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31|回复: 56

薄雾弥漫黄鹤楼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9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薄雾弥漫黄鹤楼

黄鹤楼景区游记,本不欲重写,因去年曾写过一篇蛇山游记(主要描写首义公园及龙华寺、长春观等游历过程)。而蛇山者,这其中如何会少得了黄鹤楼?虽说仅只门外偷觑了几眼。
   可归家后,小黄鹤楼白酒两杯灌入,想潜心整理黄鹤楼一游的pp,却又心潮迭宕不已,把持不住就沉案疾书了。我知道,这一冲动起来,笔走龙蛇非两个白天不能扔笔,果然如此!
   有兴趣一同分享的朋友请耐心观看,我会在日后补片时再作文字修饰润色的。不耐心观看长篇游记的同学,不如就此翻篇吧,确实过长过细了点。


dsc0930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21:00:21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更是武汉的历史标志和象征。
   我国有很多的名山大川,都有极其美丽的民间传说,却不一定如黄鹤楼这样有名,黄鹤楼可以说和中国的长城,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一样蜚声海内外。它早已经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反映着历史长河的兴衰。
   黄鹤楼,是1000万江城人民的黄鹤楼,是我中华子民共有的名胜古迹。三流忝居江城多年,仅在86年新楼重建之始陪同外地友人小游过一番。映象随着岁月早以模糊,除一栋高楼古朴巍峨、双檐华美、额匾辉煌外,貌似再无其它吸人眼球的美丽景致。又多年后,黄鹤楼陆续恢复或新建了更多的古代遗迹,文化声名日隆,而游园票价却日益高涨,把绝大多数市民栏在门外,竟然连爱玩之人如我三流者也再不愿乱掏荷包随兴光顾了。何也?国政之垄断,国府之奇货可居也。华中地区仅有的一个5A级旅游业景点,垄断者的鹰眼死盯着慕名而来的众多外地游客,那还不坐地起价,对你本市小民还会枉谈什么客气?
   与家门仅一江之隔,望黄鹤楼之如皇宫禁区。平日沿江上下、跨桥南北,目睹斯楼矗立蛇山,近在眼前而不得进入,我心中的烦恼作实非一句言语可诉,况且在一切向‘
 ’看的世风之下,更无一个肯接待的衙门可诉呵。原来这所谓的人民公园并不包括咱人民自已,夫复所言?
   我第一次晓得黄鹤楼的名称是通过课本中李白的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廖廖数句,字字珠肌,当真意得象先,神行语外,出神入化,纵笔写去,遂成千古绝句 
   近些年时兴驴行(
旅游),我又痴迷诗词歌赋、摄影、音乐等艺的学习,尤对这人文汇翠伪千古一楼情难自已。尤其是对藏在其间不胜枚举的众多神话传说、名人典故、风流千古潇洒大气的大家风度更是仰慕万分。三流追思先贤,渴盼新知,逾发常思逃票进园的机会。一次后山俞翻墙而入,被挡之墙外; 一次妄图凭证而入,又被售票员唾摔面门。此仇此痛,心中惭愧、气恨,长久郁结难消,反使我进园之念欲罢不能。
   常听坊间传闻,我爱中华江山即为爱我伟大祖国。景区实施高昂票价、深沟高墙划地围园,岂不就是阻我爱国之心?朗朗乾坤,光天化日,小一撮既得利益者蛮横无理的限阻我等小民向古之念,殊为可恨可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今年,我幸得今年适值购买旅游年卡,可随了我之旧愿。曾发誓首游黄鹤楼,以雪旧日之耻、长年不平。
   
   2013.1.6日,周日。传说的冬雪欲落非落,天气极是晦涩,满天阴云四合,雾霾弥漫大江,对岸楼宇廓影晦暗难辩。寒冬腊月,园中绿树恐难成荫,况又早已过了鲜花处处的胜景。摆明了这天气是严重欠缺摄影的基本合适光照,三流也顾不来这许多了,幸许这冬日禿树参差,枝桠萧瑟的景色是机遇奇景也难说的很,随毅然乘车径来黄鹤楼门前。

