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蓦然回首

听歌听曲

[复制链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21:44 编辑

十七个远方 - 春水煎茶:




2019.9.14   11:08   此曲下的文字

       继续与苏子约会。

       早餐时我品读着苏东坡的七律《汲江煎茶》,一大碗“豆奶咖啡”最后都凉了、忘记喝了——这是苏子拥有令人“废寝忘食”之魅力的一个佐证

       这首七律作于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作者此时还被贬谪居在海南的儋州。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情景,将整个过程描写得十分细致,说尽了煎茶的要诀;用“贮月”、“分江”、“雪乳”、“松风”这样奇特、美妙的夸张和比喻,把煎茶这样的日常生活写得清悠淡远,诗意盎然;中间四句的写法,显得新奇巧妙而又十分自然。但在写完煎茶的过程后,接下来却是“坐听荒城长短更”,一下子把场景从个人的日常生活,拉回到荒凉的现实中,含蓄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不过,于孤寂凄凉中仍怀有对生活的雅兴或热情,诗人“苦中作乐”的旷达跃然纸上。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注释:
       ①“活水”二句。活水,有水源而常流不断的水。这里指流动的江水。活火,有焰的火,旺火。深清,江水深处的清水。二句谓:煎茶要用有源头常流动的水,但还应该用旺火来煎;我亲自来到钓鱼石边,挹取石头下面深处的清水。
        ②“大瓢”二句。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瓮中,因此说是“贮月”。瓮,水缸。杓(sháo),勺子。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二句谓:用大瓢舀江水,仿佛连同水中的月亮一道贮藏进水缸里;用小勺子舀江水,好像分取了江水的一部分注入瓶子里。
       ③“雪乳”二句。雪乳,煎茶时翻起的雪白的茶沫。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翻,煮沸时滚动。脚,即云脚,煎茶时茶汤上面附着的一层雾气。如果茶汤多、茶叶少,云脚就会散开;茶汤少、茶叶多,云脚就会聚集。松风,茶汤沸腾的声音。泻,倒出。二句谓:火炙之处,雪白的茶沫随着云脚翻动起来;忽然像是响起了松林中的阵阵风声,该是沏茶的时候了。(关于松风一句的另一解: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苏轼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④“枯肠”二句。枯肠,饥渴之肠,空腹。禁(jīn ),禁受住。这一句语意,用了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长短更,敲鼓报更的点数长短不定。古时敲鼓报更,更鼓点数少的叫短更,更鼓点数多的叫长更。二句谓:空腹不能禁受住喝下三碗(另一解: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且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

歌词:
《春水煎茶》
演唱:十七个远方
词:张可久
曲:十七个远方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歌词来自元代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约公元1270年-约公元1350年,字仲远,号小山,浙江庆原路人(浙江宁波鄞县),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是元曲作家中作品最多者,传世、保存小令作品800余首。

1.jpg

2.jpg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21:44 编辑

朱鸿祥 - 猿鶴雙清:




2019.9.18   11:56  此曲下的文字
      苏轼的七律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估计喜欢苏轼的人都读过。再一起复习一下吧。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兄弟二人赴汴京应考,路过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寄宿僧舍并题诗。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轼赴任陕西凤翔府签判,再次经过渑池。苏辙(字子由)送苏轼至郑州,返回京城后作诗《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依原韵而和之,即此诗。此诗前四句单行入律,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人生的行止不定,意境恣逸,富于理趣,“雪泥鸿爪”也因此成了人们习用的成语。后四句叙述过去与现在人事的变化,以及对往日旧事的回忆,加深了前四句表现的主题,其中也包含着苏轼对兄弟之情的珍视。

       我拿这首诗与顾随非常赞赏的杜牧那首七绝《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相比较,觉得很多书不选杜牧那首诗,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那首诗,虽然把人生看得很透,却在看透时“看破人生”了,于是就坠入了虚无主义的深渊。而人是需要对人生看透却不看破的,看透是为了不过于“入世”,对人生中的各种浮沉和悲欣,不过于沉迷和计较,能超脱出来,即“入世”的同时能“出世”。但超脱并非看破人生地觉得万事皆空,觉得人们活着毫无意义,甚至就无需活一场,因为人生如梦,活也是白活。那就可怕了!

       而苏轼这首诗,把入世和出世、热爱和超然、看透和看破之间的度,把握得很好。读者读完后,虽然会有“人生在世,经常无法把握自身命运与方向”的悲哀感和虚无感,但这份悲哀和虚无所起的作用,只是让读者与苏子一起超然物外,然后,也会与苏子一样,依然乐观地眷恋人生,珍视人生的点点滴滴美好——“还记否”三字,很值得品味。过去了的一切,哪怕是艰难险阻和痛苦无奈,依然成为亲切的怀念。只有认真生活、认真热爱的人们,才会精心收集人生记忆。而这些记忆,会在人生永恒的孤寂、无常、空虚之透心冰凉中,安慰他们,温暖他们,提升他们,让他们无畏无惧,让他们坦然从容静好。踏踏实实地活,实实在在地爱,那么死亡也就不再是什么空虚的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①“人生”二句:到处,各处,处处。二句谓:你知道人生所到各处像是什么吗?应像是飞行的鸿雁踏过雪泥一样。
②“泥上”二句:计,估计,计料。二句谓:鸿雁在雪泥上偶然留下了爪印,哪里又能预料到它是飞向了东还是飞向了西。
③“老僧”二句:老僧,指僧人奉闲。新塔,僧人死后,造小塔来贮藏其火化后留下的骨灰。坏壁,破损的墙壁。无由,没有办法。旧题,嘉祐元年苏轼与苏辙经过渑池时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于壁。二句谓:老和尚已死,只留下贮藏骨灰的新塔;墙壁已坏,再也无法看见昔日留题的诗句。
④“往日”二句: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二句谓:还记得从前的艰苦旅程吗?路途长远,人疲顿不堪,驽弱的驴子累得直叫。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21:45 编辑

巫娜 - 静水流深:



2019.9.28   此曲下的文字(只节选前两段)
        黄昏时我看完母亲回家后,又吃着西瓜读了个把小时的顾随——《讲坛实录(上)——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北京大学出版社)。心里不宁静已经好几天了,该回归“岁月静好”了。而读古诗最能让自己与现实拉开距离、让自己静下来。不过我也并不责备自己(其实我不认为心里住着的那个傻孩子可笑,反而很高兴她还在),我一向就是个没有年龄感的人。
       上次我曾说过要把顾随在此书的第一讲和第二讲谈唐初诗人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的五言律诗《野望》的文字,都一字一字手打出来,可后来又觉得两讲有多处重复,还是把两讲混合一下,重复部分尽量删除,并按我自己的顺序打出来吧。



(手打出的长文省略)

——————————————————

巫娜 - 空山寂寂:



2019.10.1    此曲下的文字  
        晚上啤酒喝多了,微醺中被虚无主义缠扰……后听着巫娜,读着苏子,方挣脱。越来越怕热闹了,比如春节时最怕看焰火。清寂才能令我心定,心安。


————————————————————


2.jpg

1.jpg

3.jpg


早晚已微凉了,我最喜欢的秋季又悄悄来了……


————————————————


唉,这两年,真的是音乐如线,串联起我人生的记忆之珠……


巫娜 - 清夜弹琴: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0

主题

4206

回帖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8052

荣誉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0-8-28 2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大歌 于 2020-8-28 22:41 编辑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8-28 10:08
听两首David Nevue的曲子。他的钢琴曲风格既现代又古典,而且即使表现孤寂主题或心灵战场的厮杀,也 ...

