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文由 魏袖 发表于 2005-12-3 15:57:30 :
整体搬迁并不是说这座古建筑被迁移复建了,这个国宝还在原地未动。搬迁的是火车站,也就是现在的汉口火车站,毕竟这里已经无法再适应现代的交通容量了,搬迁对国宝的保护而言是件好事。 大智门火车站基本保护的还算不错,尤其是去年整治过以后,比起前些年破败的样子好了不少。目前全国保存下来的比较优秀的老火车站建筑可能就此一家了,是武汉的幸事。它并不是赝品,是真品,呵呵,所以才会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鹤楼就不是文物了,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当年,想请国家文物专家去黄鹤楼验收签定,人家去都不去,说,新建的假文物,我去干吗??!! 我印象中,武汉市最早的古建筑应该是无影塔,宋的,在洪山公园那里,原塔整体迁移复建过来的
谢谢呀!是我理解错了。一不小心就又暴露出自己的无知,不过,也算是长了点学问。 【兴福寺塔】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无影塔。位于武汉城内武昌洪山西麓。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原在洪山中部兴福寺故址,1962年因塔身倾斜破裂迁移至此。为仿木结构石塔,四层八面,重檐楼阁式,高11.25米,底径4.25米。塔为偶数分层,殊为少见。 【胜像宝塔】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城内蛇山西首。又名元威顺王太子墓,俗称"孔明灯"。原立于长江边黄鹄矶上,1955年因建长江大桥迁至现址。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白石砌成,高9.36米,底座直径5.86米,形制与北京妙应寺白塔相同。塔身分为座、瓶、八山、相轮、悲领、伞盖、宝顶等部分。塔座刻有精美的花纹和梵文。 【南桥】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昌城南75公里处江夏区贺站镇大屋饶村。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有建桥碑记和清康熙年间维修碑记嵌于桥身。桥长28米,宽6.2米,单孔,半圆形拱,跨度10米。桥身以红沙条石砌筑,糯米石灰浆勾缝,桥面为大块青石板铺墁。是武汉市现存最早且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古桥。 【北洋桥】又名白杨桥、白洋桥。位于武昌城北8公里处洪山区和平乡北洋桥村东湖港上。始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清代和民初曾屡加修葺。桥为单孔拱顶,全长50米,宽7.76米,净跨10米。双圆心拱,桥身为红沙条石砌筑。1995年对桥面进行过全面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