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7|回复: 5

冬季野外生存守则(转)

[复制链接]

584

主题

1066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1005
发表于 2004-8-29 0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季野外生存守则 <br>一. 装备: <br>根据所行进的路线和气候地形,可以选择适合客观需要的装备。长途跋涉应优先考虑对脚的保护。出发前两周就应该试穿新鞋直至合脚。 <br>仔细挑选合适的衣物,穿着既不会发热又能起很好的保护作用。衣服吆喝深,不至于影响自由活动,要是它们既透气又能够保温和防水。有些类型的纺织品既能防水又有助于散发多余的热量。在严寒天气应多穿几层衣服。最好带有一套备用的服装和雨衣。 <br><br>1. 救生装备: <br>对于意外做好准备,是很必要的。建议把一些关键性的小东西放在一个小盒内为了防水最好用狭长的胶带封紧。 <br>(1) 火柴: <br>防水火柴比普通火柴更有用处,但同时体积却大了许多。普通的火柴易燃,不十分安全,可用融化的蜡烛油包住火柴的头部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br>(2) 蜡烛: <br>蜡烛既可用来生火又可用作光源,对于意外情况下的求生来说,它是无价之宝。应 <br>将蜡烛削成条状从而便于摆放。牛羊脂做成的蜡烛在应急时也可食用或作烹调油, <br>但前提是必须货真价实。石蜡或其他蜡类做成的蜡烛是万万不可食用的。 <br>(3) 打火石: <br>火石即使在潮湿状态下仍能发挥作用。用完了所有的火柴之后,它还能帮你继续生火。精致火石是看得见的火种。 <br>(4) 放大镜: <br>放大镜能直接聚光生火,同时对于拔刺穿针之类也大有用处。 <br>(5) 针和线: <br>要有几种型号的针。至少应有一跟大号的针,针眼可以穿过外科手术缝合线或者粗制的棉纱线。选择坚韧耐磨的线,并将其绕在针上。 <br>(6) 鱼钩和鱼线: <br>精心挑选鱼钩并放入小纸包或袋内。记住,小号钩既能够钓大鱼也能够钓小鱼,大号钩则只能钓大鱼。应该带尽可能长的钓鱼线,它还可以用来捕鸟。 <br>(7) 指南针: <br>准备一只刻度清晰,钮扣大小的指南针。有些迷你型指南针刻度及易使人迷惑,所以事先要弄清楚。液态填空形式最棒的,应检查一线不要有漏隙,必须内无气泡。要确信指针在轴上能正常自由转动,因为指针容易生锈。 <br>(8) 圈套索线: <br>选择60—90厘米长的精细铜线,用于布置陷阱或圈套,同时还能解决许多求生问题。 <br>(9) 医疗小瓶: <br>可以选择几只细长圆柱体小药瓶。瓶内盛什么药品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药品应装在密封不透气的小瓶里,余下的空间用棉絮塞满,以免晃动时发出声响。下面给出的药品清单几乎能覆盖大多数疾病的治疗需要。 <br>镇痛药:这类药可缓解疼痛,减轻痛苦。可待因磷酸盐是牙痛,耳痛和头痛的理想用药。 <br>肠道镇定剂:可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腹泻。 <br>剂量:最初用二粒,然后每次便后一粒。 <br>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常见的细菌感染。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四环素。 <br>剂量:每次250毫克,一日四次,连续服用五至七天。带足一个疗程的用药量,服用时应避免同时饮用牛奶或服用钙铁制剂及其它氢氧化铝类药品。 <br>抗组胺类药:用于治疗各类过敏症,蚊虫叮咬,和毒虫蜇刺等,还可以治疗对某类药品发生恶性反应的病人。当然,不要过分推崇吃药或者服药时饮酒。 <br>漂白粉:当怀疑水源不清洁而你又无法将水烧开杀菌时,可选用漂白粉,具体用法参照生产说明。 <br>抗疟疾类药品:在疟疾流行区,这类药品是必需的。抗疟疾类药有多种,每日服用一片就可以了。 <br>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有多种用途。将它加入水中并搅拌,水溶液呈淡红色时可以消毒,至深红色时可以灭菌,至紫红色时则可以用来治疗真菌病,例如脚气。 <br>(10)外科手术刀片: <br>至少应带两个不同型号的刀片。需要时可用自制木制刀柄。 <br>(11)膏药类: <br>类型多样,最好防水,使用前应保证将伤口弄清洁。也可以将他们撕开以方便使用。 <br>(12)饭盒: <br>铝制饭盒既轻便又耐用,是很好的炊具,又能盛放各类救生物品。 <br>(13)燃料: <br>最好携带那种装在折叠式炉灶内的凝固态燃料块。只应在用木柴取火不方便时应急用。它们对取火很管用。只需扳开炉灶外壳就可形成精巧的小炉灶,燃料可以在里面充分的燃烧。 <br>(14)手电筒: <br>一只微型手电筒只会占用极小的空间。筒内放有电池,但头尾应颠倒,这样即使开关偶然碰开了,也不会消耗电池。锂电池功率大,使用寿命长,是当然之选。 <br>(15)茶叶袋: <br>一杯芬芳浓郁的茶对于补充精力来说,是没什么能比得上的.记着带上茶粉,小包装的奶粉和糖. <br>(16)应急食品: <br>黄油,猪油或者酥油等脂肪中都贮存着极大的热量在寒冷的冬季里非常实用。