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灯光

理性之美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楼、15楼的文字是2011年5月的老帖。现在读来已经有点,怎么说呢,应该说是“喜忧参半”吧,为那时的我,为那时的那些人那些事,为现在的我,现在的这些人、这些事……

 

不过看见自己并非只是皮囊在老去,同时内在也在日趋成长、成熟,还是不乏欣慰的。我不苛求自己完美,我只希望自己能一步步向着完美走去。

 

今天上的内容够多的了,就到此为止吧,明天再继续。

 

各位朋友,晚安!

 

 

再送给大家一张拉斐尔前派画家米莱斯的画《盲女》:

 

 

盲女.jpg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很难相互欣赏的一种生物。或者,换句话说,人是很难不去相互鄙视的一种生物。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

 

“因为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关于中国的婚姻状况,有一个“A女D男说”:由于传统上男性普遍愿意处于支配地位的心理,就是“大男子主义”作祟,不少男性会自然选择不如自己优秀的人作为老婆。社会上往往把人们按财富和地位分为四等:A、B、C、D。于是就出现了这几种婚姻组合现象:A男选了B女,B男选了C女,C男选了D女,所以就剩下了A女和D男。A女,也称高知女性,往往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年龄也偏大。这就是社会上“A女D男说”现象的所指和由来。


在人与人的相互鄙视方面,,也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循环: 大城市的人们除了仰慕西方人,对别的任何地方的人们,往往是看不起的。而且他们最看不起中小城市的人们;中小城市的人们又往往看不起县城的人们;县城的则看不起乡镇的;乡镇的当然是看不起村庄的。然而西方人来中国旅游时,最能让他们产生兴趣、好奇感甚至是美感的,往往并非中国的大城市,反而是一些乡村,而且偏爱的恰恰是中国人眼中“土得掉渣”的一些东西。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外国人,就对中国农村的土布、印花布、蜡染布,迷恋得不得了。这不仅仅是出于猎奇心理,其实还有别的一些潜在心理。


大城市的人往往不会抨击村民土气,因为他们之间还隔着中小城市、县城和乡镇。换句话说,我们对与自己距离越远的,反而越包容,这倒不仅仅是因为“距离产生美”,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优越感”。犹如一个大人不会去与孩子一般见识,老师也很难去与学生争辩到打架地步。


培根在《论嫉妒》一文中,说容易嫉妒的人是 “无德者、好打听闲话的、闲人、有某种难以克服的缺陷的人、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虚荣心甚强的人、同事”等,而能够避免嫉妒的只有皇帝、世袭贵胄等。


离人们越远的人与事物,人们越不容易去嫉妒,越容易包容。比如一些电影女明星很美,但她们与你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你往往容易做到纯粹的欣赏。而你的女同事、女邻居、女朋友,就在你身边晃悠着,所以你容易产生攀比心理。那么即使她们只比你某个方面多了一点点优势或长处,你可能都会感觉不舒服,于是总要对其吹毛求疵一番,在虚荣心的满足中找回受挫的心理优越感。


克服审美或艺术欣赏方面的“吹毛求疵”的途径,其实无非是让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广阔一些,这样才会有足够的空间让自己走开一些,然后心平气和地、理性客观地去获得美感(美与心浮气躁者无缘),而非脸贴脸地站在油画跟前,看见的只是粗糙的涂抹。苏轼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开去,往往才能发现美。离得太近,在审美方面只会导致琐碎和吹毛求疵。而保持距离的唯一途径,就是让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更多、更深、更广,而非“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地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唯此方可有足够的心理优越感去包容,去欣赏,去享受。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在小说《市场街的斯宾诺莎》中,描写了一个老鳏夫菲谢尔森博士,数十年潜心钻研斯宾诺莎,除了学问研究对什么都没兴趣,对人类感情更是不屑为之。他越来越体弱多病,濒于死亡,最后却和一个没文化的老姑娘结婚,开始尝到人生乐趣。新婚第二天早晨,老博士感到宿疾尽消,精神舒畅。其实,作者并非只是巧妙地讽刺了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也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理性与感性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方面的走极端,往往都会导致某方面的失衡,并结出不乏荒谬的果实来。


