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云步八分山(作者:大海无涯)
在举国同庆建国64周年的喜庆时刻,我们武汉远足群的同学们在2013年10月3日,举行了“金秋送爽云步八分山”徒步活动。 今天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武汉远足的同学们,在清晨金灿灿的阳光的映衬下,从武汉的四面八方奔向活动汇合点----江夏客运站。同学们见面后相互问候,一派祥和,热烈的气氛。
上午9点30分。整点破冰,合影,在一片ok声中,我们的队伍向八分山开拔。。。。。。。。。 说起八分山还有一定的来历咧。 八分山在江夏区东南50里,原纸坊街附近。此山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建康录》曰:“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分八字,数不及九”,指的就是八分山。山旁在明时还有因山得名的八分湖、八分院。 山腰有飞锡泉,唐贞观年间有骆禅师游方(按:佛家语称为“飞锡”,即持锡杖云游四方)至此,建为道场,故名。该泉无论久旱、甚雨,两不盈涸,朝廷赐庙名为灵济南。据说建庙以后,很少有灾荒,一方百姓获益不浅。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赐封该庙为嘉泽候,1193年(绍熙四年)再加“显应”二字。1200年(庆元六年)夏旱,地方官奉命祷雨于庙,大获甘霖,四郊沾足,遂成丰年,又赠“灵惠”二字。相传元代郡守李贞登山祈雨,“有巨蟹如白龙人潭,黑龙渤起,雷雨大作”。此庙后不复存。明清时代,在山顶有八分寺,又有兹云寺。山颠有子午石,身方顶圆,群石环之,遇旱祷雨皆在石前,故八分山在清代为省会朝山。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湖广总督汪志伊亲至山上祷雨,并于子午石正面镌“八分山之神”, 由于今天人多,且都来自武汉各城区分群,还有个别的亲朋好友,总共约有近百人。这样组织工作,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领队将就一点,芭比公主,不死鸟可谓细心安排,耐心解释,并全程负责领队,收队工作。上山后,队伍一字纵列行进,还有同学打开音响为队伍鼓劲,同时也给登山带来快乐,一路上大家不分彼此,不分地域,相互关照,互相辅佐,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八分山,坡陡,石多,荆棘丛丛,有不少的同学还被扎到了,但大家依然是笑容满面,究其为何?答曰:我徒步我健康,我登山我快乐!呵呵呵呵呵呵这就是我们武汉远足群的精神,这就是我们武汉人面对大自然的挑战,纵有千难与万险,我自笑对迎战。 中午正点时分,队伍到达了预定休整地点,大家分别拿出准备好的路餐,席地而坐,一起彼此分享,谈笑席间,大家根本忘却了一路的疲惫,欢声笑语洋溢期间。野餐完毕,大家都非常认真地整理好垃圾,集中收拾放进了附近垃圾点,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们武汉远足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较高的思想素质。 休整以后的队伍,仿佛更有精神,大家分成了两对,左右继续进发半分山纵深。途中不时听见许多的鸟叫,仿佛在为大家鼓劲,也在为我们武汉远足歌唱。传说八分山是座仙山,皆因山间有名 “灵济南 ”庙宇,也因此使得江夏大获甘霖,也许是这股神气,使得活动从头至尾庙宇一个人喊累,庙宇一个人说苦。这说明什么?说明去的人都沾了仙气了!哈哈哈哈哈今天没有去的同学也不必懊悔呀,有空就去吧也沾沾仙气。其曰,天灵地灵山水灵,人欢鸟悦显神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