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标准,依法监管救援,才能为“驴行”系上安全索
“驴友屡屡遇险,政府耗费大量公共资源救助,甚至造成救援者牺牲,这一状况,和欧美国家上世纪30年代很相似。”对于我国目前的救援状况,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曾给予这样的评价。我国目前基本没有专业救援队伍,野外救险的任务常常由公安、消防等部门完成,但囿于户外搜救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耗费大量资源,甚至发生人员伤亡的情况,时而有之。
但是在户外探险活动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化救援相当普遍,民间搜救与政府救助高效结合。而在救援费用方面,各国亦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规范。
在崇尚探索自然的澳大利亚,登山、潜水等探险活动十分普遍,救援工作由政府出资无偿实施,换言之,则是纳税人买单,对此,澳大利亚公众亦普遍认可。
在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户外探险行业发展十分成熟。大部分喜爱探险的人士都会购买救援保险,并按照旅行地的风险等级,接受相应的资质评估,遇险时可向专业救援公司求助,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但如果没有买保险的话,就得自己掏腰包了。
在美国,大多数政府和民间救援行动都是免费的,但对违规者另当别论。1995年,俄勒冈州三位大学生登山时躲在帐篷里玩扑克,由于没有携带任何手机或无线定位设备,使得政府部门出动直升机耗费万余美金救助,引来了公民普遍的不满,促使美国通过了首个可对违规者收取救援费用的法案。目前,美国已有八个州通过类似的法律,主要针对因疏忽或刻意违规而令自己身陷险境的求救者。
可见,在户外探险活动的普及度有限的情况下,主张旅行者做好充分准备,具备应付风险的能力,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后果和代价,是国际上对于类似遇险营救的共识和惯例。
鉴于我国现状,引导和规范户外探险行业,不仅仅是要搞清楚“救援费用谁埋单”,还涉及到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安全标准,对各类景区进行风险评估、公示等一系列问题。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广大驴友,都亟需正视“驴行”的风险,放下无谓的争端,尽快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公共监管服务,拓展专业培训渠道,督促行业净化自律,建立综合救援机制,才能真正为“驴行”天下戴上安全索。
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拉伯雷。先贤之语,诚不我欺。在规范、专业、系统化的道路上,我国的户外探险发展依然路漫漫,其修远,众“驴友”鼓得起勇气,也要担得起责任,享受快乐和权利的同时,莫忘了恪守规则,珍爱生命,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