这篇小说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荒诞有趣,而且也符合逻辑,有理性之美,读来是一个享受,特此推荐。网上搜一搜应该可以搜到。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曾在路网发过一个《爱情是谬误》的帖子,题记是:“给大家推荐一篇《Advanced English》(《高级英语》)教材上的有趣文章 Love is Fallacy (爱情是谬误),然后与大家来谈谈逻辑学。文章有点长,请耐心看,很有意思的。”

 

美国作家马克斯·舒尔曼的小说《爱情是谬误》,讲一个很有逻辑头脑的男大学生,为一个虽美丽却缺乏“智慧”的女大学生“补逻辑课”,补到最后,当他感觉女孩子已足够理性、睿智,够格做他的女朋友时,他对女孩子求爱,而女孩子则用从他那里学来的逻辑知识把他的一切“因求爱不成功而生怒”的言辞和表现一一“抨击”一番,让他哑口无言。而最后当他要求女孩子就“不接受他,却接受了一个在他看来远远不如他的人”,给出个逻辑上说得通的理由时,女孩子回答说:“他有一件浣熊皮毛外套呀。”而那件大衣当初正是他给出去的。

 

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爱情不属于逻辑、理性范畴,所以女孩子的选择令人大跌眼镜。但也可以从相反的方面得出结论:正因为女孩子有了逻辑学知识,才按自己的理性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人。因为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自高自大到狂妄自负地步,当女孩子在知识方面可以做到与他“比肩而立”时,自然会很容易看穿他的弱点,很难对他产生爱的感觉。

 

文学中的理性之美不胜枚举,音乐也不例外。巴赫的《平均律》,  就是一个佐证。有人说喜欢巴赫的人是比较理性的,因为他的作品充满哲理和逻辑。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件论坛公案,虽然早就是陈年旧事,但因与理性话题相关,我还是提一下,顺便为自己辩护一下,也算是迟来的解释(当初我不屑对自己低视的人解释,保持了沉默。但这份沉默也许会让一些我在乎的朋友们误会)。 

 

即使我在最生朋友A的气时,我对某友也是一再承认A的文字比我好,并一再对某友推荐,希望其去读A的文字。比如: 

 

“对了,A又回来了,发了一个新帖,心情似乎不错,我也为她高兴。我虽然与她有那么多过节,但还是欣赏她的文字的”。

 

当A有美丽的照片发出时,我也推荐其去看,他说已看过了,“别人让我看的 问认识不认识   我没有那个兴趣去瞻仰她”,我生气道:“你当然不认识。你只认识灯光。”

 

我这样说是因为他以前说过:“其实你似乎并不知道   我其实有时候真是很孩子气的   我喜欢一个人   或一个人的文章   我排斥其他人的   例如你与A的纠纷   我至今没有读过A的整篇文字的  有人推荐了几次说A的文理思考比灯光好   我说不看”。


后来在相似的情境中我说“你不是爱论坛,你是爱灯光”。

 

我这样的话被对方理解为:她一直生活在一个她自己幻想的渡你渡他各种的图画里面。

 

其实,我那是因对方的不理性而生气地挪揄,而非自作多情。事实上,在感情方面我非常迟钝,迟钝到别人亲口告诉我他爱我,我往往都会怀疑、不相信,更别说什么把别人的友谊误当爱情地“自作多情”一番了。所以,与任何男友交往时,我都从没有幻想过任何“渡你渡他各种的图画”,何谈生活在其中!


我的大脑中,真的没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什么嫉妒、玩感情游戏的,统统与我无关。人生短暂,我连爱美好的一切都爱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无聊、低级、下流呀?!