   先付.游览景点顺序:
   北门进、胜象宝塔,牌坊楼匾、轩廊、配亭、黄鹤铜雕、黄鹤楼主厅、9层高搂望远、千禧钟、搁笔楼、涌月台、白云观字画、四季牌坊,精忠报国石坊、岳武穆遗像亭、岳飞铜像、岳家军“还我河山”浮雕、紫薇苑、古井亭、乐天亭、落梅轩,千古一南楼,米芾拜石,紫竹苑,鹅碑亭、南门出。

dsc0876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9 22:32:5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出示年卡,按了指模进园。售票员身穿绯色羽绒长缕制服,笑容可掬,服务到位中也充分体现出国体优良福利的一种自信自豪。
   进了北大门首先第一座建筑便是胜象宝塔,亦称元代白塔和孔明灯。此白塔是西藏佛教密宗的大菩提佛塔,用来供奉舍利或存放佛教法物。分地、水、火、风、空五轮,故又称“五轮塔”。 塔高9.36米,有塔座,圆瓶,相轮顶刹多部,层层上拔,内收外展,通体色泽洁白。塔座周围,分别雕以云神、水兽、莲花、羯摩杵花纹和大书梵文等。
   穿过白塔是一座四柱三间,黄色琉璃瓦牌楼,楼匾书“三楚一楼”四个大字。反面楼匾又书“江山如画”四个大字。自然是取自:‘一楼胜境,三楚奇观’之意了,咱江城人无有不知。黄鹤楼有“楚地第一楼”之美誉,故前面的牌坊名为“三楚一楼”。古时楚地分为西、东、南三楚,此名出自楹联“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往前,两旁是二座轩廊,复进又有二座配亭,俊秀风雅与主楼叠次递进,相得益章。分别挂着写有凝翠、衢云、揽虹、瞰川的四个扁额,字迹古朴苍劲,混圆有力。
   一汪清池,鹤立两只黄鹤铜雕,有振翅欲飞、欢喜迎宾之意。
   上得台级,黄鹤楼‘气呑云梦’赫然在前,张扬着天下名楼、舍我其谁和 ‘势连衡岳’的王者气势。进入主楼,就进入了黄鹤楼艺术的殿堂,书法、绘画、楹联、建筑、雕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兴奋地这里拍照,那里留影。看到了从唐代开始到现在各个朝代黄鹤楼的建筑模型,不同朝代有不同特点,不同规模,不同造型,体现了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一座黄鹤楼,可以说是建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一座黄鹤楼,更是5000年央央古国里诗词文化的缩影。黄鹤楼历代汇集的楹联之多为天下之先,《黄鹤楼古今楹联选注》共收集古今楹联273副,其中直接提到崔颢和引用崔颢《黄鹤楼》诗句的竟达102副之多。这102副楹联,最短的8字,最长的350字,或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或洋洋洒洒,气势磅礴,历久不衰,脍炙人口。
  天下名楼, “诗因景成,景借诗传”。正如岳阳楼之名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王阁之名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样,崔颢的《黄鹤楼》,已成为历代黄鹤楼楹联的主旋律。
   看到一幅高9米,宽6米的“白云黄鹤图”,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者黄鹤,吹着玉笛,似离似归,下方人们载歌载舞,似在欢送似在迎接仙者骑着黄鹤归来,整幅画面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画两侧柱子上挂着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三流常常说过,
张之洞老先生对咱湖北人可是大大地功臣。我们不能忘记他,应该多念想他留给湖北人的丰富遗产才是不忘本。更多名联还有: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                    

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无限诗情收眼底;
名城传胜事,相迎五洲宾客,不妨友谊话楼头。

