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7|回复: 1

[讨论]春节后贵州铜仁自助游

[复制链接]

9

主题

82

回帖

60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11
发表于 2010-2-3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贵州铜仁行线路图


 

2月19号十点怀化火车站集合去怀化西站,十二点的车怀化到玉屏,玉屏下车后坐大巴到万山特区,步行游玩夜郎谷,玩完后去铜仁(步行或坐车到时看时间定),在铜仁坐,夜游铜仁市,晚上活动到时一起商讨。

2月20号早上九点出去徙步锦江,欣赏锦江画廊、云舍民族文化村、太平河风景区、黑湾河峡谷风光,到龙泉寺,准备登梵净山,游望佛亭、万宝岩、净心池、杜鹃长廊、龙凤台、九龙池,然后就近找个山上的小旅馆住下,休息会一起玩游戏。

2月20号早起去红云金顶看日出,然后观看佛光普照、磨茹石,敕赐碑、剪刀崖、黑巷子、棉絮岭,护国寺等,顺路下山到印江县,夜游印江县,品印江之美食。

2月21日印江县出发前往思南,游思南古城,沿乌江河谷游玩长坝、文家店-荆竹园、思林、鹦鹉溪、青杠坡、板桥、思唐等景区,都是美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穿行乌江山峡百里画廊直达沿河县。

2月22日坐车去松桃县游苗王古城、品松桃美食,感松年味文化,住。

2月23日从松桃去怀化,回武汉

本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以步行为主,最好是穿着运动或徙步装。

具体细节问题等到了当地再一起协商。

游玩路线也可以一起商调选择最有价值的行走。

各景点的图我就没有贴上去,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查看。

我本人也没去过,所以没法给大家什么预算多少,全程AA制,各自对各自负责,非招集,只能一起去体验啦,并行去买2月18号武昌去怀化的火车票,2月19日早点六点到怀化。

想去请加群87575038,一起讨论


 


 


 

苗王城景区介绍

  出松桃县城往南65公里的地方,是松桃的一处著名景区——苗王城。由于地处古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这座弹丸之城曾经是历代“苗王”居住的城堡和历代王朝“平苗”征剿的对象。虽然占地仅4平方多公里,但却像一部史书一样,蕴藏着苗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苗王城的真正地名叫做新寨,但一点都不新,作为古代战场的遗址,他给人的感觉更多是沧桑和创痍,而且修建的确凿年代至今也无法考证。作为一个失传了文字而用山歌来记录历史的民族,除了从《迁徙歌》、《古歌》、《开天辟地歌》里能够了解到他们迁徙的原因是被赶出中原外,其他的全是空白。在《路行记》和神话故事里所了解到也是及少的有关苗族迁徙的过程。《苦难歌》中记载最多的也只是追溯到明、清时期,至于更远的年代就没有记载了。因此有关专家根据苗族的《迁徙歌》推测:自尧、舜时期,“三苗”被武力赶出中原之后,历代王朝屡用武力征伐,迫使其不断往西迁徙。秦汉时期,僻处武陵山区的大部分苗族,发展迅速。到了隋朝的时候,经过世世代代的勤奋耕作,生产力不断发展,人口也日益繁衍并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群体。唐、宋时期,更是形成了部落联盟,凭借势力占地为王,新寨由于其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成了“王者之城”,因此专家们推测苗王城大约始建于唐、宋时期。

  如今,作为旅游区的苗王城,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单是她蕴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代“苗王”的盘踞之城,最主要的还有整个古堡的建筑格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再加上有古城墙、古战壕等军事遗留设施与之相配,从而使得整座古堡就像一块古老的化石一样,静静地躺在大山深出。在古堡中央有一条“S形”的小河传流而过,将古堡劈成东、西两城,形成了一个太极图型,由于河水强大的溶蚀和切割作用,从而造就了一个很深的峡谷。崖壁上突兀的怪石头、攀附的古藤、顽强的老树与谷底清澈的河水相互对应,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造化。

  目前,在古堡中保存完整的巷道有11条,宽度都在3米左右,巷道两边都是3米多高的用青石板垒砌而成的护墙。进入巷道的大门只有一道,然后再象迷宫般分散开去。巷道的大门是用厚实的木板拼镶而成,大刀、斧头、长矛无法劈开。巷道内每家每户各自拥有自己的龙门和后门,并且相互连通,如果遇上战争,抵挡不住的时候,在短时间内全寨人可以由后门绕道聚集或者撤退。

  在苗王城里只要有路,两边就有石墙作为屏障,只要有巷,就会有龙门和寨门,而那些道路和巷子不但没有名字和路标,而且还十分的相似,陌生人进入古堡之中往往是找不到出口的,特别是有两处直角的拐弯,更给人 “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这些八卦迷宫般道路和巷子,全然是苗族建筑文化和军事思想的遗迹。如巷道、寨门、龙门和后门之类的设计布局似乎来源于《孙子兵法》等军事家经典。经过有关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此城的设计“既能攻、又能守、也能退”,是一个具有相当军事构筑工事水平的古王城;是中国“南方长城”独具的风格;是民风民俗保存得比较完整,体现得比较充分的苗乡建筑工艺品;是全国为数不多、保护得较好的古王城之一,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这些设施虽然历经百年风雨,年久失修,但仍旧坚固无比,仍旧可窥当年风采。

