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灯光

活着,为了爱与美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接鲁迅故里各个景点的街道,有各种小吃,我点了西施豆花、绍兴老豆腐以及冰木莲

 

010.jpg


011.jpg

 

 

然后接着逛百草园、风情园、三味书屋等景点。那天天气特热,习惯了空调的YG越来越没游玩的兴致,而我这个每年夏天都在户外晒脱皮的野人,今年夏天也不例外,一玩起来常常连太阳伞也扔一边,脸倒有帽子遮挡,然而脖子和胳臂、手却都晒得黑黑的(YG常戏说我才从beach回来),依然兴致勃勃的……


012.jpg
 

013.jpg
 

014.jpg
 

015.jpg
 

016.jpg
 

017.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发两张在鲁迅故里拍的PP,然后发书圣故里的PP 

 

018.jpg
 

019.jpg

 

 

 

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目前绍兴市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这一片都是老房子,这里有书圣王羲之故居(如今是戒珠寺)和蔡元培故里。这里机动车不能通行。这些小巷非常有韵味,适合有时间慢慢的逛。墨池是景区内的一个景点,是一片面积不大的水池。游人如懒得步行,可以花80元租上一辆人力三轮车(因为与YG生气,我就是独自坐三轮车游的书圣故里,三轮车师傅既是向导,也是讲解员,还帮我拍人像),穿行于大街小巷内,慢慢地游览(我是走马观花游览的,因为一路上不断接到为我担心的YG的电话,再说他在茶室等着,也很无聊)。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是免费开放,但进一些景点里面就必须买票(价格5-20元不等),我干脆买了60元的通票,可以玩王羲之陈列馆、戒珠寺(王羲之故居)、尚德当铺(三槐堂)、钱业会馆、蕺山书院、文笔塔、蔡元培故居等8个景点,还有一些景点比如躲婆巷、墨池、笔飞弄、题扇亭、越酿工坊等,都是或在外面不用门票便可参观的或免费参观的。下面上一些PP。

 

 

书圣故里有的街就这么窄,不过三轮车是可以通过的

 

020.jpg

021.jpg

 

 

下面的图片不一一说明了,去过的自然知道,没去过的说了也还是不知道

 

 

022.jpg
 

023.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9-15 20:05:30编辑过]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025.jpg
 

026.jpg
 

027.jpg
 

028.jpg
 

029.jpg
 

030.jpg


031.jpg
 

032.jpg
 

033.jpg
 

034.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035.jpg
 

036.jpg
 

037.jpg
 

038.jpg
 

039.jpg
 

040.jpg


041.jpg
 

042.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043.jpg

 

 

登文笔塔看绍兴,那片黑色的房子就是鲁迅故居和书圣故里

 

044.jpg

 

 

发一张网上下载的PP,是在某高楼上反方向拍的书圣故里和文笔塔
 

045.jpg
 

046.jpg
 

047.jpg
 

048.jpg
 

049.jpg
 

050.jpg


051.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松泉在2016-9-12 10:18:00的发言:
短短几天里上海人的文明和精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路口没有警察98%的行人也自觉等绿灯,转弯汽车见行人也停下礼让,卫生就不用说了,大街小巷都于净。对比一下武汉同是卫生、文明城市但差距还不小。从地铁拉圾桶节约材料,又能看到装满没有,细微之处感觉他们的精打细算。餐馆吃饭,超市购物都比这里显得安静有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9-12 10:25:36编辑过]

 

 

松泉君:我可以看见PP了。

 

有事去的,等有空了,我来与您好好聊一聊上海。

 

谢谢!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

回帖

800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00
发表于 2016-9-12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9-12 12:30: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

回帖

800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00
发表于 2016-9-12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9-12 12:32:2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

回帖

800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00
发表于 2016-9-12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b (14)~1.jpg
psb (18).jpg
psb (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泉君:

 

