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小倩

[原创]时光流转,春日序曲

[复制链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德镇的春天》



乔治.艾略特原著,BBC拍的影片《Middlemarch 》,其实就是一个地名,米德尔马契,不知为何要如此称呼,也可能如细心读者说的这虚构地名有什么含义,拆开看是Middle+March三月,是否也带某种意译;但的确影片里,一直弥漫着一种薄暮春寒的气息,而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变革前夕动荡不安中,也有些积雪初融之感。

6集,对我的身体来说似乎长了点。虽然剧末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我并不为此快乐,相反地,隐约还有点沮丧。难道因为女主人公热恋上的人吾并不很喜欢么,自然也可能是演员演的不够好;还是因为男主人公的婚姻并不算怎么幸福呢?莫名叹口气。

这部作品是乔治.艾略特于晚年写就,也是一部相当成熟的作品。难得女作家有这么开阔的视野,对社会各阶层也如此熟悉,小镇生活一眼望去原本平淡寡淡,在她笔下却被描绘得全面细致、栩栩如生。

与其他许多女作者通常围绕一个女主角动笔不同,其中并列塑造了二位主人公,Tertius Lydgate和Dorothea Brooke。虽是一男一女,但两条线却是各自发展,只偶尔有剧情的交汇,其讲述法有点像后来俄国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卡列宁。

出身良好年轻有为的医师李盖特来到米德镇,打算在这里施展抱负建立新型医院造福于人,一次聚会上他遇见美人儿罗莎蒙,一见钟情,遂花费重金娶她为妻。而美丽的贵族少女多萝西,生性沉静喜好求知,十分崇拜博学严谨的卡斯彭先生,于是接受了他的求婚。罗莎蒙的哥哥弗瑞,总是吊儿郎当,继承姨夫遗产的希望落空后,向意中人玛丽求婚未遂,于是决心要做出个新样儿来。

接着二位主人公的婚姻生活开始了。多萝西与卡斯彭去罗马度蜜月,卡斯彭倒是真心热爱研究,一天到晚都埋首于梵蒂冈图书馆,多萝西虽难免有寂寞伤感,但仍真心敬爱着自己的丈夫。

卡斯彭这个人,怎么说呢,有其长处也有其狭隘之处,不过也正常,只是他出场就蛮老了,虽剧中的多萝西也开始即模样成熟,二者看起来还是年龄相差很大,若非在学识上他可做其引导者,要不真难相配。若说多萝西起初对他是尊敬,那么后来则转为同情。

卡斯彭有个年轻的表侄,拉迪斯罗,其祖母因为爱上一位波兰音乐家而远走异乡放弃了继承权,拉迪斯罗也性情浪漫又叛逆,眼下用卡斯彭的资助过日子。可以想见,拉迪斯罗爱上了与自己年纪相当的多萝西,而后者也无形中为他所吸引。

卡斯彭心脏病发作去世,留下遗嘱,全部财产留给妻子,但如果她与拉迪斯罗结婚,就取消其一切继承权。多萝西总是为自己独享如此丰厚的产业而不安,也总是想要去帮助他人作善事。

而李盖特医生呢?自成家后就为婚姻所累,妻子罗莎蒙娇美却任性,喜好享受与挥霍,婚后不久两人便负债累累。李盖特曾是位志向高远的理想主义者,而罗莎蒙免除不了天性的虚荣与肤浅,总想让丈夫放弃医生职业及对医学事业的实践与追求,搬到伦敦或其他大城市投奔贵族亲戚过有钱人的生活,于是夫妻口角不断。

算得圆满的倒是弗瑞和玛丽,弗瑞开始学习庄园管理,老姑娘也终于接受了这位儿时玩伴的爱意,结成眷侣。

后来呢?后来真没想到,多萝西真的爱上并不顾一切嫁给了拉迪斯罗,后者后来成为议员,这还罢了,在想李盖特会不会和妻子离婚,也或者那年代实在不流行离婚之说,但真有点为他的婚姻头痛,罗莎蒙是一听家里有钱就喜笑颜开一听没钱就翻脸的那种人,李盖特难免为此一生受累,虽后来过得不错,但他五十岁便去世了,而后罗莎蒙很快又嫁了人,不过也好,起码他们四个儿女得以继续过富足的生活。

米德镇的春天.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0:35:38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变幻,也恒久》




还是体质不够强壮,白日吹吹风,晚上便浑身骨头痛。身体不舒服,精神上仿佛也随之柔弱起来,于是纵容自个格外懒散,什么也不想干,就点几支蜡烛,光影幽幽,又静又美。

想起来有点好笑,穿过街道时,躲避不及,被洒水车喷一脸一身的水,真是“千点万点梨花开,忽觉一夜春风来”,又,难得去一次菜场,丢三拉四,买蔬菜时被一位老太太猛地一拍,吓得正在神游的我差点没跳起来,“姑娘,你的鸡蛋——”

有时候我会忘了吃饭,有时候我会忘了吃药,有时候......

