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內蒙鄂爾多斯草原的烏仁娜,即便在旅居歐洲多年後,仍保有純真開朗的草原民族性格,那無須修飾的質樸嗓音,從天地間傳來,強硬時如利刃直破天際,柔軟時如草原上的月光輕灑…,若不曾聽過,還真難想像世間能有這樣的聲音,可以如此直達人的內裡。 在《生命》這張專輯中,我們仍然可以清楚聽見烏仁娜那蘊育自「歌的海洋」-內蒙草原上的嘹亮聲音,但除此之外,這張專輯還超越了傳統世界音樂「地域聲響」的概念,總結了烏仁娜離開蒙古多年後的思考。烏仁娜創作了絕大部分的詞曲,《生命》脫離《在路上》(TMCD-278)及《藍色草原》(TMCD-320)的大草原民謠,我們卻聽到更多她對於生命的沉澱與低吟。 這張專輯的完成本身就是世界性的。烏仁娜與伊朗國寶級打擊樂三人組徹米哈尼父子(Chemirani Trio)合作編曲、即興演出,專輯中也可以聽到匈牙利小提琴家Zoltan Lantos精采的詮釋。這些來自不同國界線的音樂人,擺脫語言的綑綁,在音樂中清楚聽見彼此,成果就是這張令人耳目一新的《生命》。 製作人鍾適芳、錄音師沈聖德與烏仁娜在泰國清邁進行錄音,接著在德國慕尼黑的混音、後製工程則是由擅長中亞鼓樂的德國工程師完成。每旅行到一個地方,都印記下當地熱情友人的幫助以及民族的性格。世界音樂不再固守地域,而是跨界撞擊、廣納包容。 在錄音及後製的工程上,這張專輯細緻講究的程度,已超越了坊間發燒片的水平。對於錄音師來說,烏仁娜的聲音總給他們無窮的想像,那跨越四個八度的音域讓錄音技術能無保留地徹底發揮,聆聽時就有如置身烏仁娜演唱會現場。這張專輯並非一般的錄音室專輯,除最後一首(2004女歌節現場錄音)外,皆在泰國清邁山區的木屋中錄製。對於生活即歌唱的烏仁娜而言,對著開闊的天空就能唱出最動人的故事。有趣的是,每唱至高音處,樹上的蟬就像是找到了合音般地急鳴起來,此時,烏仁娜的聲音與自然合而為一。 而在混音、後製工程上,更是花費了長達四個月的時間,由德國籍專業的工程師Wolfgang Obrecht一手操刀,成果令人滿意,也帶給聽眾截然不同於一般錄音室作品的聽覺感受。(台湾大大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