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7|回复: 12

白毛女随想

[复制链接]

1689

主题

8776

回帖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1008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1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老舒 在 2009-8-11 22:04:02 编辑过]

愿光阴含笑,岁月凝香,流年静好,且行且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42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604
发表于 2009-8-11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电视剧<<白风那个吹>>有感
上帝保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8

回帖

34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20
发表于 2009-8-11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万恶滴旧社会    还是唱社会主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9

主题

8776

回帖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1008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诗如画小提琴

用琴弦拨动你的心弦

精彩绝伦巨匠风范 经典中之精品

 

愿光阴含笑,岁月凝香,流年静好,且行且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7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1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毛女》——从民间传说到政治神话 

 

当年每到春节,除夕夜的广播和电视中都要播出一出戏:《白毛女》。 

 

在艺术上,《白毛女》对传统也颇多借鉴。它的情节沿袭了民间文学中冤冤相报,佳人落难以及英雄救美的模式,容易赚取乡愚村陋廉价的眼泪。其音乐更是优美动听,然而它却多半挪自河北、山西一带现成的、流传很久的民间音乐,如《小白菜》、《青阳传》和另外的一些梆子戏的曲调。《北风吹》和《扎红头绳》这些最著名的段子便是原调抄来,毫不走样。 

 

其实,岂止《白毛女》,多数"革命历史歌曲"走的都是这条"改编""重新填词"的路子,什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什么《翻身道情》,甚至连《东方红》这首"准国歌"的曲调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情歌。 

 

当然,有的也不是取自民间音乐,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的还是袁世凯时代的《皇帝练兵歌》的曲调(而大革命和江西苏区时期的一些歌曲甚至来自西洋音乐),这也就是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标明"郑律成作曲",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却始终讳莫如深的原因。一经如此"改编""革命文艺"不但毫不费力地将一代又一代前辈艺人的心血据为己有,还将这些早已在民间音乐史上历尽凝炼因而确实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作为革命受到群众"衷心"拥护的证明。 

 

说起《白毛女》,即使在港、台和海外华人中,听说过这出戏的恐怕也不少。它问世于抗战后期的华北"根据地",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佃户杨白劳因还不起地主黄世仁的债被逼自尽,其女儿喜儿被用来抵债,被迫到黄家做工,遭黄奸污,后逃进深山,以庙中供果充饥,头发变白,被迷信的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后来喜儿由过去的恋人,现已参加八路军的大春救出,一起下山,召开斗争大会,分了土地,打倒了地主。 

 

想当年,解放军打到哪里这出戏就演到那里,它的上演成了白与黑、善与恶的分水岭:从此一个""中国结束,一个""社会开始。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出戏享受过如此殊荣,在朝代更迭中产生过如此大影响。然而,若是细究它的由来,揭开其"创作"过程的内幕,还有很多应知而未知的故事值得一提。 

 

先说这个题材的由来。晋察冀一带民间好几百年就一直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在夜间显灵向村民索要献供的传说(《人民政协报》1993713曾载流沙河先生的长文详细考证古籍中的这一传说得流变)。抗战时,有些"根据地""斗争大会"常常开不起来,其原因就是村民们晚上都去给"仙姑"进贡,使得斗争会场冷冷清清。西北战地服务团的作家邵子南首先注意到了这个题材,为配合"斗争:需要,把村民们从奶奶庙里拉回来,他编了一个民间传奇,期主题是"破除迷信,发动群众",此为《白毛女》的雏形。 

 

其次说它的演变。延安的政治嗅觉高度灵敏的文人对这题材局限于"破除迷信"感到不满,他们组织了以贺敬之为首的创作班子,冥思苦想,无中生有地发掘其政治意义,终于将它升格为一部表现"阶级斗争"主题--即地主压迫农民,农民起而反抗的戏剧。此为《白毛女》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19488月,周杨建议将这出戏作为向中共"七大"的献礼,对其主题再次"提炼",这回归纳的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可别小瞧这十六个字,它通俗、形像、琅琅上口,老幼皆宜,其极度的夸张不但没有导致对其可信度的怀疑,反而极其切合改朝换代之际,民间那种含混而非理性的对""的憎恨和对""德期盼,称得上是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杰作。 

 

当时中共高层对这出戏非常关心:时值抗战尾声,民心所向将决定"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这出戏将中国划为阴阳两重天,虽然神神鬼鬼但却据说有"生活原型",令人真假难辨,因而被视为宣传战中的一颗重磅炸弹。MXX亲自示意戏的结尾要反应中共政策的转变,即"土地要分掉,黄世仁要枪毙"。因为抗战要结束,"减租减息""团结地主"的政策又要被"土地革命""打倒地主阶级"所取代了。 

 

善良天真的人们往往对这出戏的所谓"真人真事"的背景深信不疑,对很多人来说,尽管他们身边没有"黄世仁"也没有喜儿,但他们却认为这不过是自己的孤陋寡闻罢了,在那一半"黑暗的旧中国",这样的悲剧一定多如牛毛。 

