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灯光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初进论坛时的一篇帖子(虽然现在读来,感觉那时的一些看法有偏激之处,而且因尚未真正受苦受难过而过于洋洋自得):

 

 

 

闲谈求真  

 

Post By:2008-7-23 12:04:00



  在任何地方我都大力提倡追求真善美。真善美,真是基础,我们求善、求美,首先就要求真。

  关于求真,我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幼稚的求真(伪求真),一种是成熟的求真(真求真)。幼稚的求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求真,即任何事都说大实话,从不撒谎。成熟的求真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求真,即有时候说真话,有时候撒谎,但无论说真话还是撒谎,前提和目的一定是求善、求美。求善比求真的境界高。在求真求善之间有足够的睿智保持平衡、不荒谬,就是求美的表现。真、善、美,一步一上升,美是三者中的最佳境界。

  从真理到谬误、从崇高到荒谬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绝对的说真话可能导致荒谬。比如,有个人去参加别人孩子的满月宴席,看见别人可爱的孩子后,他说:“你的孩子将来会死的。”他说的话的确是实话,但绝对不属于求真。求真一定是以求善、求美为前提和目标的。这样的大实话违背了求善、求美,显得恶意、心理阴暗、变态,所以不属于求真,而属于伪求真。再比如,一个患了肺癌的病人问医生自己的病情,医生知道这个人很神经质,告诉他实情只会使其病情恶化,所以就撒谎说他得的是良性肿瘤。这种善意的撒谎不能算是不求真。

  有的撒谎与求善、求美没有关系,与文明观念有关。当然一切文明观念,其文明的目的还是人性方面的求善、求美,所以与文明观念有关的撒谎其实还是以求善、求美为目的。比如,生活中曾经有人问我我的年龄,我说“你看我多大,我就是多大。”但他似乎不懂得隐私概念,更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非追问到底不可,于是我就对他随便编了个年龄。在我看来,这不是不求真,因为我觉得凡是属于我个人隐私的问题,我有决定说真话还是说假话的权利。

  在隐私问题上,我撒谎与否取决于我对对方个人文明程度、成熟程度、睿智程度的判断。如果我觉得这个人的文明程度、成熟程度、睿智程度不足以让我告诉他实情,那么我会很坦然地撒谎,因为我不愿意与这个人分享我的个人隐私,我完全可以有撒谎的权利和自由。我不会因为这样的撒谎就低视自己、就羞愧或内疚。比如,如果有人追问我有过几个男人,也许我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答案,对保守者说只有过一个,对开放者说有过几个,而这也许都是谎言。我只会对一个男人说实话,那就是我的爱人。但我那很睿智成熟的爱人却从不问这样愚蠢的问题,从不逼迫我去对这样无聊的数字进行统计,他只在乎我与他在一起后是否只有他一个男人。

  在中国,“个人隐私”的概念似乎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以前的人们是不允许有什么隐私的,而且要“狠斗私字一闪念”。其实,不允许个人有任何“私生活”和“隐私”,是不人道的。提倡尊重个人隐私是文明的体现。喜欢对别人的隐私刨根问底、到处打探、议论不休,都是缺乏文明修养的表现。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有本我、自我、超我等多重人格。硬性规定一个人只能有一切公开的生活(只能释放“超我”)、而不能有个人的隐秘私生活(在私生活中“本我”、“自我”才能释放,人才会真正放松),那人就会压抑、郁闷、变态、疯狂。懂得尊重、理解个人的私生活其实就是尊重、理解人的多重人格,就是对人性的尊重和理解。

  下面我用一个事例来具体阐述一下我对求真的认识。

  我的一个女学生在遇见她的真爱之前曾经因为好奇、幼稚、寂寞而交往过好几个男人。有一天她很困惑地问我,她是否该把以前的经历告诉她现在的男朋友,因为她真心爱着她,不想对他隐瞒以前的经历,如果隐瞒,就会觉得无法正视他的眼睛,就会觉得对不起他,就会觉得自己不求真、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

  我说:你告诉不告诉他你以前的经历,与你的求真没有关系,与你的勇敢也没有关系,只与你的自信、骄傲有关系。

  她不解。

  我说:你遇见他以前的任何经历,都属于你的个人隐私,你有权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保密、不与任何人分享。是否去分享,你得分析对方是否属于你可以去分享的人。如果你爱的这个男孩子,很成熟很开明很睿智,愿意懂得你并且有懂得你的能力,那么你可以与他分享你的一切隐私;但是,如果他还没那么成熟、开明、睿智,还深受传统贞操观影响,还很“纯”,无法接受你以前那些“荒唐”、“狂野”的经历,甚至知道以后会非常痛苦,会影响你们的感情,而你又真的很爱他、不想失去他,那你何必对他坦白一切、用所谓绝对的真实去伤害他呢?