说了来与您好好聊一聊上海的,要敲字了,却因想说的太多,有一言难尽感,就“望而生畏”了。随意说点什么吧,思绪杂乱,敲出的文字必然也是逻辑混乱的。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儿时听过一个调侃上海人的相声,大意是上海人说话象鸟语,上海男人很“小男人”,提着篮子买菜,并斤斤计较地砍价。所以即使我因文学和电影而对上海感兴趣,年轻时我却对上海人,特别是上海男人,没任何好感。我当然觉得还是北方男人更男人。我做梦也没想到我后来会遇见一个上海男人,并深深地为他倾倒,他甚至成了我的一所学校,让我成长、成熟,让我与自己的人生和解,与死亡和解,由一个患忧郁症的女人,变成一个正常女人,能够越来越从容地享受闲适人生,越来越“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因为他,我与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都结缘了。现在,我反而惧怕所谓的北方男人,那些患了直男癌的男人,隔多远我都可以闻出来,立刻要退避三舍、敬而远之的。

 

如您一样,我曾专门飞去上海听音乐会。上海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真的一言难尽。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时,坐在行驶在高架路上的车内,感觉车就对着那些高楼撞过去,心里很害怕。而现在武汉的高架路和高楼也特多了。不过YG曾说:往上海的高楼大厦后面走,人们依然不会失望,甚至会惊喜。然而往武汉的高楼后面一走,往往会被吓回来。我当时听了很不舒服,毕竟,我已经认同自己是武汉人了。我这个人经常是很矛盾的,看见北京人上海人低视外地人,或西方人低视中国人,就鄙视他们的地域观念;然而我自己又经常因捍卫武汉或中国而有浓郁的地域观念、家乡情结。有一次我拍了武汉九峰和黄陂清凉寨的红叶给YG看,他说“我在米国看见的红叶,比这好看多了”,他说的当然是事实,然而却触犯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我当即怒道:“滚回你的米国去!”,他立刻道歉。其实他并没什么错,是我自己太小气,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

 

我在上海转悠过的地方太多,一时也描述不过来。只说一个地方吧——静安寺。我独自晃悠到静安寺时,想到张爱玲故居就在附近,就一阵激动。一座城市,如果不是自己的家乡,却能让人渴望、向往、爱慕、流连忘返,一定更是因为那里的人,以及文化和历史,绝非仅仅是因为那些建筑或自然风光。就如杭州西湖,远不如武汉东湖大,却因那些古诗词和戏曲、传说而具备了“传奇”,在人们眼中,也就有了魔力。张爱玲在胡兰成逃难到温州乡下时去看他(那时这样的旅行不亚于拿生命冒险),一路上想着念着的,都是他:“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住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含有珠宝在放光”。我也一样,那几年,每次去上海,在浦东机场或虹桥机场的汹涌人潮里,一眼看见前来接机的YG,就立刻如电影的蒙太奇一样,周围的人群顿时虚化,唯有他清晰地伫立着,全身都闪闪发光;而我,一个幸福的小女人,就向着那万丈光芒扑过去……

 

简而言之,我刻骨铭心地爱上海。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去上海时,我会去静安区常德路195号寻访张爱玲故居的,我要看看她那个阳台……
读懂了她的《小团圆》,才会真正懂得她。她的小说集名为《传奇》,
其实,她自己才是一个传奇,超过她塑造的所有人物的一个传奇。
 
关于张爱玲的阳台,张爱玲在《我看苏青》的结尾段写道:
她走了之后,我一个人在黄昏的阳台上,骤然看到远处的一个高楼,边缘上附着一大块胭脂红,
还当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却是元宵的月亮,红红地升起来了。
我想道:“这是乱世。”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层峦叠嶂。
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
“身世之感”普通总是自伤、自怜的意思罢,但我想是可以有更广大的解释的。
将来的平安,来到的时候已经不是我们的了,我们只能各人就近求得自己的平安。
(一九四五年四月)
 

《<太太万岁>题记》的结尾两段:


   出现在《太太万岁》的一些人物,他们所经历的都是些注定了要被遗忘的泪与笑,连自己都要忘怀的。这悠悠的生之负荷,大家分担着,只这一点,就应当使人与人之间感到亲切的罢?“死亡使一切人都平等”,但是为什么要等到死呢?生命本身不也使一切人都平等么?人之一生,所经过的事真正使他们惊心动魄的,不都是差不多的几件事么?为什么偏要那样地重视死亡呢?难道就因为死亡比较具有传奇性——而生活却显得琐碎,平凡?