蓦然晚上好!      前两年看过《毛姆传》,也是我读得时间最久的一本书,我之所以读了那么久的时间,是因为读得断断续续,读上几页,总要搁置一段时间,不想读的太累太揪心。《毛姆传》正如副标题"毛姆的秘密生活”揭示的一样,它其实特别能够调动起人的好奇心窥探欲,内容顺畅,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在读《毛姆传》之前,毛姆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个睿智犀利的老头形象,他把人性看得很透,文风犀利,总是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人性中那些荒谬和不堪的因素,先是对这些荒谬和不堪进行一番解读和嘲讽,之后又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选择了温和地宽容。曾经读过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与《刀锋》,我最喜欢的还是《人生的枷锁》。“拉里”固然是值得追求的,但想成为“拉里”首先要沾染一些人间的烟火气,你要首先像菲利普一样经历世俗的种种羁绊并最终放下这些羁绊,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哈哈……毛姆不愧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一生远比故事精彩多了。

    读完毛姆传以后,我最大感受有二,
    第一,金钱不是万能的钱是bai维持生活的基本,但钱不是万能du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世间俗事(柴米油zhi盐酱醋茶)中,包dao括孝顺与养育都离不开钱这东西,钱的重要显然可见,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从某个角度,某个个案来说,钱可以买到一个人,却买不到这个人的心,这时,钱就不是万能的。有句老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当今社会环境却是:有钱能使磨推鬼!哪一样哪一件不是钱做出来的?你没钱就只能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你没有别墅,没有小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有钱就不等于能买到快乐和开心,因为钱这东西再多永远是不知足的,有钱了还想着更多的钱.但在某种情况下钱买不到爱情,友情,亲情,时间,健康,自尊,人格和生命等等.!这些是钱所不能代替的。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  

       第二,不要活的太长,80岁以后就没法工作,80几岁以后大小便失禁活着也太痛苦了,不管有没有孩子有没有钱。如果脾气古怪各种也得不到好的照顾。如果以后有安乐死,时就勉强80几岁可以离开了。不跟他人添麻烦即可。最后,不管以什么方式过一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努力做自己生活的主宰,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u115837231_130927dedb6g213.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9: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09:12 编辑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0-8-28 22:39
蓦然晚上好!      前两年看过《毛姆传》,也是我读得时间最久的 ...

      哈哈,大歌也读毛姆,好!“曾经读过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与《刀锋》”,毛姆的长篇当然也好,但他最好的是短篇,他的短篇小说集我百读不厌。人们常诟病他刻薄,其实我觉得他挺慈悲的。他的睿智有犀利的一面,但骨子里还是善意。


      关于金钱,我也觉得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我是俗人,所以我爱钱。或者说,我爱钱带来的各种东西,买书也要钱呀!给妈妈表达爱心,同样需要钱呢。关于不要活的太长,这个也不由自己决定呀。对已经衰老的人来说,中国没有安乐死,他们只能苟活;对子女来说,只要老人还活着,就好。为了活好,人们会给人生赋予各种意义。其实,人生本就没什么意义,活着,就是意义。


       “最后,不管以什么方式过一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努力做自己生活的主宰,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我经常困惑于什么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方式,因为我自己太贪图闲适和舒适,所以我觉得慢生活、静生活才是好的生活方式,然而如今人类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人们很难真正慢下来、静下来。固执如我,只能在眩晕中落伍于时代,当一个看客或旁观者、边缘人,眼睁睁看着一切,却如在梦魇中一般无奈无力。很多事情是由命运决定的,我们凡人都是蝼蚁,很难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斗不过命运,就努力与其和解吧。如今我毫无斗志地被命运的狂风吹着走,走到哪里是哪里,反正人生处处有风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现在的人生态度一般都是——我受了,我认了。我认同自己的渺小,也开始享受自己的渺小。不知这算不算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过,过好或过不好,怎么都是一生,无所谓,所以我倒也不苛求自己——万事不强求,当一个庸人,其实挺好的。而且我如今很腹诽那些自以为伟大的人,如果他要求我去做所谓“正事”的话。对我来说,我目前做的琐琐碎碎的一切,就是我的正事。


————————————————


1.jpg




       昨日家里又“添丁加口”,多了一只泰迪。一个狗丫头,两个猫丫头,热闹得不得了!有了狗丫头,以后俺没法睡懒觉了。今早六点俺就去遛她,不过也可以说是她遛我,呵呵……早餐时三个丫头几乎打起来,搞得我焦头烂额,终于理解以前父母的不容易。这会他们仨倒是相安无事地都卧在书房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也来听歌听曲,享受一下静好。


      先听一首晨曲,David Darling的《Morning》:




2019.6.28    此曲下的文字


最享受
每天早晨在鸟鸣中醒来

拉开窗帘
明媚的阳光倾泻而入

温柔的水流冲在身上
让整个人都清凉如树

刚打开“儿童”房
已经跳到高处的双儿就扑进我怀里
雪儿则围着我拿头蹭我的腿

然后猫咪吃着猫粮
我则喝着多年不变的豆奶咖啡
面包的香气会使两个猫丫头也闹着要

我们仨静谧的一天
就从美好的早晨开始

早安,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10:37 编辑

       因为我会降低音频码率了,很多超标曲子就可以缩小了,于是都可以发出来了。分享我这两年常听的一些爱情音乐——爱情对我来说是理想,不容亵渎。

       Dem Lao Xao (冬季的雨夜)(这首越南歌曲我以前在论坛发过,还附上了歌词,其实听不懂歌词更好。傻乎乎的情圣曾反复听此歌,而且曾与东南亚较劲,三次旅行,去了柬埔寨对着树洞倾诉后,又去泰国,然后再去越南,只因为她以为他当时在越南):




2018.9.17   23:42      此曲下的文字
         突然脑海中就出现了这段音乐……一刹那间,千般惆怅,万般无奈,都随着音乐汹涌而来……城市的夜,流光溢彩,璀璨着的是人们的爱、欲、不舍、不甘的各种挣扎、撕扯、博弈……
       找出老CD,躺床上反复听此曲,本以为自己会流泪,结果却发现过了那一刹那后,心就木木的了,老得如焦炭。没有眼泪。也不想念。只是想起。



2.jpg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10:39 编辑

梅林茂 - 庭院·静謐(这首曲曾令我一气呵成了好几篇长博文):




2019.6.11   

      我在教室给学生们进行口试,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事先已经提交了配音视频,无需来抽签口试,所以绝大多数时间我一个人呆教室里,用手机循环播放着梅林茂的音乐《庭院·静谧》(日本作曲家、音乐家梅林茂,是亚洲影坛知名配乐家。他配乐的《花样年华》和《2046》都令人迷醉),读阿袁的小说《上邪》。风不时吹起书页和窗帘,我会停下,有痴迷如梦的感觉,整个人都仿佛成为了空气,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为何在此停留……

        这本书我昨晚一直躺着读到深夜,今天在教室里读完了。如果我兴致来了,就在明天写写书评——我个人对这本书的感受。以前我在博客已经写过两篇关于阿袁小说的书评了。这本阿袁2016年仲春在巴黎写完的书,令我开始对阿袁刮目相看。这本小说中,语言当然是一如既往地好,但更好的是她对人性的洞悉。她的睿智令我佩服。而且她的刻薄已经让位于悲悯,小聪明让位于大智慧。她不再纠结于同性之间的倾轧,而是从男欢女爱中探索人性本身深藏的复杂,人在爱情中最能了解他人和自己。


        在教室里读完时,音乐的伤感和小说中女主之一——朱茱的悲伤,就在窗外的满目绿意中开始丝丝缕缕进入我的骨髓,所谓“忧伤入骨”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吧……为了把入骨的忧伤驱赶走,我点开学生们的配音视频看,那些励志的心灵鸡汤,的确令我振作——我压根没有忧伤的资格,必须努力快乐。其实,一个人装着快乐,暗示自己幸福,最后她(他)就会真的快乐幸福起来。与昨天一样,我十点就结束了口试,然后骑着共享单车回家时在校园里沿路闲逛,信手拍下一些花草的图片。