  苗王城的军事防御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巷道上,同时也体现在住房上。苗王城的住房全为木质结构,四面用石块垒砌成高高的院墙,从“王宫”到民宅都有江南民居的那种雕梁画栋的豪华和布局合理的军事防御系统,如:瞭望孔、防火设施以及地面和地底的沟渠排水系统等等,而且十分的科学与合理。从房屋的建筑布局和装饰装潢来看,没有阶级、地位和贫富之分,从而起到了掩人耳目、混淆视听的作用。这不仅在松桃绝无仅有,就是在整个黔、湘、鄂、川乃至于全中国也十分罕见的。这样一种巧夺天工的设计将人工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向后人展示着一部神奇而飘渺的“无字天书”。

  美丽的自然景观、瑰丽的民族文化与厚重的历史背景,为苗王城罩上了一轮七彩的光环,如:苗王宫、苗王墓、苗王义旗、花鼓、傩戏、椎牛、上刀山、下火海等等,在沐浴了百年的风雨之后,仍旧依然如故的得到苗王城百姓的尊崇和传承。作为古代苗族军事文化与建筑文化撞击融合的完美结晶,苗王城正默默的向世人述说着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现如今,生活在苗王城里的老百姓仍旧全部是苗族,过着几乎自给自足的生活,男耕女织、悠哉游哉。他们交流的语言是苗语,他们穿着的服装是苗服,仿佛远离了这世界而更加悠然自得。



两江春色景区介绍

大、小两江流汇于城南,夹岸多有桃树、李树。每当春天来临,和风拂煦,春水方起,花香柳绿,万紫千红,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春满人间。铜仁春天的景色,两江春色是最美的。  


东山楼阁景区介绍

   东山是铜仁城的最高处。山上林木苍劲茂密,覆盖山巅。旧时东山有大观楼、又峰阁等诸多景点。站在山上,高可凌霄汉,俯可观江流,非常值得人们游览。

  东山楼阁旧时被誉为“铜江十二景”之冠。现已恢复建“大雄殿”、“雷祖展”、“真武观”、“川上亭”等旧有建筑。1990年,东山建全国首家“傩文化博物馆”,值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又在东山修建了一座风格别具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云彩江声景区介绍

   东山,有一面临水,其处绝壁如削直插江底,其下江水深不可测,崖壁上原有“云彩江声”四个大字,不知是什么年代留下来的,也不知是什么人书写的。据旧志记载:数百年间,其处从未被苔藓覆盖,也未被风雨磨损,但那四字却早已漫漶(文字、图画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而荡然无存了,到了清朝同治年间,知府袁开第又补写了“云彩江声”四字于崖间。
  
  时至今日,袁知府的“云彩江声”四字仍高居峭壁之上,俯瞰锦江东去,只是自下游六家洞电站大坝建成后,其处已是江水潺缓,涛声不再。




文笔凌云景区介绍

  文笔峰在铜仁城南的对岸,其峰高插入云端,陡峭如削。每当旭日东升,朝霞偶尔掩映在山巅之上,天幕就像五色纸一样绚丽多彩,不愧为铜仁城的一大奇观。如橼巨笔在五彩天幕挥洒泼墨,其景不愧为铜仁一大奇观。



