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三蒸 古清生
沔阳改名为仙桃,真是令人感到可惜,沔阳建县有1400年历史,一夕改成仙桃市,人们只有在品味沔阳三蒸的时候,复忆起沔阳,那个守候于长江、汉水中间的蒸菜和花鼓戏之都。沔阳,平原上的水乡,水网密布,草长鹤立,柳绿拂风,那辽阔而青葱的风景,曾令我无限向往。心里以为这样的地方,宜于画一幅夕阳、白鹤、水牛和牧童横吹短笛的水彩画,水边的草地,绿茵茵的无边无际。 沔阳的水草地胜似绿毯,儿童少年在此游戏耍闹,追逐和翻空心跟斗,因此出了四个世界体操冠军,最有名者为李大双和李小双。然而,我去沔阳的时候,沔阳已经改名为仙桃了,所以要去一趟沔城,去过沔城,也就算到过沔阳了。 在外地吃沔阳三蒸,常见有咸鱼、腊肉和腊鸭合蒸,若将此视为沔阳三蒸,那是一个可爱的错误。此三的表意,乃为无限,在沔阳实在是没有什么食物不能蒸。我初到沔阳(仙桃),发现饭店的沔阳三蒸与我在北京吃的沔阳三蒸大有不同。故问,方知举凡食物,皆可以蒸之。 沔阳显然是一个奇特的蒸食地带,据地方人士介绍,沔阳蒸食约有600年历史,我估计这是附会沔阳三蒸为“大汉”皇帝陈友谅夫人首创的编年史,我在河南偃师的商都博物馆见识了3600年的蒸罐,蒸食的历史,恐怕仅短于烧烤。烧烤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炎帝之“燔谷而食”。不问历史,但求现实,如今流行于天下的蒸食,还是要数沔阳三蒸为首。 在沔阳(仙桃)也一样,饭店的沔阳三蒸只能对付那些讲体面而味觉稍迟钝的名士高客,好的沔阳三蒸,仍然散布于沔阳(仙桃)街巷及乡下的无名小店。而且,好味道亦非鱼肉,乃一切飞禽走兽,沔阳三蒸至高境界乃其素食。我以为,蒸茼蒿为沔阳三蒸之极品,其次是蒸萝卜和蒸藕。蒸茼蒿,大约在江汉平原皆有流行,在中国地理的长江中上游平原,创造了水乡菜系的平民主义。平民化的蒸茼蒿,将青嫩的茼蒿剁碎,拌之米粉,如若菜糊,以小型的竹蒸笼蒸之,绵柔青绿,淡淡的茼蒿清苦味道和着米香味,那就是表达水乡人生的悠悠清苦味道。 蒸萝卜以及蒸藕,也一律拌以米粉。我以为粉蒸之法,可能因其粉浆包容了菜味,又因它的包容,使之菜的氧化过程阻缓,即沸蒸时保持了菜的青鲜。如蒸茼蒿,它所以能在熟后保护着青葱的绿意,粉蒸就是秘诀。蒸萝卜之绵甜,蒸藕的粉糯,皆为沔阳三蒸之美妙。恰好,茼蒿也是水乡的道地产物,那广阔的江汉平原,蒿类植物与水相连,拂天承日。萝卜、藕也是沔阳名物,流布于沔阳民间的沔阳三宝就有:沙湖盐蛋、红庙萝卜、沔城藕。那就说明,沔阳三蒸,萝卜必须生于红庙,藕则必须长在沔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