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当喝酒成了生活一部分的时候,一定要找寻一下“千杯不醉”的秘密。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有许多饮酒的风俗,我们来学习一下。水族的肝胆酒,是真的“肝胆相照”,你能忍受吗?: C. }1 G, M* V; n$ Y
1.纳西族“客酒”
/ m5 }2 g8 V% f5 x& g: k5 z
! C9 V. s0 h& l7 F* n) s+ h “客酒”是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人习惯饮用的别具特色的传统名酒。
, q7 Z3 d" Z7 u9 n" K( K1 {
7 B5 O" w" l% A8 v) v “客酒”是以高粱、大麦、小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大麦、小麦各占60%,煮熟、焖黄,然后摊凉加酒药装箱糖化,再分装入瓦罐,加上60度大麦清酒,封存60天后过滤去糟,将汁液再分装入瓦罐密封沉淀,时间最短一年,越长越好,度数不高,富含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酒。0 r# W2 F0 ?* ^ [' L6 u
% M: s7 l+ ?6 M+ k3 q
纳西族人在每有外宾时,总以“客酒”相待。在客人进门时,先将第一杯“客酒”递给贵宾和年长者,以示敬意,然后分送在座的客人。有的人家在生儿养女时即酿造“客酒”,并埋入地下,待儿女长大成亲时开封庆喜,其酒味美不可言。
d8 W5 A! @' j0 m5 [% J* ?
5 _5 C3 X# n" o 2.独龙族竹筒酒 D' X" Q( \: n$ [ p2 p$ m
p/ [; G1 l, v 云南怒江贡山一带的独龙族男女老少都喜好饮酒,每当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酿酒。独龙族人酿酒不用土坛而用竹筒。酿制时他们选用最好的竹中,将竹子做成酒筒,然后将煮熟的大米、小麦、或高粱拌上药酒装进竹筒。7天后,将竹筒盖打开,即可喝到醇香的竹筒酒了。
. X- j+ w2 `: {" j
- b. f" x+ `! c: ` 在饮酒时,要由家庭主妇来分配,男女老幼平均每人分一份,如有客人来,也有客人一份。竹筒酒还被用作订婚的礼酒和年节喜庆的喜酒。每年农历腊月。独龙族人要过“卡秋哇”年节,日期由家族首领择日举行。届时,要用木刻或结绳做为请柬邀请其他各家族的成员来参加。接到请柬的家庭准备好礼物前往祝贺。客人们一进寨门,主人们就热情地迎上去。主客先共饮一竹筒交杯酒,表示友谊常存,并要互相对歌。然后跳起他们的民族舞蹈。歌舞结束后,全寨的各家各户把准备好的佳肴端到舞场,人们围坐在一起,共饮他们特色的竹筒酒。9 H$ s s/ Z2 c& {7 \# g
4 b& P2 G6 i" U+ A& I& N 3.黎族山栏酒( N# [: N9 |1 c3 }2 P" X1 Y0 L9 I3 Z
( h5 J* X) L! o- R8 ^ 南等地的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临门,便以自制的山栏酒为客人接风洗尘。他们饮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腔斧昂”,是饮酒叙情之意;第二阶段是喝醉酒,叫“痹熬”,就是按黎族风俗要喝醉才罢;第三阶段叫“吞卓丘”,即主宾对唱当地民歌。# v) k2 G& p8 P- w+ J% n' T* m
; H. l* y8 E2 n5 A8 c
4.水族肝胆酒
! X& a; Y- T: C* n- K, C4 E- @8 [# b9 d
水族人民素以肝胆酒招待客人,表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他们在杀猪时,一般都把猪胆留了下来。当客人入席,酒过三巡,主人便取出猪胆,剪开管口把胆汁注入酒壶,给在座的人各斟一杯,由客人先喝,然后才轮到主人。喝酒高潮时,往往要喝交杯酒,即宾主联臂举杯,同时将对方递来的酒饮下,表示心诚。
+ v) R- t! A" \$ t( p+ @