 

喜欢、爱、厌恶、恨等,似乎属于感性范畴,但却是基于价值观,而价值观和后天的一切文明教养、文化修养,都属于理性范畴。感知力、各种感情带来的痛苦,往往促使人们去思考(理性范畴),而思考又进一步深化、丰富人的感知力和感情,让人不麻木、冷漠。感性和理性,相辅相成,属于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曰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所以不必厚此薄彼。我们所应修炼的,无非是把握好“度”,控制两者的平衡。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越来越不喜欢“结伴同行”,原因之一是我不能理解纯粹为走路而走路的“暴走型户外”。一方面,我当然佩服那些人的身体素质和坚强意志,但另一方面,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

 

就我个人来说,户外时,走路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我更享受走走、停停、看看。看见美丽的野花,我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欣赏一番,并用相机留下那份美,而这时同行的队友往往已经把我甩开一大截路,我必须跑着去追赶他们。

 

如果户外是为了锻炼身体,那么我更愿意选择在恒温游泳池游泳,或在小区疾步快走或慢跑,然后做一些健身操。而如果到了荒郊野外,我更愿意视为“郊游”、“野游”而非健身,所以更乐意放慢脚步,边走边看。那样不急不快的慢节奏,会获得更多美的享受。

 

理性户外,不仅需要考虑“量力而行”等安全问题,也应包括从容地与大自然亲近这一内涵,不然很难获得美的享受。平时的忙碌、快节奏,到户外时应真正放松、放慢。当然,探险型户外除外。

 

慢节奏户外,也属于理性之美范畴。至少我个人这么觉得。

 

今天暂时说这么多吧。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12-4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美贴,随心做吧。

1楼所附相片端庄优雅。其他美图也搭。

关于理性,和感性一样,都有利有弊——也许我更多地认为它们是一种流动的状态而非单一的概念或定义——但是,人活着肯定是有一些基本的理性做基础的,譬如“合法合理范围之内”等等。再换个比方,如制作钻石的多个切面,“理性之美”这话作为名词来说的话,好似一个切面或观察角度。也都是具有相当“流动性”而非完全固定的话题(但就此一面也可以宽广而深)。世上原没有完全静止、固定的事物呀。

关于“追求完美”,比较容易看到的是,这其中本身就多少有点“偏执”气息,尤其容易“我执”。(我执,有点类似于那种一头钻进牛角尖的感觉,视野与心域也会随之缩小。人很容易犯这毛病,毕竟,个体灵肉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几乎不可能或很难超脱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是有过点小教训,觉得在行进途中成长成熟是应当的不可避免的某些方面是必须的,也可以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旨意执意追求完美,很可能会改掉或压下了一些毛病、缺点,而新的毛病、缺点又冒了出来——有一种类似能量守恒定律,即人在在失却什么的时候可能会有所得,在得到什么的时候也可能会失去。不单是整个人生旅途的一些事,改造自身也可能如此的。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没有缺陷或瑕疵。也因此内心的真诚善意的确会显得比较重要(但并非迂腐软弱糊涂)——因为它可以让人原谅人本身,人性的缺点与弱点——而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12-4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灯光,在”顾念他人“与”释放自我“之间,有时存在点矛盾与冲突是难免的。

依我看,以你的性格,最终还是会”释放自我“。所以,只要在”合法合理范围之内“,你不妨就”听从自己的心“好了。

反正你虽然感性,但理性,也有存在的基底并会不时回来。就像前面说的,多是流动性过程。

总之开心就好。做帖子,自己尽兴就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4 19:49:32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12-4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楼的A是指我么?

