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灯光老师的指引,分两段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赎》。上半段是在昨夜看完了费德勒和索德林的比赛后点开就舍不得放下地看了,直到先生一催再催才在凌晨依依不舍的放下了电脑上床。一早上都在牵挂着安迪的命运,午饭都没去饭堂,在办公桌上就打开了电脑。胡乱地吃了点点心,也不知其味。
除了初中时写过什么观后感、读后感,踏入社会后还真没有过把感想形成文字的想法和时间。一来,我是一个很被动的人。被动辍学、被动工作、被动接触社会……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我主动的;除了想好好活着,看看我没看够的世界、爱爱我没爱够得爱人。我表面看起来很阳光,其实我很灰。我有体面的工作、可心的爱人,但我也有我不可告人的苦楚;也许说出来大家不相信,多年来我都是早上6点以前起床,而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励自己:加油!好好活着!呵呵,我在暴露自己的隐私了。这就是第二点,我怕写多了会给世人口舌,如果我能完全展示自己也罢,只是我水平有限,怕表达不好自己; 也怕看的人没有兴趣和时间去了解一个不相干的人,更怕那些只知道一点两点的人而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人看错我。所以我就慢慢养成了说得多写得少的陋习。听过我说话的人都认为我很有才,其实我只是有点急智罢了,若要真形成文字就捉襟见肘,江郎才尽了。
每每看见灯光老师贴中或抒情或睿智或犀利的文笔,我都羡慕不已。总是幻想着有一天我能写出那样知识面广,有理有序的文章。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发了一个贴,是什么我已记不太清楚了,但有两封回帖记得很清楚,一封是两个字:愤青,另一封也不长:学生作文。我那个囧啊,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发誓不再写什么东东了,可骨子里我是爱看也是爱写的。只是繁杂的工作和社会活动让我应接不暇,系统教育只到高一上学期,而业余的成人教育只是让我掌握的求生的知识。虽说是我没有放弃自我修养,但我检讨,我没给自己定过目标,没让自己看过希望;我只是想一味的享受人生,我的座右铭是:最大限度的为所欲为。我很本能的活在我爱的世界上,从没想过更深层次的作个打算;往往被眼前的一点小小欢乐所迷惑,从没想过为获得巨大满足去努力。所有同事和朋友都认为我很乐观,而我就在这种赞誉中沾沾自喜。真的,如果我遇到什么不愉快我真的有能力很快摆脱并进入快乐状态,这看起来是优点,其实我从来没去反思怎么才会不遇到不愉快。就象古语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从未远虑过,对近忧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假若安迪也象我一样,那穷20年的不眠之夜才挖就得逃生通道就不会有。在狱中安迪的乐观和不屈,我很象他,但他心中的大智慧是我没有的。我就像瑞德,从不考虑希望,看不远是我和瑞德的通病 ,不是我们不想看远,而是我们缺少看远的智慧。
有时候我会因为社会的不公而不快乐。以人权和自由标榜的美国不也有被冤的安迪和被草菅的犯人吗?不也有典狱长诺顿和狱警海利那样的不法当权者吗?其实只要有人类社会,无论它是什么体制,都有善恶两面,智者如安迪就会寻找就会和借助社会力量惩恶扬善,而我充其量就是个愤世嫉俗的“愤青”。
停下笔来看我写得这些拉拉杂杂的还真像“学生作文”,呵呵,真想一删了之。有些不舍,毕竟这是我脱离学生时代后第一次有写感想的冲动。就让我把此文当做安迪在牢狱里挖下的第一锄好了,经年后,等我能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时再回来看看,不是可喜的第一步吗?要上班了,草草手笔。请灯光老师批改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