   
   诵读名联,我方明白20年前我妄言除了一楼、别无它物的谬误是多么地浅薄和羞耻阿!至此才知对人文知识的态度是要去认真看、去认真听才能品赏得到的。我跟在一群广东游客之间,聆听女导游的娓娓道来,把一些前因后果、脉络相关,纵横联系,学习的是清晰明白。一路蹭听,自然也是一路沾沾自喜。若非如此,名楼一游,岂非又如梦中自行,白来一场了?
  《报恩录》一书上说:说是很久以前,黄鹄矶附近住着一个辛姓寡妇,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孩子,日子十分艰辛,开了一个小小的“辛氏酒店”,卖点酒浆过日子。一天,来了一个破衣烂衫的老道,辛氏以礼相待,好酒好菜招呼。谁知老道吃了之后,扬长而去,一分钱也不给,此后,竟然每天照样前来。辛氏从未收过他一文半分,也没有多说什么。
   一个月后,老道画一仙鹤于粉墙,嘱之墙上仙鹤能召之给客人们唱歌跳舞;伸手一指,又将她井里的水变成美酒,辛氏因此财源滚滚。时间一长,辛氏的贪心却越来越大,常常摆出一副才大气粗的样子,不再把穷苦人放在眼里。那天,老道又来了,当老道问到她还有什么难处需要相助时,辛氏说,井里只出酒却不出糟,不能帮助她养猪赚更多的钱。老道听了,脸色一变,沉默了很久,仰天大笑几声,招手把鹤带走了。辛氏看到鹤走了,赶紧跑到井边,只见酒也变成水了。她羞愧难当,发誓要痛改前非,于是,变卖了家产在那里修了一座高楼,纪念那位神仙与黄鹤。这座楼就名叫黄鹤楼。辛氏酒楼故址现今仍在。
    辛氏寡妇前后变化的传说故事虽说让人唏嘘不已,其实也只是黄鹤众多神话故事的一个。这些传说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为历代诗人吟诵黄鹤楼提供了灵感之源。史料记载,真正的黄鹤楼建于三国时代,刘备伐吴时,孙权为了就近指挥这场战争,在长江边上依黄鹄山之险筑夏口城作屯军营垒,并在城头黄鹄矶上建楼作观察、了望之用,这便是黄鹤楼的前生。三国归于统一后,黄鹤楼的军事作用随之失去,成为人们登临游览憩息的地方。
    但是经过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真实性最大。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全长二千余米,因其形同伏蛇,故名蛇山,黄鹤楼建在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同音,故又名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了,但是人们更愿意接受因仙得名的传说。
   
   黄鹤楼上看帆船,自然是明初首富沈万山的传奇故事,但也充分反映了黄鹤楼登高望远地江城一绝。浩浩大江东流,巍巍大桥横跨,连结龟蛇二山,天堑变通途。电视塔高矗云霄,晴川阁古秀风姿临江,大江中百舸争流,一声气笛划过江面,让空阔、宁静中顿现博博生机。
   可惜薄雾弥漫天空,江面更是混沌,根本看不了对岸远景,连跟前建筑也拍得不够通透明晰。唉!光照阿,太不够意思了,构成本次游历最大遗憾。
dsc0930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21:01:5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出楼向前是千禧钟,39元敲9响,虽有幕鼓晨钟的寺院梵音味道,铜臭味也忒浓了些。比如门票80元、导游150元(仅只一主楼伴读而已),让我等梗促穷驴们情何以堪?拍照数张,转而下山先找搁笔亭。
    我心中最服帖的是李白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高风亮节。有道是文人相轻,你看看李白,当他登临黄鹤楼诗兴大发之时,见崔颢题诗于壁上,就此搁笔,何等的谦虚和识才!想想小小路网也充斥嫉贤妒人之辈,实足汗颜。