 

确实,多少年来中国的观众,特别是农民,习惯于在舞台上看到一些单纯的故事(尽管故事中可能含着某种理念),有谁会想到一处鼓吹惩恶杨善的背后有如此复杂的政治背景呢?有谁想到自己作为观众的义愤填膺恰好是某个党派所精心策划和一手操纵的结果呢?这就是政治宣传和艺术创作相结合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它虚构出了地狱和天堂,对现实加以鬼化和神化,从而激起纯朴民众的义愤和热望。应该承认这是20世纪的奇迹,也只有深懂人性的弱点,绝无道德的顾虑,不择手段只为夺取权力的宣传老手才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以及组织观看、大肆宣传以造成特殊轰动效应之外,《白毛女》的成功从文化传统上来说,是利用了历史上"仇富"的民众心理(《白毛女》每改一稿,黄家地主的形像便狰狞几分,到最后完全变成恶的化身和符号),它把富裕等同于罪恶,贫穷等同于正义,以求得一种心理平衡和感情发泄。 

 

到了文革的时代,每年的除夕,广播中都要播出这出戏--因为这出虚构的悲剧正是以地主在除夕派"狗腿子"去杨家逼债开始的--以提醒人们不要忘了"万恶的旧社会"。在大雪纷飞的除夕之夜,人们排着长队去领取严格按人头配给的一点年货,就在此时,无处不在的喇叭里却传出了幽怨的"小白菜"--现在叫《白毛女》的旋律。要让人们在与莫须有的"地狱"的对比中获得虚幻的满足,并产生由衷的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3549

回帖

1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4151
发表于 2009-8-11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小刀:
   想起了万恶滴旧社会    还是唱社会主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1万

回帖

5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804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2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良天真的人们往往对这出戏的所谓"真人真事"的背景深信不疑,对很多人来说,尽管他们身边没有"黄世仁"也没有喜儿,但他们却认为这不过是自己的孤陋寡闻罢了,在那一半"黑暗的旧中国",这样的悲剧一定多如牛毛。 

在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在路上有你,痛一点也愿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万

回帖

3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378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2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当今社会好,可以不定期滴欣赏到美乐
只要心是晴朗的生活就没有雨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主题

4428

回帖

2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7145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2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就晓得一介老师要上来搞一刷子的,等半天了!

还历史以真实有时候是个蛮痛苦的事情啊!

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98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6900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2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诗如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7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2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郎:

呵呵!我就晓得一介老师要上来搞一刷子的,等半天了!

还历史以真实有时候是个蛮痛苦的事情啊!

我只有这一把刷子,还被别个等了半天,确实是个蛮痛苦的事情啊!

[此帖子已被 一介 在 2009-8-12 21:17:37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主题

1万

回帖

4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2067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8-14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毛女》一上演,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扮演地主恶霸黄世仁的演员陈强却倒了霉。

  陈强第一次倒霉是在1945 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首次演出大型歌剧《白毛女》。演出间隙,他到延安南门外去逛南市场,被一群孩子认出来了。孩子们跳着脚一阵大喊,看,黄世仁地主坏蛋,有的甚至操起石块就扔了过来。多亏边区的老乡吆喝住,黄世仁才免遭斗争

  1946 年,张家口保卫战激烈进行的时候,陈强随华北联大文工团到怀柔县前线演出《白毛女》。当戏演到斗争黄世仁一幕时,台上演员打倒恶霸地主黄世仁的口号声一响起,台下突然像下雹子似的飞来了无数的水果。陈强的左眼被打成了乌眼青

  最危险的一次,要算联大文工团在冀中解放区河间县为部队演出。当时,部队新式整军两忆三查,刚刚开过诉苦大会,就来看《白毛女》。舞台上的悲剧气氛,演员逼真的表演,强烈而又自然地溶化了战士们的感情。人们已说不清是观戏,还是目睹过去生活的再现。台下一片啜泣之声。演到最后一幕,有个翻身后新参军的战士,咔嚓一声把子弹推上了膛,突然举枪瞄准了黄世仁。他的班长发现不好,一把把枪夺了过来,问:你要干什么?那个新战士一边哭泣一边理直气壮的喊着:我要打死他!从此,部队在观看《白毛女》的时候,都不带枪。

  1952 年,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演出歌剧《白毛女》。演出结束了,奥国艺坛的友人们热情地向演员献花,一位年轻的姑娘也来到了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的身边。突然,观众席上有一位老妇人厉声喊道:不要给他献花!姑娘和演员都愣住了。怎么回事?原来,演员陈强表演得太真实了,以至散了戏,老人还在激愤不已。

  50 年代中叶,在一个正在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里放映电影《白毛女》,一位战士怒火中烧,真的对着银幕上的黄世仁放了一枪——在舞台上多次得以死里逃生的黄世仁终于被击中了——银幕上留下了一个复仇者的弹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898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536
发表于 2009-8-15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封闭十年啊 还是open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8 00:19 , Processed in 0.0616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