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正蒙(1915-1958),童伯超之子,早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附属高中,后毕业于法政大学。抗战时期从事译电通信工作。次子童幸生,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 童端蒙(1918-1966),又名童通,正蒙之弟。1918年入中华大学中文系,抗战时滞留沦陷区,1941年被录取到日本中央大学经济系,后来转入东京大学研究院。1945年-1948年先后在上海大学、台湾大学任教。1940 年-1950年在香港南方学院任教。1951年高教部在香港聘请教师,受马叙伦部长之聘到天津津沽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任教。后因院系调整到河北纺织学院任教。因学校停设经济学课程,改做图书管理工作。精通日文、英文,自学俄语可担任笔译工作。1966年在学校游泳池游泳溺水身故。
童幸生,男,1956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江汉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作为机械专业的专家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教育部机械学科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工程教学委员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机械工业出版社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金工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自动化学会理事。 2002年起全面主持教务处工作。
互动百科
童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56年6月生于天津市。(童端蒙长子) 1982年华南工学院化工二系工学学士,1988年3月日本大阪大学高分子学科理学博士。
1990年12月起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1994年11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1年日本大阪大学理学部访问学者,1993年~1994年德国Mainz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访问教授,1995年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访问教授,2005年~2006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访问教授。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任中共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还兼任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的学术委员和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会副主任;担任Eu.Polym.J.的编辑顾问、《高分子学报》编委、《中国化学(英文)》编委、《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副主编等职。
桂林林业学校网站
童 诚(童端蒙次子) 男,1957年10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林学系林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2月至1984年8月在灵川县林业局工作,1984年9月至1997年5月在桂林地区林业局工作,其中:1987年12月获得工程师职称,1993年9月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1997年6月至今在桂林林业学校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三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六项,十三次获地厅级荣誉,1995年被授予桂林地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1996年被评为“桂林地区第二批拔尖人才”,2003年被评为桂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7月被列为桂林市首批市委组织部领导联系的专家。 到校工作以来,曾任《森林经理》、《林业遥感》、《普通话》、《邓小平理论》、《常用办公软件》、《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等课程的教学。并于1999年获得教学评估第二名,2002年获得教学评估三等奖。 曾于1988年分别参加广西自治区林业厅和林业部组织的培训,1993年参加中共桂林地委党校中青班培训,1998年参加广西首批中专校长培训班学习,2002年4月到上海参加“弹性学制”和“综合高中”高级研修班学习,2003年4月到上海参加“教学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