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于无声处看花羞,不知花忧,枉为情囚; 独登长亭旧晚风,一席幽梦,了却闲愁。
——题记
蒋碧薇,何许人也?如说到徐悲鸿,大家一定就想起来了。
这样的秋雨天气,容易让人伤感,容易让人想起林妹妹的那感性悲催的诗词“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但是,此刻,我却想起了蒋碧薇,这位大画家的妻子,曾经的妻子,一个有着独特气质的淡定坚毅之女子。
且不谈论她与徐悲鸿的事事非非,仅想话聊她对待情感的态度。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但她那么一个出生名门的女流,那份胆识那份坚持那份坚毅那份气场,不能不让人对之向往。
上学时,我曾读过《蒋碧薇自传》:上半部“我与徐悲鸿”,下半部“我与张道潘”。读后,曾长久地被其优美的文笔委婉道来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感动。蒋碧薇,在中国当代女性社会里知名度并不高,然而她却以爱为轴心,自主选择,将一生掰成了两段历史,改变了当年分别叱诧画坛和政坛的两个人物的生命历程。前段是与徐悲鸿的“半生缘”,后段是同张道潘的“交响曲”,两个男人共同构成了蒋碧薇令人感慨系之难以评说的一世情缘,也一度让她暗香盈袖、羽衣翩跹。
蒋碧薇,出生书香门第,与曾寄居她家的徐悲鸿一见钟情,而后私奔,辗转日本,再赴欧洲……在法期间,著名文艺理论家张道潘向28岁的蒋暗示爱意,无奈蒋碧薇罗敷有君,加以婉拒;而蒋碧薇在与徐悲鸿十多年的磕磕绊绊中,性格差异日益显露。31岁,徐悲鸿与他的女学生孙韵君过往甚密;39岁,徐悲鸿在报纸刊登了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示,令18岁不出闺门就跟随徐悲鸿到处流浪,生儿育女的蒋碧薇感到莫大侮辱,爱情、亲情逐渐演变成了苦情和悲情。至此,当张道潘再次向蒋表示爱意时,蒋遂与张道潘陷入凄苦缠绵的半生苦恋,三角里头又骤然复杂起来,情网纵横,网住了一圈人的命运与痛苦。
蒋碧薇被弃而求自立,身为女人,蒋碧薇向往爱情的缠绵悱恻,夫妻恩爱永恒,渴望得到生活的和谐愉快,生命的圆润光辉,但她也追求灵魂的真实与完美,不愿虚伪承欢。她很清楚与张道潘的结合,会使她自与徐悲鸿分手后,数年来寻求自立的傲骨,坚强奋斗所博得的社会上的一点儿同情,必会尽付东流,也会因此伤害张道潘的法国妻子,并因之而遭到指责和唾弃。张道潘在烽火战乱中,顶替了弃家不顾的徐悲鸿,给予她及其子女现世的安稳和宽慰,两个人象霖雨苍生,在真诚的滋润中重萌情趣,达成了精神的永远合一。她情愿放弃画坛巨匠名正言顺妻子的身份,而去做张道潘心灵完全契合的红颜知己,重新扭动命运的钥匙,再次开启了爱情之门。蒋46岁时与徐悲鸿离婚,50岁时随张道潘赴台北同住。
这样一个女人,甘冒世之不韪,追求完整的人格和平等的地位,来使她爱的愿望达成,证实了她真诚的人性和爱情的神圣力量。
其实她最爱的依然是徐悲鸿,至死时卧房都挂着徐的画,曾的放在客厅。但是当徐背叛时,她却懂得:了结一段感情很痛苦,但有时,维系一段不好的感情会更痛苦。和一个人分手是悲伤,但有时,去挽回一个人的心会更悲伤。真正的痛苦,是半死不活的拖着,你以为总有希望,实际上无非是幻想。与其漫无边际的等待,还不如下决心果断。所以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她真实的活过、爱过,也懂得放弃的真谛,这是如何一个内心?这是如何一段心境?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对待爱情的那份真挚,一种值得欣赏的感情态度,你来了,我相信你不会走;你走了,我当你没来过。蒋碧微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