一般水果刀,利用刀具可搭设简易遮避处,也可削下粗木上细木枝,帮助生火取暖。! X6 J" J- W. V5 Y3 I
(4) 紧急粮:高热量的食物正是身体保持体温的来源。1 B |8 X: c* u# c
(5) 露宿帐:能带的话就带吧!配合睡袋、地布就不怕了。( x W3 m- V8 x! s' l' g4 }/ M3 l0 [
(6) 瓦斯炉头:如果自身有随身携带轻便瓦斯炉头及瓦斯(注4),心中将安稳许多。
; f" u! ~, {9 |( ] u& U: [# D
, X% O% A! W8 U" S5 Z6 q! U6 m! F※保温
: W( h) Q$ u1 D 1、 增加体内热源:安全露宿营地确定后,如有火源可烹煮热食以增加热能,携带的保温瓶也可趁此先装好,寒夜时可饮用取暖。) Q& e4 C3 q. E
2、避免体温流失:一般身体热能会因传导、对流、辐射而散失,针对这三项来准备预防之方法。
8 r" O. q' c0 l, k; z5 F) D: [- B" N8 q7 Z+ Y
(1) 传导:换穿干爽的衣物,避免身体直接接触冰冷物体,利用睡垫隔开地面,或于地面铺上干的枯枝或箭竹,干的枯枝也可刺激自己不要熟睡。$ m& J! F$ s2 H
(2) 对流:避风是最大的考量,高山上的寒风常是致命的因子,所以过夜地点的选择很重要。还有山上夜晚常会吹起强劲的谷风,这是由山谷往山坡上吹,这也是要特别注意的。记得第一次去七彩湖时,在登山口扎营就遇到这种谷风,那声势蛮吓人的,因为在白天完全没有征兆,容易让人忽略。. l! M4 q5 O+ a* \# h& X
(3) 幅射:尽量把身体包裹起来,其实我们一般登山人很不屑的达新牌雨衣在此时可是比透气的GORE-TEX好用,因为它的不透气特性,让更多的热能保存于体内。忘了在哪一份资料看过有一种叫蒸气隔绝层穿衣法;其方法为把不透气雨衣穿于保暖层衣物里(当然最外层最好加穿挡风衣)再利用其不透气性隔绝大部份体温的留失,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使用于非艰难情况,会很闷热、很不舒服。 ' o* R9 Y6 _ u+ C
( q2 w# R8 a E4 X$ w 3、利用外部热源:虽然在山上不鼓励生火取暖,可是一旦面临失温的危险,升营火还是有其必要性。最好学一学简单的生火技术并利用已干枯掉落的树枝生火。生的及潮湿的木头很难生火,但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作为求救讯号,松树的树枝因含有松脂较易燃烧。在夜间生火过夜有温暖、镇定心情、预防野生动物侵扰的效果,唯应注意用火的安全。. k! b* B, E- ^* f) F
6 U8 c% l# o h4 Y" S
4、 缺乏装备情况下之保温范例:) C. b0 f) d9 }- r/ ]" s, j
0 |9 m* e* ^: g' B# H3 o+ h \ (1) 利用一个大塑料袋套住全身并留通风口,蹲坐于铺有隔绝物之地面,再利用蜡烛一只点燃保持胸口处附近的体温,因为塑料袋内的半密闭空间可保留大部份蜡烛的热能,请保持头脑清醒以应付临时状况,切不可熟睡,否则极容易造成失温现象而不自觉。其使用要领为1.一个够大的塑料袋(也可兼当背包内层防水袋)2.保持通风并控制蜡烛的热量。
& R1 {4 L0 O1 t7 B8 e0 P (2) 空的大背包亦可利用,在紧急情况下套住腿部,或是底层拉炼拉开套住身体都可当作临时的保温物品。
6 X) [/ \7 {9 Y$ t$ {/ W (3)湿的衣物不管再多件,过夜时一定要换下,穿再多件湿衣,不如一件干的衣物,切记!穿湿衣还不如不穿。
9 S7 J ?+ W. M- f9 Z i4 L (4)如果在野外你只有一件内衣和外套,可捡拾干的树叶充填于内衣和外套之间作临时性的保暖层,切记!一定要干的树叶。
- Z O7 c6 C) Z$ V) l/ | (5)两人以上受困野外,可先寻找可避雨的地点,再利用彼此的体温取暖。
& ]: i* U+ x# l (6)随身携带一张长3M,宽2M的坚轫塑料布、数条够结实的细绳及简易刀具一只。有这三样东西,利用地形地物搭造一个临时遮雨点,将大大提高存活率,全身湿透是很难熬过高山夜晚的低温环境。保持身体干燥比什么都重要!5 H; G) s7 n y$ R
. N8 w( m3 G! P1 {
※求救
9 @9 v I& D1 M. {; w 经过千辛万苦撑过一个高山夜晚的低温露宿,想必你决不会再想多待几晚,赶紧求救,脱离苦难的生活!