   崔颢所题《黄鹤楼》在诸多题咏黄鹤楼的诗歌中堪称绝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搁笔亭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132米、白云阁以西南159米处。亭名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亭柱上的楹联系太白堂所拟的旧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
   粉白墙上有崔诗,黄鹤楼前李默然。三流狂妄,倒也不必尽然,未必自唐以来后人就不能胜过先贤?收肠刮肚了好一阵,思得首联二句却构不成格律,终是不服不行。
    崔颢,唐玄宗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人称崔司勋。他从边地归来游武昌时,在黄鹤楼上写下了七律《黄鹤楼》。 此诗开头从楼名着笔,于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的背景上,一下子烘托出天长地久、世事苍茫之感,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古人成仙得道的羡慕和自己事业无成的失落。本有报国之志的诗人,却不能施展才干,因而产生离世心情。但是当他把眼光转向远处的景色时,又勾起沉重的乡愁,这种先放后收的写法,把想像和现实两种境界结合得恰到好处。
   据传,号冠“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不久也登上黄鹤楼,被壮观的景色所陶醉,诗兴大发正欲题诗,见到壁上崔颢的题诗,遂搁笔,并说出了这首“一拳打倒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浩叹崔浩的诗写得太好太绝了。
 崔颢《黄鹤楼》一诗竟令李白折服搁笔,很快为人传涌,一时注家蜂起,黄鹤楼的声名传扬得更为久远。不仅该楼又被称为“崔氏楼”,武汉被喻为“白云黄鹤的地方”,崔颢也因之蜚声诗坛。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至清康熙戏曲作家、诗人和金石鉴赏家孔尚任应友人邀请,兴致勃勃来到武昌游黄鹤楼时,最令这位老者感慨的是崔颢题诗竟使李白搁笔之事。很显然,他服膺崔颢的杰作,也敬仰诗仙李白的气度,颇为黄鹤楼景区内没有纪念此事的建筑为憾,于是起意将楼附近一无名小亭命名为“搁笔亭”并为之赋诗。
 此后,有人为搁笔亭作过多副亭联。其中有无名氏的“辛氏有楼谁贳酒;谪仙搁笔我题诗”,方秀卿的“谁唤祢生同问月;敢邀杜老共题诗”,沈用增的“仙人又有楼居,不知十二年跨鹤行踪,来栖何地;翰林虽将笔搁,仍冀三千界钓鳌巨手,到此题诗。”此外,还有陈曾望的题联“太白无诗,竟成千古恨;长安不见,更上一层楼”
最有名的当称清代无名氏所写“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三楚一楼,无外乎黄鹤楼,两人千古,自然是古唐两位大家崔李二人了。
dsc0919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 12:41:10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续后又上山来,继寻白云观。以往工作性质常常汉口、武昌的两地奔波,黄鹤楼雄姿是见惯了的,总是看到蛇山逶迤,黄鹤楼与白云观一前一后、一大一小的挺立在蛇山峰巅,彼此遥相呼应。远观之下,常认为白云观小的可怜,今日走近来看,方知大大错了。黄鹤楼与白云观的身量大小就是大象和雄狮的区别。
  