  我接着说:无论你对他坦白还是不坦白,你都没错,与你求真不求真不沾边,你不必负疚、愧疚。所谓贞操,不是你在爱上一个人以前毫无经历,而是你爱上他以后对他一心一意,从没有背叛过他。只要你爱上他以后你的心灵的确一直没背叛过他(我一向认为理智不清醒时的身体背叛不算背叛,如果我的爱人醉酒或极度痛苦疯狂时偶然失足,我会选择原谅,只要他爱的一直是我),你对他就是忠贞的,就没有什么对不起他的,那么你也就不必因为以前的经历而觉得比他低一等、甚至愧疚不已。你自己应该先接受你自己以前的经历,这才是勇敢地面对自己。你不应该因为自己过去的“错误”经历而谴责自己,失去自尊、自重、自爱。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应该让人愧疚、责备自己。有些错误是有积极意义的,让我们变成熟、让我们更懂得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让我们对邪恶更有免疫力,我们反而应该感谢这样的错误。也许没有你以前那些经历,你就不会成熟、不会去追求真正的爱情或珍惜现在这份爱情,所以你过去的经历属于成长的“错误”,你不要因为这些“错误”经历而去自我责备、自我折磨。要知道,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只有相对完美的人,即不断克服错误、努力去追求完美的人人的成熟,往往是在经历了很多错误以后才取得的。谁如果对你说他(她)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你完全可以嗤之以鼻,因为他(她)不是在撒谎就是在说他(她)自己是个蠢人。睿智必然来源于历尽千帆。

  我对她举例说:圣经故事里抹大拉的玛利亚曾经是个妓女。罗马人要用石头砸死她来惩罚她败坏了道德。这时耶稣出现了,对众人说:你们当中谁是无罪的,就可以用石头砸她。于是罗马人就离去了。抹大拉的玛利亚把耶稣迎进的自己家里,跪在耶稣面前,成为他的女弟子。

  我问她:你说,我们谁是无罪的?

  她问:告诉不告诉他我以前的经历,与我的求真没有关系,我已经懂得。可为什么是与我的勇敢没有关系,只与我的自信、骄傲有关系呢?

  我说:有的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属于卤莽。比如你真爱着一个男人,但你又明知道他很保持传统观念,你硬要去与他分享他目前还无法接受的个人隐私,那你的做法就不属于勇敢,而属于莽撞甚至是不善良、不睿智。当然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卤莽,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

  我接着说:有的女人属于“优秀”女人,她有很多追求者,她有足够的选择范围。所以她根本就不会选择一个无法与自己分担、分享以前经历的男人当爱人。她渴望与爱人分享一切个人隐私,渴望这个男人愿意并有能力了解自己的绝对真实面目,渴望他爱“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戴面具的自己,渴望他能对自己以前的一切痛苦和错误进行分担。如果一个男人不愿意了解她、理解她,她不会要他;如果一个男人虽然愿意了解她、理解她,但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了解她、理解她,她也不会要他。她要一个真正成熟睿智的男人做爱人。其实这样的高标准选择与一个女人的求真没有关系,与她的自信、骄傲有关系:世界这么大,我这么优秀,我就不信没有一个真正在“了解、懂得、包容我的一切”的基础上欣赏我、爱我的男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女人都有这样的自信和骄傲,自信和骄傲是以个人的“出众”“优秀”为底气的,你如果觉得自己很“出众”,你当然可以把自己对爱人的标准定得很高,但那些标准不这么高的女人,不愿意与爱人分享个人隐私的女人,你可以说她们不太自信、不太骄傲,但你不能说她们不求真、不勇敢面对自己。

  关于我在这个事例中所说的勇敢面对自己,实际上就是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一切的经历和错误,不对自己装模做样。我身边有个女人,我很清楚她年轻时有过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性经历,但她后来似乎忘记了这一切,经常对别人的成长性错误不宽容,骂那些失足者比谁都厉害,我觉得她就属于不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更有甚者,自己一方面正在私生活里大肆践踏着道德伦理,却对别人用苛刻的道德标准进行要求和衡量,不允许别人有一丝一毫的错误,那就不仅仅属于不敢面对自己的表现,而是属于虚伪。对这样的虚伪者来说,似乎一同情别人的错误就会暴露自己的错误。我们往往发现一些受贿的官员比任何人都到处宣称受贿是可耻的。这种人格的极度不统一往往是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怯懦。不敢面对自己的人不可能有勇气去改正错误、去求真。所以他们必须借助于虚伪来蒙骗别人、麻木自己。

  年轻时,我是一个不断走弯路的人。即使现在我已经比较成熟,我依然不敢声称我再也不会犯任何愚蠢的错误。虽然我不断地走弯路、犯错误,但我还是接受自己、尊重自己、爱自己。我从不因为自己的成长性错误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要矫枉过正地去扮演一个不是自己的女人。我不想讨好任何人,我就做我自己。喜欢我的,自然会喜欢我;不喜欢我的,我何必在乎他的喜欢?我就是我,一个一直错误不断、但始终没放弃追求真、善、美的女人。因为始终追求真、善、美,所以我会一直不断地克服缺点和错误、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完善自我。我为自己骄傲,不是因为我从没当过魔鬼,而是因为我往往最终可以战胜自己身上的魔鬼,让自己的人格分裂变成人格统一。在我看来,从来没有天生的天使,人生来就会有虚荣、贪婪等等许多缺陷。每个人都是生来就有两面性,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如果你最终可以战胜自己身上的魔鬼,你就应该为自己骄傲。说到底人的一生就是与自己身上的魔鬼不断斗争、让自己越来越天使化的过程。

  最后我必须说:人是很复杂的,一个社会很难去用既定的价值观衡量所有人、所有事。道德、伦理更是无法绝对反映一个人的善恶。求真、求善往往也是相对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切不以求善求美为目的或目标的求真都属于伪求真。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5-11-18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了秋日金黄的照片,很美,祝好!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9927

回帖

5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4870
发表于 2015-11-18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珊娅子在2015-11-18 16:00:00的发言:
我看到了秋日金黄的照片,很美,祝好!
珊娅子n久未见了,祝好!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珊娅子:你喜欢就好!祝好!
 