如此,又安静,又美好,又有些说不出的快乐与哀愁。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底迷案与梦之解析》


既提到《艾德温.德鲁德之谜》,遂看过此影片。因为早就注意到梦并会做做记录,对狄更斯这部未完成的绝笔之作应该更有兴趣。

这个故事里交织着梦的投射与影响,却是深渊般昏暗黑暗的。狄更斯一直挖掘到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包括心理上及毒品药物所致的迷狂,而奥地利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梦的解析》1900年才出版呢,另有一本《歇斯底里研究》也颇引人注意,又译《癔病研究》,是他与 J.布洛伊尔合著(1895)。

难怪说伟大的作家有可能在思想上而非技术实证上比科学家们先行一步,如今各种精神病症已是医学中的一般门类,但19世纪初还没有发展到如此地步。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2012) ,近年拍的片子在视觉效果上显然比十年前影片要华美清晰,此片也是。

剧中女主角Rosa Bud由87年生英国女演员Tamzin Merchant扮演,她曾在《都铎王朝》里扮演角色。剧中有点像早年的格温妮丝.帕特洛,正是我偏爱的少女形象,肌肤晶莹近乎透明、身段纤细单薄、波浪般的闪亮金发、不施粉黛也恬美得如同清晨带着露珠的玫瑰。

而Matthew Rhys扮演的教堂唱诗班指挥John Jasper正是因为迷恋并想要占有她,遂使自己走上罪恶的黑暗之途。

看到上集时,老实说我几次都有想吐的感觉,不知为什么,就是生理性反应似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的东西不舒服,总之我发现已经好久没有这么讨厌一个影视中的人物了,怎可以这么可怕又可厌的。

他对Rosa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纠缠与令人恐惧的阴鸷狂暴能叫爱吗?分明是疯狂又丑陋的私欲。这还罢了,问题就在于他表面的道貌岸然使得他暗藏的野心与欲望变得更为压抑阴暗与扭曲,简直像深海藻一样令人窒息,当然会导致更为疯狂异常的行为。

影片一开始就是John的梦境,梦里他一次次用领带勒死了一贯至亲至爱的侄子Ned,也即年轻的Mr Edwin Drood,为何?因为美丽的Rosa正是Ned的未婚妻,并且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梦境暗示了约翰的潜意识,他恨不能杀死奈德,因为他的存在妨碍了自己得到罗莎。

这时从印度来了一对寻亲的姐弟,Helena Landless和NeVille Landless。海莲娜很快与同为孤女的罗莎成为好友,而弟弟内维尔正直却有些性情暴躁,一次聚会上内维尔不满艾德温对待罗莎像对待漂亮洋娃娃似的不够体贴的态度,和艾德温发生冲突,于是大家都以为两位小伙因为都爱着罗莎而存在矛盾。

也因此约翰找到了机会——这也是他最令人讨厌的时候,因为太邪恶了。一个月黑风高夜他邀请内维尔与艾德温前来小聚,借着鸦片与酒精的作用,他尾随返途中的二人并果真如梦中场景显示的那样在教堂里勒死了艾德温,再将杀人罪过嫁祸于茫然不知情的内维尔。

无辜的人蒙冤,约翰也立即展开了对罗莎的胁迫与追求——罗莎怎有足够力量与他直面对抗?腹黑熟男想要控住单纯无知还不知爱情是什么滋味的青涩少女,简直易如反掌。

孤立无援,罗莎只得柃起箱子偷偷逃走,投奔自己的监护人,母亲生前好友格里吉斯先生,他早一步将兰乐思姐弟暂接入自己家中。约翰不见罗莎,又发疯般的找上门来,罗莎吓得发抖,海莲娜挺身而出指出他内心的黑暗将他击退。

嗳,累呵。还好另外一些人也在努力找出真相,譬如心怀仁慈的牧师希帕缇姆斯、不乏风趣的法官助手巴扎德,还有教堂里的守墓人德尔多,淘气的流浪小男孩……

远渡重洋而来的兰乐思姐弟原与艾德温.德鲁德是同父异母,而约翰.贾斯帕也并不是艾德温的叔叔却是他的哥哥,早就声称死在战争中的几人的父亲、年长的艾德温.德鲁德也并没有死去,多年来一直隐匿于教堂墓地如鬼魂般活着,那天约翰杀死的并不是弟弟艾德温,而是真正杀死了人们印象里已经死去九年的父亲艾德温。

他恨自己的兄弟夺走家庭中所有的爱,也恨父亲从没分给自己半点感情与怜悯……而后,约翰.贾斯帕从教堂楼上一跃而下毙命。

影片的上集比较精彩也深刻,后来就有虎头蛇尾之感也不乏俗滥煽情手法,像是因原作者没写完而拍摄影片总有点无确凿依凭的缘故。就似《红楼梦》到八十回后总令人觉得有点不够接气一样。

有关此剧,改编剧本的Gwyneth Hughes(曾为《简?奥斯汀的遗憾》、《五日迷踪》编剧)是这么说的:“谁能拒绝为查尔斯?狄更斯的遗作编写结尾这样的挑战呢?这位伟大的作家只将这部黑暗而又神秘故事的上半部分留给了我们,著作中年纪轻轻又脆弱的女主角与英国文学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反派主角进行了抗争。” 

“约翰?贾斯帕,这位沉迷于情色的大教堂唱诗班指挥的悲剧人生,充满了色欲、谋杀和毒品的悸动。但与此同时,他的故事也伴随着令人惊叹的、小市民特色的喜剧元素。这常常让我们捧腹大笑。毕竟,这是狄更斯,一位表达情感的极端主义者,处理感情的大师。他带给我们无以伦比的乐趣。”

艾德温德鲁德剧照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0:41:05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郝薇香》


还是BBC拍摄的纪念狄更斯200年诞辰作品辑,《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2011),3集。主演Gillian Anderson也扮演了《荒凉山庄 Bleak House》(2005)的女角Lady Dedlock,这次扮演剧中的重要人物Miss Havisham。扮演男主角Pip的分别是可爱童星Oscar Kennedy和20岁的漂亮小伙Douglas Booth,而扮演其好友Herbert的Harry Lloyd据说正是狄更斯的直系后裔。