白云观中观白云,黄鹤楼上望黄鹤。又云:黄鹤楼前李默然,白云观后白乐天。那是说唐初的大文豪白居易。
   白云观后有涌月台,涌月台玲珑别致,创建大致在明代。首先是有刻在汉阳府城隍庙后凤栖山(今凤凰山)巨石上的“涌月”二字,后建涌月亭。石柱的石楹刻有3副对联;

月色无玷;江流有声。

遥看兔影滚中流,非同承露;恍听鹤声来上界,岂是歌风。

曾是当年觞月地;而今又作上台人。

   正面石架上镌刻的“涌月台”,笔态遒劲,高古俊拔。据载: “涌月”与“压云”、“琴台”曾被称为武汉古代书法的三绝。那么“压云”古迹又在何处呢?三流不得而知,多半是黄鹤楼高立黄浩矶,任凭风飘云舞巍然不动,笑看大江东流之义了。

   穿过“涌月台”是黄鹤楼新劈景区的山巅四季牌坊。蛇山景致,彻底涌现眼前:起伏的山岭上幽幽古树参天,浓荫遮地,一条弯曲地石板小道幽深的通向前方。由近及远有四座高大的牌坊示意黄鹤楼春夏秋冬的四时风景。
   三流认为这处风景幽深雅致,绝对值得静下心来慢慢细品,一个是人文一个是自然景致深度融合的秘景。
   牌坊用青灰石雕塑而成,为典型的徽式风格。每座之间均相隔50米,系二柱坊。每坊高约8米、宽7米;二柱的下部均有6面石鼓作帮衬,牌坊上部中是由34组斗拱所撑托的“品”字形的牌坊屋顶。在12个檐角中,又有两对檐角呈“角梁龙头”、“屋脊鱼尾”的形象;重檐舒翼大方,造型美观生动;在牌坊的画壁和支柱上,雕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图案,如“三友鹰鲤鹤”、“日映黄鹤”、“鹰鲤对歌”、“龙飞凤”、“二麟戏日”、“双狮戏逐”、“十二龙仙降”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4座牌坊的横额上方分刻有鹤舞、鹤翔、鹤鸣、鹤栖的图案,横额上则是描绘鹤楼四季景色的诗句。
   春坊,西面“烟绕鹤楼”;东面“绿满高观”。高观即高观山,历史上蛇山的一部分。唐朝李群玉在《汉阳春晓》一诗中曾有“白云蔽黄鹤,绿树藏鹦鹉”诗句。上述题文系从此诗中脱化而出,是对春天黄鹤楼景区的大致描绘。 
   夏坊,西面“荷花送香”;东面“竹露滴清”。蛇山多竹,历史上曾有紫竹岭之称,又多有盆栽荷花。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中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诗句,此横额题文即从此句简化而出,再现了夏日黄鹤楼特有的景色。
   秋坊,西面“白花浪溅”;东面“红叶林笼”。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诗中有“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的著名诗句。秋之五彩,跃然诗中。头陀寺已不存,现下有龙华寺复建开光。
   冬坊,西面“玉树参差”;东面“银洲浩荡”。元末明初诗人杨基在《雪中再登黄鹤楼》诗中有“玉树参差认汉阳,瀛洲浩荡迷鹦鹉”之佳句,题文在撷取时将“瀛”改作了“银”,以托出黄鹤楼的雪景。
   一路行来拍得照片数十,苍茫幽寂,黑白水墨之意甚浓,我很喜欢。
dsc0930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21:03:49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从白云阁往东走,在蛇山中部的山脊上穿过一组“精忠报国”石牌坊,便到了东区。岳飞铜像位于公园武昌路涵洞上偏东处。区中心是威武壮美的岳飞铜雕,它的面前有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其身后有岳家军浮雕、“还我河山”雕刻及“精忠报国”石坊等。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黄鹤楼下的鄂州(今武昌)屯兵镇守达7年之久。他3次北伐抗击金军都以鄂州作为基地。其所填《?·登黄鹤楼有感》词即出自这一时期。公元1142年二月,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陷害致死。孝宗时为岳飞平反昭雪,下令恢复其官职,追谥“武穆”,以礼改葬;当岳飞之子岳霖到鄂州时,鄂州军民哭泣而迎,以表达对岳飞的深切怀念。公元1170年,武昌民众立忠烈庙以示祭祀。公元1204年岳飞被迫封为鄂王,忠烈庙改名为鄂王庙(俗称岳庙),庙旁移植有
岳飞生前栽植的松柏,被称为岳柏、岳松。
   岳飞与我江城人民后裔关系密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英雄,不能不敬!从儿时,精忠报国之志早已深入我幼小心灵,他抵抗外诲、收复中原的壮心是我们大家共有的民族之魂, 岳飞千载英灵历来是我中华儿女报效国家的楷模。
   岳飞所填《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一直是崇文尚武的我们精神上的标杆支柱,一首《满江红》慷慨激昂,一直都深深让我无限感慨‘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激越和悲壮。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一代儒将风骚,震古铄今!怎不让我心神向往,恨不早生千年追随先哲,携手作战!
   千年过后民族大融合,岳飞的驱除金人入侵的狭义民族情节早已作古,可我认为,岳飞的驱除外诲、还我河山的大义却永远不能抹灭。一个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是需要点民族精神的,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生存脊梁的大义,这不同于一般的愤青,也区别于狭义民族观。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岳飞成为激励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楷模。武汉抗日群众团体在清理倾圮的岳王庙时,从瓦砾中发现一尊明万历十年四月镌刻的有岳武穆遗像和云南太和(今大理)人张翼先所撰四言像赞诗的青石碑,于是众人推举辛亥首义同志会的胡贽负责筹措资金,在现址东8米处建岳武穆遗像亭,置碑于亭中。
   岳武穆遗像亭就在岳飞铜雕的前面,亭高6米,底径亦为6米,又称岳飞亭。
   亭坐北朝南,由木石构成。顶是碧瓦辅就的六角攒尖而成,单檐向外展开,麻石做的立柱,让亭子看起来颇有端庄古朴之意。亭檐有块匾额,是孔庚题的“岳武穆遗像亭”六个绿色大字,临面的石柱上刻有一对楹联:

