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解放公园最早的建设者、87岁高龄的周绍馥女士披露,该园是我市第一个由苗圃改建的公园,也是我市解放后建设的第一大公园,第一批建设者,是住在帐篷里开始拓荒的。 周绍馥回忆,解放公园的前身是汉口西商跑马场。1951年秋,市政府从中南军政委员会接管西商跑马场后,交给市建设局负责管理。从复旦大学毕业不久的她,受命负责组建队伍,将跑马场改建为我市第一苗圃。当时市建设局园林技术人员奇缺。她不得不从农村物色近10名农民,又从我市几家私家花园聘请3位花匠,对他们进行培训。后来,这些人全都成了我市园林技术骨干。 周绍馥清楚地记得,刚进驻跑马场时,偌大的场地,除了一座大看台,全是丛生的杂草,连一棵大树也没有。他们在场地一角搭起帐篷,供工人居住。两个月后,天气转冷,才搭起几座用麦秸做屋顶,芦苇做墙壁的茅屋。 苗圃没有苗木,他们就地取材,到野外和一些单位采集枫杨、刺槐等树种,采集柳树、法桐等枝条扦插……费尽心机,培育出了第一批共20余种幼苗。这批幼苗,很多都长成了参天大树。解放公园人工湿地区高大的法桐树,就是他们培植的第一批苗木。 住在解放公园附近周绍馥,退休后常和老伴毕庶昌一起到公园散步。她曾不止一次指着园内一棵老槐树告诉老伴:“有一次修路,有人要砍掉这棵树,我不让砍。它是我把它保护下来的。” 最早的门票3分钱1张 解放公园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方允库昨日透露,1957年5月16日,由市第一苗圃改建的解放公园,正式对外售票开放。当时,门票大人3分钱一张,小孩只要2分钱。由于位置比较偏僻,游客很少。 方允库经历了从苗圃到建解放公园的过程,有一件事令他终身难忘:1954年汉口发大水,把第一苗圃靠近马路的小树全淹死了。对这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树木,大伙非常心痛,但并没有泄气。他和同事一起,去咸宁买了几车树苗,在马路边重新种植。1959年,方允库调离解放公园时,这些树苗已长得老高。 谈到50年的沧桑巨变,方允库高兴地说:解放公园的变化翻天覆地,现在建得真是太美了!当年共和国刚成立,百废待兴,哪有钱搞园林建设?现在,我市每年要投资数亿元搞绿化,光解放公园改造,就花了近1个亿,真是今昔不可同日而语啊。 解放公园第一张规划图,绘制者余树勋,后任中科院北京植物园主任。 名画家鲁慕迅: 文革年代我在这里很宽松 昨日,应邀参加解放公园50周年园庆座谈会的著名画家鲁慕迅透露,文革期间,他曾在解放公园当过7年美工。这段岁月,让他终生难忘。 年近八旬的鲁先生,现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深圳市谷风画院院长。 鲁先生回忆,1972年,市园林局局长巴南冈将他调到解放公园当美工,那时社会大环境极为严峻,但公园却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他每天上班都提前来到公园,到处转悠,搜索可以入画的素材。花房几位师傅每当鲜花盛开,马上跑来通知他去画,或者干脆让他把花搬回家,等画完后再归还。几年间,他陆续画了几大本速写,公园成了他最佳的创作基地。 鲁慕迅至今还能叫出一串当年同事的名字。他说,那时的领导和同事都对他非常好,经常安排他和花房的师傅一起出差,到全国各地引进花卉。公园还支持他去三峡写生,去广州看画展,去西安探亲等,甚至还帮他把独生女儿调回武汉安排工作。在那个阶级斗争弦绷得很紧的年代,园方能让他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安心绘画,每每回想起来,鲁老都感动不已。 鲁先生至今还藏着一个梦想:再回到解放公园,当一回美工,亲自设计一个专题性的公园。 他拍下解放公园第一张照片 解放公园现存最早的一张照片——西商跑马场原貌,是1951年秋,周绍馥的老伴,时任市建设局农林科科长的毕庶昌拍摄的。 昨日,85岁高龄的毕老回忆,当时我市同时建了3个公园:解放公园、滨江公园和儿童公园(已拆),解放公园是最大的。为留存资料,初学摄影的他,用公家一部老式相机,给每个公园都拍摄了一些照片。解放公园的这张“西商跑马场”,就是该园开建武汉第一苗圃时拍摄的。照片上的大看台左侧,还可以依稀看出第一批园林工人居住的茅屋。另外几张解放公园的照片,现在保存在武汉档案馆,成了我市城市建设弥足珍贵的见证。 毕老一生爱好摄影,他的相册里,保存着许多亲手拍摄的解放公园照片,足见他对解放公园一往情深。 下图为毕庶昌拍摄的西商跑马场原貌 人工湖每年“透析”3次 解放公园面积10公顷的人工湖,湖水每年整体净化3次,水体养护成本仅需10万元。 去年,解放公园的主要设计者,加拿大人文森特·爱斯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解放公园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人工生态湿地,是他借鉴自己的得意之作——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一座海滩公园的设计理念,结合了解放公园的实际设计而成。解放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建成后,无需专门投入资金治理水污染,人工湿地不断的循环,就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使得公园的养护成本大大降低。 昨日,解放公园负责人章勤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人工生态湿地利用泵站,将湖水从19.7米标高,提升到20.5米标高的两个蓄水湖后,再通过4条渠道,缓缓流经净化水域,经沉淀过滤和70余种水生植物吸收后,水中污染物被净化,湖水重新流入大湖。按设计,每一滴水净化需要7天时间,每年可整体净化湖水3次。即使每天24小时开通12千瓦的泵站提水,一年的电费也只需要10.5万元。从公园养护角度来说,成本的确很低。 [此帖子已被 湖滨 在 2007-5-16 20:18:5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