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黄龙旅游简介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因佛门名刹黄龙寺而得名。 黄龙寺风景名胜区与毗邻而居的九寨沟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以湖、溪、潭、泊为主,山水树石并茂的风景区,其中尤以高山彩湖、叠瀑为主的石灰华岩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1982年,黄龙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获“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2年12月14日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99年2月1日正式纳入中国人与自然生物圈。 黄龙:红星岩 雪宝鼎 石塔镇海 黄龙五彩池 黄龙古寺 睡美人 争艳池 映月彩池 明镜倒映池 盆景池 金沙铺地 洗身洞 [黄龙蘑菇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英俊的藏族青年,为了建设家园,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开垦着一片又一片荒山。 话说有一天,小伙正顶着金灿灿的骄阳挥锄拓荒。突然天边飘来一朵彩云,蘑菇仙子驾云漫游黄龙,经过这里。小伙子大汗淋漓,汗珠映着太阳的光辉,顺着光溜溜的脊背滚滚而下,淌成一条条小溪。一见云头遮住烈日,欣喜地抬头观望。寂寞的仙女那一向孤芳自赏的芳心,被小伙子健壮的体魄勾勒出的男子汉粗犷的线条和凝望她时那富有魅力的眼神所打动。身不由已缓缓飘落下来,在林间、在草地舒展广袖,翩翩起舞,以博得小伙的爱恋。小伙身边,犹如晨雾般的舞袖,拂来沁人的轻风,凉风习习,荡人心魄。仙女的异香,使劳顿的青年沉醉痴迷。小伙子不由自主地朝蹁跹舞来的仙女走了过去。两人即将拥抱的当儿,忽然天公作梗,狂风呼啸,骤雨倾盆,无情地卷走了频频呼叫的仙女。 仙女不见了,雨也停了,风也止了,然而在仙女起舞的地方和舞袖轻拂的树上出现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蘑菇,这就是蘑菇仙子初恋的馈赠。 [贝母趣话] 传说,以前松潘地区有一贫妇李氏,身染肺痨,连孕三胎,均坠下死婴。丈夫与公婆唯恐断了门庭香火,终日惶惶不安。 一巫婆闻说,便上门妄称有安胎神术。公婆大喜,遂将其迎入家中。巫婆装神弄鬼一通后,说:“你儿媳属虎,虎要吃人。”公婆听后,吓得面如土色。即问:“如何解救?”巫婆声称:“只要服下驯虎桃符,将来婴儿出生后,须令母亲远远避开,方可逢凶化吉。”公婆信以为真,重谢了巫婆。 次年,当李氏生下一男孩时,公婆命儿子将媳妇五花大绑送至深山老林,凑巧遇有一位名医上山采药。名医问明情由,将李氏带至家中,每月从山上挖回一种草药鳞茎,煎给她服。经半年治疗,肺痨就痊愈了。名医将她送回了家,孩子因无母哺乳早已夭折。隔年,李氏又生下一个白胖的男孩,全家皆大欢喜。李氏为纪念这段辛酸往事和名医治病救人之恩,以及宝贝和母亲团圆之喜,便把那草药鳞茎定名为“贝母”。 黄龙钙化景观总体介绍 黄龙沟主要钙华景观分布在长3.6km,宽30—170m的黄龙沟内,钙化堆积体根据微地貌特征分为:钙化滩流、钙化池、钙化瀑布和钙化洞穴。 1、 钙化滩流 是岩溶水在斜坡上呈片状水流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流态的钙化体。发育有波纹状、层状、板状的细小形态组合而成,且具有水平方向延伸和垂直方向增长的发育特征。黄龙钙化滩流南起黄龙寺,经金沙铺地到洗身洞瀑布,全长2500m,宽30--170m,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同类形态中最壮观、最长、色彩最丰富的景观。 2、钙化池 钙化池是岩溶水在一定的水力坡度下呈扇状,放射状运动沉积而成。 黄龙的钙化池以群体出露。自下游至上游计八群;迎宾池,飞瀑流辉,盆景池,明镜倒映,娑萝映彩,争艳彩池,流芳池,石塔镇海池(五彩池)。 3、钙化瀑布 是垂直流线型的钙华体,如“洗身洞”等钙化瀑布。 “洗身洞”钙化瀑布宽33米,高6.7--7.3米。 4、钙化洞穴 钙化体被地下水溶蚀陷落所致。黄龙沟的钙化洞穴有三处:黄龙洞,簸箕洞和马蹄洞。 