脱水肉砖尽管味道不太好,但是营养丰富而且容易保存。巧克力也是非常实用的救生食品。必需带上盐!简单的可以携带盐块,或者选用更好些的含有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其它矿物质的电解盐粉。 <br>(17)救生袋: <br>严寒条件下,一只长200厘米,宽60厘米的大聚乙烯薄膜袋也可以救命,意外情况下可钻在里面,这样可以防止热量散发,即使薄膜袋里凝结的水气会弄湿一点衣服。如果有既能透气又能保暖的薄袋当然更好,这样可以同时解决水汽问题。 <br>2.食物: <br>能量需要: <br>即便处于不从事任何体力活动的精息状态下,要保证基础代谢平均每人每小时需要70卡路里的热量——供诸如呼吸和血液循环之类的无意识生理活动所需。卡路里是热量单位——1卡路里代表将一升水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能——它是讨论营养问题时用来表示能量多少的一种方式。 <br>最简单的日常活动——站立,坐下,生火等等——使得每人一天之中平均每小时需要增加消耗2040卡路里的能量。如果算上其它从事的各项工作,每天又要多消耗3500多卡路里。因为不仅体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也都消耗能量。如果食物稀缺,应尽可能放松,并保持心境平和。不要浪费能量! <br>3.背囊: <br>(1)背包:选择一只背着舒适而且结实的背包,以便携带义务和必要的装备。在个人能支付的起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质量最好的。制包的材料应足以安全的承受背包的载量,还应不易磨损。不够结实的背包会使背负人一路上狼狈不堪。背包负重的秘密在于,它将大部分的重量分担在臀部上——身体最富韧性、极其耐劳的支点——而不是肩膀或背上,肩膀和背部都易疲惫而不堪称中。所以背包应有结实而舒适的腰带。 <br>背包的内部构架更轻便些,而且包也易收藏.但是外部构架更牢固,而且能解决更多烦人的装载问题,而且对于装载笨重物品来说会更有用,在紧急情况下甚至能运载伤病员.一只好的外部构架应使背包的重量承负在整个身体上,臀部和肩膀的相对负重不再那么多,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使背包与背部之间有一层易于排汗的空间.附加狗家增加重量并更易背障碍物或树枝绊住,使得穿越丛林时更加艰辛.但考虑到有利的一面,还是胜于无的。 <br>最后要强调得失,制作包类的材料一定要选用结实而且防水的织物。最好主带有一层内衬,既能防水渗入又防所装物品渗漏。侧袋也很有用,担袋口要选择安全的拉链而不是搭扣之类,否则容易丢东西。 <br>(2)装载:为了方便最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各种的聚乙烯透明袋里,这样易于知道每件物品的位置,同时能保证首先要用的物品不会被放在最底部。睡袋可以放在最下面,帐篷则应放在上部。笨重物品如无线电之类也应放在上部,这样会更便于携带。 <br>将炉子和各种炊具放在边袋里,以便暂驻下来时易于去处。应带易熟的食品,同时盐一定要放在适宜的容器力。遇到暖和的天气,可以带一些凉吃的食物,只需保证能弄到足够的热饮就可以了。遇到严寒天气,要多带一些高脂食品和糖类。食物的具体比例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确定,但一定要保证各类营养之间的良好平衡以及各自充分的供应。这些营养物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慎重的考虑远离城市时的生存能力,把一切当地不易获得的必需给养带足。 <br>3.野营装备及绳索: <br>(1)露营准备:如果身处较高的开阔地带,应往下移动;如果所处之地湿难耐,应向上移动。理想的地点应该是可以防风防雨,山洪淹不着的较高处,而且此地不会受到落石或雪崩的威胁。热空气密度小于冷空气,所以谷地常有冷空气聚集。气温较低时,很容易就形成湿雾和霜降。在某些区域,沿着山坡有许多接纳雨水的平台,那里比较湿润。山坡的其它部分则相对干燥一些。理想的地点还应离水源较紧,附近有充足可利用的树木。别把帐篷搭建在与水源过分靠近的地方,那样流水声会干扰判断,危险将至也不会察觉。应该兆赫岸上洪水最大流量所能达到的高度——山区小溪在暴雨后记分钟内就可以变成湍湍激流,一小时内水位就可以升高五米!在开阔地,洪水甚至可以超出河道。附近山川所下的暴雨很容易在无任何先兆时变成滚滚洪水向你扑来。要选择这样的地点——平坦无太多的石块,使自己有足够的空间送求救信号,易于被救援者发现。察看周围有没有在下一次暴风雨中可能倒下的死树。要远离孤零独处的高大乔木,它可能成为雷电的目标。身处森林边缘可以清周围正在发生的事件。帐篷不能搭建在野兽经常奔走的路径上——因为正在觅食的野兽是非常危险和麻烦的,还可能有一群前去饮水的野兽在瞬间踏平辛苦搭建的帐篷。但是帐篷可以搭建在有人类留下痕迹的地方。天然的凹坑或者洞穴可以成为简易的庇身所。如果携带有露营的装备,可以搭好了帐篷,在周围堆上尽可能多的松软的雪来加强保暖效果。雪坑和岩坑很容易辨认。如果被大雪掩盖,针叶林中、树木枝条下是否有坑洞,就不那么容易辨认了。中等体型的树木树干四周可能会有空隙,某颗大树的某个枝条下也可能有个坑洞。