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80|回复: 1

[图游] 又见黄陂和杨店龙腾狮舞闹元宵(07年3月)

  [复制链接]

1176

主题

9931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42463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5-22 17: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除夕夜的火,元宵节的灯。”春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民间娱乐活动高潮迭起的时间。

  正月十五舞龙灯,这也是咱们中国的传统。赋予了龙之形象的龙灯,表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庆祝和企愿。为的是喜庆新春佳节,祈祷、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特别是在农村的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都会在正月元宵期间玩龙舞狮,寄予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深深期盼。

  湖北黄陂孝感一带的农村玩龙灯一般的分为几个阶段: 三天年过后,有龙灯玩的湾就开始打锣敲鼓,这叫闹龙灯;初五、六将龙灯头尾送到纸扎铺,这叫扎龙灯;初十左右将已扎好的龙灯运回家,这叫请龙灯;十一的晚上摆供设盘,焚香燃烛,给龙狮点睛,这时的龙狮才有灵性,这叫开光;十二一早,锣鼓喧天,全湾出动,先到本湾的祠堂或者寺庙里面去朝拜敬香,这叫上小庙;正月十三,全湾出动,去这个地方的共敬的寺庙或者共认的先祖之地朝拜敬香,这叫上大庙;从正月十二一直玩到十五,每天都玩,白天叫游灯,晚上到各家名为贺彩;十五的晚上点上一堆篝火,将龙灯头尾放在熊熊大火中翻滚,这叫灿灯;到了正月十六,上次的大小头与下次的大小头举行交接仪式,农村称为"干当"会,这一年的灯会就此才算正式结束了。

  所以,在农村里面,元宵节前后就数正月十三、十五两天最为了热闹。3月2日,是丁亥年的正月十三,我们一行六人:玻璃、小麦、hyychys、天蓝TINA、老黄+1、老黄,一大早就出发了,为的是去孝感的杨店看龙灯。去了解当地的地方民俗和传统的地方文化。

  由于小麦已经提前告诉了我们,杨店的龙灯大概是在上午10时才开始,于是我们先去了黄陂的罗汉寺镇。了解的情况是:罗汉寺镇的龙灯大约在中午12时才开始,有三条龙在镇上玩。而离镇有8里地的伏马山,那里有附近周围十几个湾子的龙灯在当天“上大庙”。了解的这些信息也许以后会有用的。

  离开罗汉寺我们继续沿一条大路前往孝感的杨店,在离孝感地界不远的黄陂方安集,我们打听到离路边三里的一处郑家庙,现在由各湾的人们正在“上大庙”,于是我们立马掉头,沿着一条不宽的小路只能慢慢走,是因为路上挤满了去看热闹的人们。远远地就看到田野的一处地方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里可能就是郑家庙了。

  找路边停下车来,就看见田野里有一支队伍正在向我们这个位置走来,只见一溜队伍的前面是两面五星红旗开道,鲜艳的旌旗如林如树,恍惚回到历史。

1.jpg

  后面是十几个小伙子杠着缠满鞭炮的红色的木棍,再后面就是紧跟狮头的长者,左手挎了竹蓝,盛了香蜡纸炮。

2.jpg

    两头狮子和一条彩莲船在队伍里面总是处在中心的位置,后边一帮敲锣打鼓的乐手,各自杠着大鼓和大锣,边走边富有节奏地敲打。

3.jpg

  他们每一支队伍前进的线路都是有考究的,一般就是沿自己湾子的地界边缘前进,然后再沿另外的地界回来;如果非要借道的话,必须由头人出面与对方湾子商量妥了才行,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如果是祖传的惯例例外。不然,就可能发生“不愉快”的“事件”。

4.jpg

    欢乐的人群在希望的土地上,向着同样的一个目标进发

5.jpg

  方安集的习俗是不玩龙灯,而只是玩狮子和彩莲船。这个庙在一处比较高一点的坡地上面,周围有一大片空地。庙的额头上有三个大字:郑家庙。

6.jpg

  人们来到庙前面的空地上,燃放成捆的鞭炮,

7.jpg

  两头狮子在寺庙里面的大殿前虔诚的跳着狮子舞

8.jpg

  一位头人站在寺庙的大门边上,手拿着一盏花灯,口里面念着祈福的话。

9.jpg


  仪式完毕,全体人员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渐渐离去,浓浓的硝烟挡住了他们离去的身影,但是,他们把一个家族的希冀和祈愿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10.jpg

  又有一支上庙的队伍来了,是当地“方下湾”的队伍。各湾的队伍都严格遵守一条先祖的规定:后面的队伍要在田野里面等候,让前面的队伍上完香,离开了以后才能上庙。

11.jpg

  同样的队伍、同样的旌旗、同样的众多的鞭炮,同样兴奋的人们组成一支支庞大的队列。

12.jpg

    一个湾子的人在一年中间,好像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大家怀着一样的对苍天的敬仰、一样的对来年的祈盼、一样的虔诚的心情,走在了一起。其实何止他们,难道这不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缩影吗?

