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蓦然回首

诗意人生

[复制链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The hours》224—225页的两段: 

 

It seems, at that moment, that Richard begins truly to leave the world. To Clarissa it is an almost physical sensation, a gentle but irreversible pulling-away, like a blade of grass being drawn out of the ground. Soon Clarissa will sleep, soon everyone who knew him will be asleep, and they’ll all wake up tomorrow morning to find that he’s joined the realm of the dead. She wonders if tomorrow morning will mark not only the end of Richard’s earthly life but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his poetry, too. There are, after all, so many books. Some of them, a handful, are good, and of that handful, only a few survive. It’s possible that the citizens of the future, people not yet born, will want to read Richard’s elegies, his beautifully cadenced laments, his rigorously unsentimental offerings of love and fury, but it’s more likely that his books will vanish along with almost everything else. Clarissa, the figure in a novel, will vanish, as will Laura Brown, the lost mother, the martyr and fiend.

 

Yes, Clarissa thinks, it’s time for the day to be over. We throw our parties; we abandon our families to live alone in Canada; we struggle to write books that do not change the world, despite our gifts and our unstinting efforts, our most extravagant hopes. We live our lives, do whatever we do, and then we sleep—it’s as simple and ordinary as that. A few jump out of windows or drown themselves or take pills; more die by accident; and most of us, the vast majority, are slowly devoured by some disease or, if we’re very fortunate, by time itself. There’s just this for consolation; an hour here or there when our lives seem, against all odds and expectations, to burst open and give us everything we’ve ever imagined, though everyone but children (and perhaps even they) knows these hours will inevitably be followed by others, far darker and more difficult. Still, we cherish the city, the morning; we hope, more than anything, for mo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英语的参考译文:《时时刻刻》节选

 

在那一刻理查德似乎真的开始离开这个世界。对克拉丽莎来说,这几乎是一种身体的感觉,某种温和却不可逆转(不可挽回)的抽离,就像一片草被拔出地面。克拉丽莎会很快入睡,认识理查德的每个人很快会睡着,他们都会在明天早晨醒来时发现他已加入了死者的行列。她想也许明天上午不仅将标志着理查德世俗生活的结束,也将是他的诗歌结束的开始,毕竟,世上有那么多的书。这些书中的一些书,或少数书,是好书。然而,就是在这少数的好书中,也只有几本可以流传下去。很可能,未来的人们,那些尚未出生的人们,会读理查德的挽歌,那是他韵律美丽的感叹,是他献出的严厉无情的爱与狂怒。但更可能的是,他的书将会随着几乎所有其它东西一起消失。克拉丽莎,小说中的这个人物,将消失,就象劳拉·布朗,那迷失的母亲,那殉道者和恶魔,也将消失一样。

 

是的,克拉丽莎想,是该结束这一天的时候了。我们举行宴会;我们抛弃家庭独自生活在加拿大;我们努力写书,尽管我们很有天赋,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有着最大的希望,我们写出的却是不会改变世界的书。我们过我们的生活,做我们该做的事,然后我们安息——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平常。一些人会跳楼、投水或服安眠药,更多的人则死于非命。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慢慢被疾病吞噬。或者,如果我们很幸运,则被时间本身吞噬。我们只有一点安慰,那就是我们的生活,会克服所有的困难、出乎所有意料地,突然在这里或那里(这样或那样地)绽放一些时刻,把我们想象的一切美好给予我们,虽然除了孩子们(甚至也许包括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紧随其后的必然是更黑暗、更艰难的时刻。不过,我们仍会珍爱这座城市,这个清晨。更重要的是,我们仍会希望有更多的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大家在这里都是“自说自话”,那么就让我说出自己的那一份来吧。相信,这份“自说自话”,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613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784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2-16 0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蓦然回首在2013-12-15 17:14:00的发言:
如果说大家在这里都是“自说自话”,那么就让我说出自己的那一份来吧。相信,这份“自说自话”,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如果多唱点《阳阿》和《薤露》的歌,让我这个有着初小文化的人都能和你互动,就能一起分享了。不过,一切都显得非常的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梦话大王在2013-12-16 6:55:00的发言:
如果多唱点《阳阿》和《薤露》的歌,让我这个有着初小文化的人都能和你互动,就能一起分享了。不过,一切都显得非常的美!