————————————


梅林茂 - Love Theme II:




2019.6.13
      刚才我在书房一直循环播放着梅林茂 《一代宗师》 电影原声中的插曲《Love Theme II》,听得忧伤蚀骨,心痛如绞,却还是听啊听,无法止住——看来我是真的有自虐和受虐倾向。好在我专门在网上查过,专家说100%的人都有受虐倾向(比如人们吃辣椒),自虐的人往往是那些严肃、认真、对自己要求特高的完美主义者。所以,我也就坦然地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了。我真的很想把这首曲子发这里,可惜因版权保护,只能把链接放这里: https://music.163.com/#/song?id=27698853

       配自己2017年底在东湖游园的两张图(当时正为英诗课程做各种准备,收集资料,预备课……YG在美国的网站帮我找到了几乎所有诗歌的朗读和教学视频。他专程来汉看我,忙得不可开交的我才会有闲情逸致去游东湖),故意把照片处理成这样(好吧,附上原照)。因为这首曲一开始也同样给人灰飞烟灭的萧条感,但后面却是越来越激越的沉痛感,就好像我们走在时光村落里,努力认真地生活,认真地热爱,然而岁月的洪荒却吞噬着一切,一切过去了的,都迅速褪色为发黄的记忆……人生的后半程我们总在失去,失去……

       今年春节时我看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最后一集里都敏俊离开后,千颂伊失魂落魄,痛彻心扉。然后有一天在崩溃中,她对亲友歇斯底里地嚎叫她想都敏俊,想得都快活不下去了。我当时的感觉是羡慕——羡慕她可以无需掩饰、无需克制、堂堂正正、公开地地痛苦,并尽情宣泄,羡慕她爱的人在乎她的痛苦……

        这几年常与我下班后一起在校园赏花、然后一起吃午饭的同事(她比我小十来岁,却与我很投缘,可以说是我这几年交的唯一朋友,英诗课程就是因为我在吃饭时总对她滔滔不绝地谈英诗,她鼓励我干脆把英诗开成课程的。然后在怎么申报以及安排课程方面,她帮了我很多忙,虽然她自己开别的课程,并不跟着我开英诗课程。她可算是一个美食鉴赏家,总带着我换不同的餐馆吃不同的美食,而我自己吃饭时,则是总在同一家餐馆吃同一道菜的,不挪窝,不换样),去年底去美国的新英格兰的一个州当访问学者了,一年后才可以回来。新英格兰的六个州,就是美国的东北,春天来得晚,前不久她发微信对我说那里的花开了很多,正开得好,她不由得怀念起我们俩一起赏花的那些日子。我突然就鼻子酸酸的,立刻说“我同样怀念。你多珍重。”,就“逃之夭夭”了。原来,即使是一份给我温暖的友情,我都会在想念和怀念时变得脆弱,有承受不住的感觉。正是这个同事,有一次对我说“别人都说你很酷,其实你是一个情痴呀”。我当时吓了一跳,因为我从不与她谈我的私生活的。她解释说她做出这个推论是因为我吃饭总吃同样的餐馆同样的菜,根本不换口味。所以,我是属于难得爱上、但一旦爱上就情痴的那种女人。虽然当时我口中一个劲否认,心中却佩服她眼光的犀利。

       情痴不是坏事。爱着,才是真正活着,否则无非是灰飞烟灭、生意萧索的行尸走肉。在这首曲子的评论区,有一个评论我很喜欢,收在这里吧——

       “所谓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个人有爱,或爱自己,或他人,或众生,才会有灯。 有灯的人,才能真正的去取经。才能真正的长久保持对生命与环境的觉知,才会真正勇猛精进又慈悲为怀。 才会千山万水也不辞劳苦,才会在凄风冷雨中,依然温暖和融,面如春风。”

       今天上午我又读席慕蓉诗集《七里香》,分享几首吧。从明天起,我要暂停“自虐”,要好好忙一下累积了太久的一些家务活——人太闲了,就有精力与自己不和解地折腾。不过,这几天表面上我是与自己不和解,悲悲戚戚的,其实反而是与自己和解了——我懂得了自己的心,所有的愤懑和怨恨,以及自怨自艾,终于都化解了。谢谢上帝!主啊,我相信你的爱。

          无 题
爱 原来就为的是相聚
为的是不再分离

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
相见 永不能启口
永不能再想起
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
火种 孤独地
凝望着黑暗的天空
      1979.12

*********************
          悟
那女子涉江采下芙蓉
也不过是昨日的事
而江上千载的白云
也不过 只留下了
几首佚名的诗

那么 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 也不过
恍如一梦
       1980.2.17

*********************
      晓 镜
我以为
我已经把你藏好了
藏在
那样深 那样冷的
昔日的心底

我以为
只要绝口不提
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
你就终于
终于会变成一个
古老的秘密

可是 不眠的夜
仍然太长 而
早生的白发 又泄露了
我的悲伤
     1980.2.15

*********************
    茉 莉
茉莉好像
没有什么季节
在日里在夜里
时时开着小朵的
清香的蓓蕾

想你
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
在日里在夜里
在每一个
恍惚的刹那间
      1979.11.23

*********************
   月桂树的愿望
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
海已经漫上来了
漫过我生命的沙滩
而又退得那样急
把青春一卷而去

把青春一卷而去
洒下满天的星斗
山依旧 树依旧
我脚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

风清 云淡
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
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
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
      1964.5.18

*********************
    千年的愿望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1976

*********************
           古相思曲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 ——古乐府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 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1979.7

————————————————

2019.6.15         
       早餐后我又在书房读英诗,风不时吹起白窗纱,雪白的栀子花散发着阵阵的清香,一杯清茶也“茶香袅袅,氤氲缭绕”。我还一直循环播放着梅林茂 《一代宗师》 电影原声中的插曲《Love Theme II》当背景音乐,(昨天在户外时,我也一直点开自己放在帖子里的链接反复听的),不过不再是听得忧伤蚀骨,心痛如绞,而是情深如海的感觉了。心情真的可以影响人对一切的感知。一边读诗,一边被音乐感动着,我心里忍不住一声又一声唏嘘——唉,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把自己刚才读的几首诗放这里,并截屏自己开英诗赏析课程时做的PPT的一些页面,关于诗歌形式和格律等等分析,都太“技术化”,只截屏简单的介绍以及最后附录的汉语点评。

      
再次把音乐的链接放这里,以后只要我又克制不住对你的思念了,又想你想得都快要活不下去了,我就把它当药吃地去听它:https://music.163.com/#/song?id=27698853

    The Look
--By Sara Teasdale
Strephon kissed me in the spring,   
Robin in the fall,
But Colin only looked at me
And never kissed at all.

