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泡菜

[分享] 太极拳学员信息交流帖!!!(教学日志及学习参考资料心得分享)

[复制链接]

28

主题

34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433
发表于 2005-7-19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口诀就好了,泡菜买的书中有没有口诀?
平凡怎么了??渺小怎么了??隐身怎么了??我就是比你活的精彩~~~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10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2
发表于 2005-7-19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无事养太和,锦绣花团簇簇多,天上金刚携玉杵,善降人间大妖魔.

外保君王内保身,全凭太极真精神,此中甘苦都阅遍,不愧当今绝妙人.

太极者,以武演道,道肇生化焉.一判阴阳两极分,聚合阴阳逢在中.

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阴影,如果执着于不快而不能释怀,那么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3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402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一早赶到华工,一口气学了四招,到第二个金刚捣碓了,对自己表示祝贺,这又够我练一个礼拜的了:)

另外,给华工班的同学推荐一本书: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   王西安(太极传人4大金刚之一)   16.00   武昌图书城一楼体育专柜      该书详细介绍了练拳前后的功课、十大劲法的构成和详解、老架一路和二路的技击方法等,而且表述简洁明了,读后豁然开朗。

 

小菜一碟,大坛百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34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433
发表于 2005-7-20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工班的已经学了四招,厉害,昨天我们学到懒扎衣,学完回去一练,发现个别动作又有点模糊。

平凡怎么了??渺小怎么了??隐身怎么了??我就是比你活的精彩~~~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回帖

31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83
发表于 2005-7-20 1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雨,停练一天。明天如果下雨,找地方挑灯练(糊班长通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回帖

11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18
发表于 2005-7-20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雨,接通知停学一天。

15号开学到现在已有几天了,学习了“起式”“金钢捣碓”“懒扎衣”,老胳膊老腿的体力上有些吃力,但精、气、神感觉还可以。要在短时间内学会这 拳,光靠老师教是不行的,还要挤时间自己练,自己练时手的动作是会做了,但身体的重心、眼睛的走向、意念、气体的游行及手的协调性就不太好掌握了,要有一本书寻照练入门就快些、好些,潘老师手中的 本书不知何处能买到,呼吁同学们齐心协力找找看,或把此书的书名、编著、出版社在网上请网友们帮忙找找,人多力量大嘛。

加入此班,感觉不错,班度认真负责,同学间团结友爱,在此特别要感谢冬冬同学对我的支持,谢谢了1

跟老师学感觉很累,自己在家练就不怎么累了,原因还是没掌握好要领。

书啊,何时能买到,让我在家练完后也感觉到累,心甘情愿的找累受啊

-我在等待,我在盼望,你会出现吗???

我在回忆,我在品尝,那过去的滋味!!

也许真的过去 是 过去*未来 是 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3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402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班同学一个问题:

好像你们一开始就在学“意”和“气”?一般的理解,关于气的运行属于高级的课程,懂这个的老师很少

如果一开始能够学到这个,真的很好,那我要去旁听一下:)

潘老师推荐的书也请公告一下,谢谢!

 

小菜一碟,大坛百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回帖

318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183
发表于 2005-7-21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体育出版社2002版,陈昭奎讲授,马虹整理。定价40元。

网上有几个体育用品相关的书城有售。希望能在武汉找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8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586
发表于 2005-7-22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泡菜,昨天看你练拳,好象主要是自己练的。

能不能找个有镜子的练功场,大家一起练下,看看自己的动作,家里的镜子太小了。

烟灰弹落了,还会有新的烟灰,如果烟不灭。
寂寞弹落了,还会有新的寂寞,如果生命与生活都在延续。

有谁不曾寂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3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402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烟枪 发表于 2005-7-22 11:18:12 :

泡菜,昨天看你练拳,好象主要是自己练的。

能不能找个有镜子的练功场,大家一起练下,看看自己的动作,家里的镜子太小了。


      

                           

我去上课的次数是比较少,两边的老师都指出了我身法上的毛病,主要还是练少了,注意力一放在动作上,身体就走样,弯腰、翘臀、耸肩、跪膝等等什么毛病都来了

去武大主要为了比较两个老师的异同,理法基本上一致,拳形很多都不同,请教这边的师兄,说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后来在网上找来一些视频比较,老架有:陈正雷、陈小旺、陈小星(都是陈照丕的传人)等,新架有冯志强、马虹、张茂珍、陈瑜等(都是陈照奎的传人),真的没一个是一样的,于是释然:)

这和个人的修为、理解、功夫层次、身体条件、实战能力都有关系(请教华工的师兄,告知拳形的不同和练功的层次很有关系,有些动作,初学者做不到位,所以退而求其简,华工的老师就有这个倾向,只要求姿势基本到位,而一旦要求他捏架子,我连几秒钟都支撑不住,所以要求的没有武大老师的细致)