2 ?9 H" P& t7 M' B" g5 y9 K" F# X6 X( E" Q. R6 q
(1)有手机或无线电当然是赶紧利用白天确认自己的大概位置后,向外求援,这时也是考验你的定位本事的时候,先进的仪器GPS + 附台湾标示坐标的地图让你更方便!如果没有,平常上山就该多练习指北针定位方法,有备无患,多多用功吧!; l2 l( |' y( ^0 U! \
(3) 利用哨子:低音哨传的远,高音哨较可穿透风声、雨声,可以的话,两种都带齐吧!
4 h# s+ e! k2 d F: B7 y5 d# J (4)利用镜子:天气好时效果较佳,当然啦!不一定要用镜子,凡举锅子、刀面、钢杯,皆可试试!% l% t: E* F" A! k3 r( G! [& S
(5)利用烟:升起营火后,加入湿的薪材可制造烟雾效果、想要一次大量的冒出,拿湿衣物稍加覆盖再拿起。. t' S( L, D7 f$ L, d& X e0 u
(6)有空中救援时得找一空旷处,拿出醒目的人工物品并排列出适当范围,较易被发现
6 B2 n, w5 L* X7 n6 U9 W6 C (7)如果有体能有信心可找回原路,别忘了于附近留下求救及前往方向的记号,也方便搜救人员能搜寻。
; Z$ P% ~7 x3 ~9 ^, u (8)切记!切记!与其盲无目地的乱闯找路,还不如控制粮食饮水,保体力,发出适当求救讯息后,原地待援。
* E; f# n! n5 @% @- H! {) A( x4 G; m8 Z( P) Z- ~
金秋十月,枫叶染红,秋景迷人,喜欢野外徒步、登山探险的人越来越多,帐篷露营成为时尚。 & L0 _1 |$ C$ O! i5 A8 P
: u8 ?( ?9 S% z0 l* R专业人士提醒说,户外爱好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2 j3 i6 b$ N' r9 p! r
H l w+ l. V# e% _( H一、露营选址与水相邻。户外露宿生活用水不可缺。选址时要考虑溪、湖、河附近。/ I. |, b* y4 D2 T% {# T
7 N/ X$ E3 i& x8 D二、背风防风。在攀山扎营时,若扎营点建在山谷、河滩地,一定要考虑风向,不能以白天的情况来判断晚间,要清楚河谷风的流向,如果绕不开,在建营地时,帐蓬门一定要背风。
: _: E4 R0 F7 N* [
9 J0 I+ [4 \+ ~ [三、近村远险崖。不要认为距离村寨越远越好,一旦出现险情时,要考虑救生时间问题。还要避开地质情况不稳定的山崖。
9 w( y+ d2 \! S' d! r& u9 y8 t3 U
0 Q; v& }0 Z: \5 M% r/ Z四、户外用品质量要好,器材要齐备。质量不好的用品,在野外可能带来麻烦。驱蚊虫剂等小件东西一定要考虑到。
- z: v5 g4 S& f/ ^& a6 T+ H$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