Strephon's kiss was lost in jest,
Robin's lost in play,
But the kiss in Colin's eyes
Haunts me night and day.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所爱(舒淇):



2019.3.22    此曲下的文字
       刚被某人“绑架”着,用客厅去年他买给我的超大电视机,陪他看完了两部老电影的超清版本(某人边看边满意地说以前看的都是模糊的盗版,这次终于看了高清版,而且电视机大,才有看电影的感觉)。  

       这两部老电影都是以前我就被他“绑架”着(简直是各种“威逼利诱”呢)看了N次的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以及《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我居然在朱茵饰演的紫霞仙子死去,那首百听不厌,不,简直是千听不厌的歌《一生所爱》出来时,再次泪崩……看这两部电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而我的感受就两句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还好,两部电影和主题曲,虽然让我泪崩,但并不是悲悲戚戚,而只是感动——有时真的需要感动一番,好让自己的心灵被泪水泡软一点,不那么老得像焦炭。经历了那么多以后,我依然信奉爱情。为此我尊重自己,并感恩上帝。


       电影中是卢冠廷的粤语版,我找到的这个版本是《西游降魔篇》中的舒淇版。周星驰多年重复着同样的心伤和心痛,够傻!所以不追星的我也渐渐爱上了他,因为我一直就是一个傻、呆、迂、倔的白痴。



一生所爱(卢冠廷):



1.jpg

3.jpg


少女时期我喜欢把凋落的茉莉花
用线串起来
夹在书中成为干花


如今打开一本书时
还不时有干花瓣或枯树叶掉出来


那时很傻气,但可爱——
其实,所有的可爱,都与痴傻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Falling Slowly:(以前发过,还对歌词写过很长的诠释)



————————————————————————

Franz Schubert - 小夜曲:



2019.7.30
       潮涨潮落,缘起缘灭。轰然而来,悄然而去。来了挡不住,走了留不住。

       我半躺在吊篮里,摇啊摇,一旁的蓝雪花又开了好多朵,美得不属于人间。



——————————————————————

写给海洋:





天使之歌——天籁女声:





787-5.jpg

85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玮柏-不得不爱:



曾经发在路网三镇精典的帖子《不得不爱》,如今对文中一些观点我已不赞成,但依然赞成“不得不爱”:

《不得不爱 》
2010-11-09

         与妹妹一起逛街,听见商场里在播放一首流行歌曲,歌词很含糊不清,但不断重复的歌词 “不得不爱”我还是听清了。一刹那间一阵人生的空虚感势不可挡地袭来,让我脆弱,让我悲哀。

   妹妹说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不得不爱》,是潘玮柏唱的。回家后我在网上搜到此歌的歌词,那几句反复重复的歌词让我唏嘘不已:

不得不爱否则快乐从何而来

不得不爱否则悲伤从何而来

不得不爱否则我就失去未来

  的确,如果爱着,不论是广义的爱还是狭义的爱,就会经常“悲欣交集”。我是个经常提倡“出世”的人,但我觉得出世必须是建立在入世认真生活的基础上,否则就是“遁世”。出世只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是人类在人类精神文明中放飞心灵的精神生活,而并非“无悲无喜”的修行。如果所谓修行就是最终做到对一切都“无悲无喜”地没反应,我觉得这样的修行不要也罢。

  这几天在断断续续地读毕淑敏著的《破解幸福密码》,其实我以前对这样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书是不屑去读的。但因为这是论坛一个朋友的推荐,因为我对他的欣赏,所以才认真读之。随意读着这本书,倒感觉不错,有种与智者交流的快感。

  毕淑敏在此书的“封印悲伤,再建自我”章节中与读者分享了她喜欢的一首佚名小诗:

唯有逃避爱的人

才能逃避悲伤

可贵的是从悲伤中学习

并抱有因爱而脆弱的心

  读到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我呆了一下。“脆弱”我一向觉得是个贬义词,但在这首诗中,似乎并无贬义。我想如果翻译成英语,这个“脆弱”也许用“tender”更合适。英语的tender对应tough来表示“脆弱”,是 weak,frail,fragile 等的同义词,但其实它更多地用来表示“温柔”。也许,有爱在心里,我们就容易脆弱,可我们也就因这份脆弱而温柔。我们的心里因为有爱,而不会石化或木化(不会象拥有一颗石头心那么冷酷坚硬,也不会象拥有一颗木头心那么麻木不仁),而成为肥沃的田野和清澈的溪流,各种美好情感在这里或长成森林,或开出绚丽的花来。

  人生充满了琐碎和荒谬。心里有爱,才可以在满目疮痍中看见人生的美好,并赞美人生。所谓“心中有花,眼中有花,口中有花”也。

  人生的黑暗面中,最令人难以和解的就是死亡吧。死亡会让人对一切产生空虚感,而这样的空虚感对于任何敏感、善感的人来说都会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所以必须以“爱”去让自己有负重感。我曾经发过一个不无消极的帖子《人生的空虚》,我在帖子的最后写道:“ 人生的终点是永恒的空虚,让我即使在最热烈地爱着人生时也往往会突然悚然发冷,百般惆怅、万般无奈地感觉:人生如梦。”

  我喜欢思考死亡,我曾经在《在阳光下死去》一文中写道:“突然听见‘在阳光下死去’这样让人悚然的歌词,再次惊觉人生中很多意象美丽的词汇或事物,其实都具有荒谬、残酷的黑暗面。比如‘爱’,多么美丽的词汇,可任何硬币都有两面,‘爱’这样美好的人类情感同样是充满痛苦的。任何真正爱过的人都知道爱的道路往往荆棘密布,充满千磨万难。爱了,就痴了。爱了,就苦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爱了,就懂得了极度孤寂的滋味。一个德国诗人曾经说‘爱比死残酷’……既然人生是悲欣交集的,那么在阳光下死去其实很正常,想通了后就不会为这样的意象而心惊,甚至会觉得感动。追求真、善、美其实就是人生的阳光,那么死在这样的阳光中,正如同我们跋涉在人生之旅,死在路上,总比死在安逸的床上好。”

  其实,也只有爱,可以让我们与死亡和解,与人生的一切荒谬和解。

  前不久,朋友在与我闲聊人生的帖子里写道:“在去辽阔的路上,我从来没有看见万千男女被拯救出水火之中,因为,辽阔的本质被无情的忽略,去辽阔的路上,只能是南辕北辙。”

  我回复说:“发人深省……我是这样写的:在时空无涯的荒野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能跟随着自己心灵的召唤往前走吧,走到哪里就是哪里,遭遇什么就是什么,我认了。我也经常幻灭,但还是必须让自己保持一颗单纯的赤子之心。不能看透,不能看破,不能不相信,不能不爱,不然会万劫不复!”

“不得不爱,否则快乐从何而来”。那么快乐的深浅与爱的深浅必然是挂钩的。我看见某友对于有人提倡来论坛“快乐是本”的回复:“我知道你们只求快乐,这没有错。对于我,快乐是无所谓的,也不需要到这来找,我只要活得充实踏实就够了。另外,祝你找到更深的更真实的快乐,那种浅浅的快乐不解决根本问题。”

    我想那些经常拿着严肃、高尚的东西插科打诨、大肆嘲笑、恶搞的cynics(玩世不恭者们),那些经常热衷于八卦的gossips(八公、八婆们),他们的快乐是虚浮的。是的,这是个提倡快乐为本、提倡娱乐一切、提倡简单生活的年代,但我不得不说:快乐的确是分层次的。唯有深层次的痛苦,才可以带来深层次的快乐,而非虚浮的快乐。而爱的深入化,才是获得有价值的快乐人生的唯一途径。

  当然,你也可以说面对死亡,爱本身也是虚幻的,所以一切快乐都是虚幻。但很多事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我曾写道:“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理想,爱情,等等,似乎永远在遥远的地方闪闪烁烁,那动人心弦的美丽,让人们在一生中宁愿抛弃一切也要去亲近、得到,哪怕路途坎坷,哪怕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往往当你终于到达人生的终点时,才恍然发觉人生如梦,一切美好都只不过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罢了。当然,即便一切美好都是虚幻,也给人无穷的动力,让人生的过程有了价值。人生的意义本来就在于过程。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重复着同样的梦想和虚幻,但我们不能醒,醒了就会万劫不复。所以,明知虚幻依然执着,本身就已经在很多人一生的可悲可叹中揉入了可敬可爱。饱经沧桑的成人依然坚持着童心,坚持着单纯,就是这样。”

   把我的一个帖子中的最后一段再放这里当结尾段吧:基督教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傲慢(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贪欲(Lust)。面对人性中的怯懦、说谎、虚伪、善嫉、矫情、邪恶、自私、自大,我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因此有了不顾一切的追寻和救赎。爱,是谴责,是人性,是觉醒,是面对,是感恩,更是感动。无论发生什么、遭遇什么,心中依然有爱、有良知时,才是真正活着。为心中的热爱,甘愿吃尽千辛万苦。为心中的追求,为人性的救赎,甘愿被地狱般的烈火焚烧。永不言悔,为你,千千万万次!


