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395|回复: 72

[照片] [原创]我们的户外摄影剑指何方?

[复制链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3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8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户外摄影剑指何方

                                                          一介

 

    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一支庞大的摄影队伍。中国摄影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中国足球一样窘困、悲催。


 

    “雪月风花近百年”,既是界内有识之士对中国摄影风格的高度概括;也是西方主流摄影对中国沙龙摄影从来持蔑视态度的结症。


 

    《中国摄影报》2010年第95期中有这样一段话:“香港人把角逐沙龙类影赛叫“打龙”。中国摄影有几十年与外界隔绝的历史,从1949至改革开放,中国摄影人对摄影的认识应该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推介的摄影家,就是香港、新加坡的打龙高手。许多人现在抱怨,如果当年引进的是西方的纪实摄影家,中国的摄影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美景,我所欲也;美女,亦我所欲也。经常遇到一些普通摄影爱好者,拍片非常勤奋,摄影技术也比较娴熟,但其作品总是缺少内涵,难以看到思想、情感和社会的元素。

 

 

    满目望去,全国有多少摄友,整天奔波在各大景点之间。进行着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什么月亮湾,胡杨林,徽居,土楼......有几个人能拍出真正的片子来?你不去创新,你不去尝试,就只能是重复前人走过无数次的那条路……

 

    与其因循守旧,不如另辟蹊径单打独斗。

 

 

    “怎么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拍什么?是哲学层面问题,是审美观问题。

 

    仅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下面的几张照片我们都能够拍出来:


    图一    《拉家常、成都、1999》   吴家林

 

 

拉家常、成都 1999.jpg

 

知道这张看似普通的照片在世界上的影响吗?


 

    法国袖珍黑皮书系列是世界大师级摄影家的代表作丛书。卡帕、布列松、萨尔加多、寇德卡等每个人都有60幅照片入选。布列松挑选了1888年至1999年间85位世界著名摄影家及其代表作, 85人中有46人已作古,都是大师级摄影家,健在的仅39人。吴家林成为其中唯一一张中国面孔。


 

    2005届卡蒂埃.布列松摄影基金奖的最后一次评奖会。在具备参选资格的175份候选资料中,吉勒.培海斯、欧仁.黑沙赫、阿巴斯等好几位重大名人均在申请-----吴家林进入最后五名决赛。
  

    "马格南摄影师"这个称号是摄影师们仰望的最高爵位,是"天下第一的摄影团体"。马克·吕布说:“总算中国摄影家有这一天了!要知道全世界至少有200位摄影大家在等这一天!”


 

    (此处略去数千字,有兴致的摄友可在百度中搜索观看:中国摄影家吴家林的作品引起了国际性关注,先后应邀在美国、德国、瑞典、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举办展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3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二  2010全国影展金奖照片:《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田鸣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2010全国影展纪录类金质.jpg


 

    布列松说:“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摄影史上成功经验表明,对纪实摄影而言,选题的重要性往往大于拍摄本身。纪录类照片的更多价值,是以时间的推移来夯实其厚重历时根基的。它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作为注脚,为当下,为后人佐证一个时代的毁誉和变迁。


 

中国摄影人有责任记录这样的生活

陈小波(原文载中国摄影报) (全文附尾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8 22:20:4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3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    作者:老黄

 

幸福6.jpg
 

图片说明:70多岁的爹爹背着生病的70多岁的婆婆去山下的卫生所打针,并拒绝了路过车辆司机带一脚的好意。


    老黄的相机非常低档(600万像素),老黄的摄技也不是最好,老黄却拍出了如此具有震撼力的照片。


    能够感动大多数人(比如说80%)的照片可以称之为“美片”了。能够感动剩下的20%的人,应该称为“震撼”了,因为全人类的情感引起了共鸣,于是,共振了,震撼了,撼动了人类深层的某种情感。


    科技的进步,数码相机技术的日臻成熟,使摄影技术已变得非常简单,甚至一学就会。但艺术创作却是和文学,美术,音乐等其它文艺创作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和创作者的学识,经历,思想,情感,地域,环境等许多因数密切相关,即是——你的思想(学识)有多深,你作品里的内涵就有多深。


    相机只是纪录工具,贵贱和拍摄水平不成正比。当下,机器性能越来越好,操作越来越简单,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影像信息的采集和传递,早已不是记者、摄影家们的专利。唯有一搏的,就是脑筋急转弯。

     先拍再想,还是想好了再拍?