在背风处的枝条下面用硬物挖一挖,确认是否有坑洞。铁锹与锯子是必备的工具。 <br>(2)庇身所:庇身所的类型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原材料取舍的难易以及计划中何时使用等等。若仅作临时使用,只需在拼凑庇身之所即可。如果因为一些意外需要在庇身所里生活一段时间,同时等待救援,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构建一个长期的庇身居所。对于长途跋涉、寻求出路者来说,可在途经地修建临时的庇身帐篷。如果庇身帐篷足够轻便,而且有迹象表明沿途向前可能会没有适宜的搭建材料,可以将其随身携带。如有病人或伤员,应修建永久性居留所,作为恢复健康前的修养场所。如果天气持续恶劣,永久性居留所也是需要的,在等待的日子里,可以收集装备和食物。 <br>临时庇身所:如果缺少搭建材料,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利用悬崖下的突出物、斜坡等天然有利因素。如果身处大片的开阔地带,可以背着风坐下来休息,在背后堆积各种物品防风。 <br>简陋庇身所:高大乔木的大树枝有时会被狂风折断,但仍牢靠的连在树干上。利用它们可以搭建简陋的庇身所。但是要检验树干与树枝的连接处是否足够牢固,以免瞬时落下是砸伤自己。用一些细树枝编进大树枝上,可以增强防风效果。针叶树会比宽也数更有效,只需较少的编织酒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将折断的大树枝绑在树木的树干分叉上,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 <br>树根庇身所:倒地的树木伸张的根冠极其固着的泥土是很好的搭建材料——如果角度恰好合适的话,可以起到防风的效果。根冠空隙处可以进一步编织或填埋加工。这类庇身所为进一步用其它材料搭建更精致牢固的住所提供了基础。 <br>利用天然凹坑:浅坑也会有部分挡风效果,并且使得进一步搭建庇身所时回省许多力气。但必须采取措施,然附近的流水改道。如果凹坑位于斜坡上,这就更为重要了。否则下雨时坑内会积满泥水。为了防雨保暖,坑顶要加以遮蔽。先在坑周围横向的搭建一排结实的棒状树枝,在其上中部纵向的放之一根圆木,枝条、小棍的一端搭在圆木上。时的棒状树枝相互挤紧让雨水顺着一边流淌。还可用泥巴、细枝和树叶加强防雨效果。 <br>利用倒地的树干:如果倒地的树干方向恰好与风向垂直,那么可以利用他来防风,可以在背风处挖一凹坑,坑上可以搭建棚顶。 <br>利用石块的庇身棚:如果彭里体积较大,不仅仅能躺下,还能坐起,甚至能够在棚内活动,那就无疑会舒适许多。所以要在坑的四周垒起石块以增加棚高,用泥炭、树叶和泥填充的石块间的缝隙。加上顶盖以后,即使大雨倾盆,也可以有干地居留了。 <br>利用小树秒的庇身棚:寻找两排合适的树苗,出去彼此间的障碍物,将对应的树苗上部绑在一起,构成帐篷的支架,盖上棚布,用石块或圆木压住地边,帐篷就搭成了。(也可以用易弯曲的枝条插在地上替代树苗的功能) <br>排水与通风:在棚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可以使棚内保持干燥。对于简易的庇身棚,只要不是完全封死,通风应该没问题。 <br>庇身棚所用的覆盖物:防水雨披、地膜、塑料布或帆布等都可以用来做庇身棚顶的覆盖物。将多余部分沿下坡方向折向内,这样可以避免地表水流进棚内。在棚中躺下休息的地面上,一定要铺上干燥的野草或者蕨类,以免受潮。 <br>(3)组建营地:在野外组建营地,应成立组织,委任或者选举一些人负起责任带头组建营地、制定营地行动计划,对于营地的日常琐碎食物,入收集木柴、草料、水、做饭、捕猎、建厕所和值勤等,建立一个花名册相当重要。每个人都应作份内之事,不过也要注意不要过分劳累疲倦,营地中应保持高昂的士气。身体有病或受伤的人作一些最轻的工作,并且最好在营地附近工作。营地中应始终有人流手,留守人要有操作信号设备的能力。如营地人数众多,离开营地时,不要孤身一人。 <br>营地卫生:对于野外活动人员来说,保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应始终遵守所有严格的卫生要求,不仅几个人如此,对于整个营地都应给予计划管理。垃圾和厕所应远离营地。由于大多数常见疾病是通过水源传染的,所以饮用水应极力避免污染,如有可能,食物残渣和垃圾要用火焚烧。 <br>营地布置:营地的日常活动场地要选择好位置,使其不会互相影响,或者使生活或厨房等区域受到污染。如果有一条河流或小溪经过营地,则日常活动在河溪边的位置要固定,并且不要变动。建立一个固定用水地点,用来收集饮用水。确保大家不要在此洗浴、清洗壶罐等物品。饮食用水的取水地点应固定在上游,下游用来个人洗浴后清洗衣物,在下又可以用来清洗各种用具。修建一个厕所十分必要,厕所应建在营地的下坡,远离水源设备,保证粪便不会渗出而形成污染。不要在厕所里使用消毒剂,石灰或消毒剂能杀死有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粪便分解掉),随后粪便就发出恶臭味。将粪便用泥土覆盖住,添加少量水,以利于细菌存活。厕所和垃圾处理应远离营地——最好在下风处——但不要过远,以防大家不方便。如果营地中产生太多的垃圾废物需要焚烧清理,可在偏僻的地方如厕所附近焚烧。可以用大的听罐作为焚化炉。不能燃烧的废物可以仍倒垃圾坑中处理。