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瑶夕发帖:)
未完待续
——没有完成的2011年50公里毅行小感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人陪伴,但总告诉自己:“要学会独自行走,人本孤独,真正的修行总在一个人的时候。”
这是第二次和小仙一起徒步毅行,但是是第一次参加50公里,叫上了我的两个同学,她们和我当初一样,也是头一次听说“徒步毅行”四个字,当我给她们说,这里有几百名来自社会各界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一年一度的50公里徒步毅行,我们会经过风景优美的东湖、磨山、落雁岛、马鞍山森林公园,她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来参加了。其中一个同学,身高较矮,徒步时,我们几个,特别是她,总有人笑着说:“小朋友也来参加徒步啊!”在很多人面前,我们可以被叫做小朋友,但我们也决定拿出大学生的风范来。
徒步前一天两个脚板就有两个小水泡,但已经决定要参加,就想看看自己能走多远。七点五十七和队友——小仙,还有我的两个同学出发,本来计划有两名男性队友的,但他们由于不同原因未能参加,我们四女子头也不回地向前,出发得较晚,但步伐迈得很快,超过了一个又一个。“超越人的感觉好好!”同学笑着说道。
今天的速度比第一次和小仙徒步快得多,脚上的水泡本不想理会,可走了一个小时后,每走一步就感觉像小针在扎我的脚。
“老师走得好快啊,我们先前走很多路的时候,总是边走边说话,说着说着就走到目的地了。”看出来同学有点累了。
的确相比上次和小仙边走边说笑,边走边拍照,这次徒步我们沉默了很多,我对同学说:“50公里很长的,说话很费体力,边走边说走不完的,我们这也不是游山玩水啊,我觉得这更多的是种个人的修行,很多时候,别人只是陪伴,但真正的修行还得自己静静地去想去悟。”脚尽管不听使唤地疼,但我告诉自己,除非走不动了,即使走得血肉模糊也要走下去,这点皮肉苦都受不了,以后怎么办?
我紧紧地跟在小仙后面,真的很佩服我这位老师,平时看起来柔弱,徒步的时候有股冲劲与狠劲,当知道自己前面还有很多人时,加快了步伐。
小仙关心地问了我们好几次“累不累”。走着走着,累倒是没有多累,只是感觉脚上的水泡在扩大,疼痛感慢慢变强。觉得自己这样下去,是跟不上小队的步伐的。突然想问自己:为什么要走这么快?为什么不以常速行走?为什么像是在赶路?怀着疑问,我仍紧跟着小队。
又觉得以水泡做理由太懦弱,但感到水泡已被我走破了,有时跟不上,还得跳几步,双腿走得僵直。大家都对我说过,小仙也早就说过,走不了了可以打车回家,不要勉强。沿途熟悉的面孔、一声声加油很正奋人心,逃兵也并不光彩,真不想中途放弃,但觉得再这么下去,会影响小队的节奏,而且脚伤严重的话违背了活动的初衷。在磨山大门,对小仙说了脚太疼,得回家了。她比较吃惊,不知我的脚有这么严重,让我回去好好休息。和队友们说了加油,便告别。分开后,便一瘸一拐地走路了,再仔细看看双肩包背带,有隐隐约约的盐迹,一摸脸上,以为是灰尘,仔细一看,白色细小晶体,放在嘴里尝尝,也是盐,还是平时锻炼得少了,没能坚持到最后,有些遗憾。
回家的车上,看见座位前的一阿姨也是徒步的,她看上去没有我那么失落,眼睛一直盯着窗外,遇见徒步的人,兴奋地打着招呼,自信而积极。我也不应该振作起来么?明年还有,明年再来!
队友们在四点十分到达目的地,一个同学的脚上也起了水泡,一个同学的鞋走坏了,她们第一次参加就走到了终点,应该完成了她们的修行吧。我为她们骄傲!
回去妈妈看到我的脚,又气又心疼地帮我擦着碘酒。很不想让妈妈看到自己受伤,妈妈又总是看到我的伤最多的那个人。想起上星期回家,分不清自己哪条毛巾洗脸,哪条洗脚,妈妈一口便告诉了我,根本不需要记忆的。现在我能做的只是周末抽时间回来看看妈妈,只是祈求上苍能让我们平平安安……
一年过得很快,明年将有个更成熟的我参加50公里毅行,感谢所有陪伴我的人!
瑶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