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余本是行者谋求的心态和情绪,但现在中国式旅游,恐怕无论涉足哪里都不会得享安然自在的感觉的。
曾在旅游旺季去过杭州西湖,那简直就不是游玩,就是在人海里数人头,朋友想给孩子单独拍张照片就是奢望。记得去江苏同里,甭说小桥流水人家没看到,就连站一会儿的合适位置都没找到,站哪里都不合适,都会影响别人拍照。
不喜欢人太多太拥挤,也不愿听那种人声鼎沸的嘈杂声,这也就是我在上海时极少选择在假日双休出行的主要原因,你就是找寻不到一片宁静。因此,每每错过了不少消夏的最佳时段。倒也不很遗憾,总觉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
而静下心来细想一下,人一生,其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和机会的。哪怕这近在咫尺的,山、河、湖、海一直涌动在离你很近的地方。
来到武汉后,参加毅行,坚持尽可能抽时间参加徒步,看一看所生活的城市,亲一亲这身边的美景,殊不知过不了几年又会发开成什么样子。相比而言内陆的资源确实更丰富些,还有些机会找寻到一片适宜放飞心灵的地界,特别是参加毅行后认识的朋友们都特别投缘,三言两语尽能安排一大拨人出行,且是每每都是快乐的相聚。
听说这大余湾古镇,泥河水库也即将开发成景区了,未来怕是也会一拨一拨的运来不少游客,为了当地的发展,昔日的宁静怕是会打破了。又或者迅猛的城市建设导致了绿色资源被大量开采,合法的、不合法的、明着的、暗着的,一车车、一船船的,被运往四面八方,被倾倒进了水泥混砂机,被浇筑成了冷凝漠然的城市森林。
时间的流逝中,或许还是那个小镇小村,还是那片水域,亦静亦涌。每个人都是一粒沙砾,从棱角到圆润,从伟岸到微尘,迁徙着,更替着,轮回着,人海茫茫,谁也独自托不起希望的风帆,谁也独自带不走偌大人群的喜怒悲欢。
天伦与人理的邂逅,充满了神奇的变数,恰似那四季翻转的风浪,多情是它,暴戾也是它,不管你亲近还是疏远、理解还是漠视,都一如既往。
当下一场“台风”袭来,你会被命运的波澜卷送到何方?
稀稀拉拉的一些思绪,像夏日的浮云,散散碎碎、片片缕缕,疏忽迩来,又疏忽而去,这感觉似乎也是在旅行,是情感与心灵的旅行。只是这种旅行是低碳的,不污染环境的,是不用买门票的,也不会给时空添堵的旅行。
水库美景:
继续顶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6 1:10:2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