坚决反对随地大小便或乱倒垃圾。如有必要,修出一条小道使上厕所或倒垃圾更方便。 <br>(3)绳索:绳索和细线在野外的用途数不胜数。由尼龙或其它人造纤维制成的绳索强度大且承受压力均匀,重量轻,抗水,抗昆虫、抗腐蚀。尼龙绳的缺点在于受热易化——绳索在摩擦时回生热——遭遇潮湿又易变滑,如果承受拉力过强,而边缘又较为锋利时,则可能会突然断裂。比较各种绳索,手中绳索的粗细与长短应与需要相符。粗约9~10毫米的绳子经常作为绑绳,用于投掷与登山。如果应用缘绳下降法和固定保护生等技巧,这种绳子可用作安全带。如果无其它物品拖累,应携带长约30—40米的绳索。为了防止磨损,绳子的末端可以编织成鞭状。将绳子盘绕成圈放置,以防自身缠绕不清。这样更便于使用,需要时可及时抽出绳索。 <br>5.刀类: <br>一把刀在紧急野外是无价之宝,应选择那种适于通常用途、锋利且结实耐用的刀具。锋利的刀刃代表力量。刀在所有生存装备中举足轻重,应保持刀锋锐利以便随时使用。千万不要将刀口向树上或者地下扔。保持刀锋清洁。要养成经常检查刀具的习惯。这应形成条件反射,尤其是过了艰难危境之后。随时注意察看所有兜袋和物品应成为第二天性。 <br>刀的选择: <br>(1)折叠刀:考虑到便于携带,折叠刀就很有价值。木柄的折叠刀的手感会相对舒适一些,手上有汗时也不容易打滑,而且如果刀柄有单块整木制成,就更不易把手磨的起泡了。 <br>(3)砍刀:对于日常生活来说过于笨重,不便携带,但对于野外生活或工作来说是很理想的。一般选择刀锋全长约30厘米,整刀重量不超过750克为宜。刀锋面最宽处约5厘米,末端深入木制握把中。弯月型刀刃最适合砍柴,并且刀锋前伸有利于保护握刀的手。即便相当粗的圆木也能很容易的砍断,这对于盖棚子或扎筏都有很大的好处。 <br>二.服装: <br>概述:在严寒气候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保暖。每个人都要准备很好的防寒服装。所有人必须学会如何恰当的利用御寒服装才不会被冻伤,并能作为一名有力的成员为团队服务。不论穿用任何御寒服装,保暖的原则都是一样的。 <br>1. 使用防寒服的目的: <br>(1)保护身体不受气温影响防寒服装可以使身体与外界冷空气隔绝,帮助身体调节悬殊的温差。防寒服装本身并不发热,而只能保住身体的热量。 <br>(2)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散发当散发的热量超过身体产生的热量时,储存在人体组织内的热量就会消耗光。防寒服装可以使在身体与周围冷空气之间形成一道隔障,控制热量的散发。为防止热量不适当的散发,可适当增加衣服;而在室内,为防止过热,或者在体力活动过程中当产生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时,可适当脱掉一部分衣服。 <br>(3)调节湿度身体内的水分一直以人们看不见的蒸发形式通过皮肤散失。在工作和活动中,当产生的热量超过散发的热量时,一种看得见的蒸发形式即汗水便出现了。甚至在体内没有产生过多的热量时,某种情绪的反应也会引起流汗。汗液的蒸发可随之带走人体的热量。如果衣服妨碍了汗液的蒸发,身体就会过热,感觉不适宜。此时,潮气就会聚集在衣服里,并可能凝结成汗水。因此,在寒冷气候下着装时,为防止身上过潮须脱掉或解开衣服,常常同为了防寒而要增加衣服一样重要。 <br>(4)保护身体服装不仅可以用来御寒,而且还可以在其它许多方面保护身体。雪和雨可以顺着外衣流走(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如此)。外衣还可挡风(风寒)。富有弹性的防寒服装还能使人员在运动中不被灌木丛或树枝扎伤。 <br>2. 防寒服装的设计原则: <br>为达到控制身体热量的散失,便于散发潮气和保护身体之目的,冬季防寒服装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br>(1)隔绝性任何可限制热量流动的物质都可称为隔绝材料。干燥的空气就具有极佳的隔绝性能,并且重量极轻。可容纳大量不流动气体的材料是最好的隔绝体。羊毛在其纤维内有成千上万个微小的“气囊”。这些小气囊可贮存人体暖热的气体,并使之紧贴皮肤。因此,利用将空气蕴藏于衣服纤维这一原理来隔绝身体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防止热量散发是一种最有效的御寒方法。同样,毛皮的保暖作用也来源于同一原理;毛皮中也可以贮存不流动的暖空气,并使身体始终处于暖空气之中。 <br>(2)多层的原则: <br>数层分量较轻的衣服要比一件分量重的外衣保暖的多,甚至当一件分量重的外衣的厚度与数层衣服加起来的厚度一样时,情况也是如此。其秘密就在于在各层衣服之间存在着若干空气层。这些空气就象是纤维中的微小气囊可贮存暖空气一样,可贮存被体温加热了的暖空气。 <br>每层衣服的设计均不相同。毛线衬衣的孔洞最多,并由许多气囊。这些气囊贮存着被体温加热了的暖空气。为了阻止外界冷空气接近被体温加热了的暖空气,外衣应用能防风、防水的布制作。 <br>根据多层的原则,可在不同气温条件和活动中迅速调整着装。增加或减少一层衣服,即可保持体温的平衡。保持体温的平衡是严寒条件下作战极为重要的问题。 <br>多层的原则也便于人员保持最大限度的行动自由。假如知道前方有一个现成的温暖的休息所去避寒,则可以在剧烈的活动中无顾虑地脱去若干衣服。另外,在必要时脱掉外面几层衣服也会大大提高听力、视力、和作业能力。 <br>(3)空气流通性设计冬季防寒服装,不仅要求能减少热量的散失,而且还要 <br>使之能流通空气,防止人员感到过热。人员感到过热就会出汗。汗可浸湿衣服,使 <br>衣服内的空气层充满潮气。水分的传热性约比空气强二十五倍。这样,汗水就要 <br>降低服装的隔绝性能。汗水蒸发会使身体变冷,就象潮湿的水壶套会蒸发水分,使 <br>水壶中的水冷却一样。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不良影响,冬季防寒服装在设计上应保 <br>正能够随意地透换空气。颈部、腰部、髋部、腕部和踝不得扣锁应能解开或扣上。 <br>解开扣锁时,冷空气就会进入贴身处,就像打开窗户让冷空气进入屋内一样。而 <br>将房间另一端的窗户打开,还可形成空气对流。同样道理,如果将衣服腰部和颈部 <br>的扣锁解开,新鲜空气就可以进行循环对流。如果不想使空气过多的循环对流,只 <br>要解开颈部的扣锁来散热就够了。如果这样做还不能充分散热,则可脱掉几层衣 <br>服。 <br>2. 保暖的基本原则: <br>(1)保持服装清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清洁是保证卫生和舒适生活的基本条件;在冬季,保持清洁除有上述益处外,也是充分保暖所必须的。衣服上粘满泥土和油污,就会破坏大部分隔绝性能,而且衣服内的气囊会被压进或堵塞,这样,热量就会更快的从身上散发掉。由于油污可破坏衣服大部分正常隔绝性能,并可使衣服极易燃烧,应特别注意不使外衣粘上油污! <br>(2)避免过热在寒冷的气候中决不能使身体过热,因为身体过热就会出汗, <br>使衣服变得潮湿。潮湿衣服的隔绝性能差。此外,汗液散发会更快的使身体变冷。 <br>出点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在不作业的情况下也会出汗。但是,在室内不要穿过 <br>多的衣服,而且还应保证掩蔽所内不要过热。在室外,如果气温突然升高或一直 <br>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作业,人们就会感到非常热。此时,应立即调整着装。无论 <br>是采取使空气流通的方法(即部分的解开风雪大衣或夹克)还是脱掉部分外衣,都 <br>可以达到散热的目的。挽起外衣或裸露肩部,都可以很快达到通风,使衣服各层进 <br>入一部分冷空气。在严寒气候中,人员稍微感到有点冷要比过分出汗好得多。 <br>(3)着装时各层衣服之间要宽大松快冬季防寒服装必须肥大一些。不得穿着任何紧身的衣服,因为这种衣服不便于保持使身体保暖得不流动空气。此外,穿紧身的服装和鞋袜易妨碍血液循环,并会引起冻伤。 <br>(4)保持服装干燥在北方地区野外活动,保持服装干燥是首要法则!冬季潮气会从体内体外渗入服装内。前面已经论述了身体内出汗引起的潮气。下面着重叙述来自体外的潮气。留在衣服或者睡袋上的干雪或霜会被身体产生的体温融化。外衣是防水的,而且会使融化的雪和霜水顺着外衣流走。但是,保持服装干燥得罪保险的方法使防止服装上留有积雪。进入帐篷前,应掸去或抖去服装和靴子上的雪。不应采取擦的方法去掉雪,因为这样做只能使雪塞到衣服纤维里去。应尽量脱掉靴子和袜子,把冰霜从靴子上掸掉。尽管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但服装还是会有打湿的时候。有时,弄干衣服可能会成为主要的工作。在行进途中,可将打湿的手套和袜子搭在背包上。尽管气温在零度以下,风和太阳会把衣服晾干。此外,还可将潮湿的袜子或手套放在风雪大衣里面贴身的地方,利用体温将其烘干。宿营时,可将潮湿的衣服挂在帐篷里靠近帐篷顶的地方。还可利用干燥的绳子或临时制作的干燥的架子烘烤衣服。切勿在离火太近的地方烘烤衣服。另外,不得穿着鞋袜将脚伸近火边烘烤,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在脚感到发热之前,鞋子以被烧破或烤焦了。 <br>3. 鞋袜的穿用 <br>鞋袜是寒区防寒服装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不适当注意或者鞋袜不合脚,脚最容易冻伤。寒冷随时能危害双脚,因为脚很容易潮湿(受外界影响和因出汗所致)或者血液循环受到限制。 <br>(1) 冬季穿用鞋袜的原则 <br>着装松快和多层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穿鞋袜。穿靴本身和采取不同的方法穿用袜子与鞋垫,即可形成多层。应始终按规定尺寸穿袜子。应记住,切勿穿过紧的鞋和袜子。如果血液循环受到限制,双脚就会发冷。穿过多的袜子或穿的过紧,很容易使双脚受动。同样,鞋带切勿系得太紧。 <br>就双脚而言,很难做到既不过热,又保持干燥,因为双脚比身体其它任何部分都 <br>更容易出汗,而且靴子也更容易被外界的冰雪浸湿。目前设计的靴子将尽可能可 <br>能克服这些缺点。干燥的防冻靴(皮靴)上附有一层多孔的外套,可使双脚出汗 <br>形成的湿气散发掉。防水橡皮靴(保温靴)具有防水作用,适于在寒冷而潮湿气 <br>侯条件下穿用。应始终带一双备用的干袜子。穿皮靴时,如双脚潮湿,应同时更 <br>换鞋垫和袜子。在进入温暖的掩蔽所之前,应掸掉雪和霜,并且一有机会就要将 <br>靴子烤干。 <br>应使鞋袜保持洁净。肮脏的衬袜易发凉,应每天换洗。