延续BBC的一贯风格,影片制作典雅精致,剧情也基本秉尊原著。随后又重翻了翻《远大前程》书,感觉写得的确可爱,人物形象也十分生动。譬如Pip总是红脸蛋大嗓门的姐姐、性情温厚的姐夫Joe、美丽又任性的孤女Estella,偶然邂逅却可性命相托游侠般的逃犯,还有尤为特别的女性形象Miss Havisham。虽说《远大前程》主要讲的是一个男孩到男人犹如南柯一梦般的人生历险记,但其中最经典的形象,可能还是这位著名老小姐。

书中借童年皮普的双眼望去,这样写道:“……她穿的衣服都是上等料子制的,缎子、花边、还有丝绸,全是白色的。她穿的鞋也是白色的。她头发上披下来一条长长的白色披纱,头上还别着新娘戴的花饰,但她的头发已经白了。在她的颈子上和手上闪着珠光宝气,还有些珠宝手饰在桌上闪闪发光。一些比她身上穿的礼服要稍显逊色的衣服以及几只装了一半的衣箱都凌乱地散放在房里。看来她还没有打扮好,因为她只有一只脚穿上了鞋,另一只鞋还放在梳妆台上她的手边;她的披纱还没有整理停当;带链的表还没有系好;应该戴在胸口的一些花边和一些小玩艺儿,诸如手帕。手套、一些花儿、祈祷书等,都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梳妆镜的周围。……”

因为她的未婚夫抛弃了她,于是其生命仿佛永远停止在了出嫁那一天,犹如活死人般守在不见天光的古宅之中。Havisham,这名翻译过来也蛮有意思的,很多时候被译作郝维仙,听起来似乎就带某些程度的偏执——如果偏执分级的话,她肯定是很高级别的;何况她可称是男孩皮普的“仙国教母”,虽当初并非出于善意又如此神经兮兮。但译作郝薇香也不错,感觉更趋向于所谓老处女身份,又矜持又古怪,似乎更有凝固感。

此剧中的郝薇香小姐便是按书中描述所装扮,披上头纱自焚的那段有几分烈艳。她隐喻自己的行为是“蝴蝶的复仇”,又训练养女Istella自小听命于自己并教她诸如“美丽是什么?是毁灭;幸福是什么?是谎言;真爱是什么?是死亡”之类的人生信条。这也间接直接地造成了Istella前半生的不幸。

其实除了同情还很有些为Miss Havisham惋惜,真不该如此的,若有这么一幢乡间豪宅及丰厚资产,有闲功夫时不如用来做做学堂,虽说丢了个谋财害命的未婚夫,但有聪慧漂亮的养女作伴,日后再招个皮普般心底纯洁忠厚的小伙子做女婿,一家子大可以过一番安乐日子,当然如果不怕孤独那就更好,更可以逍遥自在了。不过转念想到,那毕竟还是维多利亚时期啊。

远大前程之郝薇香.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0:43:27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扎特传》


真是乍暖还寒时候,阴冷的雨雪天气和近日的皮肤过敏都令人略感不适。

《莫扎特传Amadeus》(1984),导演米洛斯.福尔曼(生于1932年,犹太教徒的父亲和清教徒的母亲二战死于纳粹集中营,他从小在捷克布拉格亲戚家长大,19岁时进入著名的布拉格电影学院;1975年《飞越疯人院》、1981年《爵士年代》、2006年《戈雅之魂》、2010年《捷克斯洛伐克》等皆是他导演的作品)因此片获1985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影片还获得这年的最佳音响与最佳布景奖。

的确音响很好,全片采用了不少莫扎特音乐作品片段且穿插合适。莫扎特原名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约翰尼斯?克鲁索斯多穆斯?沃尔夫冈格斯?泰奥菲卢斯),“Theophilus”相当于拉丁文“Amadeus”,是“天主之爱”、“上帝的宠儿”之意。

到处资料齐全也说得太多,不想记什么了。只是影片以当时奥地利宫廷乐长萨里耶利的身份来讲述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衷心热爱音乐却“没被上帝选中”的作曲家对一个稀世天才的妒羡,甚至把《安魂曲》来由改编为一场刻意谋杀。不知有没萨里耶利的后人来打官司。唔应该没有,因为他曾说他将一切连带贞洁都献给了音乐,根本不碰女人也没成家那自然也就没孩子了。

影片中萨里耶利的慧眼与才情恰如世人与天才之间的一个过渡,足够欣赏莫扎特的光芒且比任何人都了解他的价值,但除此之外,作为同行及同样为音乐献身的竞争者,他起了忿忿不平之心,怨怼上帝的不公,于是力图熄灭天才之火。

但,天才就是天才嗳,一个4岁写协奏曲7岁写交响乐11岁作歌剧的神童,一个记诵如流挥手就令人惊叹的天赋能人,能拿他怎么办呢?对这种偶尔划过的星辰,他怎么来的说不清楚,怎么去的也无以完全了解,爱他者只能远远看他的生命如跳动的烛光烈焰,35岁便燃尽离去。

只是每见这些天才在人世间窘困潦倒得不到善待,要为小小生计而折损尊严去向那些平庸势利者低头甚至哀求,这总令人感到难过。殊不知后世多少人享用着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有多少人力求攀附。

此片看上集时还觉得扮演莫扎特的汤姆?休斯克(Tom Hulce)是否表演得有点流于浅薄,也不大习惯那种突然爆发的戏虐性的大笑,到下集尤其写《安魂曲》的部分就精彩多了,他指挥乐团演奏时也颇具感染力。总体来说影片还不错,但若是情节编纂真冤煞没后人申诉的萨里耶利先生,那可得说声对不起。

另外,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还有拉斐尔,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坛三杰都是左撇子,真的。