就个人的直觉来看,武大老师讲得更细致明白、更细心(这和小班有一定的关系),从拳而言,新架似乎更细腻一些(也可能是我的老架还没学好),但通过比较还是收获了不少DD,更加体悟到此拳的深奥了

为验证两家的拳理一致,我多练一下新架的前三式,回头再访武大请师兄弟们指正,呵呵:)

至于镜子,可以去跳操的地方,不过大家以人为镜,互相看看,会更有心得

 

小菜一碟,大坛百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3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402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找到了马老师最全的教学碟,共14张

反复讨价还价(我的长途啊:)压到了170元(含邮费)

他自己也是陈式的学员,爱好收集资料,他自己承认是原版刻录,靠这赚钱的,所以我很犹豫,听听大家的意见?

 

14碟的构成如下:(摘录,卖碟者自己加的注释)

1 马虹 马虹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7vcd 陈式 讲解详细,开头侧重手脚身法外形的规范,部分动作有拳理的讲解,教练按示范、徒弟纠正、技击运用(主要是推手)的程序进行,对于初学和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本人很钦佩马虹老师讲授的无私和不保留。对于马虹老师的拳,有很多争议,很多人认为马虹老师的拳没有陈正雷和陈小旺的舒适大方,难练,这一点本人有同感,但应该明确的是,马虹老师传授的是功夫架,带有较强的技击性,比老架难练,没有太极拳基础的最好是从老架一路入手,先打好基础,练出“松”来,练出感觉来,再练功夫架和二路拳。关于对马虹老师的种种争议,本人只想说的是,要尊重客观事实,大家只要看看马虹老师的教学光盘,看看他的动作,听听他的讲解,品品他的著作,就应该心中有数了,还有一点就是看他老人家脸上红润的气色和强壮的身体,就不必人云亦云。


2 马虹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3vcd 陈式 (十张教学碟就是这十张,原价350,泡菜注)


3 马虹珠海名家辅导2vcd 陈式 拳理和拳法讲解,动作的示范,并有纠错讲解说明


4.马虹推手技巧与功力训练(内部)2 详细介绍百把桩,太极尺、缠丝杆、太极大杠、缠腿、旋太极轮、杆铃、沙袋、太极球的训练方法,由马虹大师讲解和演示,其徒弟跟着练,并有纠错说明。

3和4各两张,也都是很好的教学碟,14张基本上马老师的就全了!(泡菜注)

 

小菜一碟,大坛百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622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60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23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泡菜:碟子算我一个,我问了我这边的,大部分同学都要的,你买回后,看有多人要再分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34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433
发表于 2005-7-25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潘老师逐一检查了我们练的前两招,原来自己费了很大的劲,问题一大堆,严重受挫,还有后面的机十招该如何是好?每天要练多长时间才够呢?泡菜找的光碟建议先买一套看看虚实,现在网上购物诈骗的事很多,大家还是小心一点!  

平凡怎么了??渺小怎么了??隐身怎么了??我就是比你活的精彩~~~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345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433
发表于 2005-7-25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马虹
类型:名家谈拳点击:639发布人:艳南天来源:天下武林网双击鼠标滚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四分,化作两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经骨缝贯至左、右足趾,以保证虚灵顶劲。

所以说,含胸塌腰非常重要,悉心掌握,全身气血才能走通走活,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基本要领。

三、松腰养气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松腰先要松胯。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四、分清虚实 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所以说练习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才能耐久不疲,张弛轻重匀运转换,不致困顿。

练太极拳时不仅双手要不虚实,双足要不虚实,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也要上下相随,在运动中分清虚实,左手实则左足虚,右手虚则右足实。一招一势,虚虚实实,遍藏玄机。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占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初学者,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大虚大实,根据身体条件和年龄的变化、功夫的进步程度即可选择练习中架或小架。比如二八分,转为小虚小实,变为三七、四六分等。小虚小实,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虚实转换更为灵活。

分清虚实,但不要过偏。所谓“偏”,是指人的重心的偏心距离超出两脚内距离的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过偏不利于转换,易遭袭击,不易灵活应敌。分清虚实,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

分清虚实要注意隅手的补救办法。与人交手,偏虚偏重出隅的情况经常发生,要注意运用隅手纠正自己的偏虚偏实劣势,随机应变克敌制胜。

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皆实,此谓虚而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太极自然妙用,至结果之时,始悟其理之精妙”。“开合虚实,即为拳经”。分清虚实,深得虚实变化要领,悉心把玩,相信演练者从中会逐步理解太极真味。

五、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在松胯屈膝、含胸塌腰束肋的同时,将两肩井松开下沉,两肘随之下塌,周身骨节放松,心气沉入丹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至涌泉,全身贯通,劲达四梢。