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


   亭内竖立的“岳飞遗像石刻碑”,传说是大东门外鄂忠烈庙的遗物,碑高1.7米,宽1.1米,有明显的裂痕,显然是后来修复的。可能是怕风化的缘故,石碑安装了一个玻璃罩,玻璃罩有点反光,不过碑上的字迹还可分清。
   岳飞铜雕在广场中央,岳飞身悬长剑,左手执卷右手牵马,身穿牡丹团花战袍昂首向前,凝视北方。铜雕线条遒劲,意态英武,在写实手法绝对属于中上佳作。
   明朝张翼先撰写的四言像赞,深得我心:“拟赫维王,英风万古。穆穆其文,桓桓其武。壮志吞胡,精忠报主。肃瞻遗像,如熊为虎。浩气堂堂,八荒按堵。翊我祁家,有秋斯祜。”
   岳飞铜雕背后是宽至半圆的岳家军浮雕、“还我河山”红色雕刻大字让人一见血脉赍张。
   
   某年某月某三流者妄想从蛇山首义公园翻墙入黄鹤楼景区未果,‘犯罪’地点就在岳武穆《还我河山浮雕》墙背后的大门,今日见之,又让我浮想联翩,这是题外话。
   游罢白云阁和岳武穆遗像亭后,坐在这里憩息,静静聆听、欣赏一曲荆楚古乐,的确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多少次诵读,字字句句无不让三流心潮起伏,热血澎湃!
dsc0922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0 21:08:04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斜叉路下是“紫薇苑”阔大区域,与黄鹤楼旧有规模的精致构设大大不同,草长莺飞时节必定繁花似锦,香闻数里。
在今日天寒地冻的天时,有一道涓涓水流泊泊汇集,顺流之水突兀于一片断崖而飞溅激下,遇寒气而凝结成数道冰柱,晶莹透亮,煞是亮眼。
   山道之下却是几株苍翠古树包围一个古井小亭,一大片草坡上几近一万平方米,里面栽植了20多棵购自浏阳、鹤峰等地,树龄在300至500年的大型紫薇,整个景区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又不乏自然野趣。
   这些紫薇树桩粗壮、盘根错节,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可见若到六月开花时,必当花色艳丽,尉为壮观。其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 月,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
   此地亦为婚纱照相的最佳之地,只是黄鹤楼稍贵,不晓得新郎们是否划算了,新娘们是多半愿意的,那个新娘不爱美呢?
   
   古井小亭,泉名有诗记曰:香山居士有遗篇,楚思茫茫似楚天。自古游心几人乐,未妨独坐望江烟。  
隔个山坡,与古井亭一上一下遥遥相应的是乐天亭,此亭名出自白居易《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黄鹤楼古迹古典甚多,整个景区设施不足于十之一分,总是捡历史名人们作科,否则以整个蛇山作景也不能够容得下来。

   过‘艳皱三楚’后是一处大屋:落梅轩,虽是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但外表酷似木制的重檐翘角、吊楼、撑拱、漏花窗、缤纹格门窗、木雕挂落、景门以及抱鼓石、卷棚屋面、赭色琉璃瓦等,都给人以历史久远、古色古香的印象。它与公园内的黄鹤楼、白云阁等相映成趣,使千古名楼的文化气氛更加浓郁。
   “落梅轩”之名,源于唐代大诗人李白著名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落梅轩建筑极富特点,轩楼门庭与轩廊呈不对称形式,轩楼高大,轩廊长而宽,且为明二暗三。轩门前有一对高约2.6米的石雕花瓶,高贵典雅;轩的三楼为装饰性的吊楼;二楼为会议大厅,可容200人聚会;一楼分为两部分,靠东部分为工艺厅,主要经营具有荆楚特色的工艺品和具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品,还有珠宝玉器、名人书画等,作为雅集之地,是爱好收藏者的好去处;靠西的部分为古乐宫,是黄鹤楼编钟古乐团的演奏场所。
   时当正午,走的累了,况又唇干舌渴,一看该乐团在12点正有一场
金石之声千古绝响大型编钟歌舞》开始演出。大喜,款款而入,头排靠左边坐下。
   歌舞也极具特点,演员齐着汉服,用66件仿随县曾侯乙墓编钟,配上磬、建鼓、悬鼓,加以埙、箫、筝、琴、排箫、笙、阮、篪构成一个完整的“殿堂乐队”,演奏起来,也可谓“八音合鸣、千古重响”阿。
   也就20分钟即告完毕,刚好缓过劲来,拨腿再走。
   轩外大多梅树只是挂满了点点梅苞,偶有几株五爪腊梅花开了,枝上朵朵花儿腊质瞠亮,竞相绽放,也别有一番暗香浮动的韵味。可惜不曾下得雪厚,前几日的雨夹雪早已融化,没了踏雪寻梅的那番意境,属于美中不足。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李白在蛇山上的佳句。梅花园植梅千余株,多为梅中珍品。布局上倚山置梅,以梅饰山,以山藏梅;漫步其中,令人心醉。