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10:29 编辑

郭美美 - 不怕不怕:





2019.11.14   23:23
       今晚拍的云以及月亮——晚上的云在天空变幻无穷,令我痴迷,脖子都因仰望天空太久而酸疼了。月亮穿透厚厚的云层,终于把清光挥洒,虽然今晚(农历十月十八)的月亮开始有一点缺了。不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云赏月时,我一直哼唱着一首老歌《不怕不怕》中的那几句——

        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
        我神经比较大
        不怕不怕不怕啦
        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
        麻痹也是勇敢表现

        一个人睡也不怕不怕啦
        勇气当棉被
        不怕不怕不怕啦
        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
        太阳一定就快出现

        一个老太太哼着年轻女孩子为自己鼓劲壮胆的歌,呵呵……可惜这首歌由于版权保护,无法生成外链。把网址放这里,自己去听吧。https://music.163.com/#/song?id=236333

        这首歌LG刚离开的那几年,正好很火,满大街都可以听见,我无意中就能跟着哼哼了。后来我下载它后经常听,但这些年一直没再听,可昨晚我莫名就哼唱起来。

       其实,整首歌我都喜欢,只唱上文提到的那几句,是因为就那几句好哼唱。这首歌的旋律很欢快,透着一种什么也不在乎的“二”劲儿。歌词就更不用说了,就是把“往前走,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二劲儿发挥到极致了,比如:

             是我错,
        没能够啊 把自己变得成熟
        伤口 那么多
        已经不怕再痛
        ……
        伤口 那么多
        没地方可以再受伤了
        没什么  转身以后
        我会练成护体神功

        我怎么觉得现在听来,这些歌词,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09: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文裕演奏的巴赫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Prelude No.1 in C Major, BWV846),这是我以前也多次发在路网的音乐,再听!





109951163374007935.jpg


2019.7.31  11:27    此曲下的文字
        巴赫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 BWV846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Prelud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这是我最爱的音乐之一——给人带来宁静、明朗的感觉,旋律单纯而动人,像是满怀着美好的期盼。看法国电影《沉静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2004)时,我痴迷上此曲,然后此爱就永不移了,我时不时要听一听它。我相信缘分,包括音乐与人的缘分。在我最痛的时候,这首曲以它的美好,曾给我带来“云淡风轻”的释然。巴赫是一个以音乐让痛苦升华的人,自然也能让聆听他音乐的人把自己的痛苦升华。

       第一首前奏曲,由简单的分解和弦的进行组成。由于C大调前奏曲技巧上的简单,成为钢琴初学者必学的曲目之一。这首前奏曲还被古诺改编成了《圣母颂》。
——————————————————-

        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
       《平均律键盘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BWV 846–893)是一组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为键盘独奏乐器而创作的音乐。最初,巴赫于1722年创作了一组在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上的前奏曲与赋格,标题上写着“为使好学的音乐青年从中获益,特别是供熟悉此类技巧的人消遣”。巴赫后来于1742年又创作了同样形式的第二组乐曲,但标题仅为“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现在,这两组作品通常作为第一卷和第二卷被合称作“平均律键盘曲集”。《平均律键盘曲集》被广泛看作是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规范了早期键盘音乐的调子的准确度,让音乐在任何调上演奏都是悦耳的,不会出现跑调的不协和的现象。他的两册《平均律键盘曲集》(The Well Tempered Klavier Book 1 and 2)都从键盘中的中央C音开始,C大调,C小调,升C大调,升C小调,D小调等等,一直写了二十四个调,两册共有48首曲子。

       《平均律键盘曲集》集复调音乐之大成,精美的旋律、千锤百炼的主题和难以置信的复调作曲技法随处可见,代表了巴赫器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这座完美的音乐大厦面前,后人常常惊叹弗如。肖邦曾说:“《平均律键盘曲集》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

————————————————

        巴赫平均律 | 死感常随的哲性忧郁
         文/摄影:茗禅 古典音乐 2017-11-08
       巴赫(J.S. Bach)的降e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键盘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第一卷中的第8首,在听到古尔达 (Friedrich Gulda) 的演奏之前,我并不曾特别留意,而此刻,一个黄昏,我伫立在阳台,鸟儿们在树间下上其音,古尔达沉静的触键,带着无以复加的冥想气息,把我深深地笼罩…… 时光好像突然静止了…… 我想起一个奇特的表述——“死感常随的哲性忧郁”。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巴赫的音乐长久地吸引我的原因,就是这种冥想的气质。引人沉思和静观的巴赫的音乐,带给你的慰藉,一点也不亚于哲学和宗教。

       巴赫的一生,似乎都在时时面对死亡:幼时的双亲,四个兄弟姊妹,自己的数个孩子,第一位妻子,更多的孩子…… 巴赫和爱妻安娜(Anna Magdalena Bach),常常站在埋葬着希望和爱的小坟墓旁,手挽手,默默不语…… 他们俩一共失去了七个孩子。巴赫有时会给安娜念路德(Martin Luther)失去女儿时写下的文字,以此来安抚她和自己的丧子之痛。也许,死亡的不可预期,比路德的宗教书籍,更能令巴赫陷入沉思,教会他在不时面临的“死亡”中沉静地思索“生”的意义。死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终结”的时刻,而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时时刻刻在敦促你思索,它无声地赋予了生命一种完整性。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恩,并以虔敬坦然之心接受每个不可预期的时刻。

       对于终有一死的人来说,我们是否还能拥有幸福?我不知道,巴赫是否常常思索这样的终极问题,而我从巴赫敬奉上帝的音乐中,感到了他的幸福。的确,上帝仅仅显现给无限接近他的人。

       巴赫最让我着迷的作品,都是复调造诣最高、对位法令人望尘莫及之作:《赋格的艺术》、《哥德堡变奏曲》、《平均律键盘曲集》…… 他只要听到主题,便几乎在同一时间能想象出作曲家可能的处理手法,并达到巧妙与深意的完美结合。我常常想:巴赫为何如此热衷于对位这一音乐技法?巴赫教学生像他自己那样在纸上(而不是借助键盘)谱曲,他习惯于想象他的音乐中有几个人在交谈,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思想和特性。也许,在巴赫的内心,有着无限神奇的听觉,神奇到始终有着数个高贵的声音,在进行最纯粹的对话。无需求助于音色丰富的色彩性乐器,只要一个键盘(羽管键琴、楔槌键琴或管风琴),巴赫就能像哲学家一样,与自己快乐地交谈。数学的形式,逻辑的结构,精纯的哲思,深沉的情感,灵性的诗意…… 要怎样丰厚深邃的心灵才能在仅仅十根手指下的音符里融合起所有这些?而所有的音符听上去却是那么的清澈、明净、单纯?

