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之后的反思
三天门“6.15”事故之后,绿野全体人员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萍萍及其家人满怀伤痛,坚强面对,她们在表达不追究责任意愿的时候,更希望绿野牢记警示,接受教训,安全前行。
绿野管理层遂决定广纳贤言,倾听心声,真正接受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安全分析小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组成。我们讨论确定了问卷调查提纲,下发提纲并指导回复,对回复进行了收集分析汇总;对管理层实施管理活动进行了问询,了解决策过程;与部分群员进行了个别交流,听取了他们的看法。
一、问卷汇总情况
问卷调查活动,截止6月30日,通过群、小组成员个人邮箱和窗口,共收回问卷回复83份,除7份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没有明确对应选答外,其余76份中有的一题多选,也有的空题未选。
(二)、回复对这次事故表达了看法。观点集中在:这次意外事故,暴露了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跟不上;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活动人数多,队伍较长,领队经验不足,加之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现场管理有效性不够。教训深刻。
(三)、回复对绿野的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或希望。大家感到:绿野俱乐部一年来,管理层默默奉献,倾情开拓,卓有成效。但在细化管理制度,加强领队甄选,按照线路险难控制活动规模,加强经常性安全教育和户外知识技能培训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希望管理层接受教训,振奋精神,带领团队走出阴影,继续把绿野建成平等互爱、相对专业、安全快乐的徒步家园。
二、我们的建议
绿野作为一个起步阶段的年轻俱乐部,制度尚不完善,骨干队伍还不成熟,基础还不稳固。每个绿野人,从管理层、领队到各个群员,都要从这次“6.15”意外伤痛中真正警醒,扪心自问:“我自身做得怎么样?”从灵魂深处深刻反思,共谋绿野发展和壮大,以告慰曹哥在天之灵。
1、必须认清特点。
绿野俱乐部是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亲近自然、健体悦心为目的,自愿结合,自愿参加,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的松散型、非专业资质、非赢利型户外运动联谊平台。这决定了它的特点就是结构松散,管理困难,责任自负。
一要明确人人平等。管理层作为这个平台的发起者、导引者,通过搭建这个平台,默默奉献,累积聚合一些徒步资源,自已从中获得健康快乐出行的同时,在为更多相同喜好的大众提供健康快乐户外活动中获得快乐。群员进入这个平台后,在分享这个平台提供的资源,获得健康快乐的同时,也用各自的方式和行为支持、充实和加强着这个平台的建设。但年龄不一,性格不同,爱好各异,可谓“千人千面”、“众口难调”。因此,在俱乐部里所有人都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应彼此尊重,相互体谅,主动协调,积极配合,求大同存小异,共同建设、维护并共享这个平台,而不仅是利用、消费这个平台,更不能消耗、损害这个平台。
二要明确责任自负。俱乐部与个人之间靠彼此认可的公约,管理层与群员之间靠基本素养、人格影响力和彼此尊重,形成凝聚力,但并没有实实在在的约束力。管理者既没有户外专业等资质,又没有隶属行政等威权,更没有经济法制等手段,他只能起到牵头和引导、指导、提醒的作用。因此,这个平台中的所有人都必须保持高度的自保意识,时刻记住“风险自担,责任自负”。选择加入绿野,就必须认可这样的理念和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根据自己的体能技能慎重选择报名并自觉听从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