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灯光在2011-5-22 20:01:00的发言:
就“诗”本身来说,有点酸气。俺一不懂,二不喜。
我觉得中国文人有两气:酸气和痞气。
酸气有两种,一种是掉文袋的酸气,或因迂腐而酸(如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什么的),或为半瓶子咣当就去吓唬人而酸(比如把《论张老太太卖鸡蛋》说成《论张氏高龄妇人在商品经济利益驱动下如何实现鸡卵和货币的最佳兑换》)。还有一种酸气是文人相轻。
痞气也有两种,一种属于真痞子装文人,另一种则属于真文人装痞子。前者属于“流氓有文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后者则属于对精英文化或雅文化的“矫枉过正”。前者令人蔑视,后者则令人叹息。
信口开河,有不妥之处,还望三流君多包涵。俺是就诗论诗,对你本人,俺只有敬重。
这是在讨论这首诗歌?
这首诗歌是掉文袋?还是半瓶水?又相轻了谁呢?
又或者是个痞子装文人?还是对雅文化矫枉过正了呢?
什么叫诗歌的掉文袋?宋代诗人最爱掉书袋,从西昆到江西,随便翻两首经典的去琢磨吧。——这首诗歌还没有到掉文袋的高度呢!古诗中有种体裁叫做“集句”,这首诗歌算是“集词”吧(我定义的)。集的好不好要看文脉,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可以用黄庭坚的脱胎换骨来形容。——真正理解一首古诗没有积淀是不够的,更何况来加之评点?
什么叫做诗歌的半瓶水?二、三流的水准可称做半瓶水。那么这首诗放在古诗中还称不上半瓶水呢。哪里来的令人高深莫测的典故或者专业术语吓人呢?看看汉大赋那些用字,鲁迅那个茴香豆的茴字算个什么。对于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又用毫不相干的评语才叫做唬人!
什么又叫做矫枉过正呢?寒山体诗之于沈宋体;元白体之于格律体;西昆体之于元白体;晚唐体之于讽喻体……罢罢罢,对牛弹琴尔!
什么叫做痞子装文人?——该从知人论世说起,那就得先确定诗歌年代。怎么从历史文献入手我前面已经给出方法及部分结论。何须有些人在这里不懂装懂的狗尾续貂呢?!(连作者背景都一无所知,痞子定论从何而来,又怎么敢大言不惭的说是就诗论诗呢)
我看不出这是在就诗论诗,到看出了借诗发挥,对自己的假想敌唠叨不清。
如果反驳引用的,请全部引述,不要断章取义!有些人完全缺乏文明的游戏规则。什么精英文化令人叹息之类,酸不溜秋的。《红楼梦》是俗文化还是雅文化呢?地地道道一个俗文化雅化的过程,不是本体变化了,是看客的观念提高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