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818|回复: 28

[求助] 咨询一哈,安徽天堂寨穿越回湖北天堂寨的可能性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7842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0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31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伙夫 于 2010-3-31 16:53 编辑

想由六安的皖西大裂谷、毛毯厂镇、(或红石谷、)金寨的天堂寨回英山。附近还有个燕子河峡谷。
计划基本做好了,就差2个天堂寨的衔接了。
不好意思啊,哈是景区(除了毛毯厂镇),还用上了“穿越-”---伪穿
主要是想节约几个毛块子唦,还有就是点击率高些
见笑了啊!
map1_lysy.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19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198205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0-3-31 21: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可行! 完全可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回帖

13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5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31 22: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可行,徒步穿越2-3小时,也可坐索道。经常有安徽那边的游客到湖北这边玩。也可由罗田这边下,不用去英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1 23: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骑着蜗牛狂奔 于 2010-3-31 23:48 编辑

回复 1# 伙夫
从里南河的安兴度假山庄应该有条路到罗田的降风殿!我们是从罗田的降风殿往那边走的,据当地农民说,延着峡谷走这条小路15里~~两三个小时就到了,但是由于时间不够,我们没有走完,这个遗憾我最近准备弥补~
因为没有走完,不确定,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7469

回帖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179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现任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4-1 08: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下东方大陝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7842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0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指点
清明就有着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7842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0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0: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伙夫 于 2010-4-1 10:40 编辑

