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日欲一骑玩转大花青龙,偶遇马踏飞燕一行,雨后的大花青龙空气湿润,阵阵雾霭给转山的银们有了更多遐想的空间,知道中山公园群小分队下大青后不去吃鱼圆,我临时调整路径,与他们破冰合影后,依依惜别,从大青龙中途右转下山,去祭拜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的陵墓公祠。
去年曾因反纵寻找连纵滞后的驴友,我曾从大青提前下山,匆匆从幽静的熊廷弼公园穿过,这次很想好好瞻仰一下先人的故地,因是至上而下的下山坡探路,边走边看了。墓地、公祠、飞白亭、竹林、熊大将军雕像、园内荷塘、最后才走出张爱萍将军题写楼牌的公园大门。
所看到的景观,也许都是预料之中,只是墓地的碑文为清代所刻,上书“明兵部尚书辽东经略谥襄愍熊廷弼之墓”,让我好好琢磨了一下,清代官史敢为明代兵部尚书做碑文,自然有其背景了。
熊廷弼,武汉江夏人,明朝末年官拜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镇守辽东的三杰之一(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度被朝廷重用,最后因关外失守、遭朝廷阉党诬陷,于天启五年被杀于西市,据说传首九边,享年五十有五,死后数年,崇祯帝诏许其子持头归葬,得以昭雪。
熊廷弼悲剧既有明末气数已尽,一代英雄也成陪葬品之所然;也有熊公性格所致。清朝盛年乾隆自示明君,赞熊廷弼“材优干济,所上封事语多剀切”,“晓畅军事,为明代巨擘”,亲为批识云:“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朝廷在江夏重修熊公祠墓,后人为纪念他,才有了今朝的熊廷弼路、熊廷弼公园,也算熊公在大青广坊岭含笑九泉,荫福大家了。
出熊廷弼公园,徒步赶往去武汉公交车站的路上,一路询问,听说要经过纸坊老街,我终于找到曾听说过的龙头古井,古井旁立有江夏文物碑牌,问老街的居民,他们也不知道此古井是什么年代挖掘的,一位老者告知,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人听他们的长辈说早有此井。我正好遇到提水洗衣的大嫂,看着很熟练的提水干活,也算欣赏了,为什么井有两眼,使劲猜吧,不知道将来城市拆迁改造,这双眼古井是否还能保留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