黄龙洞发育在后寺右侧的钙化流中,洞口呈竖井状,直径5.5--8.5米,深约25米,洞底为小厅堂,面积约400平方米。入口西南侧有一台坎,发育有肾状质结核和微型钙化池。洞内发育石笋、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等洞穴沉积。 黄龙钙华景观的成因与演化 钙化即石灰化,是本区高寒岩溶作用的产物.属于泉水堆积类型的碳酸盐建造。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土状性质,易风华,具环状,片状纹理或块状,角烁状,海绵状结构。含碎屑物和生物残骸,呈乳白,浅灰,白色。黄龙钙化因含大量藻类生物而显淡黄色调。 钙化的沉积过程,主要是水中含量极其相对变化和平衡的过程,是碳酸钙溶解的可逆反应。碳酸钙的溶解和沉淀属于多相平衡的复相反应,其主要化学平衡反应式为; CaCo3(固)+H2O+CO2====Ca(HCO3), CaCO3(固)的溶解或从岩溶水中形成CaCO3(固)沉淀,要受到一系列平衡关系的控制,可用饱和指数和CO2分压的负对数值表征其动态。影响Co2分压平衡的有温度,压力,生物,水流流速等主要因素。 黄龙钙化有两种基本的成因类型:既建造或原生沉积的和改造或再生 (侵蚀,前蚀,溶蚀与重力作用)的。 属于沉积的主要有边石坝与彩池,它是饱和岩溶在一定水力坡度下,主流线发生偏移或横向环流的影响,导致携带的植物逸骸,悬浮物的停积阻梗,并以此为骨架,经过碳酸钙沉淀充填和固结流(如金沙铺地);水流纵坡突变引起跌水而形成钙化瀑布(如飞瀑流辉):在悬瀑下由于钙化超前沉积,常在裙状瀑布华之间留下空间形成原生钙化洞穴(如洗身洞)。 属于再生的有塌陷洞穴,潜蚀泉和钙化圈等。当地表水或泉水通过钙化体渗入和渗漏,促进了侵蚀,溶蚀和潜蚀作用。塌陷洞穴主要有“黄龙洞”, “簸箕海”与“马蹄海”:而潜蚀泉对钙化景观的重新塑造有特殊意义。钙化泉的形成源于彩池内漏水或涌水与沉积的同步进行,如石塔镇海彩池,莎萝映彩池等。 黄龙风景名胜区内的钙化景观是发育在由志留纪——三叠纪的碳酸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构成的雪山断裂两侧褶皱推覆岩片上的,经过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玛拉雅期的复合造山作用的影响下,在第四纪冰川作用下组成的特定冰川地貌的基础上,叠加高寒岩溶作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联合作用而铸成的世界奇观,形成的自然景观将继续不断地受到地壳差异性抬升和溶蚀二种主要的地质作用的制约,使侵蚀基面不断下降,而地壳的抬升,又伴随着强烈的地震活动,以及崩塌,滑坡,倒石堆,泥石流等重力灾害的发育,导致原有自然景观的消亡与新景观的形成,如大湾张家沟古钙华景观的退化和黄龙沟钙化台地的形成,生长。 由于黄龙该华因其富含铬合离子,表层富含藻类生物,呈现五彩魔澜的色块。如果钙化失水,所含藻类生物炭化,就会变黑退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区内钙华泉的保护。 黄龙喀斯特形成的有利条件 黄龙沟切入岷山主峰雪宝顶腹背斜北冀,原为一冰川谷,做南北延伸,沟上游岩层变形强烈,裂隙发育,以灰岩、白云岩居多,板岩次之,即碳酸盐构成高寒含水层,为钙华堆积提供大量的物源。终底有终碛、侧碛底碛广泛堆积,形成石滩、石海,有利于降水大面积下渗、为下游钙华沉积提供有利的含水介质迁移条件。加之黄龙沟上游只有一条沟水流入沟内,且沟内有十多个泉水为补给水源。因此流动的水体及碳酸盐岩含水层是冷水型钙华形成基本条件,加上一系列的化学、物理作用,为喀斯特地貌堆积。 漫长的地质年代,沧海桑田,距今约200万年前,地球的造山运动使岷山山脉伴随着青藏高原一同快速隆起,黄龙沟也在这期间形成典型的冰川U形谷地。该区属古生界和三叠系以碳酸盐为主的地层,地质结构复杂。黄龙古寺南侧的望乡台断裂带是重要的地下水通道,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通过深部循环,在此出露形成转花泉群,并成为黄龙钙华堆积的源泉。这些水流经黄龙沟凸凹不平的河床,造成水流变化,加上树根、落叶局部阻塞以及“生物喀斯特”作用,在温度、压力、水动力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钙华塌陷、钙华滩流、钙华瀑布等独特的露天喀斯特堆积地貌景观。这种高山、高寒环境下形成的大规模钙华堆积地貌,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景观。 