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公园鸟(一) 这节课首先进行个人户外观鸟实践:先在住处附近找一处城市公园或是绿化面积较大的湖岸。汉口老城区的比较麻烦,那个西北湖太水泥化了,不推荐,推荐解放公园或江滩,汉阳和武昌可以选择的地方就多了。 准备工作一,双筒望远镜
如果是第一次,要先学会使用,有两个调校的旋钮,一个在目镜前,是调双眼对焦平衡的,一个在两镜筒中间的是调整焦距的。注意目镜前面还有个小眼罩可以调节眼睛与镜面的距离。反正自己试几次就会了。望远镜挂在脖子上时间长了,会不舒服,观鸟人会配备一种双肩背带,使用起来很方便,前几天我参加团购买了一个,40元。
关于望远镜,多说一两句吧。专业的术语,请到网上去查,我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鸟用望远镜最好用充氮的, ED镜片,还有什么什么的,也就是说,与普通旅游用的镜子相比,贵是有道理的。原因嘛,充氮就不怕水,不易发霉,户外的潮气是无法预料的;ED啥子膜的,那是为了边缘不串色,在远距离分辨鸟的羽色时,非常有用。傍晚和光线差的情况下,望远镜的质量和技术指标区别的明显的。不过再重复一句,什么样的望远镜都可以观鸟。 准备工作二,着装。穿软底运动鞋,不要穿色彩艳丽的服装。可以背个小背包,装日常用品。迷彩装是观鸟的正装。晴天也许还需要一顶大檐的帽子,雨天就不要出门了。还有防晒霜之类的就算了吧,观鸟不要太娇气了。 准备工作三,一支笔,一个小小笔记本,用于记录。有鸟类图谱的请带上。当然还有食品和水。 我们可以出发了,你看到鸟以后,注意观察它的特征,行为,活动的地点,它是在树上、水面上、草地上,还是到处飞,大群还是单只。反正你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快乐就行。在看的同时,把它的特征与图谱对照,看看可能是什么鸟种。 如果第一次翻书,你都不知道在哪一页,觉得麻烦那就算了,回去再看书吧。看到什么鸟就记一下它的颜色、大小、体形,有更多时间就观察一下的头、翅、背、腹、尾等主要体征,嘴、脚的颜色能看清楚的,也要认真看一下。所有这些,把它记在小本子上。如果觉得眼花缭乱,这次就记一两种鸟就行了,看见其它的鸟,欣赏一下,然后放弃辨认吧,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相信你马上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去公园,没什么诀窍,看多了你就是高手。观鸟图谱也是这样,不用记不用背,翻多了你就知道在哪一页了。 回来了,我们今天讲几种常见公园鸟。 先说说留鸟和候鸟。留鸟是一年四季都在本地生活的鸟,在本地求偶、繁殖、过冬。候鸟则是随季节迁徙的鸟。夏季来武汉的叫夏候鸟,冬季来的叫冬候鸟,春秋季经过的叫过境鸟。鸟一般在春季求偶和繁殖,可以持续到夏末。 夏候鸟在本地生儿育女,比如牛背鹭,冬天在武汉找不到了,但去海南我们会见到它。冬候鸟是在北方繁殖的,冬季那边太冷了,就到武汉来暖和暖和,举个例子小天鹅,夏天飞到西伯利亚结婚生子,冬天带着老婆孩子到南方来度假。其实小天鹅不怕冷的,迁徙主要是食物原因,冰天雪地的吃啥啊。还有一种叫垂直迁徙。就是夏天到海拔较高的山上凉快去了,冬天下到海拔较低的平原晒太阳,比如乌鸦。 下面讲的几种鸟,都是本地留鸟。一年四季去城市公园,都可以找到它们,与人类的活动范围很近或重叠,我就叫它们公园鸟。 第四种鸟:珠颈斑鸠 斑鸠,好熟悉的名字。在武汉可以看到三种斑鸠。最常见就是珠颈斑鸠,它甚至会到居民楼的窗台上去筑巢育儿。辨别它也很容易,顾名思义,就看颈部特征了,黑底上布满了白色小点。
图片摄影:37 第五种鸟:八哥 又是熟悉的名字,
原来就长这个样,好玩啊。
第六种鸟:乌鸫(读作东) 与八哥一样黑乎乎一片,都是极常见,大小也差不太多。
摄影:37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看图比较一下,就不会认错了。首先是外形不一样,胖子瘦子不难看出来吧。再看额头前部,八哥的那一撮毛,太有形了,乌鸫没有。再看翅下,八哥有个白点,当然有时候会被黑色羽毛档住会看不太清。还有呢,眼睛,注意是什么色,还有眼眶也不一样?再看嘴色,也不一样。另外飞行状态时,八哥的两翅下有明显的八字形大白斑,据说这是八哥名字的由来呢。当然乌鸫的嘴也有颜色很暗的,记得有说这是雌鸟。 第七种鸟:白头鹎(读作卑) 也叫做白头翁,因头顶有一撮白毛而得名。极常见。这种鸟在过去在北方见不到的,近年来不断往北分布,观鸟人先是在北京看到后,就很惊奇,后来又在辽宁发现,据说现在已经在黑龙江看到了,象是对外扩张移民一样,每年向北扩散一点点。气候变暖的信号吗?还是这种鸟进化的快,适应能力强?不晓得。
识别要点,头部黑色,头顶白色,上体不均匀绿色,下体白,比麻雀稍大,经常站树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