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烟波寨,又名烟坡寨,县级文物保护点,位于向桥乡枫树村黑桃尖,黄冈报、鄂东晚报和县电视台《山村大视野》栏目组作过多次专题报道。山上古木参天,怪石林立,山路蜿蜒曲折、坡势时缓时陡。山间满目苍翠、重峦叠嶂,小路蜿蜒、雾气缭绕,因终年云雾似烟波涛飘渺而得名;山下五陵山田,阡陌交通。人文自然景观集于一体,是休闲旅游、寻古探险的佳地。主要景点有憩烟亭、丫头石、古寨遗址、灵石岩、好汉石以及原始森林等。还有‘农家乐’在欢迎各位。云遮雾绕的烟波寨,既具有雄奇之魂,又兼有秀美之韵,让人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主峰丫头石——巨石传说 高峻挺拔、岿然屹立的石峰就是烟坡寨主峰,位于向桥乡枫树村境内,海拔800多米,峰顶立一巨石,远看恰似人头,当地人称其为“丫头山”。关于这块巨石,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烟坡寨与东边的古角寨遥遥相望,一天,古角寨对烟坡寨说:我们赌长儿(长儿,就是生发余脉的意思)吧!烟坡寨没有听清楚,以为是赌长坡(长坡,就是长高,向上长的意思),所以,就噌,噌,噌一个劲地往上长,不多时就直抵天庭,刺破玉皇大帝的厨房了,把正在叠石子的两个侍女吓了一大跳。她们赶紧禀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看也惊诧不已,慌忙捡起一颗石子压上去,以为自己获胜而沾沾自喜的烟坡寨,不知自己冒犯了天庭,对王母娘娘的行为更是猝不及防,只觉自己一哆嗦,头上似有万钧之物压下来。烟坡寨哪里招架得住,身子便迅速下跌,一直跌到现在这样子,而头上那颗石子由天上落入凡尘,至今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山顶。 烟坡寨石壁嵯峨,神态各异,清泉飞瀑,击石扬声,禽鸟唱和,余音袅袅,树茂林深,风景俊秀,游人墨客,竞相登临。据《蕲州志》记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曾登临过丫头山,并留诗一首:“何不梳妆嫁去休?使人呼唤作丫头。只因不听良媒说,耽搁千秋与万秋。”苏诗以拟人的手法,把烟坡寨比作一个丽质少女,由于不事梳妆打扮,不听媒人说合,至今仍紧锁深闺,没有嫁出,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读后让人顿足捶胸。 烟坡寨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其俊美的容姿方圆十几里人尽皆知,远方游客却知之者甚少。今天枫树村“两委”一班人,有心为其梳妆打扮,因缺少资金而力不从心,所以非常希望有一位名媒引介,把她嫁给一位如意郎君,让丫头山的绝美容颜早日展露给世人! 石城石屋 烟坡寨除了高峻陡峭的岩壁和峰顶的巨石为一大看点外,其500余米长高大雄伟、保存完好的石城和城内100多间大小不一的石屋是另一大看点。 相传清末蕲州48个寨,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就是烟坡寨。烟坡寨没有被攻破,不仅因为地势险峻,寨主陈义顺还带人依山就险修筑了几百米长三四米高的坚固的石城,形成易守难攻格局,还因为陈寨主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陈寨主轻功十分了得,双臂各缚一斗笠能轻飞如燕,然而,他的计谋更是了不得。 