沉肩坠肘与含胸塌腰要相互一致只有沉肩才能坠肘,只有含胸才可塌腰,只有含胸塌腰才能沉肩坠肘。否则,无法使周身之劲合为一体,运动时上下不随,内外不合,血气不畅。

《拳论》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胳膊如在肩上挂着一般。”“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讲的都是沉肩坠肘的基本要领。

两肩要松下,不松下上身僵直,气脉不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无法完成。但松肩不是丢肩,丢肩则不是精神;更不可耸肩,耸肩气血不涌,中气不能通达四梢。故《拳论》说:“肩塌下,不可架起来。”又说:“两肩要常松下,见有泛起,即将松下;然不得已上泛,听其上泛,泛毕即松,不松则全肱转换不灵。故宜泛则泛,宜松则松。每势毕,胸向前合,两肩彼此相呼应。”

成势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膝盖与肘尖上下相对,使外三合与内三合紧密配合,全身呼应合住劲,天长日久,功夫自成。

六、以意行气 以意行气是指气受意的指挥,在体内运行,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为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以意行气,用意不用拙力,在太极拳最重要的特征。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以意行气中的气,是指“内气”,并非一般所说用肺呼吸的空气。内气又称元气、正气、先天之气,从母胎中带来。演练太极,就是为了让内气出现并吸取空气中的清气、五谷杂粮精微之气合为一体形成浩然之气。

虽然,练太极拳要“以意行气”,但初练者意与气还没有达到高度协调,必须经过以意行气,以气催形的温长过程。达到以气催形、形气结合阶段时,也不可只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要把意注入动作中,否则就会神态呆滞,气不仅不能畅通,而且会造成气势散漫的错误,使意气俱蒙其害。所以《拳论》说:“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效果。可以说,太极拳所有训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内气出现和以意运气。

由于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所以久练则精神集中,周身遍布脆劲灵劲,只要意到,便可做出迅速反应,对忽然而来的刺激,也会做出敏感、准确的相应动作,免受损害。到了个时候,就到了神明阶段,以意运气可以随心所欲。

七、上下相随 陈式太极拳劲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达于四指,周身心须上下相随,一气贯通。由腿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达于手指。“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手,观色者在目。手、眼、身法、步一齐俱到,缺一不可”。

上下相随必须注意以手为引领,而手又全在于手掌、手指中冲穴领其周身运动。手到之处,足必相随,中间胸腹自然也随手足变化而运动,上下一体,一气相连,说动一齐动,说停一齐停,将顶、裆心、眼、耳、手、足、腰八体紧密结合,不先不后,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机灵敏,缓急相将。正可谓“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初学者动作不熟,容易顾此失彼,顾上不顾下,顾下不顾上,必须加强训练,使之协调一致。同时,还要注意分清虚实,特别是左手虚与右手实,右手虚与左手实,左脚虚与右脚实,右脚虚与左脚实,左手虚与右脚实,右手实与左脚虚等相互配合,以意运气,以气运形,练出灵劲,周身才有真正的上下相随。

八、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是指外形动作与内气运动互相一致,密切配合。

太极拳运动之所以必然要求内外相合,原因在于它是一项“意识体操”,以意运气。练拳以练意为先,意为主帅,意到气到,以气运形,身体上下、内外才高度一致。正如《拳论》所说“内外一气流转”。
陈式太极拳千变万化,所向无敌,虽然动作态势多端,也不外虚、实、开、合四字。演练者从头顶到足尖,内有五脏六腑、经络筋骨,外有肌肤皮肉、毛发,四肢百骸处处相连为一体,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乱,以意行气催形变。若要拉开,不但手开足开,心中意念随之也开;若要闭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与之俱合。一招一势,凡上欲动下自随神往,凡下欲动上自领神去凡上下动中部和神策应,凡中欲动上下辅神主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虚实开合,浑然一气,则发力自然会迅猛而机灵。

内外相合的基础是上下相随。但也只有达到内外相合的阶段,上下相随才会最完美地得到表达。演练太极拳不可上下不随,更不可内外不合,舍此便使周身散乱无主。

九、招势相连 招势相连是指打一整趟太极拳不仅一动全动,周身相随,而且招势之间不丢不顶,圆转自如,一气呵成,内劲不断,滔滔不绝,浑然而成。

太极拳招势相连的原因,在于它是以意行气、以气运形的拳术运动。《拳论》说“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最忌只用后天拙劲。拙劲貌似刚强,但因其有起有止,有断有续,旧力尽时,新力未生,最易被人乘隙而击。以意行气,用的是内气,拳路自始至终,招招势势均由意念所引,绵绵不断,循环无穷。

