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5-26 14: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棕头鸥
棕头鸥,中等体型(42厘米)的白色鸥。背灰,初级飞羽基部具大块白斑,黑色翼尖具白色点斑为本种识别特征。
棕头鸥冬鸟眼后具深褐块斑。夏鸟头及颈褐色。与红嘴鸥区别在虹膜色浅,嘴较厚,体型略大且翼尖斑纹不同。
第一冬鸟似冬季成鸟,但翼尖无白色点斑,尾尖具黑色横带。 虹膜-淡黄或灰色,眼周裸皮红色;嘴-深红;脚-朱红。腹部及各级飞羽纯白,趾间具蹼。叫声为沙哑的gek, gek声及响亮哭叫声ko-yek, ko yek。
成鸟:雌春无显著区别,体形均比岩鸽略大;头棕红色,背部浅灰;嘴、脚深红,腹部及各级飞羽纯白;趾间具蹼。
棕头鸥
幼鸟:嘴稍长,乳白色,全身有污白色绒色,并杂以黑色斑点,常在亲鸟周围或附近浅水中活,但遇有鹰雕或人接近时,即伏卧地面或跑到亲鸟身旁躲避。
分布情况
棕头鸥分布于亚洲中部、南部、东南部;中国青藏高原有繁殖,云南有越冬。
繁殖期栖息于海拔2000--3500米左右的高山和高原湖泊、水塘、河流和沼泽地带。
繁殖于亚洲中部;冬季至印度、中国、孟加拉湾及东南亚越冬。一般罕见,但地方性常见于繁殖地点(如青海湖)。繁殖在西藏中部及青海, 也繁殖于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迁徙时见于中国北部及西南部。有些鸟在云南西部并偶尔在香港越冬。
生活习性
每年3月下旬从南方迁至青海,常在湖泊、沼泽、草原湿地及环水的岛屿上栖息活动,以捕食鱼类和鱼加工后的剩余物为主要食物。10月后,除极个别外,绝大部分鸥集群南飞越冬。羽绒洁白,体形优美,可做观赏鸟类。
被列为省级保护动物。
棕头鸥体重360-400克,头颈部羽毛棕褐色,第一、第二枚初级飞羽黑色,身体其余部位为白色和浅灰色。
棕头鸥
与其他鸥混群,栖于海上、沿海及河口地带。
棕头鸥的群体防御能力很强,尤其是在产卵孵化、育雏期,有人,畜或其他天敌进入巢区时,棕头鸥会群在低空盘旋,俯冲、嘶叫或排粪,直到入侵者远离巢区为止。
棕头鸥主食鱼及水生软体动物。它们捕食能力远不有及鸬鹚和鱼鸥,所以经常迫随鸬鹚、鱼鸥之后寻找剩余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