认真地说:我毫不在意。对不认识的人,更不在意了。

(不用对人说我的好话,这浪费言者的功夫。且我对此也不感冒。
我就比较“自私且吝啬”,虽不说人坏话但也不说人好话,因为觉得那浪费私人时间。)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倩儿,你在,真好!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12-4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你提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也随附点我的随笔,很久以前的。



我的随笔,[在常态常规之外]:

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刚出时就扫到了,但一直没细读。近来花两个半晚上的临睡前时间看完。作品立意在内地的确算得新颖,作者也颇有个人钻研精神。还有观察、对待异质事物的那种愿意提供空间并乐于探索求索的相对客观相对科学的态度。书写得不算深,其中交谈对话也直白易懂,但展现呈现了不同心理与视角,很容易看进去,又有点引起了俺对宇宙、时空概念、所谓量子物理学的兴趣。当然还有梦境、心理学,以及一些玄妙莫测的东西。


简单记下书中令我印象比较深或说是有点感触的故事。

【2,影子先生】讲的是一位女患者做梦的事。一贯也比较注意梦,尤其是近几年。你会发现这是个有意思的事情(或现象)。前几天跟朋友说,目前我把梦大概分为三种:1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那种,与你的现实生活有相当紧密联系的,比如白天你在考虑什么事情,夜里可能还会想到它;2是心理的体现,显性的或隐性的。显性的那部分很容易观察,几乎每个人自己都能看出来;重要的是后一部分。它可能以各种曲折隐晦的方式体现出一些隐藏性心理,比如忧虑、恐惧、欲念等等。这需要通过个体有意识的观察与分析,弗洛依德《梦的解析》也倾重于此;3是与这一切都无关的。即便完全坦现出个人境遇与内心以及潜在自我也无法探究到具体原因。这一部分最令人感到玄妙不可解。有时候会有些荣格探讨过的祖先流传下来的集体映像的感觉。还可能有一些关于异空文明的影迹。当然一切也可能是天马行空。但我并不怎么相信有完全的百分百的断绝一切与他事物关联与痕迹的“天马行空”。所以,这些了无缘由和根据的,也有可能又转回到2的部分。

【3,四维虫子】这显然是个聪明的少年。物理基础应该也很好,并且很有求知欲。他的想象触觉很是敏锐。我还比较容易地想出来四维空间的感觉,就像早先体会三维空间一样。

【5、6,有关多重人格】其实不少人都有点多重人格。但表现得不会这么严重。比如,在面对存在矛盾的事情事物时,许多人都会体会到身体内有两个不同的声音在交战,就像是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似的。这都属于正常范围之内;而多重人格程度严重的,就可能成为这样的状态,每一个分裂出来的自我都更加顽强,发育发展得更加独立完整,如此以来,当“他们”同存在一具躯体上时,感觉就像多个活生生的人在对话、对抗或者轮换轮流出现。我想这种状况的发生,可能在于最初没有采用理性与智识去约束、引导它的缘故(无意识或者不愿意),使得每个自我各自防护各自发展,为所欲为,终于导致成一种分裂的状态——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更为强大的主导者去管理其他相对贫弱的,或者几种人格不能达成一种大体上的统一和谐,互相厮缠争斗并导致撕裂恐怕是难以避免的。

【15,永远,永远】写下这个是因为那位老太太。两口子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风雨同舟很是恩爱,后来老头子先去世了,老太太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哭昏几场后,开始“神智不清”,每天乐呵呵的只当老伴依然和自己在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唉。这种感情我还是相信的。因为朝夕相处积年累月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心理意念及暗示而感到离开的人从没离开自己,这种感受,我也完全相信。

【17,真正的世界】这篇讲了一个喜欢模仿别人的女孩子。她模仿别人可以到叫人恐怖的地步。她的男友就是因此跟她分手了。因为,当她模仿老人时,他觉得真真切切面对的就是一个老人,就是在跟老人说话。女孩的模仿步骤是,从行为模仿到心灵模仿——她有足够的敏锐,又善于体察与抓住特征。然后,通过模仿仿佛完全进入其他的生命甚至是事物之中,从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甚至去直感其本质。这种“胆大妄为”的精神试炼,的确是另辟蹊径,也有点“神”的。

