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茬子。
博文《悠悠下午茶》节选:
夏日里的下午茶时分,往往从午后三点开始,延续至五点甚至更晚,成为黄昏茶,呵呵……这段时光,已经成为我一天当中最享受的时光!具体描述一下。首先,舒适感当然不可或缺。无论是在阳台还是书房喝下午茶,空调和盆栽都令人凉爽心静。舒适的家居服也很重要,比如宽松的长袍,能令人慵懒放松。其次,我的下午茶,并非英式红茶,而是绿茶。我会浓浓地泡一壶,然后倒在杯子里一小口一小口抿着喝(不再是牛饮,呵呵),细细品咂那先苦后甜的回味儿。其三,佐茶的点心,往往是一大盘零食(各式干果、果脯、饼干等)。我会歪在铺着凉席的躺椅上,边读闲书边喝茶、吃零食。清香的浓茶,会让我一整个下午和晚上,都精神抖擞。从我的吊床、野餐垫,到下午茶,都充满闲适人生的“形式”,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充满了“作”。然而,必须承认,无论年纪几何,我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青”。那么什么是文青?文青的典型标志就是“作”。他们以作死的节奏,极端自我化地生活着。不作不死?作死方休!林黛玉的竹下抚琴、月下吟诗、暮春葬花,就是把文青做到了极致。所以,文青的生活,自然会充满各种形式主义的东西。然而,没有了形式,人类岂不是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原始人阶段?形式,本身就与文明和美学,不可分割。
今天我读的闲书是杨绛的《我们仨》(每隔一段时间我就重读一次),那散淡安静的文字,把我带入时光隧道,让我又一次有“是我非我”、“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恍惚。她的达观、从容、静好,都感染着我。我不知自己老去后,是否可以如她一样“云淡风轻”地超然,但我真的在这样的悠悠下午茶时光中,一颗心从躁郁变得安宁。
所以,文青的“作”,当然会让他们的人生,比一般人的人生,多了很多自寻的烦恼和坎坷;然而也正是各种形式主义的“作”,让他们比一般人多了更多的人生情趣和享受,更容易去抓住点点滴滴的人生美好,让自己热爱人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11 8:30:3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