有关毛坦厂镇介绍: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皖西毛坦厂古镇溯源
张 启 华
    在皖西六安市金安区的南端,金舒霍(金安、舒城、霍山)三区县交界的大别山腹地,紧傍秀丽迷人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东石笋”旁边,有一个四面环山、河流贯穿、平坦开阔、不大不小的古镇,名叫毛坦厂。
    “毛镇”之古,自始至今犹如那山涧小溪,不紧不慢地流淌着,一转眼几千年已过去了。
我有一亲戚原住在大别山毛坦厂这个镇子上。那时我刚高校毕业,第一次到山里拜访亲戚,于是来到了镇子。当时这个镇经济社会还不太景气有显白废待兴,但初到镇子还是一切都感到新鲜,特别是老街早就听说古老而很有看头,新来乍到对我这个外来人满有吸引力,于是我就迫不急待地最先跑到老街一览。
    妻家住在老街西门北外,自此出行,在穿过最后一间新建民宅之后,我来到了老街西门。由此向东而行,一条很长很长、又弯又直的,用青石条和鹅卵石铺砌成道路的老街,街道大约四五米宽,两边是斑驳的老房旧铺,像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由于大多商贾旁迁西边新街,这里不再热闹非凡,而显得格外冷清幽静,行人少见,临街的房屋也多是门庭紧锁,偶尔能在一扇半掩半开的房门后看到一两位神态悠闲自若的老者。这有显清幽且保存尚好、又原汁原味的老街令我十分兴奋又愉悦。这里的街铺与房屋据说都是明清两代的所建老房,有砖石的,也有土坯的,临街的店铺一般是前街后坊,木结构,铺板门,两三进,房内多有天井,处处都呈现出浓郁的大别山区的传统民居特色。整条街上封火山、马头墙、天井院比比皆是。雕梁画栋随处可见。厅堂里解放前、文革前历史字画挂图也较多见到,有些已成文物。经过多年风雨侵蚀,这里的不少房屋院落有显破旧,但较多依然保存完好,尤其那由鹅卵石、青石条铺成的街道路面被磨得蹭亮蹭亮的,路街中央铺有长长的青石条经年日久被独轮车压出了纵贯全街的辙沟,放眼望去很是华丽养眼。老街如此弯弯延延一直向前伸展,直到东边街的尽头。在主街的近旁,还有两处特殊建筑吸引了我的眼球,不知不觉便来到了近旁。据说,清朝兵部尚书、湖广总督、光禄大夫涂宗赢看好这一方宝地,在老街和镇南分别建造了这两座气势恢弘的涂氏公馆和涂氏家庙。尤其是涂氏家庙为皇帝下旨恩准,圣旨仍完好无缺。 涂庙为木制框架结构,木、石等工料均从江南调运,恢弘气派,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雕梁画柱,木雕石刻栩栩如生,虽历经风雨沧桑,仍构架皇皇,保持着昔日风采。街东头是毛河,清澈婉蜒,两边郁郁葱葱,也很清美幽然,令人流连难舍。我还听说老街从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经历大小战争和革命事件达百次之多,真是令人感叹。1947年10月8日至10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三纵司令员陈锡联在涂氏家庙设立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挥了著名的张家店战役,打胜了千里跃进第一仗,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铺平了道路,历史意义十分深远。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开始阶段的皮旅中原突围时,途经毛坦厂,并在此休整三天,在涂氏家庙召开过两次会议,作出了出奇制胜的重大决策,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伟大任务,其壮举震惊中外。抗日战争时期,毛坦厂又是新四军四支队的大后方,“青抗”、“妇抗”、“农抗”等抗日组织在毛坦厂老街开展活动。“三抗”旧址、“中山民众学校”旧址和新四军被服厂旧址仍保存完好。此外,涂氏家庙还是著名南山暴动指挥部和胜利后成立的六南二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抗日民众学校中的万年古戏台还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蕴山发动讲学会,开展辛亥革命的圣地。新奇探游之中,置身品赏,即觉特色浓郁有别他处,很是回味无穷。
    尤其让我倍感好奇与回味的是这个街镇的名字,它怎麽就叫作“毛坦厂”?接下来,这引令我不得不探究一番。
    毛毯厂镇地形开阔象一片毯子,但从未听妻子说过镇上有过毛毯工厂或生产毛毯之类的东西,为什麽名叫“毛坦厂”?也为什么不因地势而叫“毛毯厂”或“毛毯场”呢?
好奇心驱使我专门寻访了镇上的书香门弟,在人引导下我找到了一位住在双层四合院内的老先生,老先生显得很有学问。俯身向他打听请教,终于澄清了心中的疑惑、明白了究竟。其实“毛坦厂”原本与“毛毯”和“厂”、“场 ”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它的始名则源于比较古老的历史与传说。
    毛坦厂镇这个名字之所以叫“毛坦厂”,是与古老的历史传说和朱元璋的“马政”切切有关。
    “毛镇”起名先是在于它的“古与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当地民间传说,上古时,司法鼻祖皋陶(陶读“尧”,上古四圣之一并先后辅佐尧、舜、禹)部落就曾在“六”一带活动,毛坦厂属“六”的领地。西周时,这里曾是古“六国”伯侯贵族的封地。当年周天子巡游天下时,就曾到过离毛坦厂近处的钓鱼台一带。上世纪80年代,在毛坦厂镇西部的汪家冲曾发掘出一座周代墓葬,并出土了数件青铜礼器,可以为之佐证。此后,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孙膑、伍子胥等,也都曾在毛坦厂附近有过活动。在镇西南的青山堰,文物考古人员曾于20世纪90年代发掘出数座战国木椁墓,如今镇南也还保留有汉代的房屋遗址。有关历史资料表明,至迟春秋时期,毛坦厂区域已经是大别山深处一个人丁聚旺的“世外桃源”了,有着一些四面无墙的房落。这是“毛镇”形成的起源基础。
    不过,毛坦厂镇名的真正形成,还需从元末明初言开。元朝末年,随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穷苦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当时,毛坦厂周边的皇姑寨、响锣寨、鸡鸣岭、三尖寨和抱儿岭等地,都成了农民起义军的营地,毛坦厂一带不仅成了义军与元朝军队相互撕杀、角力的地方,也成了朱元璋与陈友谅这两支义军相互逐鹿天下的战场。一时间,百姓离乡背井,到处流离,加上瘟疫横行,原本热闹兴盛的毛坦厂,终因土地被大量抛弃,而成了人烟稀少、茅草横生的荒凉之地,被时人称之为“茅滩场”。而“茅滩场”最终能成为“毛坦厂”,则应归属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推动实行的“马政”。