名词解释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arst),原为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地名,那里是石灰岩分布区,因石灰岩的溶蚀和浸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地形。后来,科学家们便借用“喀斯特”一词来称呼因岩石的化学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质作用和地貌现象。因石灰岩被溶蚀和再沉积而形成的各种地貌,被称为喀斯特地貌。 [边石坝彩池] 边石坝彩池是黄龙露天钙华堆积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钙华体表面波痕状或鱼鳞状凹坑,经扩大、合并、生长而形成的。钙华池层层叠叠逶迤而下,状若梯田,池水如碧如玉。五彩斑斓。黄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边石坝彩池景观。 [生物喀斯特] 黄龙钙华堆积地貌的形成和水生植物有密切关系,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喀斯特作用”。其原理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光合作用”,白天,水生植物吸入水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使钙华沉积;二是“呼吸作用”,夜晚,水生植物吸入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钙华溶解。是否出现钙华沉积,则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总呼吸作用)的大小。据实验,只有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范围内。净光合作用才会达到最大值。由于黄龙地处高寒山区,在具备充足的钙华沉积物源的基础上。低温的环境和良好的植被,便成为促进地表大量钙华堆积的主因。在黄龙沟的彩池、滩流和瀑布中。常常可以看到围绕和依附植物茎干和枝叶形成的钙华,这是生物喀斯特作用促进钙华沉积的典型例证。 金沙铺地的传说 黄龙真人修道成仙以后,邀师兄师弟们来黄龙作客,吩咐弟子在黄龙沟旁磨豆花招待客人。不料,烧豆浆时火大了点,豆浆沸出锅外,漫得遍山都是。恰逢真人回家遇见,便随手抓了一把黄沙撒下去,才使满山豆浆凝住,形成了这金沙铺地的奇观。 睡美人的传说 传说黄龙真人修道成功,即登天宫之时,西王母急欲将五彩池搬到天宫。为了留下这美丽的“人间瑶池”,雪宝鼎山神夏旭东日的女儿达美,悄悄取下父亲神杖柄上的五颗珍珠,变作“五彩池”让西王母带回了天宫。真的五彩池保住了,达美姑娘松了一口气,阵阵疲倦袭来,她满足地进入了梦乡。 碧蓝的五彩池,静静地流淌着,永远是那样艳丽夺目,它执着地陪伴着“睡美人”,耐心等待她的醒来。 丹云峡的传说 在丹云峡景区里还分布着许多如老熊吹火、乌龟石、万象岩、灶孔岩、三步登天和一步登天崖、鲤鱼跃龙门等景观,并且还有一个关于这些景观的美丽传说;很早以前,人间没有烟火,要获得火种必须到天庭去取,但上天庭必须要修炼成仙。为了给乡亲谋求幸福,有一对叫张三哥和杨妹的年轻夫妇决定到黄龙寺去修炼。当时张三哥在山顶上修炼,而杨妹由于怀有身孕,于是在山腰修炼。由于心诚,不到8个月,张三哥和杨妹都小有成就。但是由于杨妹有了身孕,因此上天取火的日期迟迟定不下来。一天,两人在丹云峡中散步的时候,看见一只老熊在悬岩上握着吹火筒无火空吹,他们心急如焚,决定冒险一试,马上上路。这时一匹石马和一头石乌龟出现在路边,驮着他们夫妇俩很快到了万象岩,当时12生肖的动物都在,猴王还做好了灶孔。半夜,夫妇二人决定登天,张三哥朝登天岩冲去,不幸鞋子脱落,只得赤脚登上了天空。而杨妹因为有身孕,便化着一条鲤鱼,在涪江中一个滚翻,跃出水面,在跃至崖顶时,众生肖清楚地看见那条鲤鱼正变成仙女。现在“鲤鱼跃龙门”景点那悬于半空的“鲤鱼”,有一半还是仙女的头像呢。 黄龙杜鹃鸟的传说 在黄龙的灌木丛里还生活着许多杜鹃鸟。“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杜鹃鸟对于古蜀文化的研究更有一种神秘意味;在远古时期,历代蜀部落首领的主要使命就是为天下治水,若洪水泛滥成灾,他们便要身殉洪水以谢天下,十分悲壮。