dsc0888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 13:14:47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千古一南楼,旧时有白云楼、安远楼、瑰月楼、楚观楼诸称,它与黄鹤楼、头陀寺、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四大楼台"。现楼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园南区黄鹤楼东南185米处。 
   南楼背山面南,面阔5间,长16.5米,进深3间,宽7.5米,高9.5米,上下2层,钢筋水泥仿砖木结构,歇山式顶,重檐飞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复,6圆柱,轩敞明洁。楼前有一棵百年古树,给南楼平添古朴之色。
   南楼里有奇石展,展品过百,早在宋代,赏石先哲、名家米芾就总结出了“皱、瘦、透、漏”四条标准,苏东坡先生又加了一个“丑”字。
   各类奇石或奇、或怪、或顽、或巧。有的外形完整无缺、造型完美奇特,有的形神兼备,俏色融彩,非常完美。或互相嵌套,或互相融润,或互相穿插,但颜色纯正、色彩明快、光彩照人。有的色彩纯净,轮廓规整,线纹流畅,各种奇石各擅胜场,不一而足。

   有一景点让人难忘,那就是著名的《米芾拜石》铜雕。据资料记载:米芾,祖籍今山西太原。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和鉴赏家。
   米芾的雅趣广为人知,那就是恋石情结。他酷爱收藏奇石异石,已达发痴的地步,故民间有“石痴”之美誉。据传: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是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米芾得知后,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口中念念有词:我想见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呐!
   此事后来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遭人弹劾而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位看得很轻,也不为然。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以此展示内心的不满。可以看出米芾对玩儿石的投入和刚直的个性。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米芾平生在书法方面用功最深,成就最大。他能写诗文,擅长书画,精于鉴石,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黄鹤楼的《米芾拜石》铜雕,高2米,重1吨,由青铜铸成。四周翠竹掩映,米芾凝重、专注、爱石如子的痴迷神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对面所拜的石头也是从安徽运来的“灵壁石”,这块巨石玲珑剔透,洞孔相环。二者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米芾对石头的痴迷,近乎抓狂,迷得天真,痴得可爱,甚至到匪夷所思的程度。站在雕像前,发思古之幽情。他善于观察石头,并能从人们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石头中,发现它们夸张、怪诞和富于联想的美学灵性,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乐趣。
   他一生都在藏石、赏石、鉴石,与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总结出“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时至今日,这四个字仍是藏石赏石者,用来品评石相的标准,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米芾拜石,尽显痴迷与虔诚。古人尚能如此,何况今日吾辈!此等风流人物,向为三流所敬所重。
dsc08950.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9 19:15:04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紫竹苑位于蛇山南坡,在黄鹤楼东南176米、白云阁西南“6米处,东毗诗碑曲廊,西临跨鹤亭。三流一进竹林,登时眼睛一亮。
   《黄鹄山志》记载:“东山小隐者,石城徐公之所筑也……高观山之阳构小园,肩舆独往,时时招诸名流觞泳。康熙壬戌秋,稍加展扩,增置亭台竹树,遂移家焉,颜其堂曰东山小隐。”其实,所谓“东山小隐”乃是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湖北布政使徐惺作为隐居之用构筑的一座私人宅园。
   最初搭盖的房屋均为竹结构,名曰“竹园”,因依山势呈阶梯状,高低错落,隐现于山林之中,故称为“东山小隐”。康熙二十一年以后,陆续修建诸多房屋,其中有“此山”、“桂实”、“梅雪”、“翠微”四堂;石砌高台上建有“即山”、“半峰”、 “鹊巢”三楼,“止山”、“皆江”、“吸江”、 “空香”四阁,“舫”、 “秋”、 “湮”三亭,“洗梅”、“语石”、“花影”三轩。还因树为屋,曰“树屋”。