     ——《中国摄影报》2010.10.26第83期上的标题


    摄影人必须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和一双善于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真正的摄影不是拍出来的,而是想出来、观察出来的。


    一旦你选择了摄影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就一定要有--想法,(这里不用"思想"二字,是因为我们还很难用摄影去触摸思想的峰颠。要努力让大脑去按动相机的快门,让观念去决定你的拍摄。


    要学会沉浸,要把拍前的思考和想法带到路上,不能看啥拍啥,又不能迟疑不决,要迅速的决定拍不拍,怎么拍。对于任何摄影上有所成就的佼佼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你的“眼力”,即学会观察。


    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在博客上写到:“从十来岁上开始接触摄影到今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有四十多年的光景。回首漫漫发烧路,在知天命时悟出来一个道理:摄影四分靠感觉,三分靠机遇,二分靠技术,一分靠器材。”


    感觉从何而来?——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社会、人文、历史、美学、科普、绘画等方面的图书和文章,对扩大知识面、培养发散思维方式、提高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因为摄影人需要武装的不仅仅是你的摄影包,更重要的是你的头脑。


    “为一篇报道,读63本书,写70页的初步构想和40页的联络名单。”这是那个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委任的“驻会摄影师”的唯一女性凯伦·卡斯茂斯自己的统计。她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人类学和宗教学的学位。二十年来,她为国家地理杂志二十多个重要篇章摄影。无论科学、文化、经济和地缘,任何题材的拍摄任务都难不倒她,其中,尤以深度社会题材的报道最为拿手,如:辐射对全球的影响、日本在亚洲的角色、日本社会中的妇女。
   

    “我必须拍我们自己的生活”——纪实摄影师张新民。他用了10年的时间追踪拍摄农民工,于2000年完成了《包围城市——中国农民向城市的远征》并于2004年出版。他的《包围城市》一书于2007年被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博物馆永久收藏。


    我们欣喜地看见:今年的春晚上竟然有了纪实摄影作品的一席之地!2月3日(大年初一)晚8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中国纪实摄影师大型系列纪录片《时-光》。纪录片选取20位在中国纪实摄影领域有着突出贡献,同时对中国的社会变迁有较深理解和展现的摄影师,通过将他们的作品和产生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共同建构20世纪中国民间影像史。


    为一个时代写真,为人民群众留影,把艺术同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才是我们摄影人的剑锋所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8 22:23:4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3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中国摄影人有责任记录这样的生活

                             陈小波(原文载中国摄影报)

 

    4月的一个下午,摄影师田鸣来到上海地铁2号线的人民公园站。此时的田鸣正在为世博画册《上海:梦想渴望与骄傲》拍摄图片,他接到的任务是拍摄白领的生活状态。田鸣选择地铁来表现这个预定主题。
  

     2号线通往蓬勃发展的浦东新区,人民公园站是中转站,人很多,三个扶梯几乎站满了人。田鸣把当天拍的图片带回去整理,发现人的密度不够,细节不够。但他料定这里能出片子,于是决定再去。又一天的一大早,田鸣又到2号线,果然人流密度超过想象。乘扶梯从地面往下走的人潮水一样涌向他的镜头。田鸣不断在镜头中寻找,拍摄将近一个小时。
  

    这是21世纪初中国上海普通的一天,上班族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早春时节,18个出现在画面上的人,大部分身着深色衣服,其中11个在看报纸,3个在打哈欠,其余几个则面色严肃,脑子似乎在想事。
  

    田鸣当过记者、大学老师、纪录片工作者,在摄影的道路上,他一直追求的境界是做“生活的记录者,思想的表达者”。1991年国展,田鸣拿出《陪读》——夏日,一个边打毛衣边打哈欠边陪孩子读书的母亲令人心疼,也令人感慨,年轻母亲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照片还被评为“真实记录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十大感人镜头之一”,而现在这张照片拍摄的也恰是田鸣自己身边的生活。2010年国展《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让我们再次想起田鸣这个名字。杰出的摄影者,有能力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不同寻常的瞬间。从陪读到早班地铁,延续了田鸣的一贯观看:镜头对准普通人,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放进来。
  