再转发几张阳光从天上倾泻下来的PP,有一种圣光、希望的感觉。
 
 

光的倾泻1.jpg
 

光的倾泻2.jpg
 

光的倾泻3.jpg
 

光的倾泻4.jpg
 

光的倾泻5.jpg

 

 

大理洱海边很容易看见这样的景象: 


洱海1.jpg
 

洱海2.jpg
 

洱海3.jpg

 

 

昨晚在上论坛之前重看了一部2000年底上映的美国老电影,《荒岛余生》( Cast Away)

 

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BTW,他们也是《阿甘正传》的导演和主演)。

 

我对男主的朋友威尔森印象最深刻,因为它虽然只是男主极度孤寂时用一只皮球画出的人头,

 

却被男主因精神交流的需求而赋予了生命,每日对着它絮叨。

 

它成为了男主在荒岛数年独自生存时的精神伴侣、精神支柱。

 

人是需要朋友的,是需要交流的动物。

 

每个人都是,没有例外。

 

感谢论坛的存在!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743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424

荣誉会员活跃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5-11-18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羡慕这种“收藏”丰富的女人。真的可以通过你的手眼去看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世界。一声轻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回帖

11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19
发表于 2015-11-19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suds:谢谢鼓励!你喜欢就好。

 

 

——————————————————————

 

 

 

另对妞兄在此说几句:

 

你太心急了,感情的事应该顺其自然。所以,请谅解。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但我的心过不了一些坎,我也无能为力(我拿自己没办法)。

 

认真的人,一旦拿谁当挚友,心灵就会对其不设防,那么心就会脆弱、容易受伤。我觉得自己年纪越大,反而就越来越伤不起了,或者说我的智商越来越看不起我的情商了。所以,我每次的心软,持续时间都很短。往往理性一恢复,我就会立刻犹疑、心灰意冷起来,进而心硬地封闭心扉。我发觉自己真的不是圣人,因为我也是个会“记仇”的人。一些伤人的刻薄话,一些刻毒,我尽力去忘记,却总也忘不了。也许,我需要时间(我不能确定,只能说:也许)。我这么说,无意自高自大,无意自作多情,也无意伤害谁的骄傲,只是对自己这一方如实的描述而已,因为,我深深懂得——友情也罢,爱情也罢,都是双方的事儿,而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儿。

 

爱,真的是世上最强有力的感情,也真的是世上最脆弱的感情。感情方面的伤痛,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都会令人心碎。而且碎后,很难复原。所以,请原谅我的胆怯。爱,需要勇气,而我早已不是初进论坛时那个“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百折不饶的傻女人。

 

抱歉!

 

至于一些本来就不是朋友的人,我觉得妞兄对我有捆绑或绑架嫌疑。我是一个强悍地追求独立和自由的人,只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我一个人就可以是多数,所以在坚守理念方面才安然坚定、耐得寂寞。我早就说过:我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喜欢的,我就认真地去喜欢;不喜欢的,我就认真地去不喜欢。我不会应酬,不会敷衍,也不屑去学会。有些方面,我真的很难多元化。我有一定的精神洁癖,有的人我宁愿避开,以免被熏着。这也许是我的一个缺点,但我无法改变自己。

 

无论如何,我还是感谢妞兄的一番好意。最后拥抱一下,前路漫漫,珍重!

 

下的。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故我在》

 

 

2015-05-02 11:53:44|  分类: 心情随笔

 

         那天,我对YG说,我写烦了,不想再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了。我会在博客和论坛都封笔。

         YG说:“就怕有的小孩一旦没地儿玩后,会抑郁呢。”

        他真的一向是懂我的,甚至有时候比我自己还懂我。有的人,生来就热爱文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清高、孤僻、寡言,却惯于秃笔一挥,即洋洋洒洒一大篇文字来。他们用文字抒发心声,在以文字与他人的交流中(哪怕别人并无反馈,但通过点击率知道有人已读到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一旦他们厌弃了文字,自我封闭,他们一定是“心如死灰”,离抑郁症或死亡也就不远了。

       “封笔”后,我有一种“百无聊赖”感,做什么都缺乏心力,没兴致。看电影吧,正剧看不进去,因为心处于浮躁状态。纯粹的娱乐片,我又受不了那份No sense的无聊。当一个人本身就感到无聊时,是很难以无聊的消遣去解除无聊感的。YG专门从台湾买来送我的余光中翻译的一套王尔德剧本(有四本),我看得也不起劲。何况是竖版繁体字,从右向左阅读,我不习惯。我因看电影《超脱》而重读爱伦·坡,随后又重读了当初一起买的另外三本书——哈代、司汤达、欧·亨利,都是短篇小说集。四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依然是哈代。哈代的长篇小说,有很多精品,但短篇小说,也特好,百读不厌!然后我又第N次看完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版本是上下两册,还是当初哥哥在张家口买了送给我的,书页都泛黄了,依然是我每年都要重温的书。我还翻出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上下两册)重读,有读史书的感觉。清末那些官场的各种腐败现象和当时社会上各种稀奇古怪的可笑现象,现在似乎都没改善,各种闹剧依然在上演。人性,真的很难改变!