   诸建筑皆南向。园主独具匠心,在“隐”字上作文章,追求“平步而登,不知其下有堂;花树茜茂,不知屋内有园”的隐景效果。园内铺廊设亭,十分精美,遍植花木,景色宜人,成为当时文人雅士流连唱和的胜地。
   现建筑是在原址上修建的,史书记载此地多紫竹,旧名“紫竹岭”。相传有鹤腾于紫竹间,因而得名,竹林中还有一座占刹,名“古竹林寺”,是一处幽静清雅的地方。“紫竹岭”原为古黄鹤楼附属景点之一,由于昔日连年战乱,湮没已久。为保存这一景点的名称,故将新建筑定名为“紫竹苑”。
   辛氏酒店就在紫竹苑中,前文已有讲述,不再赘述。穿过辛氏酒店,就是黄鹤楼的另一个重要景区:鹅碑亭。它位于公园南区。
   清代,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曾有一方一笔草成的“鹅”字的刻石,俗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与某书生聊天论鹅时情不自禁写下此字。好事者往往摹拓传布,以讹传讹。其实,此书石者实为清人门镇国所刻写。
   1986年,公园将依旧拓本重新刻制的鹅字碑立于形如弯月的鹅池东端。在碑的北侧建一石拱桥,以示与白龙池隔开,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亭坐东朝西,面对鹅池,高6米,木石结构,呈六角型,单檐翘角,粉墙黑瓦,古朴典雅。亭壁的青石上的“鹅”字高2.5米,宽1.25米。亭的左右面各有一扇高2.5米的通门,成贯通南北的通道,仿佛天然自成。人在其间,既可欣赏到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的“鹅”字,又可看到池中的睡莲、如雾的喷泉、嬉戏的白鹅和绕岸的垂柳,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韵。
历代很多文人墨客登楼在风吟诗作赋,保留有李白、程颢、毛泽东等名人字词逾千,碑廊多有记录,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看后深觉不虚此行。
   鹅碑亭我前年春天曾在北门门口远远瞭望过一次,那场景映象远胜过苏州园林。这是冬日里风景萧瑟,枝叶凋敝,园林的精华失了或隐或藏的艺术就色彩大减了。但那玲珑的轮廓却掩埋不了春夏秋的张扬。到时候,再来补照也不迟。家门对江,还怕它景点飞上天去?
   一路流水游主已记写将下来不觉繁琐,只觉古色古香处处都是好的,景点典故处处风流都是重点。黄鹤楼景区坐落蛇山上下,高楼低亭,错落有致,结构紧密,道路关窍七通八达,处处与古与文关联,那个舍却的了?
   整个景区下来所知已不下古名人一百之数,其中有五人三流十分喜爱和尊崇。李白、崔颢2人当然不可或缺,岳飞、米芾是俩个,另外一个就是这实际上并不曾在武汉留过足迹的晋人书圣王羲之了。小时候一部《笔中缘》的电影让我映象深刻,长袖飘逸的神采意气飞扬,让我少年兴性折服不已。
   看看冬日向晚,早早出了北门,又迂回看了一会‘红楼’景点,折到户部巷小吃街大快朵颐的一番,赶快安抚下肚皮的抗争才是要紧。。。。。。
dsc0897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9 19:17:10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sc08811.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sc08814.jpg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楼向前是千禧钟,39元敲9响,虽有幕鼓晨钟的寺院梵音味道,铜臭味也忒浓了些。比如门票80元、导游150元(仅只一主楼伴读而已),让我等梗促穷驴们情何以堪?拍照数张,转而下山先找搁笔亭。
dsc09189.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 12:39:49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sc0920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 12:42:21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dsc09205.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 12:43:24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1万

回帖

8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6395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dsc09208.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 12:44:25编辑过]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4-6-8 14:46 , Processed in 0.14086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