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雪青马

麻城五脑山、柏子塔游记-武汉徒步开心快乐群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五脑山森林公园地处麻城市西北部,距市区八公里。其前身系国营林场,总面积2154公顷,森林覆盖率91%,活立木蓄积7万立方米,1992年8月林业部批准将五脑山林场建设为森林公园,建设面积751.4公顷,并省林勘院评定为“胜景”。公园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全园自然分布64科156种植物和多种野生动物。山峰连绵起伏,主峰霸王寨海拔342.6米。园内有大中小水库6座,蓄水千万立方米。

        公园名胜古迹繁多,帝主庙建于明代,一直是省内外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系列古建筑群建于明代,历经沧桑依然气势雄伟,是湖北旅游资源开发的宝贵遗产。麻姑仙洞、凤岭朝云是“麻城八景”中的两大景点,还有连绵数里的石筑城墙,有相传曹操为水军督都毛介手书的“万古高风”遗址等等。公园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三省边缘地区的旅游中心,地理区位优越,南距京铁路麻城火车站5公里,北至106国道3.5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90公里,交通便利,公园周边社会经济活跃,旅游配套服务齐全,年游客量大,富有很浓郁的城郊旅游特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3 23:50: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园以来,公园管理处自筹资金先后建成了水库、山庄,维修了静月官等景点,新修了贯通公园南北的山顶旅游公路,近期又进行仙姑洞景区改造,使公园建设初具规模。

     五脑山治理处自筹资金先后建成了水库、山庄,维修了静月官等景点,新修了贯通公园南北的山顶旅游公路,近期又进行仙姑洞景区改造,使公园建设初具规模。

五脑山位于麻城市北八公里处,主峰海拔约342.6米,四周群山起伏,犬牙交错,坎坷曲折。幽谷清泉,潺潺细流,如鸣佩环。斜坡怪石,如龟昂首,如犬伏地,错落排列。每年春夏,杜鹃怒放,染红群山;兰花竞发,清香扑鼻。秋水蓝天,茶花雪白,铺缀大地;寒冬数九,翠柏苍松,傲雪斗霜。此外,还有许多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景点,如磨钱岩,系马桩,凤凰池,狗钻洞,梳妆台,油盐穴等。五脑山有南北古庙对峙,宏伟壮观。北庙在仙居山,名静月寺,系东晋时建造。寺邻麻姑仙洞,相传为麻姑修真处,仙洞之顶,悬石支架,中空如屋。南庙乃帝主宫殿,有一亭,曰静心亭;一院,曰道峰分院;二门,曰一天门,二天门;三宫曰紫微宫,威灵宫,玉清宫;四楼曰钟楼,鼓楼,戏楼,聚峰楼;四殿,曰拜殿,帝主殿,娘娘殿,祖师殿。总计百多间房屋,始建于北宋道教兴盛时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3 23:51:5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五脑山帝主庙

 

     五脑山有一座“帝主庙”,又名“天星观”,历来是道教的活动场所。自北宋建庙以来,几经沧桑,屡废屡兴。现在庙观,系清嘉庆丙辰年(公元1796年)重修。庙群修筑分为亭(静心亭)、二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宫(紫微宫、玉清宫、威灵宫)、四殿(拜殿、帝主殿、祖师殿、娘娘殿)。另有斋观、凉亭、宿舍、厨房等。周围山环雾绕,气势磅礴,茂林修竹,环境清幽。

 

     考五脑山的庙史。始建于北宋道教兴盛时期,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县志载,历史上有两次大维修,一一在明嘉靖年间,一在清喜庆年间。单就后一次维修,捐资遍及南方各省,尤以四川、云南甚式巨。五脑山庙鼎盛时期,有道徒四十多人,庙观住持得崇涵,募化四方,维修了“静心亭”,一天门和正殿,扩建了边楼,饭堂等,并在庙观四周栽花植树,使五脑山环境幽静、古雅,一时名噪湖北,与道教名山武当、木兰常有往来,望风朝拜的香客,广及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南诸省,每日不下千人。并在汉口永清街募资购置了佑圣观,作为道友联络的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脑山庙所奉之神,为紫微侯张瑞。据传张瑞系三国时西蜀车骑车将军张飞转世。旧志载:“神宋时降生西蜀壁山县张氏,行七,世称张七相公......年十七,历游至麻城,见民间多淫祠,尽毁之,祠主诉官,系狱三年。值邑中火灾,神自知厄满当出,使白邑令,以能禳解。释之,跨乌骓,执朱梃,指火火灭。遂西行至相公桥,人马飞升,见者见其止于五脑山,遂立庙山麓,以祀之。......宋封紫微侯,明封助园顺天王,嘉庆敕封灵感。