莫扎特传.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0:49:42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末的散步》

喜欢这样的寂落无人。独自散步,可以大声唱歌,从儿时所爱童谣到近来所听旋律,记不全词,却也一曲接着又一曲。树枝上有鸟雀栖息,水中有一二野鸭子在游,冬末的萧瑟凄清里,又蕴育着即将到来的春天。或许我在沉思默想,或许我什么都没想,但脑海里忽然浮现艾米莉.迪金森的那句诗,“假如我能用一朵玫瑰——”


[“我信守我的誓言”]
——艾米莉.迪金森

我信守我的誓言。 
我未曾被召唤
死神没有通知我, 
我带着我的玫瑰。 
我再次发誓, 
以每只神圣的蜜蜂
以从山坡唤来的雏菊
以来自小巷的食米鸟的名义。 
花朵和我 
她的誓言和我的
一定将再来一次。 
I keep my pledge. 
I was not called 
Death did not notice me. 
I bring my Rose. 
I plight again, 
By every sainted Bee 
By Daisy called from hillside 
By Bobolink from lane. 
Blossom and I 
Her oath, and mine 
Will surely come again.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3 22:50:07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雷恩的女儿》



《雷恩的女儿Ryan's Daughter》,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想不到1970年的作品画面会拍摄得如此漂亮清晰,令我感觉像是二零零几年的片子。上下集合起来共三个多小时,看到上半部分的时候,大概因身体有倦意,我还不是怎么用心,但到了下半部,便真有点被打动了。

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 、编剧罗伯特.鲍特 (Robert Bolt) 都是名家大手笔,影片中尽显爱尔兰的原野与海边风景,令人身在屏幕前也仿佛能感觉到潮湿的海风吹来。

生于1941年的英国女演员莎拉.米尔斯 Sarah Miles在剧中扮演女主人公露西,扮演露西丈夫查尔斯的是罗伯特.米彻姆 Robert Mitchum(1917-1997),另一位男主角杜安少校则由也生于1941年的男演员克里斯托弗?琼斯 Christopher Jones扮演,他因此片与莎拉.米尔斯同获1971年的桂冠奖。

扮演神父的是特瑞沃.霍华德 Trevor Howard(1913-1988),扮演哑巴的是约翰.米尔斯 John Mills(1908-2005),他因此片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他终生热爱银屏和自己的祖国,在他去世时,英国首相布莱尔评价:“他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一个真正的绅士,一个忠实的朋友。他使我们为自己是一个英国人而感到骄傲。这数十年以来,在不计其数的影片中,他一直在用他的才干、热情和勇气鼓舞着我们。” 为什么逐一念一遍?因为正是这些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一起完成了这部优秀的影片。

故事情节并不很复杂。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点,爱尔兰的克里小镇,风景优美却也略嫌荒僻;人物,美丽的少女露西,是酒馆老板雷恩的女儿,她爱读小说爱浪漫爱幻想,还爱上了村镇里的学校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查尔斯.沙那希。

查尔斯算得是位真正的绅士,所以他起初态度是有些犹豫的,他担心露西只是出于一时的年轻冲动,对她说,“你不能把镜子当做太阳”,“姑娘爱上老师是经常的事,但你应该有更好的前途,我不想耽误你,不想让人以为我占用你的青春。”但露西热烈的表白使得查尔斯无法抗拒,于是二人结为夫妻。

新婚之夜,不再年轻的查尔斯力不从心,身体开始启蒙的露西却自此感到了不满足,以往尚在憧憬之时,每次悄悄走进教室,露西听到查尔斯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他播放最爱的贝多芬,这一切都会令她心跳不已,当梦中人真躺在身边,当曾希望得到的一切真的变为平淡琐碎的现实,她与查尔斯的个性差异也显现出来,查尔斯喜好安静、天性有点沉闷拘束而露西却需要热烈的激情,于是她感到失望失落,生活仿佛也变得毫无生气。

一贯疼爱她的神父看出她的苦闷并告诫她,“现在你有欢爱、有足够的钱、有一个温暖的家、还有健康的身体,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哪里比得上那个家的温暖呢?是不是你太贪婪了呢?”露西根本听不进去,她要找到真正的慰藉。

就在这时,镇上新派来一位英国长官鲁道夫.杜安少校。从哑巴的眼睛看过去,先是一双漂亮的马靴,然而竟有一只跛足,再后是一个精致的烟盒在手中打开,接着是一张英俊的面孔。年轻的杜安少校刚从前线下来,堪称战斗英雄,他失去了一条健康的腿也失去了美丽的妻子,身心饱受创痛。

在雷恩的酒馆里,鲁道夫因为又想起战场而旧病发作,恰好独自看店的露西扶住了他,如磁石相吸,两人就这样一起跌入爱河。无疑这二人年龄相当在外貌上也更为相配,查尔斯对此早有觉察却一直隐忍不发。

虽是偷情,影片中却描画得颇为唯美,骑马相会,森林里流水潺湲野花遍地,场景有点像《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此时露西的装扮也大有不同,以前她向查尔斯诉说爱意的时候还是一位天真少女,身着白裙头戴白玫瑰,而现在作为一位成熟少妇,她身着热烈的红衣黑裙,黑色大披肩如网般裹住身体,妩媚里又仿佛有些迷乱与不安。

如果说剧情走到这些还有些俗套,我也不禁在大幅度走神兼带着找食儿吃---心里感叹对这些男女之事都好审美疲劳了,接下来要少看点电影;那么此后就突然来了个峰回路转。

一个夜晚风雨大作,镇上人人都紧闭门户,飓风发怒般卷起万丈波涛,一次又一次狂野地扑上悬崖礁石。就在这样的夜晚,爱尔兰共和军类似于起义军地下党的人找到雷恩,让他帮忙运输武器。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好像雷恩原是警察局设的秘线,他在切断电话线时告了密。

