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吹打打的民间的送别仪式原本以为只是在乡下得到传承,想不到城里依旧。
为一位离去的街坊老太太举办的送别仪式,彰显了最武昌的老城区昙华林原著民原生态生活,
每一位参与的老人家们非常庄严地对待,准时就位,严阵以待。
仪式开场曲:国际歌,令人有相当的肃穆感,但不用起立。
当局及周围邻里对短暂的卫生状况混乱以及鞭炮和音乐噪声的扰民污染也采取了风俗化的临时容忍态度,显得人性化。
碰巧一:正在研究上述民俗命题的时候,和一个曾经请过类似乐团的哥们万事达坐在了一张酒桌上,正好切磋了下这种民间仪式存在的需求原因,大家达成一致谅解备忘录精神大约是:
1,这是一种传统习俗的延续,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是为什么!?
2,仪式会显得热闹,特别是弄得轰轰烈烈的带声响的仪式;
3,这种仪式在街里街坊相互熟悉的老邻居多的街区需求更为强烈;
4,逝去老人的子女算成功人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并需要取得社会认同感,以一种形式彰显对老人的大方和舍得,但明显不见得是低调的文化人行为;
5,略有一点显摆的嫌疑;
6,仪式的参与者均潜藏做给晚辈们和街坊四邻看,以示自己也在乎这种仪式;
7,老人们可以取得聚集和联谊沟通的机会,也算是一种互相抬庄。谁或早或晚没有一个需要大家凑凑人气的事情呢!?
碰巧,就在不远的胭脂路上,声响带来的广而告之效应需求在一个新开张的店面出现了。
效果看得出相当显著。
民间的需求,民间一般都会有很经济有效的方式解决,并且,技术上也在持续创新,持续改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