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北浒行 2007年3月10日,小孩要补课,单位也未要求加班,终于偷得一日闲,随一帮老驴新友们去进行了一次纵山。虽然爬山对我不是一个新鲜事,但能在紧张的工作及拥挤空间的生活之余,走出户外,感受久违的新鲜和原始,也是一种快乐注松和另一种的安逸。 应组织者阿猫的安排,早晨6:30起床,7:00出门,坐车转车,于8:15到达关山口车站,那时先已有4、5个人在那里等着了,他(她)们都有纵山的背包和手杖,一付完整的驴行标志,我想如果凭我自由的装束(没有手杖,一个其他的挎包),不主动打招呼,他们是不会把我作为新来的驴友的,呵呵。经过主动联系,登记,等待,8:30左右聚齐了21人。坐至葛店的中巴车出发了,车老板可是高兴了,因我们二十一人的加入,车上热闹了不少,在我身边坐着的妇女带着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胖嘟嘟的,抱着,女儿大一岁,紧帖着妈妈站着,两小孩的眼睛都很水灵,对大人也很随意,不是那么害怕,车上人多,有可爱的小孩儿一路做伴,近半个小时的行程也就是弹指之间吧。 到了葛花铁路处我们下了车,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天气阴着,风也不大,同行者都希望今天不要下雨,这样不出太阳,也没有雨,将会是一个十分爽的旅行天气。近十分钟的水泥路急行,到了山脚下,附近是一个高速公路施工场地,走上一个坡脚的草坪,可以把近十分钟的路行算着一个纵山前的预热吧。此时开始轻便行装,各人都是短打行头,我也将外套和毛衣放进挎包里,开始了第一个山头的纵行,为了确保人员的统一,开始时,阿猫要驴友们前后报数。大伙出来是为了快乐,当然安全是第一位的。 第一座山并不是很高,可能是人为活动多的原因吧,山上的植被不是很厚,山坡上主要 是茅草,稀稀拉拉有些松树,影响爬山的主要敌人就是小刺树了。当走上山顶时,人不免出汗,但到了山顶,看见了宽阔的长江和江上的百舸,顿觉心旷神怡。回头看走路的山下风景,走路的路况是那样的清晰,一排线状分布的大桥墩也显得那么雄伟。往远看,山北宽阔的长江江滩上是一望无际的由鲜黄色和鲜绿色组成的沃野。那片鲜艳立刻成了大家近期向往的目的地。那是在阳春三月出城最希望看到和体验的生活。于是择道下山,也不管走入了油库重地,大狗的狂哮和突扑造成的一时的惊吓和恐慌。更不管是不是要走大路,只要能通向那片鲜艳,爬围墙走水沟也行。 临近油菜地是一个大小沟,根据当地居民的介绍,河两滩长有许多野蓠蒿,经过同伴的介绍,认识了野蓠蒿的表向特征。然后按着特点去找,可是呈现在眼前的蓠蒿都是小宝宝级的,也就失去了采撷的兴趣。于是走进了油菜地,感受那份清新,那颜色是永恒的美丽和绚丽,那气味是永远的芬芳,人久置其中,会让人增加纯洁和可爱。大伙的表情和动作就是最好的体现:不论老拍与新手都举起了相机,要保存美丽;大伙儿顺着田间的排水沟面对着照相机举起了V字手势;脸上显示着幸福的笑容;水沟上的一个小木头成了“鹊桥”表演场; 田边的草地更成了一个欢乐的场地,灵巧的毛毛虫来了一个标准的八字侧翻,被老道的摄影师寒山大哥拍了个最佳镜头。两头并排而卧的小牛犊成了几个姐儿们合影的理想物,只可惜它们并不是很合作,起身向它们的妈妈走去;还是独狼 情有独衷,对一头拴牛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与它进行了亲密的接触,握住了它的犄角,并与之合了影。 因为方向的改变,在午餐前剩下的旅行主要是绕着山脚走路。其中也看到一些似乎可以采撷的野菜,但也只是在我的嘴上说说,可能是时间的原因,也可能是一种懒惰的心态,更主要的一种服从的心态吧,与大伙一起的行动,不能过于自由化。 十二点半,到了预先定好中餐的农家,把所有的菜摆在桌上,共十七个,都是开春出的新鲜蔬菜,最有特色的几个菜是:野芹菜,蓠蒿,茍杞尖子。菜的总体味道保持了菜的原有味道,吃起来很清新,也很下饭。农家房主姓李,通过这个中餐的丰盛说明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和好客,把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其实只是吃顿便饭的一群人当成了他们家里的贵客了。 午饭后,我们顺着村边的大湖走到了另一个山脚下,休息了半个小时,在湖边领略了清清湖边的巨型芦苇的风姿,我们对物种的变异是不理解的,对这种异常情况,只能是拍之作为风景吧。 休息后的行程是爬山,但刚过一个山脚,就看到了不愉快的景象,不知什么一帮人,在清静的本来只应是草木的场所留下了太多的白色垃圾。这是我们纵山驴友所不齿的,我们是旅行爱好者,但更应是环保的爱护者,我很欣赏与我同行老驴们的环保意识,沿路吃剩下的果皮和残渣都用塑料带包好,放在包里,带到下山。 爬山时,风大了起来,山坡是很密的黄了的茅草,踩上去有点打滑,给爬山增加了一些难度,下午的纵山是一座连着一座的,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不论速度快慢,都成了体力的拉练,与上午所谓的“腐败式”完全不同了,经过一二个山后,出现了公路,因为有事,或其他原因,有六人中途回家了。剩下的纵山就是体力的拚博,向自己较劲的时间。在爬最高峰——鸡笼山时,我是最后一个上山,山高,坡陡,按照我登山的一贯理念,不论行程多快,不停走,一气走到山顶,所以我登顶时,与第一梯队拉得不是很久,他们称我也是一头老驴,其实我上山后,一样是累到了极限,两条脚也很沉重了,和他们比,称“老驴”也不知合不合适。登上这个最高山后的行程就是一种坚持了,值得再说的是,好好的山,因为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设,采石不少,有些山成了“半边山”,看上去很不美气,建设搞上去了,环境就要下去了,所以人的生活越提高,环境越恶劣,想边建设边搞好环境,可能不太容易实现呀! 下山后,最后终点是花山镇,人们各自上车,结束了愉快的一天北浒山之行。 [此帖子已被 浩如烟海 在 2007-3-12 12:55:3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浩如烟海 在 2007-3-12 23:54:0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