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晓星在2012-1-27 12:08:00的发言: 清晨天蒙蒙亮,我就来到了西山第一个景点九曲亭。九曲亭红柱飞檐,正中立有一块大黑屏,前面有苏辙《武昌九曲亭记》,背面有苏轼的《武昌西山》诗。九曲亭始建于三国时期,但几经焚毁,苏轼谪居黄州时,常过江来游西山,在故址上扩地重修,取山路羊肠九曲之意,命名为“九曲亭”。九曲亭才名气大增。
九曲亭往右不远,就来到了灵泉寺,寺的正下面有口泉井名为菩萨泉,泉水清冽甘甜、清澈透底。苏轼曾经过江来常用此水沏茶,品尝后赞不绝口,并为菩萨泉撰文赞美之。可惜现在被圈起来,不得观看。
进入寺内,穿过大雄宝殿,在它的左后边也有一泉,可惜的是在这泉水边烧香烧纸,使其不能饮用。寺外也摆放了不少广告和开光的【福、禄、寿、喜、财】和卖香烛纸的,寺的下面正在新建扩大,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市内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使得我兴致大减。
寺的后面不远就是剑石峰,相传,会稽(今浙江)著名铸剑人鲍唐采武昌(今鄂州)铜铁,锻造了一口宝剑献给孙权。孙权为了试其锋芒,携剑上山。举剑对天祷告“若苍天有归,成全我东吴大业 必削石如泥”言罢,手起剑落,石头一分为二,一立一卧,试剑石由此而来。
在剑石峰和石门峰之间有座 江南古典建筑风格的园林名为【秀园】秀园小巧玲珑,却不失大雅风度。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由于巧夺天工, 缀山理水,布局错落有致。加之汇松竹梅桔于一园之中,缩亭阁廊榭于盈尺之内,挽行云飞瀑于山水之间,真可谓匠心独具。
园内有一座名为思幽的亭子在最高处,下面有两池碧水一高一低,由于正值四九天,上面的小池还有薄薄的一层冰,下面的大池却没有冰 。池边建有一座闭合式的馆舍,名为【停云馆】总之,秀园名副其实,宁静而秀丽,完全听不到鞭炮声,刚才的不快也一扫而光。
秀园的山那边下面约20米处就是比剑石:相传刘备与孙权曾先后试剑于此。赤壁之战前,刘备登临西山抚石举剑祝曰:“联吴抗曹若成,则剑劈石开”,果如其言。后孙权见此石,怒曰: “玄德以吾剑不利耶?吾方欲攻之,先一验吾剑”。言毕,剑落星飞石破,石上双痕宛然。此处两石对峙如门,【石门开】由此而来,神话般的传说使得此景更添风韵,引得人们前去观赏。在它的下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形似青蛙,头朝石门故名【蛙蹲石】。
从石门开上来,再沿山路拾级而上到达石门峰的最高点也是西山的最高点。往下不远就是【武昌楼】,武昌楼耸立在西山的东北面,大气凛然直指云天。 楼门横额上的飘逸遒劲“武昌楼”三个大字,是中国当代文化大家郭沫若的手迹。在此处我流连忘返耗时最多,登楼远眺,鄂州黄州景观尽收眼底,万里长江,烟波浩淼,向东望去,鄂黄大桥象一条长虹巨龙隐隐约约在雾霾中,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历史的云烟在眼前泛起,此刻三国时的风云人物一一闪现,真可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使我在追寻历史的遐思中,浮想联翩。
东坡先生在此处遥望对岸,心潮起伏,误以为孙刘大败曹军于此,故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文赤壁】才得以流传,后人于此处建起了望江楼。现在的望江楼与武昌楼相依相伴,显得猥琐矮小,由于视线又被树木遮挡,只能给历史留下左证。
现代著名作家王蒙为武昌楼作序,我仔细拜读,感悟甚深,其大气磅礴,思路开阔,文思敏捷,足见其功力深厚。
离此不远就是吴王避暑宫,它是一九九八年易址仿建的。主体建筑有武昌楼、避暑殿、读书堂、议政殿等谨,宏伟高大,充分体现汉代建筑艺术风格,是湖北省十大新景观之一。 进入读书堂,一阵浓香扑鼻而来,是腊梅!四周角落还有残雪,不由地想起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觉日高近午,才发现由于没有早餐,此时已是饥肠辘辘,口干舌燥。于是匆匆下山。回汉后还在陶醉,于是撰文以作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