到了海边游击队员都傻眼了,枪支弹药都被狂风卷到了海里,正无计可施之时,镇上所有的人都来了,那一刻使人意外也令人震撼,当我看到排列密密麻麻的队伍在山路上出现时,还以为是警察呢,没想到是自发的、为了自由而自动聚集起来的群众,那一刻,他们当得起人民这二字,也让人感到真正可爱可敬。所有人,老人、小孩、穿着长裙的妇女,都勇敢无畏地前来,与暴风雨与海浪搏斗着,奔走着,男人们拉绳子女人们搬东西,都想要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这部影片之所以整体出色,很大程度上也因其中放宽远了的视野与思考还有大场面吧,而不仅限于一场情事或个体人性的交战。

此时雷恩也奋不顾身地加入进去,几次险些被大浪卷走,想来那种情感也是真诚的。

枪械都被打捞起来,众人欢呼,簇拥着护送武器的成员们离去。然而,车至关卡,杜安少校早已带人架好枪支在此守候,带头人奥莱利也被少校打中腿逮捕起来。镇上的人们十分愤怒,并迁怒于杜安的相好露西。黑压压的人群涌进学校,人们挥舞着拳头揪出露西要惩罚她,查尔斯奋力保护自己的妻子也被打得头破血流,露西则遭到对待一个女人极其残酷残忍的侮辱,当众扒光她的衣服剪掉她的头发。

看到这里我突然感到差点没被气死。露西是什么人,做对做错了什么事,即便受到惩罚,那也是上天或个人自有的谴责,而不是由他人群体暴力来施加。这就是我刚才真心觉得可爱可敬的民众,此刻又是这么真实的可恶可恨,如此野蛮愚昧残暴,人性的崇高之处他们会呈现给你,人性最卑劣之处也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而更多时候,则是各色混杂难以形容。

在村镇的人们当中,露西与查尔斯无疑是两个比较“先进”的人物,也因此早就遭到许多妒恨,惩罚露西的暴行与其说是为了公义,不如说是为了一泄私愤。我随之想起后来的另一部著名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èna 》(2000),剧中美丽不可方物的玛莲娜在二战期间沦入困境,不是也遭遇了如此的惨烈情景?

说来说去社会进步真是不易,不管怎样还是文明与进步好,一切意识层面上的模糊或游离皆可商榷,但暴力永远是令人痛恨的东西。

还好剧中露西比想象中坚强点,查尔斯的安慰与鼓励也有些作用,两人准备离开小镇去都柏林,就在这时,杜安少校引爆海滩上的武器自杀了。那常徘徊在山坡上跛足却不失英挺的身影,那曾立在百合花从中等候心上人的梦游女子,也在村民们的轰赶声中离开,随风而逝了。

来送夫妻二人的只有神父与一直视露西为心中女神的哑巴白痴,看到哑巴眼中真切的同情,一直讨厌他丑陋的露西第一次吻了吻他。神父对查尔斯说,“我知道你们想到要分开,可是,对此我很怀疑,很怀疑——以后会怎样,谁知道呢?”

是啊,谁知道呢,有关此影片,还要摘录一下三毛在《素人渔夫》里的著名段落:

“清晨八点多,太阳刚刚上来不久,我们已经到了高崖上。下了车,身后是连绵不断神秘而又寂静的沙漠,眼前是惊涛裂岸的大海和乱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雾,成群的海鸟飞来飞去,偶尔发出一些叫声,更衬出了四周的空寂。 
  我翻起了夹克领子,张开双臂,仰起头来给风吹着,保持着这个姿势不动。 
  ‘你在想什么?’荷西问我。 
  ‘你呢?’我反问他。 
  ‘我在想《天地一沙鸥》那本书讲的一些境界。’
  荷西是个清朗的人,此时此景,想的应该是那本书,一点也差不了。 
  ‘你呢?’他又问我。 
  ‘我在想,我正疯狂的爱上了一个英俊的跛足军官,我正跟他在这高原上散步,四周长满了美丽的石南花,风吹着我的乱发,他正热烈的注视着我——浪漫而痛苦的日子啊!’”


雷恩的女儿.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1:40:51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西哥的玫瑰》


深夜看弗里达会有点惊心吧,这个如火焰般燃烧的女人。仔细看了遍2002年朱丽.泰莫 Julie Taymor导演,萨尔玛.海耶克 Salma Hayek主演的墨西哥影片《弗里达 Frida》。就影片而言,角色、画面、音乐都棒。但真实的人,弗里达(1907,7,6——1954,7,13)我想那被惨烈地撞碎又先后经过三十多次手术的娇小肉身所承受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有关她的画,喜欢影片里她丈夫迭戈.里维拉评论的那段话:“像钢铁一样坚硬,像蝶翅一样纤美,像微笑一样动人,像人生一样苦涩——”她以全部力气迎接命运的撞击,又将它们诉诸以泼烈色彩;她的人像一只艳丽的招摇的孔雀,却终于投入火中化作灰烬。最后的日记里她写道:“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


剧中插曲一点歌词:“她是火焰,冉冉升起;她是只飞翔着的小鸟,在夜里能捕捉光芒。这就是天堂。……”
“你离开了庙宇那一天,悲伤的人儿,我正路过看见了你。你穿着如此美丽的绣花衣裳,悲伤的人儿,以至我认为你是个处女。……”
“她自由飞翔。那么疲倦的女人,展开她永不折断的翅膀。自由飞翔,燕子在歌唱。在焰火中去吧,看见女士在微笑。她在燃烧。……我爱那些黑灰色调的黑暗日子,它们随着你的梦想而凋零。裹进红色的天鹅绒,跳舞直到天明。飞翔吧,小鸟。”