传说杜鹃鸟就是望帝杜宇的化身,这位远古贤明的蜀部落君主,在完成疏导江河的使命之后,仍然对他所辖的冰峰雪岭梦绕魂牵,因此魂化杜鹃鸟,永远守护着大地的江河之源。后人立有“望丛祠”以纪念他。 扎嘎山的传说 “扎嘎”,藏语意为白色。相传远古时候,雪宝鼎和黄龙彩池并不在现在的位置,有一位高僧受命从西藏下来,寻找建造雪宝鼎和供养雪宝鼎群池的地形。他来到岷江源头,觉得扎嘎山很合适,于是先在山脚下建起了彩池,然后又用双手在山顶上捏出了成千上万个奇形怪状的“山峰”,最后就是传送海螺号声,如号声能够传到山顶,就可以马上降雪建雪宝鼎,否则就前功尽弃。 第二天清晨,高僧在自己的住所吹响了海螺号,并派徒弟到山上去听。这位徒弟偷懒,走到半途就折回来了,并告诉高僧没有听到号声。高僧无奈,觉得天意如此,只得施法下了一场钢雹,把那些“山峰”打得七零八落。雪宝鼎和彩池也就被高僧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 传说归传说,但如今扎嘎山顶上确实留有被钢雹打过的痕迹,而山脚草地上,至今还有3个水波荡漾的彩池仍留在那里。 雪宝鼎的传说 传说雪宝鼎是观音菩萨的海螺号所化。海螺号跟随观音菩萨修行了许多年,终于有一天,它获得了法力,得到观音菩萨的指引,来到雪宝鼎继续修行。智慧之神冬巴歇洛巡游四方时发现了它,为它修行的诚意所感动,便决定助它一臂之力:他用自身的法力为海螺号罩上了水晶,并召来武士和喇嘛专门守护。亿万年过去了,海螺号愈来愈大,愈来愈晶莹,变成了雪宝鼎,而守卫的武士和喇嘛也变成了雪峰,永远护卫着圣山。 四川四姑娘山旅游简介 四姑娘山地处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根据当地藏民的传说,为四个美丽的姑娘所化,因而得名。 四川四姑娘山旅游风景区分布于山的南侧沃日河北岸的几条支流中,主要有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各沟从北向南纵深十余公里到数十公里,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 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海拨6250米,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溪沟呈南北向穿行于山峡谷之中,纵深10至数十公里。这里有高原特有的洁净蓝天,皑皑白雪,并与奇峰异树、飞瀑流泉、草甸溪流交融成一幅奇异景观。其中四姑娘山双桥沟纵深30余公里,峡谷时宽时窄,宽阔处可达数公里,斜坡上覆以广阔的草坪,溪流婉蜒其间,两岸沙僰树丛生宛似一条绿色长龙绵延长达数公里。而每当金秋,四姑娘山树叶转红,又是一番景色。位于长坪及海子两沟深处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终年积雪,直插蓝天,蔚为壮观。 四姑娘山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气候特殊,垂直高差显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的山山水水都是那样的原始、古朴、幽静和神秘。春风中百花盛开;夏日里草木葱茏;金秋时节色彩缤纷;寒冬季节白雪皑皑。四时风姿,各擅其美,朝晖夕阳,气象万千,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 四姑娘山风光秀美,四姑娘山的风情更美,这里历史悠久风景区内居住着藏、回、汉等民族,那古老动人的神话传说、热烈隆重的祭礼庆典,悠扬悦耳的山间民歌,还有那香喷喷的青稞酒、酥油茶,这一切构成了四姑娘山那浓郁的风土人情画卷。 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拨闻名,为各国登山家所瞩目,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溪流潺潺不绝,又是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人称“中国的阿尔卑斯”。这里因气候条件特殊,垂直高差显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与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和米来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