十里锦江景区介绍

 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流经江口,由西向东横贯铜仁市全境,其上游的大小两江汇集于铜仁城中,并将城区一分为三,呈“S”状环城逶迤东去洞庭,汇入长江。沿江两岸奇峰林立,峭壁嵌绿,碧波粼粼,山色青青。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珍贵的文物古迹、雕梁的亭台楼阁等,宛如一颗颗珠宝镶嵌在锦江两旁,构成了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十里锦江画廊。游历过铜仁的诗人廖经天曾写下“四面青山楼外楼,新装巧扮最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一步依依一回头”的绝句。
    锦江河床宽150-180米,深10-30米,开通航游里程58公里,其中:50吨以上航程31公里,10吨左右航程18公里。
    十里锦江风景区主要包括武陵小苏州、锦江十二景、锦江公园、水晶阁等景点,现分述如下:
    1、武陵小苏州
    铜仁城是一座多水的山城,整个城区与水、山相依托,相融合。三江(大江、小江、锦江碧水穿错于城区,把城区分割成若干个自然区域。城区内现有新滩大桥、清水大桥、花果山桥、瓦窑河坝上桥、西门大桥、兴市桥、鹭鸶岩大桥、大江坪大桥、锦江大桥、下南门吊桥、东门大桥等十余座,气势非凡、风格各异。桥下江水碧波荡漾,锦江两岸绿树掩映,江上渔舟点点,既有名城苏州的婀娜多姿,更有山城铜仁的风格特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桥城。
 2、锦江十二景
    (1)金鳞戏水。位于城南500米,逆大江而上,于木沙河交汇处兀立一岩,其形若鲤鱼,古人誉为“金鳞游泳”。岩下有一壑,其中部一石突出,形如一鲤鱼头,特别是那鱼唇、鱼眼、鱼腮,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故又名“鲤鱼嘴”。
    (2)南岳飞泉。位于城北4公里,逆小江而上,两山并峙,涧水中落,若玉龙天降。
    (3)两江春色。锦江上游,大小两江汛期初来, 春绿两岸,桃李争艳,绿柳飞絮,鸟翔鱼跃,人们纷至踏青,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两江春色图。
    (4)中流砥柱。城南大小江汇合处,有巨石屹立江心,其上曾多次建有亭阁,俗称“铜岩”,又称中流砥柱。
    (5)东山楼阁。城东临江壁立一山,峭削嶙峋,悬崖下江水浩荡横流,绝壁树出石罅,苍翠挺拔,古林深处曾建有文昌阁、奎星楼、澄江楼、川上亭、武侯祠、天坛等,今尚存川上亭、雷神殿、真武殿。
    (6)云彩江声。东山南面临江,峭壁间缭绕的缕缕云彩和山下澎湃的声声江涛组成一道绚丽的风景。明嘉靖年间曾在绝壁上刻有“云彩江声”四字。清同治十三年(1874,知府袁开弟补书重刻。每字一米见方,字迹倜傥,气势蔚为壮观。
    (7)文笔凌云。东山隔江之西文笔峰,高插入云,秀如笔削。旭日东升,彩霞辉映,如五色锦笺巨笔绘彩。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城西正人峰顶建凌云塔( 因峰下有文笔洞,故亦称文笔峰又名文笔塔。
    (8)渔梁夜月。顺江而下,至天乙峰、太乙峰下,河流成滩,即“渔梁滩”。此处风清月明之夜,波光粼粼,江流有声,渔舟穿梭,甚为幽寂,颇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9)石笏朝天。城东2公里处临江兀立一峰,形若古代官员持笏朝拜;亦称传说中八仙之一曹国舅手持的笏遗留在此。
    (10)芦洞岚光。位于城东4公里的锦江河畔芦家洞处。
 ( 11)玉屏晴雪。城南10公里,一山如屏,山高气寒,瑞雪初霁,群山融雪,此山仍积雪皑皑,经旬不化,素色玉润,银光闪烁,蔚为壮观。
    (12)西岭归樵。西岭日暮之时,归樵踏歌欢娱。
    3、锦江公园。位于城西锦江河岸,占地1.8万平方米,公园绿树成荫,园中有园,建筑别致。园中竖有汉白玉雕刻的周逸群烈士塑像,供游客瞻仰。
    4、水晶阁风景区。位于城东太乙峰下, 锦江东岸,三面环水,半岛之上古柏参天,绿树掩映;欧式建筑,楼台亭榭点缀林间;花草树木,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渔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动的风景图。

第二天


早乘车赴云舍土家族民俗文化村:云舍座落在梵净山下的太平河畔,被誉为江口县土家第一大寨,也是江口县土家族文化、习俗保存得最为完整的村落,游土家造纸作坊、神龙潭、参观民居,观赏金钱杆、土家摆手舞等节目。中午至江口观豆腐干一条街,品尝江口特色豆腐干,返铜仁送团,结束愉快民俗之旅!!

太平河简介

  太平河位于梵净山南麓,太平河发源于梵净山,太平河在江口县城与闵孝河交汇汇入锦江。太平河漂流的起点在黑湾河旅游经济开发区,太平河终点在靠近太平乡政府所在地的太平乡伐木场,太平河全长12.8公里,太平河沿途有九弯十八滩,既有激流澎湃,又有涓涓细流,既有深河绿潭,也有浅岸荒滩。 

  

  太平河特点

  太平河流域由于地处梵净山国家级保护区腹地,生态植被保存完好 原始森林密布,支流众多,短短的几十公里流域,集雨面积竟达到327平方公里,太平河是贵州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由于山高林密,加之人烟稀少,所以水质纯净度非常高。经国家水文部门鉴定,太平河上游的水质已达到国家一级水质标准。

  

  太平河的最大支流“盘溪河”水质已达到国家特级水质标准,可与新疆天山博格达峰雪山的水质貔美,可作为水质标准参照物。其中太平河下游黑湾河度假村至太平乡伐木场流域,由于梵净山从海拔2000多米在短短的十几公里内突然下降到海拔500米,天然形成了太平河河谷今天的地貌特点:“比降大 切割深 多急流 陡滩”。

  

  太平河漂流

  1998年江口县政府旅游部门就在这一段流域内开辟了黔东第一条太平河漂流旅游线路。太平河漂流全程长15.8公里,漂流河段最宽处100多米,最窄处仅有五米,落差达109米,有形态各异的5个大险滩,33个小险滩,28个晶莹剔透的水潭,漂流其间,犹如步入一条长长的山水画廊,两岸山花烂漫,土家民居倒映其间,交相辉应,精彩纷呈,令人如痴如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5 8:27: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887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4394
发表于 2010-2-3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命名.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7 05:58 , Processed in 0.0476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