弗里达喜欢浓艳亮烈的色彩,如大红大绿,还有孔雀蓝。她从出生住到去世的宅院就叫“蓝屋”。
影片里有个镜头,她与迭戈结婚那天,原本穿的是一袭白色古典婚纱,但她大概觉得不适合自己,便换上了一旁女人的绿裙红披肩,浓墨重彩,正是她的一贯风格。
红配绿,在她身上很好看。不知怎么,忽又想起潘玉良(1898,6,14—1977),她笔下的女人(同样多是自画像)也是沉郁厚重的。

弗里达海报.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1:38:40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杰克与豆茎》


昨晚连夜看了部影片《杰克与豆茎Jack and the Beanstalk》,仿佛是在寻找或求证什么童年记忆的痕迹。

大概很小的时候,看过童话也即英国民间传说《杰克与豆茎》,那时家里有许多印刷漂亮的彩色儿童图画书,都是妈妈买的,她那时是比较时髦又先进的年轻母亲,大概看见有新鲜的好的儿童出版物就买下来,家里卧房一面实木老书橱还有下面的大抽屉里塞满了儿童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希腊神话中国民间神话《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还有纯阅读性的《绿野仙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等。

我非常非常喜欢,没事就在看,大概五六岁之前(再大点就订《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了,还有我的《小学生报》姐姐的《中学生报》什么的);事实上因为妈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先后请了几位小保姆又常管不住我和姐姐淘气,于是我三岁上学前班四岁读小学一年级,大概因年纪太小,对那时的记忆有点朦朦胧胧的,有些事也记得不是很清了。

《杰克与豆茎》这个故事我应该是很小时候看过彩色读物,因为脑海里总有豆茎蜿蜒直入云霄的画面,而后大概看过动画片《杰克与豆茎》,依然有震动,隐约的。

传说里恐怕总是把杰克说成好孩子而把巨人描述成坏蛋的,但隐约记忆中,孩时的我看到杰克偷走巨人的竖琴和会下金蛋的鹅时,还是觉得有点不快乐,更不用说杰克偷了东西逃走后,和他妈妈一起割断豆茎把追上来的巨人给摔死的惨剧了。

巨人是看起来又凶又庞大又笨拙,不那么可爱的,可仗着人类特有的一点小聪明,偷走别人的财宝与心爱之物也不是一件怎么光荣的事情呀。

昨晚重看2001年的美国影片《杰克与豆茎》,算是把俺有点疑惑的三观给矫枉过正地扭过来了,这部电影也是早看过的,其中把粗暴愚蠢的恶巨人变成了善良仁慈的好巨人,而由此发家致富的杰克才是背叛者、小偷兼谋杀犯。近四百年后杰克的子孙为弥补祖先的罪过而想方设法找到丰盛之鹅与和谐之竖琴,将他们归还给巨人统治的王国,使那一片土地恢复了美丽与生机。

也许更靠近真实的故事里很难说绝对的好与坏,从某个角度来看,有时人类历史的进程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好,别人以及别人的世界不够公平正义尽人意,但若是你采取了偷盗的谋杀的手段并以此谋利,就是合法合理的,是公平正义的吗?人能够理性地将自身天性欲望与贪婪永远控制在适度适当范围内吗?

这真的很难说,犹如悬崖上走钢丝绳,作为一个略偏于怀疑主义的小个体,对人性吾的确抱有质疑怀疑。人类经常宣告自己是如何与邪恶作斗争,可事实上,在宇宙间所有具备大脑的生物之中,还有比人类更邪恶的族群么?如果让你同时警惕原始森林与人类社会的危险,你会觉得哪个更危险呢?森林里主要是缺乏生产生活资料,但社会就要看其状况如何了。乱世时逃入山林的人也不少。想来所有成年人都会明白个中差异。

《杰克与豆茎》的故事还没结束,2013年又有一部魔幻片《杰克与巨人》,再次重新从新的角度演绎了这个古老传说。但终究,如果没有深入反省与节制,如果没有仍然向往清明美好的一线之光,试问一路泥泞中跋涉而来的人类还能走多久?

原来儿时读过的许多童话故事里皆有深意,也会匐有人类现实世界的悲哀与暗影,这点在昨天重看《格林童话》时再次感受。另外这两日在看文洁若与萧乾翻译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十几岁时没什么耐心的,如今翻开仍感到注释好多啊。

杰克与豆茎.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0:54:58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古董花瓶》


还是蛮爱思考的......

有时我会像个小古董一样很严肃地思考,甚至带点古板的小修女气质,简直雷打不动的——连人间爱情也诱惑不了呢;
有时又会像小孩一样的,天真顽皮。

一面稚气,一面锐利。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情无情之随笔》



影片《戈雅之魂》里的伊莱斯,令我走神良久,忽而想起另一位为世人所熟悉的女性形象,歌德《浮士德》里的玛甘泪。难道不是麽。少年时就觉得玛甘泪这名儿译得妙,中式昵称甘泪卿,既有特定的温婉,还一语道尽其悲欣交集。只是她们太红颜薄命了。