另外,应经常洗袜子和双 <br>脚,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br>经常活动双脚。当天气非常冷时,不得是双脚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可以 <br>跺跺脚或前后跑几步,另外还可以在靴内伸屈并扭动脚趾。肌肉的活动可增加热 <br>量,使双脚保持温度。每次换袜子,应按摩双脚。 <br>防水橡皮靴(保温靴)这种靴子适于在雪地、融雪地、泥地或水地等又冷又湿的 <br>条件下穿用,但不适于在华氏—20度以下的气温中长时间穿用。这种靴子是专门 <br>为那些不能经常换洗袜子的人员设计的。在靴子四边和靴底贴过防水层和一层毡 <br>垫。脚汗和从靴口流入的水不会透过防水层。如对双脚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例 <br>如经常使脚保持干燥并进行按摩,此种水气将不会伤害双脚。靴中应衬上一层放 <br>滑的橡胶垫。 <br>4. 手套的使用 <br>(1) 手套的种类 <br>在严寒的条件下,经常使用两种手套,一种是分指手套,一种是连指棉手套,每种手套均带有衬里手套。连指棉手套比分指棉手套能暖和,因为他可使手指并在一起,相互温暖。但是,在进行复杂的作业时,必须带分指手套。 <br>在作业中必须使用手指时,应戴附有毛线衬里手套的皮制分指手套。 <br>(2) 手套的使用 <br>有关穿着服装的各项基本原则均适用于手套的使用。应保证手套的清洁,避免过热,各层手套之间要留有间隙,并应保持干燥。 <br>应在外面戴上起一定防水作用的外手套,以提供保护和防止汗水透过。不得单独戴衬里手套,因为这样会很快磨破。此外,为使两只衬里手套平均磨损,衬里手套可以交换着戴。 <br>脱掉外面的手套时,为防止丢失,可利用手套上的带子将手套挂在脖子上。必要时,也可以利用鞋带或废旧电话线临时代替手套袋。 <br>袖口不得扣得过紧,因为扣得过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使手变凉。 <br>为防止手被金属粘伤,一定要戴上手套或其它保护物去拿冰凉的金属物品。 <br>带连指棉手套时,为使手指保持温暖,可在棉手套内将手握成拳头。可抡动胳膊活动双手,也可将双手放在腋窝下取暖。 <br>应始终多带一附备用的衬里手套,有了破洞应尽快补好。不得将手套放在灼热的地方烘烤,以免烤焦。 <br>三.向导及地图: <br>四.通信: <br>无线电通讯设备是应该必备的。预先安排好与基地之间早晚联系的信号和方式,这会使双方间的交流容易进行。必须保证选择通讯设备的频率在所经过地区能够接送。至少应有两名成员可以熟练的操纵这些设备。 <br>晚间利用无线电向总部报告自己所处方为何已经完成的工作以及随后的打算。在早晨应注意接收天气形式、标准时间以及基地发送的其它信息和指示。 <br>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应安排基地能接收到意外情况下发出的额外呼叫信号。这样,在紧急情况下能呼求帮助,同时可立即得到回应。 <br>当两地无线电通讯终短时应立即执行应急计划。因为不能继续正常与基地保持联络时,即使一切正常,基地方面也视为意外发生。必须返回或留在最后报告地点等待联系。如果确实发生意外,基地也可能知道最后一次联络时所处方位和计划中的目的地,这样营救计划也能便于实施。 <br>五.药品和急救: <br><br>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
聪明的人,不问现在,
豁达的人,不问 未来。
明白的人,用心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94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370
发表于 2004-9-16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么???第五章还没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4

主题

1066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1005
 楼主| 发表于 2004-9-17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区生存是野外生存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行、食、住、取火四个方面讲述一些寒区生存基本常识。 <br><br>行 <br>   <br>  冰雪地行动,要防雪盲。如没有墨镜,可在一小块硬纸板、木片、皮革或布上挖两条狭长的细缝罩在眼上防护。 <br>  冬季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天气好转时再走。山地行进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疲劳时,就应适时休息,不要走到筋疲力尽时才休息,这样在冬季容易冻死。正确的方法是走一段,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调整呼吸。