     本次国展评选,一开始,评委把眼光都盯在三年来发生的大事件上,在地震、雪灾、国庆大典、神舟飞船等宏大叙事的照片纷纷亮相、尘埃落定之后,《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这张不显山不露水的照片浮出来了。它的题材不重大,画面没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甚至光影也不突出,谁都不会想到这样一张照片会获得金质收藏作品。但到了最后,22个评委,无论是平日做纪实报道还是拍艺术照片、无论是做观念还是做时尚,无一例外被这幅照片吸引了。

 

     没有任何国家的摄影者像中国摄影者这样,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摄影者像中国摄影者这样幸运,此生能经历千载难逢的变革时代。但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因为许多摄影者在巨大摄影空间里只选择单一的表述方法,忽略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很多重要元素没有在影像中得以保存,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景象在摄影者眼皮底下流失了:金融革命、IT、健康时尚、科学进步、知识群体、都市发展、新兴阶级的形成、房与车、一次次横空出世的大众文化、神秘的文明景象、平静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重温《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开篇的那首诗《我是一名摄影家》:“我要当一名摄影家,是因为它能使我琢磨观察人类的环境,并记录下人类伟大事业的一切……我见过那自由人的大地,和那勇敢者的家;我也见过那崭新的生命呱呱落地,也见过一个生命的结束;我曾见过邻居们滑过那条街道,也见过那朝圣者跨过旷野的身影;我记录过建筑工人的手,也记录下了这双手破坏了的场景;我摄下了人们欢乐时的微笑,和他们悲伤时的泪滴;我还曾记录下这单纯朴实的自然界,和复杂世故的人生;我摄下了躯体,也摄下了灵魂;我摄下了人们在工作,在娱乐游戏;我也摄下了大自然的奇观瑰景,和人们建造的摩天大楼;我摄下了美的物品,和美好的人们。”
  

    100多年来,像诗中写的那样,摄影家无所不至,荷赛、普利策奖既坚定地把最重要的奖项授予在当年最危险最混乱的地方挺身而出的人,也开辟出体育、艺术、日常生活等奖项留给拥有更广泛的观看立场的摄影者;既有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重大事件发生地的玛格南摄影师,也有一大批像《国家地理》杂志那样用自己的专业常识和平静心情拍摄周遭事物的人。
  

     本次国展把金质收藏作品之一授予《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说明国展嘉许的正是摄影者的平民视角,民间立场。田鸣记录的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而这恰恰能折射出大的历史烙印、世代变迁。中国摄影人有责任记录这样的生活。民间立场在中国摄影界不是太多,而是远远不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8 22:25: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万

回帖

4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64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8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909b51e737de1b9e895864d91563b672.gif
等学大师高论!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http://www.5zls.com/bbs/viewthread.php?tid=1154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万

回帖

4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6497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8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赶上直播了!
一烟一酒,少有烦愁;边玩边走,快乐心头。 http://www.5zls.com/bbs/viewthread.php?tid=1154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5034

回帖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5313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8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严重支持!!尤其利于我这不会屁斯的主儿。但就是没心没肺,如何是了哇——!
为么事到麦城做太守?
嗨!一来组织信任看中,二来这里冇得么人,也就冇得么事.
大家您俩们就莫客气说要来看我,还是各人保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7697

回帖

4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2003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9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严重支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7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260
发表于 2011-3-9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启发,1、“四分感觉、三分机遇、二分技术、一分器材”!2、拍摄对象是人、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更能打动观众或评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9 12:53:32编辑过]
城市闲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主题

6918

回帖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860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9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转发!

我喜欢, 在山顶吹风,在林间看竹,在溪边听歌,在壁上跳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03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5132
发表于 2011-3-9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了,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5

主题

9827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35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9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启发,1、“四分感觉、三分机遇、二分技术、一分器材”!2、拍摄对象是人、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更能打动观众或评委。
山再高也要爬,河再宽也要淌,路再长也要走。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条漫长艰辛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3130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996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3-9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用!待我慢慢学习,领悟真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067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6185
发表于 2011-3-10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相机后面的头永远比前面的头重要。。。
在路上,山更高,路更远,情更深,谊更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11-24 07:55 , Processed in 0.1421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