无论是歌德笔下的玛甘泪、托尔斯泰《复活》里的玛丝洛娃,还是米洛斯福尔曼镜头里的伊莱斯,都是情感不幸命运坎坷兼带着有惨痛的牢狱之灾。

首先,她们都有着出众的脱俗的美丽,其次,都性情温婉顺从笃信情人还有上帝,再者——还需要什么再麽,不能责怪她们无力保卫自己,想想看那些艰难情境,那些黑暗现实,恐怕以死抗争也不过是一颗小石子投入深渊里。区别就在于那些盗取了她们的童贞与爱情的男人们,是否有歉意会不会悔过。

歌德与托尔斯泰算觉悟高的,一个让死去的玛甘泪升天做了圣女,一个化身聂赫留朵夫陪伴坐牢的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而《戈雅之魂》里的洛伦佐却对此面不改色,大概因出狱后的伊莱斯变得太丑,连他一丝怜悯也无法引起了吧。倒是伊莱斯自己心性未变,天使还是天使,虽受尽摧残折磨却无一丝责怨与怀疑。

大概受难的天使就是这样的,你都难以想象柔弱如她如何忍受承受那些可怕的苦痛,她却也只能任由拨弄。世人都不宽恕洛伦佐,被他害得最深的伊莱斯却宽恕了,不,不是宽恕,因为她从来就没有怪过——也从来不问为什么。用现代观点来说,即习惯了逆来顺受,既不思索也缺乏质疑、反抗及抗争精神。

这样的女人的确稀罕,因她曾惊人的美,又一副圣母受难的姿态,于是苦难总向她扑面而来。设想下,如此悲惨你要麽。我是不要的,相比起来,我宁肯多点女人必要的锐利与清醒,还有一点必须必然的无情。所谓无情,全因为自我或自私么?不。我想只有必要的无情,方能至情至性,更专注也更宽广的深情。



徐悲鸿的爱情故事向来为人所精精乐道。然在蒋碧薇、孙多慈、廖静文三个女人之中,始终偏爱孙多慈。(曾写过篇笔记)或许因为我就是偏爱这样清丽温婉的女子吧,似立在飘渺云烟之间,梦一般的。

蒋碧薇之美,曾令徐悲鸿魂牵梦萦,也让后来的情人张道藩初见即惊为天人,她出身富家性情亮烈,有胆识,喜奢华好交际,但与徐悲鸿过婚姻生活,却多有不谐之音。

作为艺术家,徐悲鸿始终有一份更为崇高也更“不切实际”的追求,但蒋碧薇却希望他更有现实地位挣更多钱,以使整个家庭优裕无虞。客观来说,蒋碧薇与从政且也喜排场的张道藩在人生观世界观及生活方式上更为合适。

徐悲鸿为人和气而蒋碧薇脾气急躁,为这些意见不同二人时有争吵。这时出现的17岁女学生,安庆闺秀孙多慈无疑是一个甜美的安慰,而且,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孙多慈之清雅娟秀,不染尘俗之气,她的同乡苏雪林曾描述过,且孙多慈天性恬淡娴静、和婉柔顺,见者少有不爱的。

徐悲鸿与孙多慈,两个好脾气的人又真心相爱,这倒也是难得。但相伴二十多年,蒋碧薇决不允许,孙多慈之父也不愿爱女嫁给有家室之人。于是劳燕双飞。徐悲鸿远走,放逐途中娶了年轻安静的廖静文,孙多慈则嫁给官员许绍棣,随夫去了台湾。

许绍棣,一度身居高位,并与郁达夫之妻王映霞绯闻四起,郁达夫看到许写给妻子的信记述二人共度碧湖之夜时,忍不住放声大哭,夫妻二人闹得不可开交,于是王映霞把避难而来的孙多慈介绍给许绍棣,不想许对孙多慈自此痴心托付不再转移,后二人成婚。

在法国留学时,张道藩曾听从蒋碧薇的意思娶了法国女郎安娜,此后半生与蒋碧薇同居,安娜一直未与他离婚,蒋碧薇也没要求。如此略显奇怪的结合还有陆小曼与翁瑞午。

作为后世读者及一名“旁观者”,在吾看来,许绍棣也好翁瑞午也好,都是颇俗的男人,怎配得上精灵般的孙多慈,还有在校时就被公推为“皇后”的陆小曼,然而世事就是这般,陆小曼在生活和精神上都依赖翁瑞午的照顾,而孙多慈也需要一个丈夫的庇护。

许绍棣对妻子终生钟爱呵护有加,但据学生说,两人的关系是“相敬如宾”,许的社会活动孙多慈从不参加,而许给妻子买了药放在桌上也要让学生转达。我觉得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之后,许绍棣对妻子仍有份不敢冒犯的尊敬感情,可见孙多慈为人之净洁含蓄。

徐悲鸿之死讯,还是蒋碧薇告知孙多慈,孙当场晕过去并为此戴孝三年,而徐悲鸿后来的妻子廖静文则说,徐孙二人是“有情人未成眷属”。世间真正相爱相宜者其实很难得。原本可以琴瑟和鸣的佳侣如此错过,多少令人惋惜。

另,早年蒋碧薇跟徐悲鸿私奔东渡日本时,徐悲鸿曾于一枚水晶戒指上刻“碧薇”二字,后与孙多慈相爱,孙采天目山红豆两粒以赠,徐将其做成两只戒指,分刻“慈、悲”二字。小感叹一下,徐悲鸿真拿手刻戒指啊,起的名儿也是真恰当好听。