休息时最好是站着,不要卸掉装具背包,可以在背包下支撑一根木棍,以减轻身体负重,也不要坐在石头上休息,石头会迅速将身体的热量传走。手、脚要保持活动并按摩脸部。 <br><br><br><br><br>  雪坡行进不仅要注意防裂隙,还要注意不要蹬塌积雪。在冰面和积雪坡交界的地方要警惕,此处积雪往往很深。攀登坡度很大的雪坡时,一定要两脚站稳后再移动。向前跨步,要用脚前掌踏雪,踩成台阶再移动后脚。如果不慎滑倒要立即俯卧,防止滑坠。在山谷中行走,应靠近山谷中心线以避山坡滚石。不要接近雪檐,更不要在雪檐下行走,以防遭遇雪崩。 <br>  为了在雪地行走方便,可以用树枝(最好是刚砍下来的树枝)做成“雪鞋”。方法是将树枝用火烤成“U”形,再用绳子绑紧,套在脚上。穿着时应注意用绳子将脚尖和脚跟部位分别捆在前后横带上。绑扎的绳扣要系在鞋的上部或外侧。在松软的雪地上长时间行走时,要尽量跨大步,以缩短在雪地上行走的时间。行走时要先把脚往后稍退一点,再向上抬脚大步迈向前方。脚后移的目的是使雪鞋前有活动余地,向前迈出时还可以起到拂去附雪的作用。走陡坡要用雪鞋内缘踏坡,尽量避免身体偏向外缘。若雪冻结得十分坚硬,则可脱去雪鞋。冬季切勿穿过紧的鞋袜,鞋带也不能系得过紧。如果血液循环不通畅,双脚就会发冷,易冻伤。冬季应始终带一双备用的干袜子,也应学会随时保留一双干燥袜子的方法。 <br>  有时气温虽在0℃以上,但由于风大、湿度大,身体暴露时间长也能造成冻伤。局部冻伤在初期往往无明显感觉,因而对容易冻伤的部位要多加注意。如有2人以上,可互相观察对方脸部有无白色斑点。为防止面部冻伤,要多活动脸部肌肉,如用手揉搓脸面、耳、鼻等部位并作皱眉、挤眼、咧嘴等动作。在潮湿的情况下最易发生冻伤,应用布将脖子围住,袖口和裤脚扎紧以免风雪吹入。在疲劳饥饿时绝对不要在雪地上坐卧,以免冻伤冻死。一旦冻伤,切忌用雪揉搓冻伤部位,以防散发更多的体热使冻伤加重。受伤的手可放在腋下加温,冻伤的脚可放在战友的怀里或腋窝下加温。最好放在43℃左右的水中浸泡复温。水温超过49℃易烫伤,水温过低则效果不好。争取冻伤部位能在5~6分钟内复温,最迟不应超过20分钟。 <br><br>食 <br>   <br>  在冬季,寒区万物凋零,很难采集到可食的野果、野菜。但山林中的多种树皮是可以应急食用的。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的密林中转战,总结出3月吃桦树皮,4月吃椴树皮,5月吃松树皮的经验。这些季节里的树皮不但无毒,而且还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猎捕动物是寒区生存的手段之一。山林中野兔是较常见的。野兔机警沉着,通常伏卧,待人走近20m以内才会突然跳起逃窜。一般来讲,若无意外,用手枪射猎20m以内的卧姿野兔时,瞄准其足部下沿可击中兔身。依笔者经验,左臂抬起弯曲成45&#176;,肘尖指向目标方向,右手据枪,握把依托左臂臂弯,可使手枪稳定,精确瞄准射击。若一击未中,野兔即开始奔逃,此时再打徒费枪弹。 <br>  雪后是猎兔的最好时机。大雪初降的第一天,野兔静伏雪下不动,由于兔子在雪下呼吸,其头顶的积雪形成一个鼠洞大小的通气孔,可用网捕或棍打。大雪的第二天,小兔和弱兔钻出雪窟觅食。大雪第三天夜间,所有的兔子都会出来活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兔踪,这是觅踪猎捕的最好时机。特别是雪深超过40cm时,野兔奔跑困难,用棍棒徒步就能追打猎获。 <br>  猎获的动物肉可切成小片穿在长50cm的短木棍上在篝火上烧烤;也可将肉块用泥包裹起来放在篝火的余烬中烤,一般2小时后就能熟;烧石烤肉也是方法之一,找两块扁平的大石头(不宜用石灰岩)放入火中,一块叠在另一块之上,中间用小石块隔开,待石头烧得非常热之后,撤去燃烧的木柴,扫去石上的灰烬,把肉放在两块大石头中间烘烤。 <br>   <br>  住 <br>   <br>  寒区露营地应选择避风之处。一般来说,森林和灌木丛是理想的设营点,应避开易发生雪崩和易被积雪掩埋的地点,如避开崖壁的背风处,因为这种地形很快会被风吹的积雪埋没。 <br><br><br><br><br>  冬季架设帐篷(也可用降落伞搭成简易帐篷),要选择雪层薄的地方,并将架设地点的积雪扫尽。在雪层较深的地带,若是暂时驻留,可将雪踩实、压平,使冻结的地面形成一道隔绝层。如果暂时不转移,则应在雪地中挖坑搭设帐篷,这样可以更好地抵御寒风。在开阔地上架设帐篷时,可在帐篷迎风面筑一道雪墙,既可挡风又便于生火。 <br>  <br><br><br><br>积雪厚的地方可以掏筑雪洞以避风寒,适宜掏筑雪洞的地方往往是冲沟、土坑或山谷等积雪较深处。积雪在1.5m以上即可直接开口掏筑;积雪较薄的地方可以将雪堆积起来再开口构筑。雪洞一般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坍塌。洞口最好掏成拱形,开在避风之处。为防止冷风直吹洞内,开口后可拐一个直角弯。洞口掏好后,用雨衣或干草、树叶封闭洞口保温,但须留一通气孔。为确保安全,雪洞内一定要留一把铁锹或匕首,在暴风雪之后,用以挖掘出口。在冰雪覆盖的开阔地,如无其他可利用的遮蔽物,可用压实的雪块或冰块,修筑“U”形雪墙,作为临时避风处。  <br>  如时间充裕,可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挖一个可以栖身的“猫耳洞”,其形式与步兵的防炮洞大致相仿。