      五脑山地踞鄂豫皖三省要塞,为鄂北咽喉,东挹龟峰,接大别山之奇,南收江汉,挽乡之秀。加之庙观建筑雄伟,拔地凌空,峥嵘绚丽,彩焕云衢,确有威摄旷,有洞壑之幽,有清泉之脆,有出世入世之感,有沧桑之慨,景致递增,势态纷然。附近道观,麻姑仙洞,近月寺、鹿野庵,衬托着帝主庙,显得格外壮丽雄伟,以致数百年来,清幽繁雅皆成,文武礼乐具备,文人墨客,豪商巨贾,纷至沓来,实为一方之福地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飘摇柏籽塔

作者:舒立

      威武雄壮的大别山,沿鄂豫皖边界弯成一道扇形,南面坡上的泥土经雨水冲刷而下,日积月累成肥沃的举水平原,孕育出美丽富饶的阎家河历史文化名城。
  阎家河镇位于举水上游,境内山雄水秀,四季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美,是举水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来这里,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繁衍生息,薪火相传。
  北控天中,五关形胜,东引吴会,屏蔽江淮。阎家河的山山水水,是中国早期历史上群雄逐鹿的战场和诸侯争霸的目标。公元前506年,吴楚两国军队对峙于阎家河境内,军事家孙武率领吴军,抢先越过举水,以柏山为点将台,排兵布阵,激励 3万吴军勇猛作战,以弱胜强,大败20万楚军。两国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周围1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九龙山一带的山脉,依然是由表至里一片殷红。柏举一战,楚国大国地位消失,从此一蹶不振,而吴国却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阎家河一带,秦朝时属于南郡,汉朝时属于西陵。东晋末年,天下大乱,石勒割据称皇,派遣大将麻秋来到阎家河。麻秋在这里大兴土木,据城以守,号曰麻城。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定麻城为县名,阎家河由此成为麻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公元1330年左右,习惯骑兵作战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减少地方势力和农民起义的威胁,拆掉以山为屏来水为障的阎家河古城,将县城搬迁到如今所在地。麻将军城由此被遗弃,成为一片废墟。然而,值得阎家河骄傲的是,作为县城的历史,她要比现在的城区所在地长200多年。
  塔是一种佛家的建筑,在古印度是供奉舍利的地方,是佛的象征。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这种外来的建筑形式也随之传入,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广泛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阎家河九龙山上的柏籽塔,是佛教在麻城盛行的历史见证。它造型优美,结构精巧,工艺绮丽,除少量横木外,全部由特制青砖砌成。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构成,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整体轮廓为正六角锥形。每层外壁依内廊旋转,每边依次砌有灵窗、神龛和塔门,除第一层利用岩石面南,凿一券顶门外,其它相间门窗皆属假设。塔心内部,每层左右上角各置二小龛,中间供有佛像,布局疏朗而巧妙。塔内还有由青砖砌成的螺旋踏道,供游人登高远眺。塔顶有一株柏树,幡根而生,相传每年立秋日午时,塔四周无影, “柏籽秋阴”由此成名。塔旁有“唐王洞”、“龙井”、“寺院”,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讲学、著述的龙潭寺、钓鱼台遗址,亦在附近。
  与柏籽塔建造的精致绮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龙山上土地贫瘠,寸草难生。岁月的风侵雨蚀,早已把山上的泥土冲刷干净,留下斑驳的岩石和楮红的粘土,裸露在空气当中,呈现出苍凉的雅丹地貌。九龙山虽然山势不高,却轮廓分明,威武峥嵘,九条山脉,犹如九条蜿蜒的巨龙,訇伏在主脉周围,象九个忠诚的卫士,拱卫着千年柏塔。
  佛塔传入中国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演变为一种风水建筑,成为凝聚人文、镇压妖邪、保境安民的象征。在众教徒的眼里,它是佛的象征,代表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昭示;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塔是精神的象征,象一支拔地而起的纽带,可以将天和地、山与水维系在一起,给人一种高低错落、动静相宜的艺术享受。在普通百姓的眼里,塔又是一种力量和权利的象征,它威镇一方,显赫一时,可以镇一方妖邪,佑一方平安。
  古人有盛世修塔的传统。建塔的地址,一般选在县城附近风光秀丽的地方。阎家河一度是麻城的经济文化中心,她三面环山,河流交错,阡陌纵横,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想象,盛唐之时,善男信女和迁客骚人们前往柏籽塔顶礼膜拜的盛况。只是到了近代,随着水陆交通的日益发达,宋埠、白果等地的经济相继崛起,使得经济中心南移,才有了后来的县城搬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塔有镇山塔、锁水塔、文峰塔三种类型。柏籽塔属镇山塔,它的建造年代有两种说法。麻城县志记载,由唐德宗年间一位称为虚应禅师的高僧所建。民间传说则要早100多年,是唐太宗年间大将窦建德负责建造。古人建塔,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柏籽塔一带繁荣富庶,山清水秀,惟独九龙山上寸草难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将柏籽塔修建在九龙山上,顿时为荒凉的山体增添了几分精神,使之与周围的环境变得统一起来。有了山的衬托,柏塔也显得更加高大与卓尔不凡。赞叹之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大智大慧。
  1200多年来,柏塔一直巍然耸立在九龙山上。它可以经受岁月的沧桑,却不能承受住人为的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为了炫耀他们的淫威,用小钢炮炸掉了上面的两层半,恶意摧残祖先遗留下来的文明,这已经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可叹的是,还有心怀不轨者,凭空想出寻宝之念,将塔里的横木抽走,青砖掏空,全然不顾柏塔的安危。外邦的污辱,国民的愚昧,使千年古塔产生不能承受之痛,变得摇摇欲坠起来。如今,前来观光的旅客,再也不能象以前一样,登临塔顶,极目远眺了。
  阎家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柏籽塔建成以前,一直是战乱不断。奇怪的是,柏籽塔建成以后,这里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争和灾难了。千百年来,柏籽塔象一个默默无语的老人,以一身脱俗的风骨,穿过风雨飘摇的历史,静静地伫立在九龙山上,默默地教化着前来瞻仰他的子民。
  群山开气象,表表立千寻。不识亭松路,犹瞻塔柏林。有心来日午,无影问秋荫。石上久徘徊,飞花一寸深。昨天,古人在这里供奉信仰;今天,我们来这里凭吊古人;明天,这里还有后人值得牵挂的符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3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楚韵唐风阎家河
作者:舒立
      阎家河三面环山,境内河流交错,阡陌纵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很多美丽的传说。隋末群雄混战时,李世民曾路过阎家河,九龙山附近悬崖上的“唐王洞”,是李世民和将士们歇息的地方。千百年来,洞壁四周刀斧凿下的痕迹,依然仍清晰可见。贞观年间,附近李家洼有位阴阳先生,临死前嘱咐两个儿子,将自己的尸体用九条稻草绳缠住,待到七七四十九天再移葬到九龙山顶,然后回到家里,大门前的踏脚石下就会有三支宝箭,拿出宝箭,朝向北方连射三箭,大唐江山就唾手可得。可惜的是,其儿子耐不住寂寞,不到四十九天就拿出宝箭,三支箭分别从李世民的头上、肋下和跨裆里穿过。唐王大为震怒,派大将窦建德帅兵前来镇压,之后又亲自巡视阎家河,在九龙山上修建一座宝塔,用来镇压妖邪,保佑大唐江山永固。