招势相连的具体方法是:在手法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叠。如上一动将终,在下一动作之先,如下一动作要往下和往前行,那末就要先向上一折,再往后一叠,然后再接做下一拳式,这样就会呈曲线缓和运动。《拳论》说:“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前必先寓后。”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迈步向前或退后走弧形,均不可直进直退,要有以步随身和身随眼动、留恋缱绻、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神态。开合,收放,寓义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招招势势,以意贯之,形断意连,劲断意不断,神气运行,源源不断。慢到方时快,快到圆时慢,极其匀称地配合着开合,如玉环的无端,看不清衔接在何处。拳情拳晾,如层峦叠嶂,江河奔流,自有无穷美感。与人搭手,进退攻防,不呆不滞,立于不败之地。

十、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永久的运动中进行的,但它要克服外家拳术以跳跃为本、用尽气力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为此,就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之中求得相对、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调理身体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倾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应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于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所以,陈式太极拳术的动作虽各式各样、千变万化,但在绝对动的形态下进行却又贯穿着动中有静的自然规律,是一套无与伦比的具有无限生机的内家拳术。

陈式太极拳本着动中有静与静中有动的自然运动规律,顺其道而行,在拳路运动中自然地把动与静有机结合在一起,该动则动,该静则静,既有节奏性又有规律性,并且有变化性。演练中以慢为上,保持虽动犹静法则,动作紧密配合呼吸,将气沉于丹田,保持身体血脉经络相通,使演练者大脑神经中枢保持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在运动中求得安定和沉着,保证在技击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陈式太极拳术的“以静制动”的重要准则。

陈式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是陈式太极拳术中动中求静和以静制动的具体形式表现。即不动时如五岳之山,岿然不动;动似江泻海啸,涛浪腾空。不动时像狸猫捕鼠,以待机出击;动时如苍鹰叼兔,迅疾准狠。

陈式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势,都是有起有落的。起是动的开始,落是暂时的静。在两势承接之处,似停而非停,劲似断而意未断。如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连绵不断,如波浪一般,徐徐变动。

陈式太极拳术的内气运行,当一个动作结束时,要将内气动沉于丹田之 中,而后再由丹田发出,随着已经起势的拳式进行周身运动。内气回归丹田时,是短暂的一静,再由丹田勃发而出,持续运动。演练者于静时蓄养内气,于动时气行周身。这是一个内气的转换与增生过程。在整个陈式太极拳林套路运动中,演练者必须善于做内气的转换,使身体内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气,维持整个运动的需要。

太极拳是一静一动的有机结合,个形静时,内气欲动;内气静时,外形又发。太极拳本身就是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状态中持续进行的。演练者必须细心体会,领悟出动中求静之理,方可实施以静制动之法。
平凡怎么了??渺小怎么了??隐身怎么了??我就是比你活的精彩~~~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622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60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26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扬:武大班的同学学拳过程让我好感动啊,这么热的天,大家坚持每天上课,(虽然有的同学因工作原因难免有请假及迟到的,但来后的态度真是认真啊,)我们这个班的进度可能不算快,但质量是比较高的,目前,前五式的母拳已学完了,明天开始进度会比较快了。希望大家保持前段时间学拳的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另:武大班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现有人员已超过了1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3

回帖

147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75
发表于 2005-7-27 1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是不是老年人练的啊???

我自扶摇上九天,哪管它人间百年、千年!
自由自在的风! 无极
中文邮:自由派@逍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622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60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5-7-27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武大班的学员中大学在读的有2人,30岁左右的有6人,50左右的有3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935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402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华工班的同学(含非在路上的同学)有20人

30岁以下的再读本科、硕士、博士和其它外单位在职人员占60%(其中有较高武术基础的其它传统拳术和跆拳道、散打专业人士4人,含在路上的俩人)

30岁~45岁的讲师、教授和其它在职人员占40%

华工的师父本人(来自太极拳发祥地河南温县陈家沟的族人,从小习拳)就只有二十多岁,但已小有所成,可出师开山门授徒

可见太极拳和年龄无关,是既可武术健身又可保健修心的内家拳种,老话叫性命双修是也

年轻人可偏向武术技击,中老年人可偏向健身养命,提高身体素质,抵抗衰老和慢性疾病,日本学者还研究证明具有美容功效

可以说太极拳有很强的适应性,看你自己的选择!

很多人不求甚解、人云亦云,把真正的国粹弃之一边,(人家老外却当成宝!)

而对于舶来品不明就里,一味跟风,搞得国学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搞得闹**的台湾人都比我们显得更具有中国文化

大夏天的,有人只买纯天然健康的纯净水、绿豆汤、凉茶、酸梅汤和西瓜解渴

有人却就认准了用大量糖浆+色素+香精+防腐剂+慢性兴奋剂的所谓*乐和果味汽水(我做过它们的高管,所以不算诬蔑)

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呵呵:)

 

小菜一碟,大坛百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2 05:30 , Processed in 0.0660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