【篇外篇:有关精神病的午后对谈】这整本书其实可以说就是对精神病人的采访手记。精神病,这名字听着吓人,其实,很多数人都会有点精神问题或有时犯点神经,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把它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二是国内这个话题还比较隐晦,所以隐藏性比较大,一般人也看不出来。另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犯精神病的资格的,因为像患其他病一样,目前根本没有足够的社会福利去照顾精神病人,除非一个家庭有绝对充裕的条件并且不将其视为什么负担。所以,大多数人应当、也必须正常。

【24,盗*尸者】这故事比较恐怖。一个年轻的男人、机械工程师,在心爱的妻子因病死去后,偷取了多具尸*体并开始导电试验,希望能“复活”自己的妻子。这显然是妄想。就科学实际来说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心脏泵、脑电波、血液流动、肌肉收缩、肢体活动等等,这些太太太复杂了。生命的运转说起来也真是奇妙,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不过他的执迷也真是令人感慨。这小两口在一起时感情一定很好。篇末写到妻子临终前与他之间的对话,她说:“我不愿离开你。”他说:“我永远属于你。”

【29、30、31,迷失的旅行者】这故事叫我想起那部电影:《时空旅行者的妻子》。真的,有点像。在时空里穿梭来去的旅行者。貌似神奇,其实又孤独又无奈的。还是觉得有点科幻,但我也不会说完全不相信。

【35,双子】关于双胞胎之间的心电感应,也觉得有点神奇。想想看,那种来到世上长得完全一样的同胞,怎么可能除了外表之外,内里一点关联与牵动也没有呢?但这篇里面跨越了生死界限,我觉得可能更多还是当事人的强烈情感与心理暗示的作用。

【36,双面人】这个故事也有有点诡异。一个很普通的男人,心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连续几年间都在睡梦中会出现无比狰狞的表情,自己全不知情不说,即便进了医院仔细探查也找不到任何原因。他的妻子因此而跟他离了婚。他自己看了睡梦中的视频也被吓坏了。因为那种表情简直就不是人类所能做出来的,一般人也扭不出来,极其恐怖,几乎所有人看到都会认定那是病态的。后来呢,像突然发生一样,这种症状又莫名自愈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再想,也还是一团迷云。无解。

【38、39、40,还原的世界】这篇蛮有意思的。一个公务员辞职后,开始研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玛雅文明。居然一点点有了不少获得。这种精神实在值得学习。一头扎进故纸堆里苦心求解,不为什么,就为喜欢,自己感兴趣。哪怕是住在精神病院里。另,人家说玛雅人没说2012年并非世界末日,原话不是那么说的。

【46,永生】这故事讲了一个男人。他说他清楚的记得自己一代代的前生。永无尽头,不会死去。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孤独极了。并且,找不到一个同类。无论是真是幻,看起来他的孤独倒是无比真切深切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真的精神病恐怕并不这么“有趣”。大多情况下,日子再庸碌也比患病要好过。毕竟现实中大部分“病”无论精神的还是身体的,产生的多是负担而非价值。正是为了寻求其特殊价值与意义,在书中,作者挑选并展示出来的是一批高智商又很富有逻辑性思维力的“患者”,突出展示了他们的思考还有观察世界的角度。但这毕竟是特例。真正的天才,无论在常人还是在“疯子”中,都是稀有的。千万不要以为疯或白痴就成了天才。另,书里那个笑话真的还蛮搞笑的:“有个精神病人讲了个笑话。公园长椅上有三个人,其中两个一直在假装捕鱼撒网捞鱼。另一个在看报纸。警察问后者,你认识他们吗?答:认识,我带他们出来散心。警察说,赶紧带他们回家吧,在外面会吓到人。答:好的,我马上带他们回去。然后他把报纸放在一边,空手开始划船。”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12-4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听的一支曲子,正好此页没配乐,附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4 19:47:32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真的很认真、很真诚地在做这个帖子,因为怕任何此类的帖子演变成“吵架”式的闹剧,我已经在一开始就持戒备态度了。后来看见帖子没有不正常的点击率,而且有与论坛的寂寥相符合的安静,我才放松下来。

 