13.jpg

    我们在还了解到:这里的活动还要进行2个小时的样子,其中最后的、也是最热闹的是一个湾子的高跷(名字忘了),一位老人跟我们说:高跷上面的人的手上还有一个伢翻跟斗呢!还说这样的表演三年才有一次。可惜,我们还要赶往杨店,只好怀着遗憾的心情离开了仍然热闹的郑家庙。

    在离杨店不远的公路上,我们的车就被警察拦了下来,原来由于杨店正在闹龙灯,从黄陂到孝感的公路在杨店附近被临时封闭了。

14.jpg

    今日杨店镇,古名斗山铺,始建于唐朝,后呼杨家店,明代遂呼杨店。因镇上古代设有驿站,又有大诗人苏东坡神游至此,留有“花发颜如玉,风吹面不寒”之句,故又称斗山铺为桃花驿。此地民风淳朴,性情温和,每年正月,方圆数十里之遥皆有耍龙灯舞狮子划龙船踩高跷的习俗。

    杨店又号称龙灯之乡,杨店的龙灯玩得热闹、传统、规矩。镇126条龙灯数量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龙灯拜年的路线、时间也是固定的。据了解到:正月十二是 “练灯”,早饭后,人们把龙灯从屋里请出,年轻人开始演练,上自己湾的“庙”,也就是“上小庙”。正月十三是“会灯”,所有龙灯先去镇上的“天福庙”,然后 在侯家庙相会,轮番比试,称“上大庙”。晚上是“迎灯”,家家户户把香案放在门前,点亮的龙灯逐户拜年。正月十四是“拜灯”,村子、湾子之间相互拜。正月十五晚上是“送灯”,也称“龙升天”。看来在杨店,每年的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是最热闹的了。

    还隔老远,就看到路边的“天苻庙”门口人山人海,鞭炮的硝烟弥漫在上空。

15.jpg

    天符庙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杨店一带的人们心地恶毒,歪风盛行,玉皇大帝查明此处情况后,认为此地人已无可救药.于是便准备以毒药投入东街古井,除掉以此井水为生的一方百姓.恰在这一夜里,一位私塾的老师突然梦到玉皇大帝要投毒古井一事.天亮以后,这位老师带领着他的四个学生到处劝说周围百姓不要吃古井之水,但没有人听他们讲的话,他们只好守在井旁阻止别人取水.当地百姓认为他的头脑有毛病,无人理会,情急之下,老师纵身跳入古井之中,他的四个学生见老师有此义举,也随老师而去纷纷跃入井中,倾刻即死.人们这才明白他们师生所说的话,井中果然有毒,使当地百姓免于一死.

  话说玉皇大帝过后得知了师生五人跳井舍命救一方百姓之事,认为此地还是有一些令人钦佩的忠义之士,便放弃了除去此地百姓的念头.同时被五位师生的行为所感动,于是便让他们升天成仙.

    杨店百姓为这五位师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出殡的时候,天空中突然出现各种奇翼的符号,不停地交替普烁.人们认为那是几位师生在天上显灵,于是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庙宇来纪念他们,取名为"天符庙"。

    上午将就11时的时候,从远方传来了一阵阵锣鼓声,炮仗也如煮粥般的爆响过来,从乡下游走过来的龙一条一条地向天符庙门口的大道上面聚集过来。

16.jpg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是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名,说的是由人舞动的龙灯。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绘,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师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清喜庆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亦载:“今圆明园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烟火,转龙灯。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横一竿,状如丁字。横竿两头,系两红灯,按队盘旋,参差高下,如龙之宛转。少倾则中立,向上排列‘下太平’四字。”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

17.jpg

  今天一共来了16条龙,它们整齐地面向“天苻庙”排成一行。

18.jpg

  突然一阵众人吆喝,两头舞狮在十几个壮汉的护送下从上面的高台上面冲入庙前面的场地,看看热闹的人群慌慌作鸟散状。

  下一步就是“马角”出场了,从人群里有几个壮汉簇拥着几个浑身好像筛糠一样的颤栗的人,好像是神灵附体一样,拼命的摇着头,发出“啊啊”的声音。这个时候,居然有一位“马角”好像是体力不支,被几个人架了出去。

19.jpg

  一位头裹红色绸巾,腰系红绸带的年轻壮汉,抄了根红色的木棍把儿,挥舞着,呐喊着,在庙门口立着,好像是整个活动仪式中心的一部分。

20.jpg

   平地一声炮响,刚刚还立着不动的一条龙的龙头立了起来,后面的龙身也随着锣鼓声抖动开来。

21.jpg

  两条红灿灿的赤龙飞下坡来,一色的红衣小伙子,这个时候锣鼓喧天,鞭炮震耳,两支舞龙的小伙子一个个攥足了劲,鼓着腮帮子,气沉丹田,一声大吼,把一条龙灯直舞得上下翻飞,只见龙身不见人,眼前只有一片红色的光影在跳动。