  柏籽塔矗立在阎家河镇不远的九龙山上,它造型优美,结构精巧,工艺绮丽,除少量横木外,全部由特制青砖砌成。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构成,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整体轮廓为正六角锥形。每层外壁依内廊旋转,每边依次砌有灵窗、神龛和塔门,除第一层利用岩石面南,凿一券顶门外,其它相间门窗皆属假设。塔心内部,每层左右上角各置二小龛,中间供有佛像,布局疏朗而巧妙。塔内还有由青砖砌成的螺旋踏道,供游人登高远眺。塔顶有一株柏树,幡根而生,每年立秋正午时分,艳阳高照,附近山上树影婆娑,惟独柏塔没有阴影,惹得不少游人前来观看,争相目睹 “柏籽秋阴” 这一奇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柏籽塔修建以后,阎家河境内就再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争。硝烟散尽,迎来的必然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盛唐时,阎家河官至洪州都督的阎伯屿,修滕王阁以会天下文人,青年才俊王勃意气风发,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成就了阎公“爱才如子、从善如流”的美名。境内的“万松古亭”,曾吸引大文豪苏东坡驻足观望,发出“天公不救斧斤厄,野火那怜冰雪姿”的呼喊。“文昌阁” “文殊院”等,更是文人学者和青年才俊们叹咏吟唱、怀楚慕唐的历史见证。