    出身讨饭和尚的朱元璋是从马背上夺取天下的,因此,对养马一事,他始终寄寓有特别的感情和关注。朱元璋曾说:“昔人问国之富,即数马以对者何?盖事在戎。其戎始轩辕。其马载甲士,代涉劳,备边御辱,足折冲,斯力之大,斯功之美,可不爱育乎!所以古人先马而钱粮,故数马以对。马之功不但备戎事耳,若使君有道,则马之力牵犁耜驾粪车,辟上沃田,其利甚焉,所以古重之者为此也。”这段话大意 是说:马与国防是紧密相连的,马也是人们劳动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马匹拥有的多少,是国家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把养马上升到“马政”,进而将“马政”当作“国政”。按此原则,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便开始大力倡导在全国各“水草丰旷之地”大量养马。由于安徽是朱元璋的老家,他对安徽境内的养马业尤其重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在内地养马计有十四监所,其中在安徽境内有五监三十三群。”
    毛坦厂镇地属山间平川最开阔地带,地沃草肥,街镇似一大群马坊。由于朱元璋着力推行并此后持续长达百年之久的“马政”,使得荒无人烟的“茅滩场”重获新生。逃难的百姓们纷纷返回故里,利用当地茂盛的水草,为朝廷喂养军马,以代税粮,这使得毛坦厂一带逐渐重又繁荣起来。离毛坦厂不远处的叶集,还涌现出了“兽医双圣”的喻南仁、喻南杰兄弟,并诞生了二兄弟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疗马经典《元亨疗马集》。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和《疗牛经》一卷,并附《驼(骡)经》,共收图112幅、赋3篇、歌150首、药方300余个。《元亨疗马集》大约完成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兽医学专著,清朝乾隆年间被收录进《四库全书》,它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兽医学成就。
    那时的毛坦厂究竟喂养了多少马匹,如今已经难以考证了,不过,仅从当地的“白马尖”、“驻马冲”、“走马岗”、“饮马塘”、“上马石”、“马岭”、“马道子”、“马栏口”、“走马埂”、“马栅寺”和“养马冲”等众多与“马”字有关的地名来看,便可以想见当时的养马业肯定是很兴旺发达的。
    也就是从这时起,“茅滩场”便渐渐地被人们谐音为了“毛坦厂”,从此茅滩场集镇也便“入乡随俗”得名为毛毯厂。据辞源等古文典籍载析,古时“毛”即意指茅草;“坦”即平坦大畈;“厂”则是一种三面或四面无墙的房子,并非我们今天所指的工厂。在明代,多面无墙的房子便被称为“厂”。因此,“毛坦厂”的意思,其实指的是有水有草、房屋成群、适宜养马的地方。
    毛坦厂虽地处深山,但水陆交通却相当便捷,到了清代,由于清政府推行了以茶换军马的“茶马政策”,毛坦厂的马、茶、盐、农、商五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小小的毛坦厂俨然成为声震大江南北的商贸集散地。
    历史又过了若干年,近日因事我又去了毛坦厂。留心一看,今古已壤别,只不过,现如今的毛坦厂镇,当年那番万马齐鸣的养马场景已廖无痕迹了,代之而起的则是一个发展壮大了许多的新兴小城镇,一个溶现代和古老于一体的皖西部明星重镇。马虽不养了,但绿色工厂、绿色产业、排式商贾、专业市场、优美校园、徽式住宅、小桥流水、古色老街、幽美环境,却越来越兴盛、越来越壮观、越来妖艳、越来越诱人了。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自然环境,旅游文化,已都不可同日而语。旧时的“茅滩场” 如今日的“毛坦厂”,早已成为皖西经济要镇、华东旅游胜地,旧貌换新颜了!
    现在的“毛镇”,已被列为省级中心镇。全镇总面积59.6平方公里,辖7村、1街道, 总人口35096人,其中镇街区人口22000人,新老街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新修的105国道、六毛县道穿镇而过。境内有风景名胜区东石笋,省示范高中毛坦厂中学,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重点古建筑。可谓是深山古堡,热土明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毛镇”创造了闪光的业绩,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山城文化和长近3华里的江北最完整明清徽派古建筑群,被列为全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要景点区。近年来镇上又先后开辟了新华路、学府东路、学府西路、石笋路、燕山路等8条商业大街,吸纳镇内外群众前来安家落户达220多户,新增商业门面460多个;同时投入530万元,对集镇进行综合整治,对新镇区道路全面新铺油面,更新路灯226盏,铺设了5公里的人行道彩砖路芽,新建和整修下水道5200米,新建水冲式公厕三座,设立垃圾箱76个,并对主大街进行了绿化,建立公共绿地三处,集镇绿化覆盖率达41%,使集镇更加亮化美化,功能更加完善。同时更加大力量推进老街的维修保护工程,积极搜集刘邓大军三纵司令部旧址、大跃进大食堂、明清老街等有关历史真迹,并对这些古建筑、古设施、古文化遗址加以维护和管理,投入30多万元对老街中段800米鹅卵石街面实施“修旧如旧’’性恢复,并引资300万元建成了“古镇第一楼”,力成老街吃、住、购、乐于一体的商务休闲娱乐中心。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政”和清朝“茶马政”以来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以及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和凝聚着历史文化的1320米沧桑古朴的明清老街、2100余间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气势恢弘的涂氏公馆和涂氏家庙及红色经典张家店战役指挥部旧址,交辉构成的毛坦厂独特地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毋庸评说仅此字里行间就可看出,这已切切实实使“毛镇”成为了八方来客称道的:全省著名的“高考镇”(十多年来连续高考本科和重点本科达线率名列全省前茅)、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部等去年授牌)、AAA级“风景名胜镇”、经济社会重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这里又新开辟了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文化风景名胜旅游经济已成为毛镇最具实力的新兴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理由相信毛坦厂这个历史文化古镇、名镇,日后还势必会日益更快速发展壮大和发扬光大起来。身为一名正统文史工作者,此次“毛镇”之行回来后总得写记点什么,于是则成就了上面的一些文字之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7842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0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河谷风景区