        我也练琴、听肖邦夜曲、看综艺节目(比如《花儿与少年》的第二季),但内心深处一直涌动着无以名状的忧伤。忧伤蚀骨,无常永恒,令我越活越倍感无助、无奈、认命。俺那颗心,的确是“云淡风轻,了无牵挂”了,但这样一无所爱后的无所牵挂,并非是静好的,反而是灰心厌世的。所谓“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如此吧。人呀,天生是不能活得太清楚、太清醒的。人必须让自己傻乎乎地活着,才可以活好。说具体点,就是人必须执迷于一些梦想,让自己有所期待和牵挂,让自己有虚荣心和自恋,让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永不干涸……才可以活好。

        自妈妈上月底回信阳后,我完全处于一种对一切都听之任之的状态,连做饭吃饭也了无兴致,似乎吃不吃都无所谓,活得如行尸走肉一般。昨天一整天都是雨声淅沥,甚至雷声阵阵,我打了一整天的4色蜘蛛纸牌,越来越掌握技巧了,从数小时才可以成功一局,变成了十几分钟就可完成一局。看着成功后电脑上自动燃放的焰火,我先是有小小的欢喜感,随后心就一阵不由自主的抽搐——那种悲哀莫以名状的痛彻心扉!却一滴泪水也流不出来……如席慕蓉所说,“生命,是一场不得不如此的挥霍。”“时光与美 巨大到只能无奈地去   浪费”、“寂寞是一条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河流……其实,她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条河”。我疼惜自己,却又拿自己无可奈何……这个傻女人,虽天性桀骜不驯、自由不羁,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可以约束她,却一直受制于“心的约束”。是以,她对“自我放纵”了无兴趣,宁愿死守着一个人的孤寂,也不愿而且无法去“在寂寞中热闹”……因为,在热闹中她反而会更寂寞……

         人最大的无助,可能就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吧。自己与自己进行着“一个人的战争”,死去活来、活来死去地折腾自己,理性拿心没办法……唉,爱与不爱,真的都不是自己说了就可以算数的事儿,而是属于命运掌控的范畴。我们每个人,在命运面前,都是多么渺小!在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中,男主人公范柳原对女主人公白流苏说:“我念给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

        今早我醒来后,一直听着窗外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声。我自己对自己说:你绝对不可以再这么消沉下去了,不然你一年之内也许就会白头、衰老,甚至死去!

        漱洗时我认真地审视着镜中的自己,身穿棉质睡袍,长发披了满背,看上去依然有着一份“冻龄”的女孩子气质。而且,当我对镜露齿一笑时,依然如阳光一般明媚。我知道自己在慢慢老去,然而我那颗女孩子心却怎么也无法老去,唉……天放晴了,窗外LG多年前种的几棵枇杷树,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我不由得童心大发,爬上窗台,推开窗户,伸手摘了一串,并拍照留念。因为,这就是我当下的生活和幸福呀!

         正如我在《抓住琐碎》的结尾写的那样: 我不想辜负我这唯一一次的生命中,所有的良辰美景。 ……我要让这些点点滴滴的美丽、美好、欢喜、明艳、灿烂,琐碎地填满我无尽空虚的人生。 

          我也终于明白:我的涂鸦,并非只是源于爱情,而更是源于自己那为爱而爱的天性。所以,即使爱情消逝,但我对文字的热爱却绝对不能消亡。爱冥思的我,爱艺术和自然的我,唯美浪漫自恋的我,都需要文字来记录、表达、宣泄。我写,故我在。 

 

我写,故我在001.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15-09-23 11:53:45|  分类: 心情随笔

 

 

在意念里

在虚拟空间里

她挥舞着鱼肠剑

唱着《霸王别姬》

惨烈决绝地自戕并杀人

 

人生

有很多的

同归于尽

以及陌路而行

不相互祝福更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1.jpg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2.jpg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13年夏天我与几个同事东北行后不久,有两个同事专门来我家里“看片”,就是看我用单反、卡片机拍的照片,里面有很多照片是应她们的要求而为她们拍的,她们急于拷走。然后她们要求参观我的帽子、围巾、包包,她们大呼小叫地一一试过来——唉,如果出了校门就一直不挪窝地当老师,大概就会这样吧。我庆幸自己曾经“混进”政府机关数年,虽然在那里我也一直是个格格不入的“闯入者”,但至少我领略了一片不同的风光,所以不会太“教师化”。

 

      我这里说的教师化,当然是仅仅局限于大学女教师。女教师们,其实是根据所教学生年龄的不同,而大相迥异的。我妹妹曾说,就女教师而言,学生年纪越小的地方,教师就越有女人味,越注重外在修饰,所以幼儿园老师比小学老师更臭美,小学老师又比初中老师爱打扮……依次往上推,大学女老师当然就是最不修边幅、最不爱打扮、最迂腐化的学究、书呆子,中老年大学女教师,一个二个的看着就像卖菜的大妈一样。当时我很不服气地一昂头,问道:“我,像卖菜大妈吗?”

 

       我老妹坏坏地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凡事都有例外,你当然就是那个例外啦。天生的妖精,做什么职业都无妨,反正人生怎么书写都会是一篇聊斋故事。”

 

       我与老妹一向是互损的“损友”,打小就这样,我也无奈她何。什么美好的话或image,到了她那里,都会变味儿。她基本属于看见田野的牛羊,先想到牛羊肉的美味、而不是什么田园风光的烟火中人,或曰务实者。比如,有一次,我对她说我就跟着自己心灵的召唤走,走到哪里是哪里,遭遇什么就是什么,我认了。她老人家玉唇轻启地淡然回道:“也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是哪里”,听听,多么市井化的直白,好歹咱也是干部家庭出身吧 。有时我很文青地对她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女人裙裾飞扬之美,说起女人如何白裙飘飘地走在晨曦、夕照、秋风、月华里,正这么陶醉在美丽的意象里,她直接来一句:“说人话。”,我那个气呀!于是我直截了当道:“就是约你一起去那家外贸店买裙子!” 她笑道:“早这么说不就得了。” 唉,我们是同一个妈生的吗?