       有如柏拉图以对话录的方式来著述他的哲学,巴赫以对位法来作曲——想必在诸神的眼中——它们都最接近天国里的谈话方式。
      
       如今,我们无需关心《平均律键盘曲集》是写于柯腾时期还是莱比锡时期,相隔20年的第一卷和第二卷又是分别给巴赫的哪些孩子充当键盘教本的,三百年过去了,这部“音乐中的旧约”,对于每个热爱它的人都有着深刻而不同的意义。假如巴赫仅仅是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那时代总有一天会追上他;事实上,巴赫不属于任何时代,他是哲学家意义的音乐家,是“终有一死的神”——属于被柏拉图划归“神的朋友”的那类人。我们描述巴赫的生平,也可以套用描述哲学家的经典句型:“巴赫出生,工作,死去。”他的音乐,早就脱离了肉身之枷,成为了不朽之物。

       潜心(弹奏)巴赫音乐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每日与不朽的事物相伴,尽管他们也终有一死,但是能在最大程度上去接近不朽。

       黄昏来临的时候,我伫立在阳台,空气中有巴赫的音乐在弥漫……何为幸福的生活?伊壁鸠鲁会说:面包、水和哲学的葡萄酒。我很幸运,亲近巴赫,让我喝到了最令人沉醉的葡萄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09: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30 10:00 编辑

叶尔江·马合甫什,阿斯哈尔·买买提 - 黑眼睛的姑娘:




2019.7.24  23:39   

       刚才看了一些豆瓣影评,我最大的感觉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自以为是的对此片从性方面的详细解读呀?他们恨不得把片中的每个元素都拿显微镜分析一番,都解读为性的某种符号。好吧,我承认每个人都有解读的权利,对此付之一笑即可。可怕的倒不是那些从性方面做出的解读,而是一些从政治方面做出的解读。

       “影片刻意抹去了一切政治符号,但是并没有抹去时代记忆。苏联歌曲、军装、部队、戈壁、抓流氓、红色娘子军、最可爱的人以及陈冲白大褂下硕大无朋的屁股和内裤痕迹。关于这二十年,姜文的电影重温了其中代表性细节。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姜文本人塑造的这个形象,他穿紧身的类军装,吹号,持猎枪。这也就是姜文整个青春期里对于最酷的男人形象的理解,军队背景,强悍的身体,神乎其技的枪法,风流的男女关系。对于这二十年,姜文并没有任何批判,而是发掘了其中的美感,并且加以歌颂和吟咏。觉得那是一个铁血的时代,是一个男性的时代。”

     “太阳照常升起,说的是姜文所爱的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价值永存不灭。他的皮上永远穿着绿军装,永远英俊挺拔,永远在大漠、田野、森林迅疾地奔跑,拿着他那杆象征着男性勇气和外生殖器的大枪,背景音乐里是不变的苏联革命歌曲。在这种男性美之下,没有历史的黑白是非,只因为美而美,比三岛由纪夫走得更为离奇。这怎么能让人不觉得毛骨悚然?时代变了,但是我们的红色老大哥的春梦还没有结束。”

       任何时代都有生活的美好,都值得人们缅怀,为何在评价一个时代时,要走极端地否定一切呢?

————————————————

         大风起兮太阳升
       水木丁  2007-09-19 20:48:24

       我在万达的放映大厅等妖怪来,一个男人走过来坐回到我对面的椅子上,他把他搭在椅子背的衣服穿上,翻翻手里的报纸,翻了一会,突然抬头问我,你看过《太阳照样升起》吗?

       我摇摇头,男人哦了一声,继续低头看他的报纸。我想他大概是没拿定主意要不要看这部电影。但是我没办法告诉他,于是我掏出手机,给妖怪发短信,短信还没发出,抬眼看到妖怪已经晃晃悠悠的过来了。

       电影很好看,是那种我非常的喜欢,但若有人问起来,我就会非常谨慎的告诉他,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而已的电影。没开演的时候,我和妖怪都想起前两天好像谁说一句话,说是对这部电影没什么期待,所以也许就会有意外的惊喜。我和妖怪都认为是对方说的,但是我们都很确信不是自己,而当时在场的另外两个人杜丽和玎玎却被我们一致的排除,认为那不是她们会说出的话,于是嫌疑最大的依然不是她就是我。但是,绝对不是我……

       到了电影散场,我们又提出这句话的正确性,依然找不到说话的那个人,但是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点惊喜,它比我想象的要好太多。妖怪嫌它太过粗暴了,而我喜欢的,却正是这肆意妄为的粗暴,野性和激情第一次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没有被按住,它不可遏制的喷薄而发,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风呢?我看电影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哪里来的这些风,仿佛从另外一个世界吹来的,吹得树叶哗啦哗啦的响,吹得草哗啦啦哗啦的响,吹得疯女人灰白的头发飘啊飘的,她爬到树上,对着天空大喊,风就把她的话都吹走了。落到哪里,不知道。

       这让我想起了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我的艺术生活》,有一次他和他的导演谈论一个演员,那个演员什么都好,技术也好,嗓子也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问那个导演觉得这个演员怎么样?结果那个导演摇摇头,“他没有诗意啊!”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笑了,觉得很久以来都没有讲清楚的不对劲的一些事情和人都一下子清楚了,曾经有个男人问我一个也同样困惑他自己的问题,自己也没什么好,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女人喜欢他呢,他的总结是,因为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当时我觉得不对劲,却说不出来,现在想来,原来是他的身上,还有诗意啊。

       诗意是什么,好难说清楚,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在心里确信姜文是我所认同的中国最有诗意的三个导演之一,另外的两个是贾樟柯和朱文,这两个一个是戏文出身,一个干脆是诗人出身,因此姜文的诗意又和他们不同,姜文出身于绚烂的舞台,他的诗意,令人炫目,就好像风吹动着树叶,阳光照下来,叶子反射的光,点点的,闪得你恍惚。

       诗歌是没有用的东西,但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一个导演在他的电影里尝试这样的表达,顾长卫试图在自行车后面栓上一个降落伞,孙周更是直接让他的诗人的女朋友赤脚走在钢轨上,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啊,要有风,有很大的风,要有从另外一个世界刮来的风,还要有树,有太阳,那才对。

       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很少有人看得到这些了吧,这是一个没有诗意的民族,所以这部电影,我想注定是很多人都不会喜欢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逻辑结构,人们喜欢讨论的是这样的东西,讨论黄秋生为什么要死?讨论疯妈到底死没死?我看了一些影评,果然是这样。

       多可笑啊,好像我们一直讨论下去,就可以讨论清楚了,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把什么事情都搞得那么清楚呢?

       谁会看电影里的诗意呢?谁会看那风,那树,还有那带着黄色胡须的鱼鞋有多么美呢。谁会感受到在风中奔跑的赤脚,踏在干净的泥土上的感觉,泥土粘在脚底板上,把脚底板染成了红色,谁会体会冲着太阳喊“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太阳就出来了”的疯子一样的自由。

       还有那咄咄逼人的性感,透明雨衣里放着的金属钥匙,穿塑料凉鞋的女人的脚躲在地板上,拧动床单时在白大褂印出的底裤痕迹。我喜欢这咄咄逼人的性感,因为它从来没有这样放肆的出现在一部国产电影里。

       在很多人看来,诗意是最没有用的,但是诗意却是唯一能将人从庸俗的痛苦中解救出来的东西,名和利,还有金钱,都不能将人拯救出庸俗的泥沼,只有诗意可以让你生命中的每一束光都显得与众不同。我想起那些位被多女人爱的坏男人,其实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私的男人,许多好女人会爱上他,希望改变他,其实,说什么忍耐与宽容,难道不是因为这诗意太美好,她们自己的生活,太平庸了,太无聊了吗?

