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行走以来,一直就在思考人类迁徙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居住地域相对封闭,迁徙自由受到相对限制的国度,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所有的想要得到更好生活居住环境的人们。
山里人厌倦了世代在烈日和寒风下务农的艰苦生活,想走出大山;
城里的异想天开族一直都停止不了对“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大家都在不断找寻着实现自己梦想的道路。
五峰的老县城要搬迁至新县城,老县城即将会变成一座空城,但是,它对西部深山的三个乡的经济辐射作用还是相当强大的,一直都是物资和交通的辐射中心,
茬想当然地认为这对附近的山民是一个难得的进城机会,周围的乡民会有迁徙到这座空城享受半城市化生活的愿望。
但是,这次在牛庄,得到的回答是令我意外的。
他们告诉我说:我们如果只是买了房子住在那里,但是我们光住着,做什么呢!?
是啊,就业,有经济生活来源,不坐吃山空,可持续发展,是人们考虑迁徙时的最现实问题。
就像茬时常考虑的那样,即使在上海或者纽约有所自己的房子住,可是,已经这么老了的自己能够在那里做些什么为继呢!?
碰巧,这次出山的时候,车坏在深山里星岩坪村一个叫的三渡水的地方。
停在一个修桥的工地边等赶几十公里稀烂的山路过去的拖车,不是一会儿的时间。
工地上挺热闹的,还不算寂寞。
在山里,遇任何事都不能急,要等,要有耐心等。
并且要学会在等待的过程中找寻快乐。。。
先拍拍山里路边难得有机会和闲心仔细欣赏的花鸟草虫——山胡椒和野李子都是可以吃的。
其实,蜗牛也是可以吃的,吃货茬,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这么想着蜗牛的,拍的时候没想到吃它,因为看着挺腻人的。。。
沿山路往外走,难得有一户容易抵达的农家,和农妇聊家常是茬的最爱!!!
这位阿姐穿着阿迪达斯的运动上装,还算比较健谈。
她说:她老公儿子都出去打工了,老人都去世了。
她的用混凝土空心砖砌筑的房子比较破旧,据说盖了七八年了,一直都没有进行内外墙粉刷。
她给出的理由是一方面前不久老人一直生病,弄得大家都缺钱;
另一方面说是现在老人都故去了,打算8万元转让掉屋子,5亩茶园,几十亩山林,举家移居新县城渔洋关镇。
因为她唯一的已经23岁的儿子在渔关打工,发展势头还不错。
看来,她们是对那座即将搬空的老县城也是没有兴趣的。
毕竟,没有人气,就会更加缺少就业和商业前景。
她今年采茶收入7千元已经落袋为安,出租房子给修桥的施工队,十个月可收入1万5。
施工队已经给付了一半7500元,剩下的是她今年的预算内收入!
她除了出租房屋之外,每天还要给施工队做饭,算起来每天才只得到了50元的收入,茬觉得实在是太微薄了。
但是她觉得很不错,比下地和上山干活轻松了许多,而且,每天还可以和施工队一起用膳,伙食是极好的。
她告诉茬说她弟弟的田和屋子也准备出卖。
她的弟弟陈先生是五峰县采花乡星岩坪村的单身汉,打算8到9万元转让父母留下的120平方祖屋,4.5亩茶园,29亩山林.
目前他在姐姐家疗脚伤。脚是骑摩托摔的!
当时茬问他为什么要急着变卖所有家产,是不是欠下了巨额赌债!?
他表示否认,但是,给出的其它理由都不能让茬信服。比如说一个人住那么大的地方觉得空虚和寂寥。。。
不过,最后这个理由——卖了家产 ,然后带着钱到山下一户带孩子的单亲妈妈家做上门女婿!(这里的山上和山下,仅仅是海拔上的差异而已)
他说,他非常渴望赶紧娶了这个女人做老婆。
这个说辞让茬觉得还算靠谱。他说,不想两头扯着,这边的事情处理完,一门心思带了钱去娶媳妇。
是啊!每一个男人,都想要有一个媳妇,茬感叹到,而且还说:他还捡了个现成的孩子,很划算。
陈先生急于出售的家业在采花乡的在泗洋河边,山高沟深,水流清澈,极其原生态。
附近有唐家河多级水电站。两相电入户,五巴公路正在拓宽建设中。尽管目前路况确实比较差,但是,一切都会在这几年好起来的。
陈先生是有确凿的联系方式的,13117287387,所以,绝非杜撰,非诚勿扰!
人们永远不会失去对土地山川拥有的渴望。房产只是土地上的附属物而已。。。
茬认为,这就是陈先生家业的最大卖点。。。
于是,茬和陈先生谈及了这些家业的所有权转让的合法性问题,陈先生都对茬做出了一一解答。
他说:对他的家业最感兴趣的是从大山里被半强制迁徙出来的资深山民,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不通公路,哪怕是能够走摩托车的小路都没有,所有的交通就是靠两条腿,人拉肩扛,极度艰辛。
虽然下得山来,但是,山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人的,所以,他们期待着用好的价钱买到山下路边的山民出让这些土地和房产。
可是山下的陈先生们非常不情愿和大山里下来的山民做这笔交易,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他们无法一次性支付全部的转让费。
所以,陈先生们特别感兴趣茬这样的外来买家。其实,茬只是看起来象一个感兴趣的买家。
据陈先生说:
转让通过村委会签协议,也就是合同,房产部分在乡国土所办理相关手续;
土地和山林在财政所办理过户手续。
并且此前已有成功案例!说明是有可操作性的。
据说也可以转让给外面来的人,但是不知道包括不包括武汉这样地方来的非农业户口的人。
据悉,陈佩斯夫妇就曾经承租过京郊的荒山?!
路网的MM528的吉子园艺也是以这种模式获得的,只是528那厮太过热爱游山玩水式的户外,荒废了一个好园子。
多年来研究城里人或外乡人如何获取其它乡村土地的途径和办法,发现只有这一种模式:租赁或长时间承包经营,投入,隐性地与原著民分享利润,最后达到融入。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绝对谈得上懂农村的哥们对茬说:
在村里想拥有土地、河流、山川和房舍,要花钱买,还要每年给村干部送礼。
村民的红白喜事都必须悉数参加。
村民有困难,找你借钱不能借故拒绝,借钱不还也不能催要和计较。
平时还要主动施舍和示好。
这都是获取土地必须的隐性成本。
如果5年一个换届周期你还不能搞定村民关系,不能完全融入,那么说明你不是真的热爱这些山乡里的土地和物业,它们就注定和你今生是无缘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7 16:52:03编辑过]
|