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30|回复: 1

《藏着的中国》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240

回帖

7521

积分

游客

积分
7521
QQ
发表于 2008-10-25 18: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藏着的中国》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书的内容有趣,购买过程亦有趣!

所谓“藏着”,一是指写的内容,是博物馆,为收藏历史片断之地;二是这本书的作者们,也是藏着的。

这本书购于一年多前,那时刚看完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大是喜欢余先生举重若轻的风格,以及字里行间的雅致与轻灵,所以找到这本《藏着的中国》,看到作者为余先生,翻了翻内容,毫不犹豫便买了下来。

读了几篇文章后,觉得如此宏大广阔的画卷,若是先生一人所为,可能会花上先生几十年的光阴,于是再翻回封面,才发觉原来“藏着”许多猫腻。

封面为灰白色调的西安兵马俑,藏在黑色底色里,“藏着的中国”与“余秋雨”为竖立的两行白色大字,在黑色里显得分外醒目,而在黑色与灰白色中,另外两个灰白色的“主编”两字,藏在“余秋雨”的名下!

确实是好设计,与书的内容相符,又突显了余先生的名字……

再仔细看下去:这是从中国1800家博物馆中,选出优秀的一百家,基本上是一家一集,拍摄成专题片,这是项浩大的工程,而这本书,只是这一百集专题片解说词的再编辑。

这一百家博物馆的集合,远丰富于《中国通史》之类干巴巴的书箱,估计解说词,首先来自于选中的博物馆,再经影视公司加工,最后经余先生润笔。

集体的智慧,是远远高于个人的智慧的!

我还是喜欢文字间浓郁的余式风格,如同一抹悠远的山,淡淡的山影,被轻轻勾画出来,带着从容和优雅……
至于藏着的“主编”,只能是现今极度恶化、劣质的出版行业,无奈下的欺骗之举,如果不假借余先生之名,这本三倍于余先生著作的优秀之书,很快便会淹没于市场……

这个浮躁、功利的社会,把这些集体的智慧,挤至一个尴尬的境地。

读完这本书之后,一段时间,我一直想收集到这套百家博物馆的电视片,只是和电视台的朋友联系,根本找不到这套资料,其它的途径,也寻找不到。

也许只有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部门,才能寻找得到这套资料吧?

想起有一次,游荡三峡,经过宜昌,在吴刚的旅馆里,深夜看过一部资料片,英国BBC拍摄,内容是旧石器时期至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对澳洲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博物馆以各种实物为基础相近,他们建立了许多供推理的模型,一步步演示各种变化。

当我们还在纠缠中华文明,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理出文明的源头时;别人,已在近百年前,把目光投向了文明之前:一万年、三万年、五万年、十万年地,把历史的目光向前推进!

BBC的这套资料片,才是真的值得收藏、用来震撼自己大脑的好资料……
思考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安排未来,我一直以为:这才是对人类文明负责的态度!
心安即故乡!
http://wodongcho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46

回帖

3407

积分

游客

积分
3407
发表于 2008-10-26 2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天要去参观一下冬虫的家,一定有很多的宝书.
不知道外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3 01:58 , Processed in 0.03714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