       这个世界到底谁拯救了谁?谁想从谁身上得到什么?像疯妈这样的疯子,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欢她,很多人问黄秋生最后为什么会死,为什么姜文会下放,他们之间到底怎么回事,我不问,我看电影,我看风吹过树林,吹过小河,我看绣花鞋顺着小河流淌而去,我看男人的尸体吊在拱门下,看天鹅绒不像女人的肚子,看太阳照常升起,再落下……

       我双手插在裤兜里,歪歪斜斜的晃过天桥,北京的秋天,真好,风吹过我的头发,吹起我的衣服,很多人从我的身边走过,规规矩矩的走过,我看到天桥下的车流,想起疯妈打了儿子一个耳光说的那句话。

       “听着,你是看不懂,不是没看见。”


002.jpg

001.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2019.7.24  12:37
       人这个东西,并非是只拥有富足的物质就可以活下去或活好的。他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几近贪婪、不知餍足。精神食粮少了,他活不好。精神食粮缺失,他会生不如死。所谓精神食粮,涵义很广,可以是爱与美,可以是理想与追求,可以是希望与梦想,可以是文学艺术,可以是读书与思考,而所有这些,都构成他的精神空间、精神家园。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对人来说,远比肉眼看见的一切重要、不可或缺。

——————————————

       读曾野绫子或读哈金,我都被迫去直面人生。然而,那些丑陋、黑暗、哀伤、疼痛、孤寂、绝望、无助、无奈、蝇营狗苟、一地鸡毛的生存、为个人生活所苦,却突然让我透不过气来了。我急需一点理想主义的大情怀,急需一点梦想中的翱翔,而非直面现实的勇敢、踏实,于是我昨夜又重看了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并又一次重读方方的《乌泥湖年谱》。电影和书让我穿越时光,进入过去那个理想主义年代。那是一个以个人主义为耻的年代,是我的父辈们流血牺牲、一心奉公、以天下为己任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个年代早就对我关闭了,我也早就背离了父亲的殷切期望。然而,那个宏伟壮阔的年代,以及父辈们的理想主义,却始终以一种既甜蜜又疼痛的nostalgia情怀,萦绕在我心底,深深影响着我的情感,以及人生中的各种选择。

       把电影截屏了一段,背景音乐《黑眼睛的姑娘》也可以去这里听:https://music.163.com/#/song?id=441720

       我2011年1月在初次看完这部电影时,曾写过一篇影评《一代人的孤独》,最后两段是:

        “梦想”这个东西,其实犹如阳光把树叶的影子投射在手掌,你握紧手,以为可以握住树叶,但你握住的只是空气。所以,一切坚持自己梦想的人都是痴子,不论有多少人对他们说他们握住的只是空气,他们还是会痴迷地站在阳光斑斓中,一遍又一遍地去握紧他们的手。他们其实根本不在乎自己握住的是空气,他们在乎的是不能丢失自己那份单纯的相信:他们就是相信他们握住了什么,即使不是树叶,也是什么美好的东西,只是人们的肉眼无法看见罢了。

       别人懂得不懂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梦想者本来就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空间中,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独有的孤独,无人可解,无人可破,直到死亡降临,让一切成为永恒的空虚和唏嘘。

       后来,我在2013年8月重看了老电影《最后的贵族》后写了一篇很长的博文,节选一些段落放这里:

       后来,我果然去了威尼斯。2011年夏天,在情感失意时为了忘却痛苦、找回迷失、崩溃的自我,我去游欧洲三国。当我游到威尼斯时,才知道潘虹漫步的那个广场是“圣马可广场”。我站在那个广场上看鸽子飞落,想起此片,不胜唏嘘。虽然当时是人山人海,我却感觉到刻骨的孤寂。我不知道自己的精神家园究竟遗失在何处了。我只痛感自己又一次遭遇信念危机,心灵无所归属,精神无所栖息。爱情,对我这样人到中年依然傻气地奉为“信仰”的冥顽不化者来说,犹如一种人生方向,是构成自我的根基。而今,我却在无常的命运面前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是我非我”的感觉,让我迷惘、惆怅、孤苦无依。

       时至今日,固执到死心眼的我,依然未彻底走出那段感情纠结,哪怕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我的“静心修炼”前功尽弃。就这样,一次次修炼,一次次前功尽弃,然后再一次次修炼——我站在时间的长河里,耐心等待内心风暴真正平息下来。我相信时间自会治愈一切心伤。也许因为那段感情,本就不只是简单的男女之爱,本就夹杂着太多别的因素。比如初恋情结,比如部队大院的红色情结,比如恋父情结,比如理想情结,比如自我救赎、重返正常生活的渴望,等等,不一而足。投放的东西愈多,愈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失败的原因,我无法归咎于对方。我只能自我责备。这份爱,并不伟大,究其实质,依然主要是为了自我救赎,而非仅仅为了对方的幸福。

        “我爱你,不光是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为我做的事。还因为,为了你,我能做的事。
        我爱你,因为你能唤出,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爱你,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

       当你爱上的并非只是一个人,而是把这个人当符号去爱着一个时代,去寄托一份对未来之希望时,他也许就无形中演变成你精神家园的具体代表者。这样的爱情,也许是所有爱情种类中最沉重的一种。如果在这样的爱情中遭遇“滑铁卢”,自然会在很多方面都有“曾经沧海”的疼痛感。是故,我这几年来在很多方面都破碎着、怀疑着、心灰意冷着,而非只在情感方面“心如止水,了无兴趣”。简而言之,李彤失去的并非只是父母,我失去的并非只是恋人。所以,我可以懂得李彤的万念俱灰感。她后来的放浪形骸,只是一种“本能的求生”之苦苦挣扎。她渴望以迷醉去忘却、去沉睡。然而那样的饮鸩止渴,不但无法忘却一个时代的颠覆所带来的人生大悲哀,连自我也迷失了。于是她真的活不下去了。

         ………

         ………

         昨夜,因黄昏时一杯浓郁的咖啡,我直到深夜依然毫无睡意,于是在网上“乱窜”,无意中点出了此片,于是“旧梦重温”。我虽然没有那些前清遗老遗少们或民国贵族的怀旧忧伤,但却不乏“红色贵族”(不是指那些挂羊头卖狗肉者,而是指那些真正有信仰、虽两袖清风却精神富足尊贵的人们)没落后的凄清、无奈、伤感、迷惘,这种nostalgia情怀,在观影时和观影后,久久挥之不去,让我忧伤蚀骨,悲凉无边。我想起自己看完姜文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后写的那篇文章《一代人的孤独》,YG曾说我最后写的那个傻乎乎地站在树下试图去握住手中斑驳树影的人,就是白衣飘飘的Yanzi本人。其实我并非只是在写自己,而是在写一群人、一类人、一代人,犹如姜文的电影和谢晋的电影,都是通过对某个或某些个体生命轨迹的精心刻画,去审视整个时代和被时代洪流席卷的整个一代人。面对时代的大变迁,往往整个一代人,都是渺小无助的。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我们渺小的凡人,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上,都只是影影绰绰的蚂蚁。我们或者努力让自己活得情感粗糙些,甚至残忍些,努力亦步亦趋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变革,当一个踌躇满志者、志得意满者;或者无法改变自己情感的细腻、敏感、多愁善感,时不时徘徊于各种“tobe or not to be” 的两难困境中,在nostalgia(我想,精神方面的怀旧、思乡病,并非对应着某个具体地方,而是对应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情怀中不时沉溺、沉沦,磕磕绊绊地不时跌落于时代的接缝里,有着灵魂无所归依的边缘化感觉,悲凉地不时体会、品味人生永恒的空虚、无常、孤寂本质,再也无法真正陶醉于、满足于琐碎的日常生活那点点滴滴的快乐,再也无法真正在功名利禄中昏睡、麻醉,于是成为一个漂泊无依的精神流浪者,或曰人生失意者(哪怕表面上很成功,风光无比)。除此之外,我们似乎别无选择。我们也的确别无选择,如果我们天性善良、良知未泯的话。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叹,岂独属陈子昂乎?在任何时代,一切重视心灵空间超过物质空间的人,都是“不得不爱”者(不爱点什么,就无所寄托,就会生不如死),都是走着荆棘路的朝圣者,都是孤寂无边的自我放逐者。