22.jpg

  两条龙在场子里面尽情的表演了一番以后,彩莲船也划了上来。采莲船是一种民族舞蹈,载歌载舞,十分优美。据传此舞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唐太宗年间,河南洛水年年泛涨,水上有一座大桥,名叫洛阳桥,因年久失修,不幸被洪水冲垮,从此,交通切断,当地老百姓要求洛阳县官重新建桥,但县官不管不问,老百姓无人不愤恨。

    一日,洛水上面来了一只采莲的船,只见船头有一个撑篙的大汉,船尾有一个艄婆,船舱有一位年青貌美的女子,只听艄婆开口讲话,说:列位君子!我们是由南海来的,老身我带一子一女采莲为生,我这女儿,尚未许配人家,她一心要寻找与她有缘份之人,今日特来相会,恭请各位公子、阔少爷,不惜金银,投递我的女儿,若有人投中其身者,即为如意郎君,投不中者,金银慨不退回,休怪!说罢,就将船移近南岸,一字摆开,女子站在船舱,待这班公子少爷投递金银。

    一霎间,岸边人挤人,见了这一位天姿国色的女子,怎不喜爱,大家争先投银,闹得不可开交,于是就按先后次序排起队来,无钱的人,只是袖手旁观。哥儿们一个个要碰好运气,对准那个女子就把钱投进船舱,只听“叭叭”的声音,竟没有一个人投中,有的人一连投钱十几次,身带的钱花光也等于零,直到天晚为止。艄婆就约定明日再来。第二天,南岸边来投钱的人都是远路而来的,岸边排成一条长蛇似的,但是,并没有一个人投中女子的,第三日,也是如此。采莲船又在北岸照此行事,一连三日,总是如此。

    到了第七日,采莲船来到河心,只见这个女子开口讲话,说:吾乃南海观世音菩萨,得知洛阳桥被洪水冲垮,行人不便,地方官吏不理民情,故此,吾神特施此计,筹备这一项资金,供建桥使用,多蒙列位君子赞助,感谢!感谢。这时,洛阳汤知县得知消息,带衙役来拜见观世音,忏悔自己不理民情,望菩萨恕罪!观世音立即命令汤知县派人重建洛阳桥,于是就把捐来的金银金币交给了他,不许他从中作弊,汤知县答应照办。

    从此,洛阳桥又建造成功,交通恢复。有个建洛阳桥的大匠,名叫罗相,乃是湖北沔阳人氏,他深感观世音菩萨大恩大德,回到家乡为了纪念起见,制作了一只采莲船。彩船是用竹木杆扎成的,下为船型约有五、六尺长,上是宝塔亭阁型盖亭。并扎有彩球和剪出各种图样,贴挂在船上,安排七个人来活动;坐船的姑娘、撑篙的大汉、把舵艄婆,还有打锣、打鼓、打钹;拉琴的等。每逢春节,即初一到十五,沿门划彩莲船,挨家挨户拜新年。给节日增添了喜悦的气氛。从此罗相首创的这一民族舞蹈形式在沔阳流传至今。

23.jpg

  舞龙者,多为湾子里面的年轻人,也不乏刚刚长大还没有成人的大小孩,我想,其实他们参加了湾子里的舞龙队,何尝不是他们的成人仪式?

24.jpg

  舞龙者2

25.jpg

舞龙者3

26.jpg

  舞龙者4

27.jpg

   舞完龙灯之后,原来站在公路上面的每一条龙,依次从寺门前面通过,在通过的时候龙头必须虔诚地向寺门三叩首。

28.jpg

然后依次从寺门旁边游去,绕寺庙的墙边而过。

29.jpg

  鞭炮炸响和咚锵锣鼓逐渐远去,弥漫的呛人烟味慢慢散去,人声、焰火、鞭炮、喝彩随龙灯的队伍走向了大庙,在那里,更多的龙灯会在一起舞动,只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随龙灯前往……

  看到无尽的人群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也随着人们的脚步越来越强烈……

30.jpg

  愈是民族的东西、愈是乡土气息的东西、愈是在城市看不到的东西、愈是我想了解的东西。明年的元宵节,我就准备去云梦县的伍洛寺镇,那里有极具地方风俗特色的三节龙和跳鼓舞,那里家家有鼓,龙灯会时,一家操鼓百家响应。呵呵!说早了吧!


(原文发表于2007-03-04 1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0231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0-2-20 18: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亲临现场的感觉会非常震撼!

这么多年来一直沿袭下来,真不容易!

记得那年的杨家到主寺前的那一段真精彩!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4 09:31 , Processed in 0.20213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