 

       我这样想着,仿佛忽然有了什么重大的发现似的,于高兴之外又有种凄然的感觉,当时也就知道,一离开那黄昏的阳台我就再也说不明白的。阳台上撑出的半截绿竹帘子,一夏天晒下来,已经和秋草一样的黄了。我在阳台上篦头,也像落叶似的掉头发,一阵阵掉下来,在手臂上披披拂拂,如同夜雨。远远近近有许多汽车喇叭仓皇地叫着;逐渐暗下来的天,四面展开如同烟霞万顷的湖面。对过一幢房子最下层有一个窗洞里冒出一缕淡白的炊烟,非常犹疑地上升,仿佛不大知道天在何方。露水下来了,头发湿了就更涩,越篦越篦不通。赤着脚踝,风吹上来寒飕飕的,我后来就进去了。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日)

 

这些文字生动细腻,充满艺术魅力,具有她独有的那种悲凉入骨、无可奈何的沧桑感。
所谓天才,这就是!
 
 
上一张张爱玲母亲的照片,她母亲的一生也是传奇,其传奇性甚至超过了张爱玲的一生。
只是她是用生命书写传奇,张爱玲则用生命加文字书写。
生命书写的传奇,如果不是影响或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往往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幸好,人类拥有文字。
逸梵有一个女儿张爱玲,对她来说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
而我们读者,却是的确有幸能拥有一个天才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9-12 21:07:03编辑过]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2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团圆》结尾:

 

      但是燕山的事她从来没懊悔过,因为那时候幸亏有他。

 

      她从来不想起之雍,不过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威尔斯有篇科学小说《摩若医生的岛》,写一个外科医生能把牛马野兽改造成人,但是隔些时又会长回来,露出原形,要再浸在硫酸里,牲畜们称为‘痛苦之浴’,她总想起这四个字来。有时候也正是在洗澡,也许是泡在热水里的联想,浴缸里又没有书看,脑子里又不在想什么,所以乘虚而入。这时候也都不想起之雍的名字,只认识那感觉,五中如沸,混身火烧火辣烫伤了一样,潮水一样的淹上来,总要淹个两三次才退。

 

      她看到空气污染使威尼斯的石像患石癌,想道:“现在海枯石烂也很快。”

 

      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欣赏了。是他从乡下来的长信中开始觉察的一种怪腔,她一看见“亦是好的”就要笑。读到小康小姐嫁了人是“不好”,一面笑,不禁皱眉,也像有时候看见国人思想还潮,使她骇笑道:“唉!怎么还这样?”

 

      现在大陆上他们也没戏可演了。她在海外在电视上看见大陆上出来的杂技团,能在自行车上倒竖蜻蜓,两只脚并着顶球,花样百出,不像海狮只会用嘴顶球,不禁伤感,想道:“到底我们中国人聪明,比海狮强。”

 

      她从来不想要孩子,也许一部份原因也是觉得她如果有小孩,一定会对她坏,替她母亲报仇。但是有一次梦见五彩片《寂寞的松林径》的背景,身入其中,还是她小时候看的,大概是名著改编,亨利方达与薛尔薇雪耐主演,内容早已不记得了,只知道没什么好,就是一只主题歌《寂寞的松林径》出名,调子倒还记得,非常动人。当时的彩色片还很坏,俗艳得像着色的风景明信片,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

 

      这样的梦只做过一次,考试的梦倒是常做,总是噩梦。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我有考据癖:燕山——桑弧,邵之雍——胡兰成。

 

 

那种“五中如沸,混身火烧火辣烫伤了一样,潮水一样的淹上来,总要淹个两三次才退”的“痛苦之浴”的感觉,我也有过同样的体验,甚至心痛得直抽搐,恨不得拿头撞墙。那时幸亏有YG。可以说,这几段文字的每一段,我都有过同样的体验或感受,比如大考的噩梦,比如梦中的牵手和快乐感……所以,我膜拜她。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

回帖

800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00
发表于 2016-9-12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写了这么多这么好,很多感受与您写的一样。真是想说的太多了,有些不好在这里说,免得让人觉得有言论歧视…。以往一人去都住在郊区没进城,这次陪老伴去(第一次去)就选择在静安寺附近老街住下了。发现二三十年没到市区去,老城街道还是有我心中喜欢的那份记忆(往上海的高楼大厦后面走,人们依然不会失望,甚至会惊喜。然而往武汉的高楼后面一走,往往会被吓回来。)。天太热浦东就没去,只去了静安寺、龙华寺、外滩、南京路(逛了一个路口)、豫园(到了路口下大雨又见人多就没往里去了)。待了几天就去南京了(感觉和武汉差不多)
    有不会的向您请教下; 127,128楼不要的贴子么样删除?每天上传图片有限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