又摘《蒋碧薇回忆录》中记叙与徐悲鸿分手一节:“他(指徐悲鸿)更伤心了,整个人侧身倒在床上,双手蒙住面孔,直在吞声饮泣。当时我觉得他也真可怜,既然要谈恋爱,又拿不定主意来做决断,因此我再诚恳地跟他说:‘ 人生得一知己确实很不容易,假如你觉得和孙女士结合是幸福的,我决不阻挠你们。但是我和你做了二十年夫妻,我并没有失德的地方,何况我们还有两个孩子,我又不想再嫁,所以请你也为我们谋一个安全之计。’然而他仍旧不声不响,没有表示。我准备走了,临走之前,我向他说:‘ 我今天来完全是为了生活费的问题,你应该了解我的个性,二十年来我没有为了金钱跟你冲突过,我不是爱钱财的人,不过,你亲口答应的诺言,你应该实践。我还要劝你一句,做人,最好是漂亮一点!’
  …… ”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5-2-13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倩在2015-2-13 21:44:00的发言:
为了不受每日发图数量的限制,我去注册了一个“小倩-”(多了一点),便于发文配图,奈何用新注册的名儿根本就不许说话,说要经过审核才可见,罢了。

 

 

新ID只有第一次发帖(主贴或回帖都可以)需要审核,审核一次后就可以随意发帖了。针对论坛的发图限制,人们是需要多配几件马甲穿,不然发图总是不尽兴。

 

帖子只匆匆看了一下,不敢妄言。一直忙着陪儿子,等有空时仔细品读后再跟帖。

 

祝安好!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谢谢灯光,知道了(我简直有点技术盲呢)。

也祝安好,平安快乐吉祥。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13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班牙画家戈雅》


米洛斯.福尔曼是一位富有才华的导演。他有不少优秀代表作,2006年的《戈雅之魂Goya's Ghosts》(他既是导演又做编剧)应算其中一部。

影片并非传记的形式,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在其中近似一位见证人、经历者的身份,亲眼目睹了18世纪西班牙历史变迁还有一些人的命运……这个故事令我有点“提笔即伤、提笔即倦”之感,随记几笔。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的西班牙少女,富商之女伊莱斯,影片中讲述她是戈雅多幅画作的模特儿,如美好的人物肖像,还有那些纯净的天使面容。此时为了加强统治,天主教宗教法庭到处布下密探,因为一个荒诞不经的小小理由,伊莱斯被捕并被酷刑逼供为异教徒。

戈雅请求神父洛伦佐搭救伊莱斯,卑鄙的洛伦佐却趁机奸污了牢狱里哀苦无助的女孩。伊莱斯之父为救女忧心如焚,重金捐助教堂却也无用,遂拿出证据告发洛伦佐同样经不起暴力审判,控诉哪怕是神父也一样会背叛所谓上帝的旨意。洛伦佐仓皇逃往法国。

十几年后,洛伦佐随拿破仑的军队卷土重来并身居高位,法军残暴涂炭生灵,已聋的戈雅心怀悲愤,他用眼看,用画笔描绘出人间地狱的惨景。由此,也算是对戈雅某些作品的黑色恐怖美学多了点理解,那原非吾所喜欢的风格,但显然他所见所经历的社会现实要比画作中黑暗恐怖得多。

影片中,此时被放出狱的伊莱斯早已形容枯槁容颜尽毁,扮演者居然是娜塔莉.波曼,她在其中演技不算完美但也已不错,因对年轻漂亮的女演员而言,扮演嘴眼歪斜有如槁木的丑女并不容易。伊莱斯与狱中产下的女儿失散,于是找到戈雅帮忙,而她家中早已被洗劫一空,家人也全被法军杀害。

不明个中实情的戈雅带她去见洛伦佐请求帮助,伊莱斯对改头换面的洛伦佐依然满怀信任,而洛伦佐却瞒住戈雅将伊莱斯送进了疯人院,并私下打探其女的下落。狱中产下的孩子往往送进修道院,伊莱斯之女艾丽西亚十一岁便逃出孤儿院,后来做了妓女。

一次在公园里,戈雅遇到了这位和她母亲16年前长得一模一样的少女,于是想要让她们母女团聚,然而如今有了幸福家庭的洛伦佐,在家时是居家好男人,爱妻子和三个孩子,面对不幸的伊莱斯母女却非但没有内疚之意,反而嫌弃自己的私生女是个妓女,于是下令逮捕艾丽西亚及同伴并把她们押送往美国。

恰逢途中遇到打过来的英军和倒戈的西班牙军队,法军溃散。洛伦佐也立即带着家眷逃亡,自己却被击下马来,由恢复的教堂判处死刑。

影片的片头做得好,但片尾更出色。行刑台上,洛伦佐口吐白沫几近昏迷,台下人们看得兴高采烈,只有痴情的已经疯癫的伊莱斯怀抱一个捡来的婴儿,在人潮汹涌中呼喊着洛伦佐的名字,告诉他孩子在这儿。死去的犯人被丢到一辆破板车上拉往郊外,街市又恢复了以往熙熙攘攘的气氛,甚至有点赶集的欢快劲儿。

末了一个镜头长达两三分钟,街巷里,伊莱斯抱着孩子走在拉洛伦佐尸体的板车旁边,不见什么悲伤,一群孩子唱着欢快的歌谣,围着唱着蹦跳着,戈雅跟在后面,远远地大声喊了句,“伊莱斯。”

乐声、画面、落幕时依次是压抑悲伤的、轻快甜美的、沉思肃穆的音乐,并随之展现着戈雅不同时期、色彩与笔触的画作。

弗朗西斯科.戈雅,是一位杰出的西班牙画家。意大利的美术史学家文杜里评价他:“他是一个在理想方面和技法方面全部打破了十八世纪传统的画家和新传统的创造者……正如古代希腊罗马的诗歌是从荷马开始的一样,近代绘画是从戈雅开始的。”或许评价过高,但也有独特之处。

戈雅之魂海报.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14 0:23:27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4-18 13:22 , Processed in 0.13425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