       我宁愿自己可以昏睡、麻醉、满足,只是我已然不能,哪怕在我爱情最甜美、生活最无虞、生命之花最绚烂时,我内心深处也始终萦绕着一种寂寞无边、悲凉无涯、空虚无尽的感觉。即使被嘲为“喜欢瞎折腾”,生而为“我”,我又何奈?好在我自己依然爱着自己,爱着艺术和自然。是以,我不会以放纵、堕落、疯狂去作践自己,更不会以自杀去了断自己这唯一一次的人生。我再不完美,依然是一个一直在认真思考、认真生活、认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真人。世界再黑暗丑陋,依然有各种绚丽夺目的美,让我怎么也爱不够。我想,拥有自爱和对美的热爱,足矣。无论如何,我至少是不会绝望、是可以一直活到七老八十、然后善终的吧?想到这里,那个镜中正审视自己的女人,那个虽然已憔悴老去、却依然不乏美丽的女人,嘴角边浮起了一抹嘲讽性的微笑——自嘲乎?人生之嘲乎?Who cares, anyway?  有这份嘲笑,至少可于滚滚红尘中不至沉沦、于清醒中不至绝望了。


007.jpg

008.jpg

006.jpg

009.jpg

01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09: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多芬F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The Budapest String Quartet - String Quartet No 1 in F Major, Op 18-1:II Adagio affettuoso ed appassionato





2019. 8.17 10:00    此曲下的文字

       2011年国庆节川西行后,10月26日晚我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听了上海弦乐四重奏组的演出(专门打飞的来回,听他们的演奏——我是他们的粉丝,自从看一次电视访谈节目就爱上了他们),曲目一就是这首曲子(贝多芬的F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1),共4个乐章。演奏到第二乐章时(第二乐章是“深情而热情的柔版”),我刚听了一分钟左右就已是满眼眶的泪水,然后眼泪不时滚落下来。虽然默默流泪,但我正襟危坐,动都不敢动一下(甚至不敢擦眼泪),因为我坐在第一排,与第一小提琴李伟刚正对着,他演出时对音乐的忘我投入让我发自心底地叹服,我觉得哪怕是一丝声响都是对他的全心投入的不敬、亵渎。 后来我在博文《上海四重奏》里写道:

       “他们为了演出而付出的心血、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年到头经常在外奔波,与家人聚少离多,天天要练琴数小时,如果不是发自心底的热爱,根本不可能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独奏者还可以自由支配一些时间,可四重奏者必须有集体观念,不能因个人而影响另外三人。常人眼中枯燥、艰辛的排练,倘若不是真爱,又怎么可能‘乐在其中’?看着他们已经显露的白发,我对他们的感觉是仰慕不已……他们属于越老越有魅力的人,那份从容、优雅、激情、深情、自信,如酒一样,走过的岁月越多,就越醇……

       唉,他们属于音乐方面的朝圣者,每个认真追求精神生活的人,都在走着‘各自的朝圣路’……

      想起周国平说的:‘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每一个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个朝圣者,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反而是一个鼓舞。你会发现,每个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的,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

——————————————
贝多芬F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简介
       这首弦乐四重奏,OP.18,是OP.18全部6首中第二完成的作品,也是6首中唯一一首经过改写的,大约完稿于1799年6月以前。贝多芬在1800年进行修改,改后加入了伴奏部的自由独奏处理,加强了大提琴表现的个性化。

        OP.18呈献给罗布科维茨(LobkoWitz,1772—1816)侯爵,这首四重奏共4个乐章:

       1. 灿烂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似乎是突然跳出,最初两小节是紧密配合全曲的基本动机。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的宁静的第二主题以C大调出现。发展部专致于第一主题发展,再现部中.则第二主题也以F大调再现,整个乐章一直围绕基本动机而有机地展开。

       2. 既亲切又热情的慢板,D小调,据说这个乐章作成后,贝多芬曾询问他的朋友阿曼达印象,阿曼达认为,是一对恋人离别的情景。贝多芬说,我想象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合葬在一起的景象。

       3. 谐谑曲,很快的快板,三段体式,F大调,这一乐章脱离出第二乐章的幽静,多少有些灰暗的气氛,是一首色调明朗的谐谐谑。其中多精彩的装饰音,并屡屡演奏跳跃动机,与第二乐章纤细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4. 快板,F大调,以主题开展代替第一主题的回旋奏鸣曲式。回旋主题一度又一度地出现,其间表现各种变化,风格受有些类似于海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发的是布达佩斯弦乐四重奏乐团的演奏版本,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乐团的演奏版本。

1.jpg


————————————————————

2020.8.29   (昨晚)

       哈哈,这里终于恢复正常,可以发音乐了。音乐是我的第一语言。

      今晚我牵着羊羊去给父亲烧纸上香时,脑海里一直回响着这首曲。回来后我循环播放了很久……经常一些曲子会自动在我脑海中播放,我知道这是它们来亲近我了。按白岩松的话说这就是音乐扮成的上帝与我同在(“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世界就安静了,不管窗外有怎样的诱惑并上演着怎样的故事,旋律都遮盖了他们,几乎可以说,音乐响起,我就走进了自己的教堂,心便有了归宿,走出的时候,我知道,音乐扮成的上帝与我同在。”)。


扁豆花也很清香美丽:

000.jpg


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世界就安静了,
不管窗外有怎样的诱惑并上演着怎样的故事,
旋律都遮盖了他们,
几乎可以说,
音乐响起,
我就走进了自己的教堂,
心便有了归宿,
走出的时候,
我知道,
音乐扮成的上帝与我同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09: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31 09:47 编辑

除了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封城首月我听得比较多的还有斯梅塔那《伏尔塔瓦河》以及 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第二乐章。


斯梅塔那《伏尔塔瓦河》:






2020.1.27   18:12     此曲下的文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

         《祖国》
——莱蒙托夫(俄国,1814-1841)

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籍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
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841年

————————————

       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以前我多次推介过,网上介绍也特多,此次略去介绍。

       武汉封城对我影响不大,因为我以前就是宅家里的。经历了短暂的崩溃后,我就该干嘛就干嘛了。我又开始为下学期的拓展课程提前备课、做我自己的PPT了。我已经做好了两个单元的PPT,第三单元也做了一大半了。下午茶时,带着一种成就感,我喝着咖啡,在阳台吊篮里摇啊摇,看满阳台红黄粉蓝紫等各色的花儿——她们的艳丽营造出春意盎然。我爱自己的家。

       我相信,疫情终会过去,生活还会美好起来的。等春暖花开时,我还是要提前到学校过早、赏花,然后带着一身花香进教室,精神饱满地领着学生们,在历史的海洋里畅游。

        看见有人受谣言蛊惑而恐惧地丢弃猫狗等宠物,我很无语。我的雪儿和双儿,就是我的两个小丫头,给我带来家的温暖和宁静。我们仨在疫情中相依为命。



在阳台吊篮里摇啊摇,看满阳台红黄粉蓝紫等各色的花儿——她们的艳丽营造出春意盎然:

1.jpg

2.jpg

3.jpg



      《我的祖国》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捷克新音乐之父)创作的交响诗,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是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尤其是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沃尔塔瓦河》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逐渐映现出奔腾不息的河流、岸边茂密的森林、富有生气的乡村、宁静的月夜、险要的峡谷、古老的城堡,这些景致与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相联系,展示了捷克山河的美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4-27 23:02 , Processed in 0.29163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