回帖

800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000
发表于 2016-9-12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我已经认同自己是武汉人了。我这个人经常是很矛盾的,看见北京人上海人低视外地人,或西方人低视中国人,就鄙视他们的地域观念;然而我自己又经常因捍卫武汉或中国而有浓郁的地域观念、家乡情结。》
    记得在 一二十岁出去玩时(七八十年代),最怕别人问我是那里人?怕他们知道是湖北人会投来异样的眼神(那时常有人说你们天上九头鸟地下…最狡猾),有的地方接待也不客气(旅游景点),我常回答是南方人,但心中有种难以言表的委屈和难受。不过现在己经改变了,我也就不再回避了。
    《我在上海转悠过的地方太多,一时也描述不过来。只说一个地方吧——静安寺。我独自晃悠到静安寺时,想到张爱玲故居就在附近,就一阵激动。一座城市,如果不是自己的家乡,却能让人渴望、向往、爱慕、流连忘返,一定更是因为那里的人,以及文化和历史,绝非仅仅是因为那些建筑或自然风光。就如杭州西湖,远不如武汉东湖大,却因那些古诗词和戏曲、传说而具备了“传奇”,在人们眼中,也就有了魔力。张爱玲在胡兰成逃难到温州乡下时去看他(那时这样的旅行不亚于拿生命冒险),一路上想着念着的,都是他:“我从诸暨丽水来,路上想着这是你走过的,及在船上望得见温州城了,想你就住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含有珠宝在放光”。我也一样,那几年,每次去上海,在浦东机场或虹桥机场的汹涌人潮里,一眼看见前来接机的YG,就立刻如电影的蒙太奇一样,周围的人群顿时虚化,唯有他清晰地伫立着,全身都闪闪发光;而我,一个幸福的小女人,就向着那万丈光芒扑过去……》
      江南(江浙沪一带)同样让人渴望、向往、流连忘返,在那里有情感上的寄托、牵挂……每当听到《沃尔塔瓦河》那熟悉的音乐时,就想到了老人口中传说的故乡,父辈出生的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松泉在2016-9-12 21:23:00的发言:
   谢谢您!写了这么多这么好,很多感受与您写的一样。真是想说的太多了,有些不好在这里说,免得让人觉得有言论歧视…。以往一人去都住在郊区没进城,这次陪老伴去(第一次去)就选择在静安寺附近老街住下了。发现二三十年没到市区去,老城街道还是有我心中喜欢的那份记忆(往上海的高楼大厦后面走,人们依然不会失望,甚至会惊喜。然而往武汉的高楼后面一走,往往会被吓回来。)。天太热浦东就没去,只去了静安寺、龙华寺、外滩、南京路(逛了一个路口)、豫园(到了路口下大雨又见人多就没往里去了)。待了几天就去南京了(感觉和武汉差不多)
    有不会的向您请教下; 127,128楼不要的贴子么样删除?每天上传图片有限制?

 

 

松泉君:

 

删除楼层,必须是版主才可以。心版版主老舒自从有了第三代,似乎就很少来这里了,不然倒是可以站短请求他删除。或者,您干脆就在这几个空白楼层继续发一点关于您旅行的文字和图片,那就无需删除了。

 

每天上传图片的确有限制,会根据“头衔”而变化。新人似乎是10张,然后会上升到15张,甚至50张。我因为别名(公开的马甲?)多,每个名字都可发15张PP,所以一般无需为发图限制而烦恼。我在路网这个主名“灯光”,现在可发图30张。如果我需要发的图超过30张时,我以前会换用别的名字接着发;现在我则用别的名字上传,然后复制后就退出,再用“灯光”这个名字把复制的链接发出来,这样就免得帖子里一大堆别名。

 

无需过虑。既然已经认同自己是武汉人和中国人了,就不怕去苛责武汉或中国,所以不存在什么言论歧视。爱之深责之切。有差距就是有差距,不怕正视和批评,才是改善、提高的前提。

 

您提及的几个地方,我都在上海晃悠过。与您分享几张上海人民广场的PP。

 

 

上海人民广场的鸽子001.jpg
 

上海人民广场的鸽子002.jpg
 

上海人民广场的鸽子003.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13 21:14 , Processed in 0.26677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