 

呵呵,梦王君,别说是阳阿薤露,即使是下里巴人,只要我会唱、善唱、爱唱,我一定会坦然唱的。我并非有意去唱什么阳春白雪。其实,我平时这些涂鸦,算不算阳春白雪,我自己都很疑惑呢。我写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我平时想的、说的。然而,即使我再觉得自己一直在很认真地“入世”,亲友们依然觉得我“仙风道骨”(我经常被这么调侃),活在一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即使我再感觉自己没有咬文嚼字,但读我文字的人,还是会觉得“不接地气”。

 

今天中午我和一个从农村出身的女同事一起午餐,我们谈起读书观影,当我疑惑她为什么读不进那么美的西方古典文学时,她说:“你看见过下大雪的日子没鞋穿而光脚上学的同学吗?你看见过一整个学年只啃咸菜就饭的同学吗?我常看见。真的!我小学时很多同学因为家贫,十几岁才出来上学,我小学毕业时有一些女同学就已经嫁人、甚至当妈妈了。她们二十岁时,就开始苍老了。所以,当我上大学后接触到西方古典文学时,面对书中那些饱餐后的闲聊、弹奏钢琴、跳舞、调情、诗朗诵、打着伞穿着长裙在树林优雅漫步,等等,诸如此类的美好生活,我总要想,那需要有多少辛劳、饥寒、粗鄙的下层人来垫底?老实说,我看不进去。你能看进去,并热爱,是因为你从童年起就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去部队图书室翻阅各种画报,读古典名著。你一直有大把的时间和充足的物质条件去追求、享受高雅生活。可是你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如你一样幸运。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人生来也许就注定了一辈子与别人的差异。”

 

她这番话,听得我唏嘘连连。我甚至对自己童年起就开始享受的优裕不乏抱歉。是呀,我现在的所谓“高雅”生活,何尝不是有很多人垫底的?也许我没有直接剥削他们,但我何尝不是躲在“分配不公”的帷幕后,间接剥削他们呢?

 

而且一个红色后代,长大后成为一个重度小资,这难道本身不是一个讽刺吗?

 

只是,很多事,不由我们自己决定,也非渺小的个人可以改变。比如出身,比如性格,比如很多遇见和分离,比如体制……

 

于是我又回归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自己以前在论坛的一段涂鸦,我觉得依然可以用来解释我涂鸦时的“自我化”。

 

关于“延讲”,我的一个朋友就说“我和认可‘延安文艺讲话’的人们实在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延讲’是导致中国文艺几十年黑暗的缘由之一”。我虽然对“延讲”没他那样深恶痛绝,但对“延讲”也颇有微词。“延讲”的核心是文学艺术必须为大多数人群服务,其实文艺自有其发展规律,人类的精神文明往往是由少数人创造的,也没有什么服务的目的性。艺术创作往往是艺术家激情的宣泄和才华的展示,他们往往并不图取悦于人、也没有什么为别人服务的使命感。人类的精神活动是对终极真理的探索,不应囿于某个观念的框架。

 

其实我平时的涂鸦主要是自我存在的表达和内在激情的宣泄,当然也是我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昨天在lofter上读到一个年轻女孩的文字,倒是颇有同感。她说:文字是我灵魂的避难所,也是我与这世界唯一能够真诚沟通的方式。除了写字的能力之外,我可能身无长物。谢谢你阅读这些纷繁世界里的孤独文字,无论懂或不懂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lofter上遇见的那个年轻女孩的文字转来两篇:

 

 

                                心智是泥沼,阅读来渡

 

      很多人问起,于是今晚聊一聊阅读。

 

      不看书的人只活在乏味的现世,而看书的人却游走在多个人间

 

      人的见识是很短窄的,你越是知道的多,越是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我们看来智慧一如苏格拉底,都在觉得自己无知。

 

      当然也有人说读了太多书,思想僵化掉了。但是视咱现在的阅读基数,离僵死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从宏观上来看,你当然不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名族荣誉感就像叔本华所说是最愚蠢的集体荣誉感。有一个说法,我是无意在一个咖啡馆里,听一个年轻的妈妈说给自己三四岁女儿的。她说,不要跟任何人比,要跟自己比,做最好的自己。