  “去麻城三十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鼓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4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李贽来来到阎家河的龙潭,看见大别山千沟万壑中一条奔腾的大河,象巨龙一样在这里蜿蜒盘旋,留下一汪清澈的湖水后转身投入长江,流向大海,遂以这里的山峦水色为寄托,修建龙潭龙湖书院,削发为僧以明心志,著述立说,传经布道,向封建礼教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使名不见经传的阎家河龙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驰名八方,扬名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这碧湖翠岭当中,李贽潜心研究儒、佛、道学,完成了《藏书》《焚书》《说书》等人生重大作品的编辑工作。他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 ”,主张“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倡言“人皆私有”的新道德命题,以“异端”自居,发出了“人即道也,道即人也。人外无道,道外亦无人。”的空前高呼,成为我国历史上反对封建桎梏、崇尚人性自由的第一人。

  李贽为阎家河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在他的影响下,僧无念、周柳塘、周友山、杨定见等著名学者经常来到麻城,公安派代表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也慕名前来,在阎家河的青山绿水之间,一起谈经论道,吸取人生智慧,感悟宇宙星空。如今,李贽虽然已经远去,他的弟子却遍布世界各地,把他的思想不断发扬光大。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造化神奇的阎家河山水,还孕育出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和地方特产。每年三、四月间,阎家河举水两岸桃花竞相开放,绵延数十里,艳丽如锦,灿烂如霞。据《麻城县志》记载,春光明媚之时,桃林河夹岸桃花盛开,茅檐竹舍掩映芳华,迁客骚人留恋忘返,麻城因此有“花县”之称。真可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林春色,艳甲天下;较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过之而无不及。桃林胜景的东面,是蓊葱峻美的凤凰台。每年中秋之夜,汹涌澎湃的松涛骤然而止,万籁俱寂当中,如泣如诉的萧声从山谷里倾泻而出,在明丽的月光下,婉转悠扬,随风飘送,象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又象是久别重逢的亲人在诉说着离别之苦。西边,是拔地而起的四望山。山上有一石洞,每次大风先起时,总会发出奇怪的鸣叫声,当地人非常奇怪,称之为“风洞”。南面,是近代战场遗址石城寨。寨上有城墙、石屋。元末,有地方势力在上面占山为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曾在此痛击国民党部队。石城寨有三面是悬崖,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阎家河的山不高,但都蓊葱俊秀,在众多举水支流的缠绕中,显得格外灵动。而掩映在崇山峻岭中的众多自然或人文景观,则更象一个个美丽的宝石,零星地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使古老的阎家河显得更加厚重而悠长。“万卷书” “花篮桥”“ 阎伯屿墓”等,既是大自然的赐予,又是阎家河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尤其是横山冲的明清古建筑群,更是超凡出尘。这些建筑大多一进五重,采用的木料来自四川峨眉山,地面砖由糯米、桐油、瓦灰混合制作而成,至今灰白光亮、温润平整。

  青山为骨水作肤,吴楚神韵盛唐风。楚文化的绮丽多姿与唐文化的灿烂辉煌,在阎家河人民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阎家河的人民不仅勤劳、朴实,而且聪明、灵彗,创造出丰富的民间艺术。自汉、唐开始,阎家河民间就开始有剪纸、印花、绘画、楚剧、皮影戏等民间艺术流传。千百年来,这些来自民间的技能在使用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借鉴高雅艺术的表现手法,逐步完善与创新,形成了粗犷、夸张、浑厚、秀丽的地方特点,洋溢出乐观向上的生活气息,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艺人。剪纸艺术家毛立洲曾在武汉举办个人艺术专题展和开办培训班。画家陈银花绘制的作品曾获得全国首届农民画大展金奖。楚剧演员许德真是著名艺术家沈云阶的关门弟子,他男扮女装表演的角色,有“装女似天仙,欠得男人口都谗”的说法。

  人既如此,地方特产也不例外。阎家河的九孔莲藕、水蜜桃、鲶鱿等,都是同类动植物中的佼佼者,有的还曾经是贡品,成为帝王将相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春有桃花烂漫,夏日莲花映红,秋来丹枫似火,冬至腊梅飘香。古老的阎家河,得到天公造物的垂青后,又被赋予楚韵唐风的妖娆,在大别山的深山老林里,跨越时代的年轮,越发熠熠生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7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675
发表于 2011-9-14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4 0:10: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2 01:43 , Processed in 0.0560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