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城市里呆久了,难免会向往大自然的山青水秀。英山的二天红叶活动,同学们都感到未能尽兴,强烈要求群里再组织市内一日活动,以免辜负了这一派秋天景象。在11月23日生日聚会上,群管委会商量决定11月27日组织黄陂大余湾穿越至木兰山景区一日活动。
11月27日早上七点半钟,34座的中巴车以及自驾两台小车共计44人一并从汉口国宾馆门口出发,经过1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9点钟左右到达了黄陂大余湾,开始了我们黄陂一日行的第一站-黄陂大余湾参观徽式古村落、古民居,领略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大余湾在黄陂的研子岗镇,距武汉市区大约40公里。这或许是离武汉最近的一个古镇了,确切的说它只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传大余湾村的祖先自江西婺源迁移而来大余湾的建筑是典型的婺源民居风貌。建筑风格是鄂民居中的精品,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黄陂大余湾民俗村的房屋,几乎全是用大块大块裁打得十分规整的条石砌建而成,而围墙却是用石块垒成的。大余湾的民居整齐划一、坚固耐用和赏心悦目。屋顶均为硬山式,隔间的垛墙笔直地砌上瓦端,突出于檐外,昂首飞翘,极具动感,给人一种凤抬头、龙望远的联想。
村内现在保存的古老建筑群都属于明末清初的徽派民俗建筑,现在村内还保留有50多户石砌的房屋,依然是雕梁画栋,内有残存斑驳的木质门窗和各种雕刻。黄陂大余湾依山傍水,宁静如画,大余湾村寨后面群山连绵,是木兰山与脉,不远处,滠水河似一条银色的飘带,环绕着山岗缓缓流淌,大余湾静卧在这青山绿水中,气定神闲! 大约9点30分左右,我们离开大余湾,开始了今天的重头戏——纵山。从大余湾村后小路上山,沿山脊纵走。一路上只有一条山路,比较明显,想迷路都难。远方的电视塔能指明方向。
木兰山系,植被丰满,山山相连,突兀的山石峻峭而挺拔,人工垒砌的石壁、屋基的残垣断壁依稀可见,虽已无法考证其年代,但足以证明这里以前有人居住过。
山风阵阵,金黄色的茅草在整齐地舞动,不算高大的马尾松被阳光映照得碧绿碧绿,偶有的杜鹃虽没有盛开时的风采,但它那被山火烧过却依然吐芽的顽强生命力,恰恰预示着来年的英姿,弯曲的山路,扭动的队伍把山峦映衬得格外秀美。
一路走来,阳光下全身燥烘烘的,林荫里又有些许寒意,就这样热了脱、凉了添,一路上就这么在穿脱交替中不知不觉走过了数个山头。
午餐时间到了,大家席地而坐,白酒,自酿豆浆,稀饭,牛肉、鸭脖、鹅翅,泡萝卜等等食品从各自的背包中汇集到了一起,简单的路餐变得非常丰盛,大家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路餐场地被同学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可降解的垃圾被带着下山。
更有趣的是一条漂亮的狼狗从山下一路跟随我们的步伐而来,中餐时跟我们一起享受美味佳肴,吃饱了还在我们身边打个盹,陪我们走过一段段山路。
山路崎岖、陡峭、狭窄,路边的荆棘将一些同学的手划破了,脸划破了,还有些同学的衣服、裤子划破了。在穿越路上,安妮同学为了跟山边艳丽的杜鹃花来个亲密合影失足滚下了山坡,大龙大虎同学赶紧把她拉了上来;幽幽兰香同学不小心绊动了一块松动的石头,擦伤了新阳光同学的小腿,开心就好马上帮她喷了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还有飞火流星同学在休息时坐在一个树桩上面,树桩一下垮塌了,人一下摔了下去,幸无大碍,原来这根树桩里面都空了,经历了这几次有惊无险,大家都更小心地慢慢前行,伤了腰腿的山涧冷月老驴哼哧、哼哧艰难地挪动着脚步,飞狐老大陪着最后收队,穿过一段无路的灌木林,上到山顶,经过N座山峰,一条泊油路清晰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终于到顶了!!
耀眼的太阳渐渐褪去了它的光芒,山林被夕阳染红,此时的太阳恰似一个偌大的圆盘镶嵌在远处的山凹,树木的剪影在山风中摇曳,流动的风景勾勒出不断变幻的山峦、田野、村落……
我们已经远离了喧嚣的都市,置身于这田园牧歌的童话,进行着心灵的洗涤,我想,身处都市的我们,是需要这种洗涤的。曾经那样执着的认为,登上山顶的路,必是艰难坎坷的。就这样,美丽的景色与我擦肩而过,愉快的经历被我一一跨过而没有领略其间的快乐。 美丽的景色不只是在山顶才能纵目所见,人生的意义也不是登上山顶才能得以实现,生命的快乐和价值,也同样凝聚在登山的旅途上,等待我们像领略山中景一般去发现。其实,生命的过程才是人生最精彩的一页。
参加此次穿越的同学一共44人,他们是:雪山飞狐,开心就好,大龙,大虎,聪明,海洋之星,围城,自由,月夜,新阳光,纯净水,水如月,画梅,,蓝天,安妮,苹果,昕昕,烟草浪子,在路上,山明水秀,草上飞,火龙果,丁丁,飞火流星,淡然释怀,晚霞美好,晚霞美好+1,风向南吹,花生如风,山涧冷月,猫,司令,幽幽兰香,彩色的始祖鸟,筒子,恒星,紫枫叶儿,落落,落落+1,朴树,朴树+1,福洋,春华秋实,石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8 16:21:0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