 

      又跑题了。其实,我说起东北行,是因为两个同事在我这里试穿、试戴一番后,我们去很小资的茶餐厅大餐了一顿,那里的饭菜和咖啡都很贵,但我没丝毫犹豫地抢着买单了。不过,她们连买单的姿态都不做一下的吝啬以及那份心安理得,还是让我有些不舒服。我觉得自己这不是金钱方面的小气,而是友情方面的“小气”。友情,与爱情一样,其实天生是小气的,讲究一个有来有往,而非剃头挑子一头热。何况,我一向是个心高气傲的人。

 

      出门在外,自己不愿带累赘的相机,拍照时却一个劲地要背着沉重相机的人为自己拍照;从机场出来三人共同打车,却连丝毫的分摊之意也没有;到别人家拷走别人帮自己拍的照片,空着手去,而且还心安理得地让别人做东请吃饭——这些都是我做不出的事。不过,好吧,这些我都可以忽略不计,本来就只是同事,而非友人。然而,随手借走我的三本书——阿袁的两本小说集《郑袖的梨园》、《鱼肠剑》和白落梅一本散文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并且一借就不还,甚至压根就忘了借书这件事,我却“疙瘩”上了。

 

      我为这几本书耿耿于怀地对YG数次吐槽,他总笑话我是“老实头”。今年初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提醒了一下同事,算是催促,她说第二天部里全体同事聚餐时带来,结果却又忘了——这样的不守承诺,让我很无语。而且第二天她就去了美国,当访问学者半年后才回来。她回国后我们因同属一个授课小组,上课时间完全一致,而且她就在我隔壁,所以每次上课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她依然一副笑眯眯、什么也不记得的样子,而我则很漠然,甚至是冷然。我不是一个会皮笑肉不笑的人,主要是不屑于去学会。

 

       我的冷漠,终于带来了改变。前天周一上午课间休息时,她把书还给了我。谁说“窃书不为窃也”?我宁愿借给别人钱,也不愿借给别人书。每一本我喜欢读的书,经过我手指的翻动,眼睛的凝视,都成为了我的爱人。我喜欢不定期地与他们重聚一番。而一旦缺失,也并非再买一本即可弥补——不仅仅少了书边角的随笔文字,也少了最初的那份感觉,少了与那本书一起共历时光的记忆。

 

       我抚摸着那几本书,有老友失而复得的欢喜,并且心里的冰霜化去,脸上终于对她有了笑容。

 

       前天下午和昨天我都无课,于是我重读阿袁。这次读阿袁,对她的“邪恶”我甚至有了膜拜感——这个女人,太妖精了!她写郑袖手指的风情万种,写吕蓓卡的癖好是在男人面前绚烂,写博士生书呆子齐鲁的本我之淫荡,写高知女人们的暗斗(她们绝不明争),怎么用鱼肠剑“杀人”……唉,女人一旦有了文化,就如虎添翼,即使伤人,也以轻言细语以及笑吟吟的脸做绣金屏风。阿袁必定是一个骨子里风情万种的女人(人真不能只看外表),对人的生物本性以及男女之间那点事儿的研究,已经炉火纯青了,方可写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沉溺于滚滚红尘的男男女女来。

 

      所以,与阿袁相比,我妹妹还是太嫩。她看见了大学女教师卖菜大妈的那一面,却没看见她们私下的风华绝代或妖气魅惑,而我却从不少同事那里看见了。好在我们部,虽然绝大多数是女教师,但平时基本不在一起,而且也没什么利益之争。不像阿袁,是专业课老师,那些女人彼此之间的竞争,那才叫一个惨烈!

 

      我们部没什么异性和利益值得大家去倾轧,这真的是我的幸运,上帝太厚爱我了。因为,从小我就不善于、更不屑于去与任何人争任何东西。人们往往以为美人心毒,其实,我早就发觉,事实正好相反。很多美人,都是单纯到傻头傻脑地步的,而丑人反而多作怪,并且恶毒。相貌不佳的女人,容易因从小的冷遇心理扭曲,比如心灵缺乏阳光,缺乏善良,嫉恨到变态地步(所以说,女儿是需要富养的,这富养并非仅仅指金钱,更指关爱、宠爱)。她们,并非就真的比美女安于室(美女们反而必须用矜持、冷傲自保),虽然受诱惑的机会寥寥。如果她们没“红杏出墙”过,那么她们对“红杏出墙”的女人,简直有将其千刀万剐的仇视,道德成了她们杀人的子弹。她们,往往比外表美丽的女人,更善于倾轧。因为,如果不争取、争夺、甚至争抢,她们想要的东西,很难得到。而美丽的女人,很多东西,是唾手可得的,无需身经百战。她们的烦恼,甚至经常是“东西太多挑花眼”、“难于取舍”的烦恼。所以,美女一般缺乏竞争修炼,骨子里也就单纯老实、傻乎乎的。

 

      我从不重色轻友,是因为对我来说,从儿时起,同性朋友就比异性朋友更难获得。有时,莫名损失一个女友后,我会由衷感叹:唉,早知你喜欢他,我绝不会与他有任何纠缠。

 