 

      与人比较容易产生妒忌和愤恨,无论结果是优越感的膨胀,还是强烈的自我否定,都是情绪的怪圈,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维。

 

      始终觉得在所有让自己成长的方式里,看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式。而学习这件事本身,始终是自己的事,不是一所高校能解决的。

 

      至于书单,我很固执的认为。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书单,你喜欢什么方面,就从哪个方面延伸。比如你喜欢哪个作者,就去他的书中探寻他喜欢的作者和作品;你喜欢哪一类书,就去看此类书当中风评较高的。以兴趣点作为支撑,你看书的这个行为就不是强迫自己而进程的。而当你看一本书看到觉得乏味时,立即去看看别的你觉得自己可能会喜欢的书,这样便能大致形成良性的阅读习惯。

 

      我不赞成那些畅销书或者经典名著一定要看一看,才觉得是在有意义的看书。龙应台说过,如果你喜欢动物想当动物饲养员,却让你去华尔街工作,那是不可能开心的。而如果你喜欢角逐在商圈,却让你去给河马洗牙,你也更不可能乐意。

 

      在看书这件事上同理,你明明喜欢缠绵、缱绢的爱情故事,我却强力推荐你看《寻路中国》。这不是粪坑里找珍珠,脑子有病吗?

 

      当然看书也跟吃东西一样,什么都来点儿才健康。你就是喜欢吃素,但是肉也能来一点儿,红烧的做法太油腻,可以炖汤啊。

 

      比如我大学的时候很想看看哲学方面的书,却觉得很多书太艰深晦涩,一端起《西方哲学史》就感觉自己眼前在跑字儿,脑子里什么都没记住。后来查资料都推荐刚刚开始对哲学有兴趣的人,看看《苏菲的世界》。厚厚一本,趣味性的纵览了哲学史,看的甚是来劲。

 

      看书或者看电影的取向上,我都秉承一点,就是能打动你的作品,那就好的。

 

      其他方面,关于阅读。从物质上可以落实在电子产品,从方式上可以延伸到购买渠道,从信息上可以展开到获取资源。

 

      如果觉得纸质书笨重,kindle是不错的选择,水墨屏幕不伤眼而且携带方便。如果钟爱纸质书,网络购书直接方便而且书目全。信息上我真的不想废话了,闲来无事豆瓣搜搜评价吧各位亲。

 

      还有就是少看网络文学作品,多看些在类别里风评好已出版读物。网络文学太多低级趣味,容易消化,却是思想上的垃圾食品,跟单机游戏一样杀时间罢了。

 

      你不看看优秀的作品,就永远无法培养出好的“味觉”。

 

    最后,在阅读方面,我一直对女性作家的作品非常感兴趣,于是一直fo这个点在继续我的书单。不要再告诉我你喜欢什么类别,然后让我推荐书看,难道你不知道有个东西叫豆瓣吗;如果不知道豆瓣,难道不知道有个东西叫百度吗?如果连这个都不愿意查,相信我,你没心情静下来看书的。

 

      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一定要有将自己从泥泞里自拔出来的能力(转)

 

     

      文字是我灵魂的避难所,也是我与这世界唯一能够真诚沟通的方式。除了写字的能力之外,我可能身无长物。谢谢你阅读这些纷繁世界里的孤独文字,无论懂或不懂得。

      以前看过一个国外的视频,演员假扮肮脏、落魄的流浪汉,得到路人施舍的20美金,让他进一家事先安排好的餐厅用餐,服务员也是安排好的演员,这时店铺里只有一个顾客。服务员言语侮辱流浪汉,然后拍摄顾客的反应。


      其中一位年迈的老先生厉声制止服务员的侮辱行为,说:“谁的一生没有过一个做什么都无能为力的阶段。”

      今天我想跟你们谈谈逆境,我一直觉得自己像是一只归属于淡水流域的鱼,在咸涩的海洋之中不远万里的跋涉,逆流而上,可能会死在这漫长的回程里,却觉得这些看似徒劳的努力,是为生命的意义本身。

