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徒中我看到那夏夜的精灵
作者:晓湖
8月的一个周三,夜徒步磨山,返回快到樱花园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只一闪一闪的小精灵从我身边滑过,萤火虫,萤火虫,我激动地大喊。
夏夜的萤火虫我是多年未见了。而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在小时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小时候,夏日夜幕降临时,在乡间的田埂上、小路旁、沟河边、瓜栅下、草丛里,不时传来虫鸣蛙鼓的清音,如一支甜美的小夜曲。此时,那些举着绿灯笼的萤火虫也开始忙碌,时而飞来飞去,忽明忽暗,若隐若现;时而从草丛中飞出,在夜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点点萤光缓缓流动。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给静寂朗润的乡村夜晚平添了几许浪漫,也使我青涩的年少时光充满了乐趣。
夏夜的月光温润如玉。年少的我,每到此时,常常约几个伙伴,借着月光,奔跑着、追逐着,快乐地来到瓜棚、田间去捕捉萤火虫,大家找来竹竿或芦苇秆和网兜,不一会工夫,就会“战果”累累。此时,大家全然不顾手上腿上被树枝、藤蔓划出的一道道伤痕经汗水浸过的疼痛,便轻手轻脚地把这些“战利品”拿回家,又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玻璃瓶子里,然后将瓶子挂在蚊帐里,看瓶子里蓝绿色的光一闪一闪。它们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发出幽幽的亮光,仿佛满天亮闪闪的小星星汇聚一处,照亮了童年的我梦中的憧憬和向往。
那时候,大人们怕发生意外,不让孩子们在晚间独自出门玩,便把这萤火虫发出的光说成是鬼火,用它吓唬小孩。稍微长大些,我知道,它的光亮是荧光素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成年后我学古文,讲到这样的句子:“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耀宵行。”这是《诗经?豳风》里的景象。一位思妻心切的戍边男子夜途返乡,替之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多美的回家路啊!
萤虽虫,但古代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蚈、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耀、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去形容别的。
然而,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如今却难觅踪迹。如今的夏夜,在灯光璀璨的城市夜景下,却失去了我们“童年的伙伴”。如今的夏夜,在洋溢着现代气息的乡村,同样失去了我们“童年的伙伴”。七月我带孩子去神龙架,连续两个夜晚也没有看到那神往已久的光亮,我当时非常失望。
前些天夜晚,漫步月湖,看到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据说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的。又令人想起童年的萤火。我不禁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那时妈妈比我现在还年轻……
夏夜的精灵,我终于又看到了你了,我的思想也随你而去;萤火虫,我们能永远看到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