      从没有在现实中经历过的暗斗,那番刀光剑影,无论是针对友谊,还是爱情,都让我格外兴奋、好奇、向往(当初痴迷论坛的“打打杀杀”,也有同样的原因)。也许,人骨子里都有野兽的血性和血腥。不过,到了这样的年纪,人很难改变自己,我也就不可能不是我,所以:我以前没那样的经历,以后恐怕更不会有了。近些年来,我越来越懒散了。疏懒,也是一种境界,与从容、淡定其实内涵一致。爱情也罢,友情也罢,我要的都是心心相印,而非你追我赶。既然心心相印已属人间罕事,那么就缩回自己的壳里,努力去愉悦自己吧。我的疏懒是:既无法安心于别人为适应我而委屈自我(其实,也是不再相信别人说什么“只要让我去爱你就好”之类的话,因为究其实质,感情是相互的,最终对方一定会要求你以真心去回报的),也懒得为适应别人而委屈自我、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既然不可能在现实中有那样的刀光剑影,那么就让我在书中经历吧。那书中的世界,就如梨园一样,我可以边读边粉墨登场,把自己变成书中人物,挥一挥水袖,“上演一折又一折好戏。唱完《贵妃醉酒》,又唱《游园惊梦》,唱完《晴雯撕扇》,又唱《霸王别姬》。直唱得荡气回肠,直唱得天昏地暗”。那书中的世界,又如一片桃林,在春日的一片绿色中绚烂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真好!——我“邪恶”地对自己说,并且在意念中挥舞着鱼肠剑,将我恨死的人一剑封喉,如周迅在唱《爱恨恢恢》。然而,尽管早就无泪可流,为何我依然会心痛?!

 

       唉,人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3.jpg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4.jpg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5.jpg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6.jpg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4 9:57:52编辑过]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以前读阿袁小说后写的博文: 

 

 

《面对悬崖,睁开眼睛》

     

2013-02-28 14:13:10|  分类: 读书笔记

 

  这些日子除了上课外,我几乎一直是靠在书房的转椅上,腿高跷在书桌旁的门框上,非常闲适地读阿袁的小说。我读得很慢,两本书读了近一周,今天上午才读完。因为我不是认真捧读,而是在读的时候,时而吃点瓜子糖果,时而在网上溜达溜达,时而冲杯咖啡细闻慢饮,或干脆去弹一会琴。反正阿袁的小说对于悬念或故事情节着墨不多,而着重于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妙笔生花”的工笔画,所以不需要“一气呵成”式的阅读,反需要“细嚼慢咽”式的阅读,才不“暴殄天物”。因为读得很入迷,我甚至不无惶恐。我很怕自己一下子就读完,没有新的“糖糖”(我对书之称谓)吃后,会百无聊赖。于是,我有意放慢阅读速度。

  百度上关于阿袁的介绍:阿袁,女,原名袁萍,1967年生于江西乐平。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师。2001年开始小说创作,其作品被众多资深评委给予了“令人眼前一亮”和“有张爱玲的味道”的高度评价。其小说题材主要描述高校女性的生活片段,包括女性在婚姻中的多重境遇,以及女人之间细腻微妙的相处关系。

  我网购的两本书,《鱼肠剑》是在同名中篇小说基础上改写的长篇小说,《郑袖的梨园》则是中短篇小说集,精选了9篇小说。阿袁本非高产作家,她写小说,是搞副业,或纯属“好玩”,这点倒很像钱钟书写《围城》的心态。她的小说大都描绘高校的女高知生活,我读着就仿佛是在与身边的同事聊天、八卦,当然这个“同事”是理性冷静到“冷酷”地步的。她一点也不温柔,也不想给你任何温暖,反而总毫不留情地针刺你手捧的气球,哪怕它们再五彩缤纷。

 

  按说,我应该不喜欢阿袁,因为她一点也不理想主义。她笔下的高知,无论是女博士,还是女教授,都很市侩气。她们都精于算计,善于倾轧,并耽于琐碎,酷爱八卦,与菜市场的女人在本质上几无区别。只不过菜市场的泼妇,是一切都放在面上的,而她们的倾轧是“什么都放在心里,恨也罢,嫉妒也罢,痛也罢,都要包包裹裹,放到角落里去,哪怕里面再飞沙走石衣袂翻舞,面上呢,也是声色不动波澜不惊的”。

 看着号称精英的高级“知识分子”堕落如此,而且还大都是研究文学的高知,未免让我有“兔死狐悲”感。读阿袁的书,恍惚中就感觉她是在用大耳光子“抽我”。她不依不饶地要打醒我,她那份看不得别人“做梦”的刻薄,力透纸背,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想必她从小就是“内在太聪明,而外在太一般”,所以对人情冷暖格外敏感,格外容易“饱经沧桑”。如果说我的心灵有童年滞留症,依然停留在10岁,那么阿袁则正相反,她的心灵很可能在她童年时就已轰然老去了。她写道:“看上去年轻的郑袖其实在十二岁那年就老了的”,也许,她与郑袖一样。所以,她绝不“自欺欺人”地理想主义。她不编织梦,也不屑于这样的编织。

 然而,尽管我们大不相同,我却能懂得她那份悲凉和愤世嫉俗。而且我似乎是有自虐心理的。我喜欢阿袁,也许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差异,也许正在于她给我的那份“痛感”。我喜欢被她棒喝鞭打。哪怕她打得我眼冒金星、痛彻肺腑,却自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这种“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读书之乐,外人不足为道也。一本书,往往就是一个世界。不过这个世界既有天堂可遨游,也有地狱可煎熬。书中岂止有颜如玉和黄金屋,更有“沙场和杀场”可供自己与自己厮杀,让“自我”遍体鳞伤。有时候,理性的自我,会渴望杀死感性的自我。所以,凶杀、推理小说往往市场颇广。电影也不例外,惊悚片历来是比正片更受欢迎的类型片。书中的天堂和地狱,无所谓谁好谁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本是艺术的雅俗分类,各有各的拥趸,不存在高低之分。