     位于安徽省金寨县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是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红石谷国家地质公园、将军湖(响洪甸水库)、六安瓜片原产地生态观光园组成了整个红石谷风景区,景区总面积237.05平方公里,是集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六安瓜片原产地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红石谷之所以谓之 “红”,是因为独特的地理地貌。河谷两侧红色山峰耸峙,红色峭壁陡立,红色岩脉纵横穿插,红色巨石傲立谷间,红色卵石铺垫河床,是国内少有的“红石”景观区。整个红石谷全长7公里,东侧为变质岩,西侧则为红色的火山岩,岩石的年龄长达5亿年,漫长的地质演化给世人留下了瑰丽的峡谷景观,峡谷溪水流水环歌,瀑潭相连,两岸悬崖如削,青山滴翠,以“28峰,72洞,36怪石,12道瀑布”著称。
     景区第二组成部分将军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原名响洪甸水库,面积6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27亿立方米,位居大别山五大水库之首,是皖西第一水域。因水库位于金寨县境内,而金寨县又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将军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 13: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伙夫
你准备怎么到达毛毯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30

回帖

3345

积分

游客

积分
3345
发表于 2010-4-1 14: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伙夫,搞个具体点的说明撒,蛮想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7842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0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驾当热好
到霍山有班车
但动车到六安更合理些,还可以运哈泡子唦!
主要是看麽样的班子,再决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7842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0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伙夫
你准备怎么到达毛毯镇呢?
骑着蜗牛狂奔 发表于 2010-4-1 13:25

我还被你说的原始森林,蛮美的风景挂倒了啊!
透露哈子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2

回帖

1347

积分

论坛元老

尚无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4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0-4-1 2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天堂寨在山顶上,湖北天堂寨在山半腰,在安徽天堂寨山顶上就可以看到湖北天堂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30

回帖

3345

积分

游客

积分
3345
发表于 2010-4-2 1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伙夫,你还没有最后的决定啊,明天就开始休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7842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50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0: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摊上买了本过期的《三联周刊》其中
六安瓜片和红石谷景区把人挂到了:

六安瓜片:最复杂的绿茶

  中国复杂的茶叶谱系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
  一方面,它是唯一无芽无梗的叶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公里为限;另一方面,六安瓜片的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以至冲泡出来如同翠绿的瓜子片,并以此得名。
  即使在今天,瓜片的生产仍需投入大量人力,这使得成本居高难下。有好事者曾统计《红楼梦》中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但现实中此瓜片茶却流通不广,仿佛只存在于小说与遐想中。

 就在齐头山与香炉峰之间,有一形似灯盏的山间平台,人称灯盏坳,王永发的家就在那里。从红石谷的山口走进去要一个多小时路程。齐山村一共1400多人,分为20多个组,分散居住在齐头山内,村民们世代以茶树为生。再有不到一个月,新一年的采茶季将要到来,确切说,谷雨前后的十几天将决定他们每年80%的收入。
  红石谷通往大别山深处,两侧巨石皆为红色,一条六七米宽的溪水从中流过,当地人称为“龙井沟”。越往深处走,不断有溪水、飞瀑从两侧岩壁上涌出,汇入龙井沟,在山间平缓处又形成若干小潭,村民们称为“龙潭”。溪水清澈见底、卵石密布,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去王永发家并没有路,必须要在龙井沟两侧穿行。夏天山洪暴发,山里人就出不来了。最长的时候,王永发一个月没有出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19 03:46 , Processed in 0.06764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