洞口应开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猫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内温度可比洞外高12~20℃左右。 <br>  冬季露营,单人睡不如两人合睡暖和。将两人的铺盖加在一起会厚得多,彼此还可以用体温保暖。无论是单睡还是合睡,都不能穿棉衣,那样会越睡越冷。最好是穿绒衣钻睡袋,躺下后戴上皮帽,放下帽耳,前后反戴,以防冻伤头部。临睡前和醒来后,都应运动,以驱寒意。低温下睡1~2小时就应活动身体,侧卧时可模仿骑自行车的动作使四肢升温。如可能,夜间不要睡觉,应利用白天中午太阳光强的时段,睡1~2小时。切记,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酒虽暂时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可实际上酒精使血管扩张,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br>   <br>  取火 <br>   <br>  煮烤食物需要火,宿营取暖需要火,发求救信号也需要火。因而,野外生存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取火的能力。 <br>  火柴在野外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当一个人迷失方向,或来不及在天黑之前到达宿营地时,一盒火柴往往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甚至挽救生命。火柴受潮或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曾有猎人将枪弹的弹头拔掉,然后用仅有发射药的枪弹对准干燥易燃的枯草或纸射击取火。军用信号枪弹可直接对准易燃物射击取火。此外,可用凸透镜(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易燃物取火。曾有这样的事例,一支南极探险队把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加工成中间厚、周边薄的一个圆形特大凸透镜,并用它聚焦阳光取火。 <br>  <br><br><br><br>燃点篝火最好的材料是桦树皮和油松。桦树皮的含油量达30%左右,甚至在雨中仍能燃烧。北方猎人们常用的篝火有: <br>  带反射壁的篝火,在篝火背风处斜着打入两根木桩,靠着木桩排放若干潮湿的圆木,形成防风反射壁,可使热量集中,且不受风的影响;密林篝火,横放一根较粗的圆木,上面斜搭几根较细的木头,一边烧,一边挪动,适用于冬季无遮棚的露营;星形篝火,把5~10根圆木的一头并拢如星形,然后一边烧,一边把圆木向里推,这种篝火热量大,西伯利亚的猎人甚至围着它在雪地上睡觉;长条形篝火,用两段约为人体长的圆木顺风叠放,边上打入湿木楔,防止圆木滑落,两木之间加撑子,留出空隙,以利燃烧,这种篝火燃烧时间长,几乎无须调整,适于冬季露营时取暖。◆ <br><br>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
聪明的人,不问现在,
豁达的人,不问 未来。
明白的人,用心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81

回帖

529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1
发表于 2004-11-26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73809 size=5>一<FONT color=#00ccff>个</FONT><FONT color=#ffcc00>字</FONT>“<FONT color=#ff0099 size=7>晕</FONT>”</FONT>
*
* ) * *
( *☆ ☆)╮) d
/ ☆ /)))) d
\ ☆ ( ⺷(
( ☆ * _/ d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1975

回帖

1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9957
发表于 2004-12-3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耐心看完,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80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722
发表于 2004-12-3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5zls.org/bbs/images/Emotions/28.gif">
独自享受孤独的错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5 02:47 , Processed in 0.0510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