  当读书读到不为让自己更有深度和广度,或者说不为炫耀知识、卖弄才学的地步时,也许才是真的读书。即:Read for fun。当然,也不必把这样的“闲适”吹嘘成什么“境界”,无非我的性别有优势,工资和时间又足够我“不求上进”地闲适罢了。所谓“魏晋风骨”,是以“有钱有闲”为基础的。如果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我自然会“为二斗米而折腰”。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阿袁的小说时,我一直循环播着肖邦的全套夜曲当背景音乐。这有点不可思议,因为阿袁的小说绝非超然物外,而充满各种琐碎,让人沉重,而肖邦的音乐则轻灵得让人的心灵飞入天堂。 

  然而,它们还是有共同点的。它们都很“冷”。肖邦的夜曲虽不乏热烈激情,却以清冷为主调。而阿袁的小说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热闹的庸俗人生之下,潜藏的基调是“冷”。而且不是清冷,是寒冷。是把孩子眼罩揭开的残忍。是既冷面也冷心。世间最珍贵的情爱,比如友情、亲情、爱情和普世之爱,在她的笔下统统是气泡。

  1. 关于友情:

  她笔下女人之间的友情总充满“刀光剑影”。那些女人可以在你或你的男人过得不如她或她的男人时,才与你为“友”,一旦你混得超过她时,则用鱼肠剑毫不留情地将你“一剑封喉”,或干脆挖空心思地抢走你的男人,甚至让你成为“引狼入室”的白痴。她写道:

“可为什么要糟践陈小摇呢?表面似乎是没有道理的,陈小摇是那么温和的一个人,从不主动招谁惹谁,而且好歹也是你吴敏的朋友,你凭白无故地去糟践人家做什么呢?但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怨恨要讲什么道理呢?一个女人过分妩媚了,或者过分被男人溺爱了,或者正过着荣华富贵的日子,只要占了其中的一条,就足以让另外的女人牙痒。”

“一个女人宽容另一个受男人宠爱的女人想必很难,但宽容一个被抛弃的女人却如瓜熟蒂落般自然和容易。”这样的女人们,从来不存在什么精神方面的认同或吸引。如果你拿她们当“知音”,最终是你所有的隐私都公知天下。她们如果一时视你为友,无非是因为你比她落魄,比她丑,与你在一起,她可以让自己产生心理优越感,可以居高临下地同情你,或以你的“丑”衬托她的“美”。

《红楼梦》中把女子视为清雅无比的水,其实不少女人经常是浑浊不堪的“污水”。她们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导致了她们的相互倾轧。侯虹斌在《红颜》中写道:“异性是她们成功的参照系数,击败同性,博得同性的艳羡,才是终身职业——很多女人之间都是这样的吧。”

2. 关于亲情: 

阿袁对于父母的“舔犊之情”,也毫不留情地层层剥去画皮,让你看清金钱对这份所谓的“无私之爱”的异化、毒化。如中篇小说《姹紫嫣红》中父母的偏心、势利,让人冷到骨子里。初读时我有些不以为然,然后审视了一下周遭,不得不接受现实中的确有不少这样的现象。至于姐妹或兄弟之情,也常有物化到冷漠地步的现象。

3. 关于爱情:

阿袁着笔最多的是爱情。她的笔下,爱情都是各方面利益权衡后的产物。人的外表之美和人的权利、地位、金钱、出身、成败、名声,都不过是利益天枰上的一个砝码。这样的爱情,往往凉薄到令人齿冷地步。然而,阿袁热衷于用一个又一个细节描写,强化着她的爱情理论。读了她的小说,脆弱的人,也许就不敢去相信爱情了。在让人幻灭、寒冷方面,她比毛姆、钱钟书、张爱玲,有过之无不及。

 4. 关于人性与博爱:

在阿袁的笔下,人与人之间的“博爱”,更是没有。读者只看见人们之间在相互攀比、使绊子,相互嫉妒、不屑、鄙视、倾轧。细究其因,可能与阿袁在小地方长大有关,也与她生活的城市和工作的大学不算太大有关。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城市人们的关系太疏远,容易凉薄;小地方的人们关系太紧密,容易倾轧。当初在T城,虽然我努力逍遥,超然物外,依然深受困扰,所谓“我不扰人人扰我”也。有一次我从T城来武汉妹妹家过年,住了一月有余。那一个月里,让我最快乐的事是随意坐上一辆巴士,看沿途的风景。坐到终点站后,再随意换乘一辆另一线路的巴士,再坐到终点站。这样无目的地的游荡,令我感觉大城市真的好大,好有自由感。那么多人,谁也不会认识我,多好呀,终于可以“隐于市”了。这是我欣然来汉的主因之一。 

  然而,我始料未及的是,小地方和大地方,也有“围城”之困境。钱钟书的《围城》写道:“鸿渐为哈巴狗而发的感慨,一半是真的。正像他去年懊悔到内地,他现在懊悔听了柔嘉的话回上海。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城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在T城时讨厌人们之间太熟悉,人们热衷于八卦,天天流言蜚语,家长里短。在人们的眼中,异性之间没有友谊,只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在那里,你与一个异性找家咖啡馆聊天都不可能。人们没有隐私,没有自我空间。所以,初来武汉时,我很欢喜人们都不认识我。但后来我感觉在学校不被重视,自己受到的冷漠待遇就如一个临时工,于是又产生失落感唉,围城之荒谬,无处不在……