      大概是从2009年的8月开始,直到2013年初。我整个生活的状态都深陷在一种无能为力的泥泞之中。

      我是一个在逆境中会不顾代价、抵死挣扎的人。即使今天绝望得无以复加,明天也会继续铆一股劲儿继续。

      我的经历从未给过我机会示弱,它告诉我没有过不去的坎。即使是你现在的技能无以对抗今天的大boss,死过几遍复活还是要硬着头皮打。

      而你今天恸哭的每一滴泪水,都会将你的去路洗刷的更为明亮。我们的心中有许多的执念和无明,那苦痛的病灶在每一个起雾的逆境里,都会将你文火煎熬。

      无论你是拿出最后的天真和全部的真诚,去爱一个将你反复狠狠伤害和辜负的人,还是你无法两全的屈服于任何一种威权,甚或是你始终在别人期盼的人生里苟延残喘。人一定要有将自己从泥泞里自拔出来的能力。

      没有任何一种成功学和方法论,能将你从无明的此岸渡往彼岸,因为你想要的生活并没有捷径。

      我并不相信时间的疗效,足够治愈命运的病人。

      因为在那段命运的逆境里,注定要挫伤你的锐气,考验你的信念,折磨你的肉体,和煎熬你的心。然后你才能了却命运的厚重,值得你倍加尊敬,不然怎么会说不恸哭长夜者不足以聊人生呢?

      咬牙走这一把吧,梅花香自苦寒来。想要摘星星的孩子,孤独是你必修的课题。

      就算不相信这世界辽阔,也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始终有那么一个对的人在人生的拐角期待和你撞个满怀,不要找,要等。(蓦然回首的补充:哪怕最后你发现那个对的人,就是你自己。那么也要恭喜你,你终于找到了自我。你,会成为你自己的终身伴侣)

      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1613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784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2-16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蓦然回首在2013-12-16 20:41:00的发言:

 今天中午我和一个从农村出身的女同事一起午餐,我们谈起读书观影,当我疑惑她为什么读不进那么美的西方古典文学时,她说:“你看见过下大雪的日子没鞋穿而光脚上学的同学吗?你看见过一整个学年只啃咸菜就饭的同学吗?我常看见。真的!我小学时很多同学因为家贫,十几岁才出来上学,我小学毕业时有一些女同学就已经嫁人、甚至当妈妈了。她们二十岁时,就开始苍老了。所以,当我上大学后接触到西方古典文学时,面对书中那些饱餐后的闲聊、弹奏钢琴、跳舞、调情、诗朗诵、打着伞穿着长裙在树林优雅漫步,等等,诸如此类的美好生活,我总要想,那需要有多少辛劳、饥寒、粗鄙的下层人来垫底?老实说,我看不进去。你能看进去,并热爱,是因为你从童年起就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去部队图书室翻阅各种画报,读古典名著。你一直有大把的时间和充足的物质条件去追求、享受高雅生活。可是你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如你一样幸运。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人生来也许就注定了一辈子与别人的差异。”


 灯导:你以上的这段话最有说服力。很佩服你能将我这种说不出的感觉,却用很轻松的文字简洁的表达了出来。

当最初看见你28楼的咖啡屋的相片时我就很喜欢。当时就转给了一个做餐饮的女商人看了。我说哪天有空去这个地方请你喝咖啡,她笑了:能抽烟喝酒吗。我尴尬的笑她没有一点品位,她很认真地对我说,她现在满脑子的都是借贷,还贷,卫生,质量,客源成了她现在每一天的紧张生活。如果现在和我悠闲的坐在那里喝咖啡聊天就显得太装和做作了,尽管非常的羡慕那份优雅,但不属于自己。。。。。


201312110215580030.jpg


好喜欢这个氛围和场景,土土的花布桌垫,窗外的池塘,抛洒的阳光,还有淡绿的枝叶,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和谐和安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梦王君,那张PP是某个秋日我在东湖公园(听涛景区)大门口旁的“妙语悠香”茶餐厅拍的。

 