话说清兵围困烟坡寨数日,想断绝粮草来逼迫城内人投降。陈寨主深知城寨久困必破之理,当务之急就是要清兵自觉退兵。怎么让他们退兵?清军不是想要饿死我们吗,那好,就让他们死了这条心!一个漆黑的晚上,陈寨主派人秘密用绳索从北边的万丈悬崖下去,到山下的村子里捉回一只小狗,用白米饭让小狗吃得饱饱的,然后从城墙上把小狗抛下,小狗落地,满嘴吐饭。清兵议论纷纷:“连小狗都胀的吐,人就更不用说了。”清军首领很不服气:饿不死你们,还渴不死不成?陈寨主见清兵还没有退,暗想:莫非他们识破了?看敌军的情形不像被识破,那是——哦,水!说来确实神奇,几百米高的山上,竟然有一眼泉水汩汩直冒,泉眼边形成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可以满足一百多人做饭用。但城寨里有几百号人饮用就有问题了。陈寨主如法炮制,让人去买一条活鱼回来,扔下城墙,鱼水灵灵的,还张嘴翘尾。清兵见了,目瞪口呆,想到再围也是徒劳无益,都灰溜溜地撤退了。 如今,能文能武的陈寨主虽然不在了,但他修筑的高大坚固的石城还在,曾栖息他们的石屋犹存。寨内丛林茂密、松木参天,石屋石城掩映其中,钻林入屋小憩,别有一番风味。 烟坡“三杰” 烟坡寨东边山脚下有个三四户人家的小湾落叫篾匠湾,三棵高大的古松特别招引游人的眼球。三棵古松如昂首的苍龙盘踞在小山冈上,树高20余米,最大的胸径3.9米,最小的约3.6米,主干鳞片斑斑似武士的铠甲,坚韧而有光泽。棵棵枝繁叶茂,个个精神矍铄。据考证,树龄约500岁。三棵古松仿佛三位忠诚的武士痴痴地守望着烟坡寨,有人称三松为“烟坡三杰”。一位在古松底下居住几十年而今已经八十一岁的老人说,这三棵古松很神圣,很有灵性,万万不可冒犯他们,谁冒犯了谁就遭殃。老人讲了两个小故事,说都是他亲眼所见的。 在他还是很小的时候,一个詹姓表兄来家作客,表兄十分调皮,一次他搭梯子砍下一棵古松的枝桠,回家的当晚就发高烧,不几天就鼻孔朝天了。 抗战时期,篾匠湾驻扎了新四军的一个小分队,他们昼伏夜出,经常偷袭日、伪敌军。敌军常常被骚扰,而且防不胜防,大为恼火,于是纠集兵力,几路包围篾匠湾,企图消灭新四军小分队。毫不知情的新四军队员做梦也没有想到将有灭顶之灾。 说来蹊跷,那天陡然狂风大作,篾匠湾天昏地暗,三棵古松焦躁不安地摇摆着枝桠,只听“劈啪”一声巨响,一根手臂粗的枝桠突然断落,顺着风势扎在小分队驻扎的屋顶上。正在午休的队员纷纷被惊醒,一个叫王立顺的队员机警地从后门钻出,想去后山冈看个究竟。刚上山冈,眼尖的他看见一队人马从水口方向向篾匠湾逼来。快如奔GD王立顺几个箭步冲进住处,带领队员迅速撤离,潜伏到莽莽的丛林之中。刚撤不久,队员们就听见住处枪声不断,敌人见屋里没有动静,便破门而入,到处搜索,却空无一人。一个伪军小头目气得用刺刀直刺上面的那棵古松,晶莹的松脂像鲜血一样流淌出来,沾染在小头目的衣裤和鞋上。扑了个空的敌人悻悻撤退。退到“憩烟亭”,敌人就东倒西歪的休息。疲倦的敌人有的打瞌睡,有的抽烟。一个敌兵点着烟后,随手把火柴梗一扔,刚好扔在小头目的身上。沾在小头目衣裤上的松脂遇上火星马上燃烧起来。大火迅速烧遍全身,小头目痛得呼爹喊妈,等其他敌兵把火扑灭时,小头目已经奄奄一息了,只见大大小小的水泡像气球一样布满全身。不到七天,小头目水泡破裂,溃烂而死。那棵被刺的古松留下一块巨大的疤痕,至今历历可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