 我越来越深信,人的世界观或价值观,人的见识和认知,无法跳出自己的出身和经历。作家也不例外。当初我看了《步步惊心》后对清史颇感兴趣,遂买了二月河的《雍正皇帝》(3册)、《康熙大帝》(4册)和《乾隆皇帝》(6册)读。读《雍正皇帝》时,因为书中的政治斗争居多,我勉强读完了。读到《乾隆皇帝》时,只读了2册,就“不忍卒读”了。那些后宫生活描写及日常饮食起居的描写,怎么看也就是那个“挑夫王二麻子想象皇帝天天有烧饼吃”的笑话。书中皇帝的趣味,怎么看也是一个市井小民的趣味。皇帝和嫔妃的“恩爱”,就是市井男女色情化的翻版。我本来指望作者给我上的菜即使不是山珍海味,也可算美味佳肴,原来却是这样粗俗、粗陋的“糠麸”,自然无法下咽,毕竟还没到“饥不择食”地步。遂弃之一边,连《康熙大帝》也不想读了。

 《红楼梦》中的贵族生活写得生动形象,是因为曹雪芹本就是“锦衣玉食”过的公子,即使后来破落潦倒了,可依然熟谙富贵人家的生活。可见作者应该老实,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闭门造车地杜撰,只会贻笑大方。 

  阿袁至少老实。有人诟病她只是“半个张爱玲”,因为她写女人时“妙笔生花”,而写男人时,往往都面目模糊。其实很正常,无非她平时交往的男人不多罢了。 

  阿袁的悲观主义,自然与她自身的经历或看世界角度不可分割。不过,我想,即使世界上存在着她所描绘的这些丑陋、悲凉,依然还会同时存在着美好和温暖。艺术创作,需要写实,但还需要超越现实,给读者一份希望和乐观。即使是一生坎坷的萨克雷,在《名利场》的结尾也涂上了一抹亮色。作者可以对人性悲观,但不应该绝望。

 

 

  曾经写道:“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重复着同样的梦想和虚幻,但我们不能醒,醒了就会万劫不复。所以,明知虚幻依然执着,本身就已经在很多人一生的可悲可叹中揉入了可敬可爱。饱经沧桑的成人依然坚持着童心,坚持着单纯,就是这样。”

  又写道:“我也经常幻灭,但还是必须让自己保持一颗单纯的赤子之心。不能看透,不能看破,不能不相信,不能不爱,不然会万劫不复!”

  现在读来,心境已然不同。我想,现在我可以坦然读阿袁,甚至喜欢读她,我就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了。其实,即使对一切都看透、堪破,即使不再盲目相信一些美好,比如不再相信爱情,又如何呢?只要自己足够坚强,依然可以活着的,而且是“清醒地活着”。

  当初那些“坚持和坚强”,其实有很大的“鸵鸟政策”成分。我常不屑别人游戏人生,觉得那是在自我麻醉。然而,耽于幻想,逃避现实,何尝不是一种人生麻醉剂?站在人生的悬崖时,明明自己是因为恐惧而闭眼不正视现实,却误以为自己是“万人皆醉我独醒”,岂非荒谬? 

  站在悬崖边,与其一味悲壮地(其实是胆怯,或糊涂,因为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闭目向花”,倒不如睁大眼睛,看清悬崖的深度和黑暗。哪怕固执地决定“不退缩”地跳下去,也死个明明白白。就如那英的歌曲《雾里看花》里唱的那样: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或者,就干脆迷途知返。另辟蹊径后,也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何必一条道走到黑?

  站在悬崖,闭眼幻想美好的是孩子,睁眼看清险恶后慨然赴死或寻路再行的人才是成人。 

  张爱玲、钱钟书与阿袁,都是让人睁眼的作者。只是阿袁离我更近,更让我有现实感,更触动我罢了。我欣然品读阿袁,至少表明我愿意睁开眼睛当成人,而非执念于做个孩童了。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袁.jpg

 

 

 阿袁,中国当代作家,原名袁萍,1967生于江西乐平,毕业于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在南昌大学中文系任教。2001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长门赋》、《虞美人》、《蝴蝶的战争》、《锦绣》、《俞丽的江山》、《老孟的暮春》、《西货》、《蝴蝶行》、《小颜的婚姻大事》、《看红杏如何出墙》、《郑袖的梨园》和《汤梨的革命》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处女作《长门赋》被评为2002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并获《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最佳文学排行榜第六名。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阿袁小说《郑袖的梨园》位列中篇小说第三名。2011年阿袁创作的中篇小说《子在川上》同时入选《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

 阿袁是个典型的学院作家,文字很华美,独具着张爱玲式的神韵。阿袁的小说就像莲藕,又像拔丝苹果,总能带起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记忆。阿袁的秘诀无他,其实就是个,她总能把当下的人和事,与诗经,与唐诗宋词,与京剧昆曲打成一片,从而构成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喻说方式。阿袁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属于汉语的雅正的叙述语言,看到了已被欧化了的现代汉语与自己的远祖打成一片的可能性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4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以来,我不再以“岁月静好”为修炼目标,而是越来越渴求静水流深。

 

认真思考、热爱、经历、体验、阅读、品味、感悟,往往都是孤寂的事儿,也是痛并快乐着、悲欣交集的事儿。所以,我与玩家们、游戏人生者从不同路,与只爱热闹、惧怕孤寂的人们从不同路,也与拒绝痛苦、悲哀,只寻求快乐的人们从不同路。人生的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是一辈子的事儿,需要耐得寂寞,需要有强悍的浪漫,更需要有仁义之心。

 

走到了这样的人生阶段(或进入了这样修行层次)后,请容我独行,认真地,悲欣交集地,痛并快乐地,安静而激情地……无论最终是什么结果,我都认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1-10 17:38:35编辑过]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1万

回帖

3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181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5-11-25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静好”,又到了下雪的日子,好期待一起同行去观雪景,想你们!
自由自在的生活,寻寻砾石之中的悦诗风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5-2 17:14 , Processed in 0.1632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