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在雨中的磨山 ( 路边草) 咋暖还寒的三月,绵绵春雨如期触至。 今天周六,例行徒步的日子,我们在磨山与风雨相约,在雨中与樱花相乘,在湖边与烟雾相履,许默着远足人的不苦精神和悍然毅力。 走在半山车道,少车幽静的路上被七八十远足人的到来沸腾了,林间杆粗高瞻的树木排着队林立着,虽不那么整齐,也挺立得精神百倍,似乎也带着远足人刚毅的风貌在迎候我们;山坡上偶尔遇见的鸟儿,吱喳着低飞跳跃,是想跟我们一起徒步吗?我们左弯右拐地徒步在磨山的林子里,五颜六色的雨伞象一朵朵卡通片里的菇儿,点缀着初春时节尚不丰富的山林色彩,让山间顿时有了灵性。顺着视线透穿林子,那林外天空白雾一般茫茫的,象是画板上打着的底色,等待着秋季层林尽染壮阔大气的油画。 走在东湖边,湖岸曲折延伸,碧波望眼万顷,青山环绕相依。两旁白茫茫的湖水在春风荡漾里起着纹皱,仿佛隐藏着岁月老人说不完的禅禅故事;以楚文化为主体构思的楚国神射手青铜雕像傲然矗立在清河桥头,让徒步的我们不由得慢下步子仰慕敬畏;最让我可亲的是湖边的钓友们,他们拉着长杆,在雨中,在风里,他们守候的并不是鱼儿,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宁静,更是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翻出年票,走进了落雁岛,景路边繁花似锦,春意阑珊,在无栅曲桥上,弯转圩回,绕远舍近;走在鹊桥,牛郎织女各伫桥头,神往向岸,盼亲交心,不免让人感慨万千,心怀惆怅,满桥的喜鹊飞向桥心,只为一对千古恋人的相聚搭桥,我们走过的并不是一座桥,而是走进了一座感天动地坚贞不渝的爱情殿堂,当我们走进的时候,多了一份情感珍惜,多了一份感恩之心。跨上吊桥,有人故意左右晃动,让桥抖动取乐,稍静态时,伫立桥上,那雨那雾那水,雨漫漫,雾茫茫,水碧碧,幽静水岸,花团锦簇,貌合神离地想象成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站在徒步的终点景船上,在雨中面对茫然的湖水,水中岛上,鸟立水杉林枝头,影只点点,树叶和树枝被鸟粪染成白色,远远望去似白雾缠绕,白云低吟;对岸磨山在雨中时隐时现,呈现出朦胧的湖光山影,更有一种惋郁之美。左前方的清河桥犹如一弯长弓,连接横跨着东湖两岸,让这里的山、水、岸连绵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稍作休息,补水充饥,就走上回程的路。回程的路基本上是原路返回,只是在磨山走的是另一边的半山路。 好汉坡上,本来徒步相拥的一拨,被好汉坡自然分成脚力的等级,老驴们依然快步如飞,如履平地,菜驴们明显感到脚力不支,慢慢被抛在后头,但不气馁,依然精神抖擞,继续追赶,我引用一位资深驴友的话:“在路上我将追随着背影,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二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走过了13公里的路程。一路走来,踏着落叶,踩过积水,我们走在山间林道,湖边岸路,我们过鹊桥,跨吊桥,在落雁岛的景船里眺望品味,在大门边的茶馆里休息聊天,我们在朱碑亭下路过,在摩崖石刻前走过,我们敬仰着刘备郊天坛,我们观瞻着浓郁的楚文化境地,我们拖着疲倦的双腿也想在烟波亭中小憩,但我们是远足人,在苦乐里找用钱买不到的健康,在付出中找有氧周末的生活方式,在瞬眨的快门间找文化艺术的思考空间,我们为徒步而快乐,我们为徒步而开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17 14:30: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