7 f, y4 B7 J- s( w- `5 n 5.苗族牛角酒7 o, Y1 g5 `- |; Q
6 `; a- \# ]1 M* l& e 贵州东南一带苗族接待来客要敬献醇香可口的牛角酒。苗家人都有外形美观、雕刻花纹的水牛角,客人到寨门时,穿着华丽的苗家姑娘举起牛角酒敬客,同时还有几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挂两三只紫红色彩蛋,表示吉祥如意。如果客人懂得苗家规矩,要双手捧住牛角,一饮而尽,就会顺利进入苗寨。
0 O& m( c8 |0 F+ J$ b( Q
# k- Z7 \. q( X5 {) |. |8 k$ p8 n 6. 藏族青稞酒
% m' y' n; \% ^) X' W1 L/ c2 L0 M8 g. H
藏族人民十分好客,远方客人到来,都要敬献青稞酒。这种酒是将青稞煮熟后拌和酒后,放入陶罐密封发酵,酒色微黄味微甜,酒精含量约10度,被外宾称为“西藏啤酒”。喝酒时,主人斟满一杯,让客人先喝一口,添满再喝一口,这样连添三次喝三口,最后满杯喝干,这种习惯叫“三口一杯”。劝酒时,主人常诚挚地唱祝酒歌,尤为感人。如果客人不能喝酒,可用无名指蘸点酒,举手向右上方弹三下,主人就不会勉强。7 a2 R' ^" V; E. m `' a
3 r2 q0 w, p; p( \5 a5 R& i) l0 f; h 7.彝族5 y& D+ S4 b& v5 `: x
5 H( D6 h$ D0 o, t, `0 p; W; B 彝族习俗以妇女敬酒为贵,不论任何场合只要是妇女买的或是敬的酒,被敬者不得拒绝,饮酒后要回赠点礼物。% Y8 W' X s0 B) K3 ^3 ^7 M5 H/ C
* c R3 u6 |- c6 d& D T4 ?
①姑娘酒3 p3 M$ t9 a+ m+ ^, n+ J
& f$ J; b) D1 F
逢年节,彝族妇女抱一坛酒,插上几支竹管或麦杆,在家门外路边奉劝往来行人用吸管饮酒贺年。逢火把节,年轻的彝族姑娘们会抬着新酿的玉米酒,带着漂亮精致的酒具,到节日中人们必经的要道上布下长龙似的酒阵,敬给来参加节日活动的长辈、朋友、亲戚或是情人,叫作“姑娘酒”。; L) D, A; O" k7 {# V
. [$ y) d5 W% P, z2 |! c/ k- w
节日活动中,摔跤、赛马、斗牛等比赛后,姑娘们发现了摔跤手或得胜者,会拥上去敬酒,唱敬酒歌,表示赞赏和敬慕,男子汉会很慷慨地以纪念品相赠。) d, }( k+ t6 ? B4 ?
% I9 {1 {( V; M1 U
②白话酒
5 |$ Y N9 c' D7 Q% w: V( G/ |
U5 o4 t1 M' l 云南巍山彝族男女相爱,常私下订婚:在约会的地方,小伙子向姑娘敬白酒,表示求婚,姑娘接受,就表示同意,两人要坐在松树针叶上共饮,叫做“吃松毛酒”(南方将松树针叶叫做“松毛”)。男方父母知道后,便请媒人去走求婚的程序。求婚时,媒人去女家必带一壶酒,称为喝“白话酒”。女方如果拒绝,媒人返回时,要给媒人把酒壶重新灌满,叫作“回头酒”。正式订婚时,要用“茶糖合酒”。订婚第二天,未婚夫要到女家请女方亲友宴饮。婚礼时,天黑后在门前院坝场子中点起一堆堆篝火,“酒礼婆”唱“勺果车”(酒礼舞的开头歌)后,宾客们开始跳“酒礼舞”:酒礼舞形式是边歌边舞,歌词是赞美父母,祝愿幸福之类,人们跳一阵舞,饮几杯酒,周而复始,此起彼伏,通宵达旦,歌舞酒融合在一起,十分隆重热闹。最后,酒礼婆唱“鼠果者”,酒礼方结束。 l7 M. D" y3 K9 D
) s4 b2 t1 ^$ @. G" j' ^0 p
③转转酒
: [% l( E- F$ [' N) t" i
, d. b9 I: L; n$ y 凉山彝族喜欢饮寡酒,不用下酒菜。饮酒时,几个人围圈蹲下,仅用一两只酒杯,或干脆不用酒杯,一人一口轮流喝,称之为“转转酒”。若用酒杯,先从最长者开始,从右至左,一人一杯不得轮空,称之为“杯杯酒”。
5 a( T' S/ Q1 y) U! v9 h! {! O6 t0 g0 U: `& a# y5 G8 P( y! n
④永诀酒
2 X; v, _6 `5 J6 ?3 F0 W( x" u& @0 O# Y$ e( r
云南开化一带的彝族为了减轻死者的痛苦,病人临终前“举家灌酒以为别,名曰‘永诀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