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的美——徒步东湖 磨山之六:亭台赋 最让我们难忘的景色之美,往往并不是被“游记”、“攻略”夸张表述的、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的那种所谓美景,而是就随我们身边的、不经意间所获得的,它可能本来就在那等着你去发现,也可能是短暂而华美的一刻 ——题记 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无锡人对太湖的感情,怕是胜于杭州人对西湖。因为杭州人对于西湖,泰半是一般风景名致的情绪,犹如美人,观之不足。而无锡人对太湖,则是美人而后情人,情人而后妻子之意。因为无锡的经济与太湖息息相关。这事说来虽大不雅,但终究是水乳交融血肉相连,无法割舍。 不知武汉人对于东湖,是种何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目中,东湖是个年轻的湖。倒不是说其地质年龄,说的正是其承载的历史。东湖在我国算不上大湖,也不能算名湖。鄱阳湖出过周郎,青海湖有个鸟岛,洞庭湖更是玄深难测,抬眼漫是文化古迹。在中国,风景名胜当真佳妙的也不很多,但几个历史典故、甚或文人的风流韵事往上一摆,山水立时活色生香。因其如此,在我国,山水游玩处所,好盖土木建筑,依其形状,谓楼谓阁,谓轩谓榭,谓亭谓台,不一而足。如果偶有名人留下笔墨诗文,则名气随涨,远播四方。若幸能存,则承载历史,弘扬文化。于是乎,东湖之滨、磨山之上,也留下各式亭台楼阁。或多或少,写下的是历史,传播的是文化,展示的是艺术,山水之间,光影衬映,自以其美打动人心,或者打动有心之人。 是的,亭台楼阁历来是极具文学情结的。时而成为一种生命状态的象征,时而成为环境变迁的拟化,时而成为已知和未知的交叉点,时而成为人和自然磨合后的句号——既是结束,又是开始。登临亭台,漫步回廊,感其情韵,似可品味自我、松弛神经、沉静过滤;或有无穷的婉约,无尽的情思,无边的叹喟。它是繁华喧闹后别致的风景,是绮丽尘嚣下古朴休闲的静谧。只有这时,焦躁、烦闷才会暂时消失,才会有宁静的心境和清晰的思考,甚至达到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真实地触摸捕捉风雨中缕缕如飞的悟道。徘徊于亭台楼阁,不时有一种穹幕之下、唯我独存的强烈感觉。 楚天台可览楚天气象,千帆亭难望千帆景观。我在路上看到的只是亭台之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