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84|回复: 2

近日不吐不快的心里话(写于2008年5月15日)

[复制链接]

22

主题

63

回帖

8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857
QQ
发表于 2008-6-17 19: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
    首先申明:本人乃一介草民,一不求做官、二不想发财、三不为出名,更无心伤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只是近期事多郁闷,憋在心里的话觉得不吐不快,于是就有这以下的文字,仅此而已。

    说得不妥的地方,敬请看贴的各位批评指正,如有得罪,也请海涵。

                                 
                     (一)       钱?

    “5·12”汶川大地震,让全国人民为之心痛,于是,举国上下,从老到少,掀起了一股捐款的热潮,就连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也回家对我说:要捐款,还说要捐100元。女儿是第一次参与此事,于是,我只得先教育她说:捐钱本来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的,小孩子应该是拿自己的零花钱来捐。不料,她却说:“妈妈,你说错了,是捐款,不是捐钱。”

    看来,她根本就没有理解捐款的意义,只是觉得老师说了,就应该要听老师的。

    当然,这个钱肯定是要捐的。


                                  (二)       责?

    记得512号的下午,网上就已有确切的消息说: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听到这,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么高级别的地震,怎么会没有预警公告?而且,这么大的地震,对当地的人民又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然后的几天,灾区的消息不断地传来,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几天的新闻、报纸,我实在不忍心去看,因为,光是地震级别,就足够让我完成对现场的想象。

    不过,关于整件事情的前前后后,还是忍不住会上网看一看。结果,地方地震局说是上报预测了,上级说要研究一下再决定是否公布,而后,中央地震局发文说没有收到任何预测。虽然,真实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预测不准,谁来承担责任?结果,几万老百姓的生命作了此次事件的陪葬。那么,谁又来为这些生命负责?最后,在那里,为老百姓鞠躬尽瘁的温总理留下了响彻全中国的声音:“是人民养育了你们,你们看着办。”

    其实,中国的现状又何尝不是如此?领导害怕承担责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不顾,反正不会危及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没关系,反正又不会损失到自己的头上。

    所以,就算发生事故也没有关系,出事后冲到第一线表现一哈就是了,所以,每次受害最大的还是老百姓。



                                 (三)       单?

    其实,类似的事件以前也是比比皆是,只是,近几年来事件的宣传和报道显得更加有力度,也让人感觉更加地贴近老百姓。而温总理又是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且看近年来货币紧缩、对股市和楼市的打压无一不是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只可惜他势单力薄,很多的利益集团或是高级官员基本不买账,于是就有了他们对股市和楼市的最后的疯狂。

    然而,就在最近,我还心痛地从老百姓口中听到:说温总理有德欠才。又怎不让人听着心酸?

    试想:一心为民众办事的人因为手下人的不配合而去否认他的能力的话,那么,作为老百姓的我们是否真的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

    或者,中国民众的现状就是如此,所以,有人想说的话不敢说,有人想做的事不敢做,就如同这次的地震一样?如果预报不准,或许还要招老百姓的骂?

    说到这些,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和同事谈起利率上调之事。当时,我说:明年再上调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去年最后两次加息只加了短期贷款,5年以上的中长期基本就没有上调,而且,短期贷款利率已调到和5年以上的非常接近。又因为5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基本上都是房贷,也就是老百姓在付利息。由此可见:利率上调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而是为了遏制机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的,而机构炒股市、炒楼市,不也是赚的老百姓的血汗钱吗?

    甚至还有的机构说:“中国的老百姓就是好忽悠,老百姓的钱就是好赚。”不过,现在的股民早已不是过去的股民了,随你机构上跳下窜,股民选好了股就是按兵不动。因为,机构当然是希望你跟着他跑,是希望你被他牵着鼻子走的,包括以前很多的信息发布等等,不也都起到相应的结果了吗?

    请问,谁在为老百姓的利益买单?


                                  (四)       国?

    再谈捐钱,也算是首尾呼应吧。

    那么,是不是捐得越多就表示自己越爱国?只可惜,中国的捐款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而中国人又都好面子,所以,各级单位、各级领导和个人,都不会不愿意去捐的。因此,在中国,能收集到大量的捐款也从来都不是问题。

    只是我想:一是老百姓对摊派任务式捐款的积极响应,是否会让我们的政府觉得灾难来临时只要向普通的老百姓开口就是了,反正中国人多,人多力量大,不愁筹不到钱;二是如果任何的捐款都要依靠普通的老百姓去解决,那么,政府的作为又体现在哪里?再说了,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本来就不富裕,政府为何还要去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而且,分配任务式的捐款,是否也已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其实,善良的中国人,又怎么会置身边的人于安危而不顾呢?就象在路上的很多的TX,不也自觉自愿的伸出了他们的援助之手吗?

    另外,捐款之后呢?我们又是否应该好好工作?而不是拿着国家的工资却在上班时花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投身股市,然后,在面临股市不正常的震荡时又大骂政府的无所作为?

    其实,我倒觉得:老百姓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的表现。而且,一个人只有让自己做大做强,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帮助于他人。就如同企业的领导,把企业做得越好,越能为社会解决更多的就业、越能为国家上缴更多的税收,而且此次各企业的捐款也足以充分说明;而政府的领导,当然也是级别越高,越能去为老百姓谋更多的福利的。


             (五)我 民?

    每次发生大的事件时,都会有不同角度的言论在网上流传,当然,官方的发言主要是从稳定民心的角度入手,意思是叫老百姓不要听信谣言,要相信党、相信政府。

    其实,中国的政府已经是进步不小了。虽然近几年贪污腐败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但是,难道以前没有报道就表示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吗?答案显然不是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现今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强大力量,也不得不坚信中国政府对此类事件的打击决心,至少说明:政府是支持这些报道的。那么,老百姓还有必要因为这些报道而否认政府的作为吗?难道,我们还要回到过去无论官员如何腐败老百姓总是一无所知的年代吗?

    所以,头脑清醒的中国人是不会听信那些谣传的,也肯定是相信我们的政府的,而且,即便他们自己发出对现状不满的声音,他们也绝对不会做伤害国家和人民的事情的,他们只是希望:这种声音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或者是希望这样的现状在将来能够得到改善。

    何况,只发出一种声音的民众就是对国家负责任的好公民么?我想:社会必须有不同的声音、然后政府能够在宏观上把握方向,这个社会才是不断进步的社会,人民的生活也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的。

    我想:有一个事实我们都必须要承认:那就是中国民众整体的素质还是偏低,就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民众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与他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关联的。因此,我想:等国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的日子都过好了,谁又会希望我们的社会是动荡的呢?就象近期各种事件的出现,大家不也都齐心协力地走到一起了吗?

    当然,政府有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毕竟,能让大家都相信的谣传肯定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同时,老百姓也要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不听信某些谣传,不被某些势力集团所利用,我想:很多的事情,其实我们是可以自己去分析出来的。

    而且,要做到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大家都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每个人都各尽其责,在学校里的好好读书、在单位就好好工作、在家里就好好建设家庭。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且不说这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而这时的我们,又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追随那些谣传?又如何能被某些势力集团所利用呢?



[ 本帖最后由 微紫 于 2008-6-17 19: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240

回帖

7521

积分

游客

积分
7521
QQ
发表于 2008-6-18 23: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现代的男人,血性都被社会、女性、金钱和谐得差不多了

难得,女性身上还残存了些血性……
心安即故乡!
http://wodongcho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596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8-6-19 15: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funk:   看完的确同感。。。

逝去的东西太多了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6 03:59 , Processed in 0.041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