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8|回复: 2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7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31
发表于 2005-1-17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高原的环境特点</STRONG>&nbsp;<BR><BR>1.&nbsp;缺氧&nbsp;<BR>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nbsp;<BR><BR>2.&nbsp;寒冷&nbsp;<BR>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nbsp;<BR><BR>3.&nbsp;湿度低&nbsp;<BR>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nbsp;<BR><BR>4.&nbsp;阳光辐射强&nbsp;<BR>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BR><BR>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nbsp;<BR><BR>1.&nbsp;血液系统&nbsp;<BR><BR>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nbsp;<BR><BR>2.&nbsp;呼吸系统&nbsp;<BR><BR>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BR><BR>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nbsp;<BR><BR>3.&nbsp;循环系统&nbsp;<BR>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nbsp;<BR><BR>4.&nbsp;免疫系统&nbsp;<BR>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nbsp;<BR><BR>5.&nbsp;生殖系统&nbsp;<BR>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nbsp;<BR>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nbsp;<BR><BR><STRONG>见识高原病</STRONG>&nbsp;<BR><BR>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nbsp;<BR><BR>1.&nbsp;急性高山病&nbsp;<BR>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nbsp;<BR>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nbsp;</P><P><BR>2.&nbsp;高原肺水肿&nbsp;<BR>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nbsp;<BR>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nbsp;</P><P><BR>3.&nbsp;高山脑水肿&nbsp;<BR>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nbsp;<BR>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nbsp;</P><P><BR>4.&nbsp;慢性高原病&nbsp;<BR>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nbsp;<BR>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nbsp;</P><P><BR>5.&nbsp;其它&nbsp;<BR>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nbsp;<BR>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nbsp;<BR>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nbsp;<BR>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nbsp;<BR>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nbsp;<BR>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nbsp;<BR><BR><STRONG>进入高原前的准备</STRONG>&nbsp;<BR><BR>1.&nbsp;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P><P>&nbsp;<BR>2.&nbsp;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nbsp;</P><P><BR>3.&nbsp;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nbsp;</P><P><BR>4.&nbsp;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nbsp;</P><P><BR>5.&nbsp;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FONT>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7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479
发表于 2005-1-17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src="http://www.5zls.org/bbs/images/Emotions/9.gif">楼猪在哪儿找来的资料?晕!</P><P>进入高原前第一就要养成懒的习惯,西藏那儿就是没有多余的氧气给你糟蹋,呼吸系统的那些药就免了吧,西藏遍地都有卖的,可是用不上,感冒了二话不说就得打道回府,防紫外线要了解一个常识,高原上就是阴天紫外线也非常强烈,最后一个忠告:在西藏就是当你坐的车辆陷车了后别去管它,有司机哦,你要是冲动下车帮忙推呀,找石头垫车呀什么的,把血液中的氧都耗尽,你就等着进医院吸高压氧吧!</P>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可以接受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92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875
发表于 2005-1-19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吧?我在理塘支个帐篷累的半死,半夜冷的半死,第二天感冒了,还抗了个45斤包涌,不过那真的是很累,后来头巨疼,山上面病泱泱的,到了地狱谷整个人就活了,所以奉劝大家千万别感冒
我不是在酒吧,就是在去酒吧的路上
我不是在岩场,就是在去岩场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22 23:28 , Processed in 0.0372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