如我2011年所说:我现在感觉发帖很累心,因为对号入座已经成了很多读帖人的习性,一篇针砭某现象的帖子很容易就造成误伤。其实,我发帖往往并不针对任何具体人,往往只是因某个具体人或某件具体事导致了我在某个方面的广泛思考罢了。而那些人或事只是我涂鸦的灵感火花,但我并非就完全针对那些人。其实我针对的往往只是某种具体现象,而非具体人。一篇帖子,就事论事,比就人论事,往往更理智、更客观、更有深度。所以,我在此恳请各位看官,今后在读我的帖子时,不要自己对号入座,也不要乱猜测别人,把别人进行对号入座。

 

现在我比那时更“胆怯”,因为“无知者才无畏”。而我现在,不仅是颇有“自我渺小感”地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更懂得在人生的很多方面,求善高于求真,所以生怕有人会对号入座后“受伤”。我自己并不觉得自己算个什么,但有些朋友因“高看”我或“重视”我,还是会在乎我的评价,会因我不经意间的话语就受伤的。所以,在“顾念他人”与“释放自我”之间,我依然是矛盾的,远没自己豪放不羁时所宣称的那么勇敢无畏和自我化。

 

“成熟,是一件残忍的事”。想起这句“不理性”话,忍不住一声叹息。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配的曲子,有一种心灵舞动的感觉,好听!我正发愁上什么酸菜呢,省我的事了,呵呵……

 

我承认A是指你。其实我倒并非是背后说你的好话,而是我有个特性,喜欢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朋友分享。我当时真心诚意视某人为友,所以既然觉得你的文字好,就忍不住对他一再地大力推荐,倒没别的意思。我真心觉得就心版写手的文字水平来说,你和小S都胜过我,哪怕当时我因种种原因对你们在别的方面是有看法的。我是希望自己的朋友(特别是男人),应该心胸开阔,各方面都冷静理性,在审美和欣赏和待人接物方面不狭隘。如果对方不理性,我就会生气(有一次当对方拒绝去看时,我甚至说对方是神经病)——正因为是朋友,才会生气。

 

比如这段对话(还留着谈话记录,就证明了我对友谊的珍惜。我不会因后来友谊破裂就把曾经真诚的友谊一笔抹除):

 

 

我:

所以什么金牌写手、神、仙女什么的,我真的都无动于衷。我其实就是热爱文艺,喜欢与人交流一下读后感。我属于书呆子

 

某:

那个到不需要担忧   你目前是路网最好的女写手

 

我:

最奇怪的是我不是不爱美的书呆子


我:

胡说,很多人比我写得好,我没什么文字功底,只是很平凡的文字


某:

告诉我谁比你写得好


我:

但我很真实、认真地写,也许这才是我的特色 


我:

小倩


我:

小S


某:

我判断不了   那些人我没看过


我:

你应该饱览所有写手的帖子后才可以那么高地评价我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4-12-4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灯光,如今我不大喜欢在这儿玩,一是常觉得有一种“萧寒感”(好像比俺自得其乐地“自己跟自己玩”感觉萧寒多了,二是觉得不怎么好玩,所以,多半还是会走掉。

你还是自己怎么开心就好。

我们的性格,还有所谓“内功”不全一样的。小八卦一下,你是白羊座,春天生,天性明活泼单纯,起码有一半是趋热趋阳的,坦白地说你需要不时与人交流,肯定不能“完全自闭”,否则真可能会“冻死”。

而我本来就比较寒质,疏离淡远些令我感到更自在舒适,讲话多了不仅不令我感觉暖流,反而觉得疲倦。而且现在在这儿除了跟你说说,我也没什么人可聊天的。所以,顶多“偶尔说几句”。

好了,不打扰你的帖子,我支持你“随心所欲”的,总之自己开心就好——对你而言,你是不容置疑的第一位。

(不用对别人太好,包括对我。不用动辄抛出真心去赞美别人,包括对我。)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5-5 13:02 , Processed in 0.0755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