 “妙语悠香”是一家特色茶餐厅。我曾多次在那里午餐,无论春夏秋冬。那是小资爱去的地方,也是驴友爱去的地方,因为它的老板就是武汉著名的女驴友——高岷。她曾5次自驾越野车进藏。“妙语悠香”茶餐厅曾数年被评为武汉50家最受欢迎餐厅之一。逛完东湖后,再去那里午餐或晚餐,品妙语,嗅幽香,享悠闲,真的会很享受。今年初冬我发现餐厅关闭时,还很遗憾、伤感。原来我杞人忧天了。它只是在装修。今年夏天我再去时,发现新装修的餐厅虽然扩大了店面,不过风格依旧。很好。我就怕一些无谓的变化。

 

关于“品妙语”,你去一次,就会懂得我的意思了。

 

另,在另一个帖子里我批评(挖苦)你读帖时处于做梦状态。我觉得这个批评,还算是比较温和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别把一切都推给环境、外因哦。在享受诗意人生方面,内因才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2-17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串个门。

 

也在这家餐厅吧,像是08年?跟朋友吃饭。不知窗帘布换了没。

  小照_副本.jpg
(兔娃代俺露个脸)

 

 

 

其他的,应该不需要点评吧。好像也没什么好“点评”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7 20:58:02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1

主题

4695

回帖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61260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3-12-17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46》好像是十年前看的,还写过篇影评,那时很年轻,如今都记不清写的什么了。章子怡一直都比较像她扮演的诸多角色如玉娇龙等,近年受挫后改变了一些。今年《一代宗师》里仍与梁朝伟合作,扮宫二如一枝墨梅,冷、瘦、劲、硬。还是成熟了不少。金鸡奖五十年张曼玉出场,还是挺美。还有谁......好像还蛮多的,但也可能忽然就想不起来了。

 

《时时刻刻》及原著也看了,豆瓣评分特高。豆瓣可作参考尤其资料方面,漫山遍野的文艺青年,有时拿腔拿调也可能令人忽而厌倦......

 

其他,没什么。其实现代社会虽然有不少问题,尤其没准人类真的已走到晚期,但安排生活的方式也还蛮多样化的,随心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7 21:24:43编辑过]
风为裳,水为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小倩,别拘泥于礼尚往来。随意,随性,自由自在,更好。

 

其实,我那些所谓“点评”,颇有些班门弄斧。好在我脸皮够厚,所以做得出来。其实,真的如你所说,它们是对你随记的一点补充或个人注解。之所以画蛇添足地补充,是因为你比我更自我化,更“阳春白雪”,一下子发那么多篇随记,文字排版又密集,字体又小,也难怪会吓住读帖者。上午我有4节课,在街上午餐、逛街后回家时已是午后了。发现你的帖子,自然很欢喜。可眼看着两个跟帖者,因为基本没读帖,所以虽不乏善意,跟的帖子却乏善可陈,着实让我着急。着急什么呢?可能是怕你感觉无趣,很快就开溜了吧。所以,连午休也取消了,赶紧为读帖、跟帖,努力通过个人诠释而使其通俗化一些。呵呵,俺有时候也怕孤寂,渴望留住你冬日向火一番(不过,你可以对之一笑了之,自由和随性,反而利于文字的源源不绝。其实,我赞成你的不捆绑在一起的“冷漠”。)……

 

是以,我的那些表示敬意的文字,其实动机不纯,不乏私心。当然,也的确是出于喜欢,不喜欢的话,怎么可能勉强自己读下去呢。真的,一个同样热爱文字表述的人,发现了超过她本人文字的文字时,会有一种很难对外人道的欢喜感。其实,你不必因为我回帖谢我,应该是我谢谢你,谢谢你文字带给我的快感。

 

日子得继续,爱好或消遣也得继续着,所谓个人爱好,可说是不灭的精神追求,也可谓是百无聊赖中一赖也。”再次同感。

 

关于“妙语悠香”茶餐厅,重新装修后,窗帘换了,变成白色的了。我发几张自己今年夏天拍的PP你看看。BTW,你那张兔娃脸照片,我原来看见过你发的原照,其实很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语悠香001.jpg
 

妙语悠香002.jpg
 

妙语悠香0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语悠香004.jpg
 

妙语悠香005.jpg
 

妙语悠香00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语悠香007.jpg
 

妙语悠香008.jpg
 

妙语悠香009.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9 14:54: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发一张“妙语”吧。

 

 

妙语悠香0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2-18 00:14 , Processed in 0.1153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